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诱导大麦LEA蛋白的抗旱基因及Eibi1基因研究进展
1
作者 周元成 董双全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2年第3期1-4,共4页
植物抗旱基因是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减少或免受胁迫损伤的保护机制。本文综述了大麦抗旱基因的种类、功能、结构以及基因的诱导和表达。同时总结了大麦抗旱基因在育种工程中的应用,以期为大麦的抗旱性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脱水素(DHNs) HVA1基因 角质层基因eibi1 抗旱基因HDCS1 LEA蛋白
下载PDF
玉米ZmFAR1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陈祥静 王聪 +2 位作者 吕绍芝 宋希云 裴玉贺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3,共10页
FARs为脂酰辅酶A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ARs在玉米中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在玉米中克隆1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ZmFAR1),该基因全长1883 bp,开放阅读框长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 FARs为脂酰辅酶A还原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非生物胁迫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FARs在玉米中行使的生物学功能,在玉米中克隆1个脂酰辅酶A还原酶1基因(ZmFAR1),该基因全长1883 bp,开放阅读框长1491 bp,编码49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5.983 k Da。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ZmFAR1蛋白的分子式为C_(2522)H_(4010)N^(690)O_(701)S_(24),为稳定的碱性亲水蛋白,存在59个磷酸化位点,未发现信号肽,存在跨膜结构域,最大可能定位于细胞质。氨基酸残基组成中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ZmFAR1蛋白与南荻和高粱的FAR蛋白相似度最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ZmFAR1在模拟盐、干旱两种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对根、茎、叶3种组织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ZmFAR1呈现组织特异性表达,在叶中的表达量最高。盐和干旱处理下,ZmFAR1的表达量出现明显变化,推测ZmFAR1可能在不同程度参与了玉米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ZmFAR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角质蜡质
原文传递
烧伤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基底膜相关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
3
作者 章雄 刘琰 +1 位作者 张志 许伟石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检测烧伤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基底膜(BM)相关基因的表达。 方法 24只SD大鼠造成背部45cm2 深Ⅱ度烫伤, 按照基因表达检测时间随机分为A组(伤后3d)、B组(伤后10d)、C组(伤后14d)、D组(创面完成再上皮化... 目的 检测烧伤大鼠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表皮角质形成细胞(KCs)基底膜(BM)相关基因的表达。 方法 24只SD大鼠造成背部45cm2 深Ⅱ度烫伤, 按照基因表达检测时间随机分为A组(伤后3d)、B组(伤后10d)、C组(伤后14d)、D组(创面完成再上皮化后),每组6只。伤后3、10、14d取距创缘1cm处皮肤标本,创面完成再上皮化后取创面中心皮肤标本,分别制备KCs悬液。另取6只SD大鼠背部皮肤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创面再上皮化不同阶段KCsBM相关基因的差异性表达。 结果 伤后3d,KCs层粘连蛋白γ1、整合素β8基因表达上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比值分别为2. 068和2. 200。再上皮化过程中(伤后10、14d)层粘连蛋白受体1、整合素β1基因表达上调,β2、β7表达下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的比值分别为2. 472、2. 658、0. 419和0. 462。Ⅳ胶型原α1、α3基因各组均上调,基因表达数据与正常对照的比值为2. 547和2 036。 结论 创面再上皮化过程中整合素β1、层粘连蛋白γ1、层粘连蛋白受体1、Ⅳ型胶原α1、α3基因表达上调,有利于新生皮肤BM的构建和KCs与BM之间形成稳定的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再上皮化 相关基因 基底膜 创面 烧伤 基因表达数据 粘连蛋白 表达上调 SD大鼠 皮肤标本 深Ⅱ度烫伤 正常对照组 差异性表达 整合素β1 KCs 检测时间 技术检测 基因芯片 Β1基因 表达下调 Ⅳ型胶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