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0的表达和调控在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洪 沈佰华 +2 位作者 李宁丽 郑泽铣 周光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506,共2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和调控,在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免疫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从体外建立的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ELC)中,分离贴壁的角质形成细胞,并分析IL-10的表达来源。我们将抗IL-10单抗引入培养体系中,观察其对...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和调控,在角质形成细胞诱导免疫抑制作用中的意义。方法从体外建立的混合表皮淋巴细胞培养体系(MELC)中,分离贴壁的角质形成细胞,并分析IL-10的表达来源。我们将抗IL-10单抗引入培养体系中,观察其对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的影响。结果在混合培养体系中,IL-10主要来源于角质形成细胞。抗IL-10单抗可有效地阻断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结论IL-10的表达在角质形成细胞所诱导的免疫抑制效应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皮肤移植 自体角质形成细胞 免疫抑制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心力衰竭患者一氧化氮合酶、肾上腺髓质素、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及参附注射液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7
2
作者 于海波 李晶 +3 位作者 于海涛 高山 秦晓玉 陈凤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065-7066,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累及多系统的复杂综合征,其特点之一是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1〕。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NOS)、肾上腺髓质素(ADM)、白细胞介素(IL)-10的异常变化与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有关,而...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一个累及多系统的复杂综合征,其特点之一是疾病呈进行性发展,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预后极差〔1〕。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NOS)、肾上腺髓质素(ADM)、白细胞介素(IL)-10的异常变化与某些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有关,而中药的心脏保护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实验旨在探讨参附注射液对CHF患者血浆中NOS、ADM、血清IL-10含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参附注射液 一氧化氮合酶(NOS) 肾上腺髓质素(ADM) 白细胞介素(il)-10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和-17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颖翠 宋军 +1 位作者 牟春霞 刘红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5039-5040,共2页
冠心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有研究认为炎症在A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及抗炎作用已得到证实。本文观... 冠心病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近年有研究认为炎症在AS发生发展中起作用,白细胞介素(IL)-10和IL-17作为重要的炎症介质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具有调脂作用,其对冠心病的治疗作用及抗炎作用已得到证实。本文观察瑞舒伐他汀(可定)对冠心病老年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IL-10及IL-17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il)-10 il-17
下载PDF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α颗粒膜蛋白140、白细胞介素10联合测定对创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云霞 董运芳 +2 位作者 陈刚 赵瑞贞 卢炜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7期1520-1521,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创伤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骨质疏松小鼠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赵莹 庞宇轩 +4 位作者 敦欣卉 冯兆贺 费鸿博 费瑞 隋晓光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580-2582,共3页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骨质疏松(OP)小鼠牙槽骨的影响,探究其对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雌性小鼠构建OP模型小鼠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IL-10组。各组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IL-10,2次/w。给药4 w后...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IL)-10对骨质疏松(OP)小鼠牙槽骨的影响,探究其对牙槽骨吸收的保护作用。方法用雌性小鼠构建OP模型小鼠后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IL-10组。各组尾静脉注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IL-10,2次/w。给药4 w后处死小鼠,分别取下颌骨和静脉血。下颌骨常规脱钙,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下颌骨变化。静脉血用于分离血清检测IL-1β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骨破坏严重。与模型组相比,IL-10高、中、低剂量组骨密度显著增高,骨质破坏缓解。血清中IL-1β含量明显下降,其中以中、高剂量组为最好。结论IL-10对OP小鼠牙槽骨吸收有保护作用,且该作用与抑制炎症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il)-10 骨质疏松 il-1Β
下载PDF
TNF-α对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慧云 马文静 何韶衡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533-1535,1542,共4页
目的:检测TNF-α对P815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P815肥大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单独或联合用TNF-α单克隆抗体激发肥大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10,IL-12和组胺... 目的:检测TNF-α对P815肥大细胞IL-10,IL-12分泌和组胺释放的影响。方法:P815肥大细胞培养后,用不同浓度的TNF-α单独或联合用TNF-α单克隆抗体激发肥大细胞,不同时间点收集上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上清中IL-10,IL-12和组胺水平。结果:单独作用时,TNF-α促进P815肥大细胞IL-12分泌,而对IL-10分泌和组胺释放无明显影响,TNF-α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可以阻断TNF-α引起的肥大细胞IL-12分泌。结论:TNF-α可以通过促进肥大细胞分泌IL-12参与肥大细胞相关的炎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 TNF-Α 白细胞介素(il)-10 il-12 组胺
下载PDF
紫外线诱导HaCaT细胞IL10 mRNA及蛋白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安丽 高倩 +3 位作者 刘儒曦 胡立文 徐文英 刘扬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3-844,共2页
目的探讨紫外线致机体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以0.6,1.2,1.8,2.4,3.0,3.6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2.4 J/cm^2UVA照射HaCaT细胞,于0,2,4,12,24... 目的探讨紫外线致机体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以0.6,1.2,1.8,2.4,3.0,3.6 J/cm^2长波紫外线(UVA)照射,采用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2.4 J/cm^2UVA照射HaCaT细胞,于0,2,4,12,24,48 h收集细胞及培养掖,分别采用RT-PCR和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3.0,3.6 J/cm^2UVA照射使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0.6~2.4 J/cm^2UVA照射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P〉0.05)。HaCaT细胞经2.4J/cm^2UVA照射后12h,IL19 mRNA呈弱表达;照射后24h,培养液中IL10蛋白水平为(17.45±0.65)pg/ml;照射组其他各检测时点及对照组细胞未见IL10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正常情况下HaCaT细胞并不表达IL10,UVA照射可诱导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UV) 角质形成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 免疫抑制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中IL-10和TNF-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蔺晨雨 陈文 +5 位作者 马锡慧 孔祥瑞 樊文梅 韩永 肖漓 石炳毅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63-570,共8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6只。检测...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对小鼠缺血-再灌注急性肾损伤(IR-AKI)过程中白细胞介素(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I组)和BMSC治疗组(BMSC组),每组6只。检测各组小鼠肾功能及病理学改变;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检测各组小鼠血清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将小鼠BMSC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缺氧复氧组(IRI组),检测各组细胞上清IL-10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小鼠肾组织结构正常,IRI组肾组织结构损伤严重,BMSC组损伤较轻。与对照组比较,IRI组和BMSC组肾组织损伤评分较高;与IRI组比较,BMSC组小鼠肾组织损伤学评分较低(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IRI组小鼠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氮(BUN)水平升高,BMSC 组BUN 水平升高;与IRI 组比较,BMSC 组小鼠Scr 和BUN 水平下降(均为P<0.05)。IRI 组肾组织凋亡细胞数量多于BMSC 组和对照组,BMSC 组凋亡细胞数量多于对照组(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IRI 组小鼠血清IL-10 和TNF-α 水平均升高,BMSC 组小鼠血清TNF-α 水平下降,IL-10 水平升高;与IRI 组比较,BMSC 组小鼠血清IL-10 和TNF-α 水平均下降(均为P<0.05)。IRI 组细胞上清IL-10、TNF-α 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80、0.627)。结论 BMSC 输注可降低肾IRI 及炎症反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TNF-α 表达,而非促进IL-10 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缺血-再灌注损伤 急性肾损伤 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il)-10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血清肌酐 血尿素氮
下载PDF
IL-10、TGF-β1在小鼠深静脉血栓中的时序性变化
9
作者 吴娟娟 黄俊杰 +5 位作者 张煜 卓嘉英 陈刚 杨舒涵 赵蕴琦 范琰琰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 目的检测小鼠深静脉血栓发展过程中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血栓形成时间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实验组小鼠建立下腔静脉结扎模型,分别于术后1 d、3 d、5 d、7 d、10 d、14 d、21 d过量麻醉处死小鼠,在结扎点的下方提取形成血栓的下腔静脉段。对照组小鼠不进行结扎,提取与实验组相同部位的正常下腔静脉段作为对照样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印迹法和real-time qPCR检测IL-10和TGF-β1在血栓形成期间的表达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IL-10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TGF-β1主要表达于血栓中的单核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蛋白质印迹法以及real-time qPCR检测结果显示,各实验组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7 d和10 d达到峰值,术后7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72±0.15)倍,术后10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7.15±0.28)倍。TGF-β1的mRNA及蛋白水平分别于术后10 d和14 d达到峰值,术后10 d的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2.58±0.14)倍,术后14 d的蛋白表达量是对照组的(4.34±0.19)倍。结论深静脉血栓演变期间IL-10和TGF-β1呈现时序性表达变化,IL-10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可以为血栓形成时间推断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深静脉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转化生长因子-Β1 时序性表达 小鼠
下载PDF
糖蛋白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机制
10
作者 王丽昆 岳海龙 +5 位作者 孙小强 刘阳 姜峰 毕庭民 刘燕 何艳舫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353-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糖蛋白(GP)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设计并合成3组GP130siRNA序列,转染HaCaT细胞,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筛选并验证最佳siRNA序列和浓度。分别于转染HaCaT细胞... 目的探讨糖蛋白(GP)基因表达对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株活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CaT人永生化表皮细胞,设计并合成3组GP130siRNA序列,转染HaCaT细胞,从mRNA和蛋白质水平筛选并验证最佳siRNA序列和浓度。分别于转染HaCaT细胞24h、48h时,使用噻唑蓝(MT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和增殖周期;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Western印迹检测白细胞介素(IL)-6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培养24h时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HaCaT细胞增殖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HaCaT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5)。培养24h时G1期、S期、G2期的HaCaT细胞水平在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G1期HaCaT细胞数量明显高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S期和G2期细胞数量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48h时siRNA1组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培养24h时,G2期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培养24h时(P<0.01)。培养24h时siRNA1组、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48h时siRNA1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RNA-nc组、空白对照组(P<0.01);培养48h时siRNA1组IL-6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培养24h时(P<0.01)。结论下调GP130基因表达可抑制HaCaT细胞增殖,影响细胞增殖周期;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IL-6表达,经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STAT)3信号通路调控HaCaT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永生化角质形成细胞 糖蛋白130基因 白细胞介素(il)-6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0、sCD14、FGF-21检测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高苏莉 李耀 +1 位作者 张兵 韩素霞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19期2835-2840,共6页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探究其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房颤动... 目的观察心房颤动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sCD14)、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并探究其对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8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以及观察组中发生与未发生左心房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指标和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10水平为(18.74±5.32)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87±7.49)pg/mL,sCD14、FGF-21水平分别为(12.58±4.17)mg/L、(224.15±28.76)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2±1.23)mg/L、(145.16±13.9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左心房血栓患者的左心房内径(LAD)、sCD14、FGF-21水平分别为(44.56±6.13)mm、(16.94±4.06)mg/L、(250.87±32.77)pg/mL,明显高于未发生患者的(39.12±4.98)mm、(11.66±2.98)mg/L、(218.50±25.69)pg/mL,IL-10水平为(15.26±4.12)pg/mL,明显低于未发生患者的(19.48±5.9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D及血清IL-10、sCD14、FGF-21均为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0与超声心动图指标LAD呈负相关(r=-0.809,P<0.05),sCD14、FGF-21水平与超声心动图指标LAD呈正相关(r=0.772、0.832,P<0.05);血清IL-10、sCD14、FGF-21联合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曲线下面积(AUC)值大于单独指标(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血清IL-10、sCD14、FGF-21水平异常,联合检测其水平可预测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心房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预测价值
下载PDF
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IL-10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12
作者 尹爱兵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7年第4期310-311,共2页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病后24h、第3天、第7天血清IL-10水平,并对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另选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 目的观察脑血栓形成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继发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30例脑血栓形成病人为观察组,分别测定发病后24h、第3天、第7天血清IL-10水平,并对病人进行梗死面积的测定。另选2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测定血清IL-10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间接ELISA法。结果观察组血清IL-10水平在第1天、第3天、第7天均高于对照组(P<0.01),发病第1天IL-10显著增高,第3天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发病第7天仍高于对照组,大面积脑梗死者较小面积脑梗死者高(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后继发性脑损伤引起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增高;IL-10具有神经保护作用,有利于缺血损伤后神经元的修复和存活;IL-10的变化与脑缺血的病程及缺血面积大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栓形成 白细胞介素-10 梗死面积
下载PDF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TNF-α、IL-8、IL-10水平对病情的评估意义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琦 林英 +3 位作者 李慧萍 常桂娇 栗晓彬 郭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3126-3128,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IL-10水平对其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老年人47例为对照组,取同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7例为观察组,两组均开展TNF-α、IL-8及IL-10水平检验,并对比结果,再对... 目的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8及IL-10水平对其病情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健康老年人47例为对照组,取同期老年心力衰竭患者47例为观察组,两组均开展TNF-α、IL-8及IL-10水平检验,并对比结果,再对观察组不同心脏功能及接受对症治疗后的相关指标水平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TNF-α、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功能方面,TNF-α、IL-8水平Ⅳ级>Ⅲ级>Ⅱ级,而IL-10Ⅳ级<Ⅲ级<Ⅱ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更低,IL-10相较治疗前明显更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心力衰竭确实存在TNF-α、IL-8升高状态,IL-10指标显著降低,且心功能分级与TNF-α、IL-8水平为正比关系,与IL-10水平为反比关系,临床可依据此3项指标进行病情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8 il-10
下载PDF
老年肝衰竭患者CD14、CD16与血清IL-10、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鑫 张国民 +2 位作者 牛兴杰 李萍 张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4548-4550,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CD16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肝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70例体检正常老年患者作为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CD14、CD16、IL-10、IL-32指标水平情况,... 目的研究老年肝衰竭患者外周血CD14、CD16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0、IL-32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肝衰竭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70例体检正常老年患者作为正常组,分析两组患者CD14、CD16、IL-10、IL-32指标水平情况,测定不同分期下肝衰竭患者及死亡存活者CD14、CD16、IL-10、IL-32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存活患者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肝衰竭患者CD14、CD16、IL-10、IL-32指标显著高于正常患者(P<0.05);肝衰竭早期患者CD14、CD16、IL-10指标显著低于中期与晚期患者,晚期肝衰竭患者CD14、CD16、IL-10显著高于中期,早期患者IL-32显著高于中、晚期患者,晚期患者IL-32显著高于中期患者(P<0.05);肝衰竭存活患者CD14、CD16、IL-32显著低于死亡患者,存活患者IL-10指标显著高于死亡患者(P<0.05);采用ROC曲线对存活患者进行分析,显示CD14、CD16、IL-10、IL-32指标均具有较高敏感度与特异度。结论老年肝衰竭患者CD14、CD16、IL-10、IL-32指标水平表达较高,其不同分期及存活、死亡患者上述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且上述指标对患者存活情况具有较大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衰竭 CD14、CD16、白细胞介素(il)-10il-32
下载PDF
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TNF-α、NF-κB、IL-1β、IL-10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超 杨佳 刘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7期3796-3799,共4页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的影响,探讨涤痰汤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涤痰汤低剂量组、涤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 目的观察涤痰汤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肿瘤坏死因子(TNF)-α、核因子(NF)-κB、白细胞介素(IL)-1β、IL-10的影响,探讨涤痰汤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涤痰汤低剂量组、涤痰汤高剂量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阻断法(2-VO)制备VD大鼠模型,涤痰汤低剂量组、涤痰汤高剂量组分别以4.85 g/kg、9.71 g/kg涤痰汤灌胃,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给药4 w后,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组织病理学变化,分别用免疫组化、Western印迹及生化法检测海马组织TNF-α、NF-κB、IL-1β、IL-10的表达。结果经涤痰汤低剂量、涤痰汤高剂量治疗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改善(P<0.05,P<0.01),海马神经元数量增多,TNF-α、NF-κB表达降低(P<0.05,P<0.01),IL-1β含量下降、IL-10含量升高(P<0.05,P<0.01);涤痰汤高剂量组大鼠的各项检测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结论涤痰汤可以保护VD大鼠海马神经元,改善大鼠认知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L-1β、IL-10、TNF-α、NF-κB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痰汤 血管性痴呆 白细胞介素(il)-1β il-10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核因子(NF)-κB
下载PDF
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与HA、PⅢP含量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忠娟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了白细胞介素IL-6、IL-10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为无创伤的血清学指标,对丙型肝炎患者提供新的肝纤维化指标。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对92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度38例,中度31例,重度23例)进行IL-6、IL-10检测,放射免... 目的:探讨了白细胞介素IL-6、IL-10在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为无创伤的血清学指标,对丙型肝炎患者提供新的肝纤维化指标。方法:分别应用ELISA法对92例丙型肝炎患者(其中轻度38例,中度31例,重度23例)进行IL-6、IL-10检测,放射免疫分析检测HA、PⅢP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0、HA、PⅢP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相关分析表明,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A、PⅢP水平与IL-6、IL-10浓度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252(P<0.01)、-0.3124(P<0.05),0.2526(P<0.05),-0.2914(P<0.05)。结论:细胞因子IL-6、IL-10在肝纤维化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早期肝纤维化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患者 il-10 血清il-6 PⅢP 含量 相关性 肝纤维化指标 ELISA法 肝纤维化形成 早期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 血清学指标 分析检测 放射免疫 相关分析 血清HA 相关系数 细胞因子 实用价值 无创伤 中轻度 正常人 P水平
下载PDF
APACHE评分联合TNF-α、IL-10、IL-1β水平测定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4
17
作者 冯旭 丁锋 郭宏杰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IL-1β水平,并分析其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评分联合检测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重症监护室(ICU)治疗的112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治疗起随访1个月,记录患者在此期间生存情况,根据生存情况分为存活组(n=68)与死亡组(n=44),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手术情况、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记录入住ICU后第1、4、8天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症状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短期死亡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比较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价值。结果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住ICU时间、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次数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两组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冠心病病史、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OI)、血尿素氮(BUN)、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体温(T)、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各时间段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5);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存活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下降,死亡组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逐渐上升;APACHEⅡ评分、TNF-α、IL-10、IL-1β水平增高与老年重症肺炎临床特征呈显著相关关系(均P<0.05),且为患者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联合检测对预测重症肺炎患者死亡敏感性高于单独检测(均P<0.05)。结论APACHE评分、TNF-α、IL-10、IL-1β与老年重症肺炎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可作为评估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敏感指标,且三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短期预后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APACHE)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10 il-1Β 重症肺炎
下载PDF
c-jun氨基末端激酶在UVA诱导人角质形成细胞IL-10表达中的作用
18
作者 安丽 高倩 +4 位作者 董国庆 张莹 胡立文 李静海 刘扬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6-308,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是否介导UV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IL-10的表达。方法以2.4J/cm2UVA照射体外培养的2×104个/ml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点(0~48h)收集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非磷酸化... 目的探讨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是否介导UV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IL-10的表达。方法以2.4J/cm2UVA照射体外培养的2×104个/ml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于照射后不同时点(0~48h)收集细胞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磷酸化、非磷酸化JNK的水平。以JNK抑制剂SP600125(终浓度为10μmol/L)预处理人角质形成细胞,收集UVA照射后各时点(0~48h)的细胞及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和双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IL-10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照射组角质形成细胞磷酸化JNK水平在各采样时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组角质形成细胞非磷酸化JNK水平于0、2、12、24、48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600125预处理的细胞于照射后的各时点均未检测到IL-10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论 JNK可能介导UVA诱导的人角质形成细胞IL-1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角质形成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C-JUN氨基末端激酶 SP600125
原文传递
IL10~13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宜强 《国外医学(分子生物学分册)》 CSCD 1995年第1期3-8,共6页
IL10~13是近几年发现、命名的白细胞介素家族成员。本文简介它们的基本生物学性质,综述各因子的基础和临床前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其临床应用前景作一展望。
关键词 il10 il11 il12 il13 白细胞介素 生物学
原文传递
帕瑞昔布对老年肝癌患者右肝部分切除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介质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俊鹏 王薇 +2 位作者 朱冬雪 张晓暄 宋雪松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23-1725,共3页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对老年肝癌患者右肝部分切除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老年肝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各30例。肝门阻断前60 min,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C...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对老年肝癌患者右肝部分切除术中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右肝部分切除术老年肝癌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C组)和帕瑞昔布组(P组)各30例。肝门阻断前60 min,P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40 mg,C组注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0)、肝门开放15 min(T1)、再灌注1 h(T2)、6 h(T3)、24 h(T4)5个时相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0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T0时ALT、AST、TNF-α、IL-6和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ALT、AST在T1、T2、T3、T4明显升高(P<0.05);P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C组(P<0.05)。与T0比较,T1、T2、T3、T4时两组TNF-α、IL-6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T1、T2、T3、T4时P组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对老年肝癌患者右肝部分切除术中H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瑞昔布 肝部分切除术 缺血再灌注损伤 环氧酶(COX)-2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白细胞介素(il)-6 il-10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