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交叉韧带前内入路解剖单束重建与过顶位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1
作者 陈铁柱 陈宏文 +8 位作者 王靖 李思鸿 翁晓军 黄术 张丽娜 蒋志达 朱健 李彪 李晓声 《中国内镜杂志》 2019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 目的比较解剖位单束(ASB)重建与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17年9月该院收治的44例ACL断裂的单膝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SB重建手术22例(ASB组),采用OSB重建手术22例(OS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6个月,术后6个月随访时,在膝关节活动度方面,ASB组无屈曲、伸直受限;OSB组1例伸直受限5°,无屈曲受限;在Lachman试验方面,ASB组均为阴性,OSB组术后Ⅰ度3例,但止点硬。两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轴移试验阴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个月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ASB重建ACL,在控制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优于传统OSB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解剖单束重建 过顶重建 前内侧入路
下载PDF
解剖单束与传统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及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杨金江 吴杰 +4 位作者 尹合勇 王迪凡 郭艾 李强 鲁英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9期968-972,共5页
目的研究解剖单束(ASB)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 目的研究解剖单束(ASB)重建与传统过顶位单束(OSB)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因前交叉韧带断裂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共60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OSB组30例,AS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指标、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分。结果术前,2组患者Lysholm评分、IKDC评分、关节稳定性指标、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88.28±3.08)分vs.(87.62±2.63)分]和IKDC评分[(84.66±4.81)分vs.(83.27±2.80)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的Lachman试验阴性率比较(93.33%vs.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轴移试验阴性率ASB组高于OSB组(90.00%vs.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WHO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SB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OSB组[生理(91.87±2.81)分vs.(83.00±3.31)分;心理(93.62±2.65)分vs.(86.48±3.32)分;环境(93.53±2.91)分vs.(83.95±2.47)分;社会关系(93.78±2.57)分vs.(83.80±2.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传统过顶位单束重建或者解剖单束重建ACL,均可有效改善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和稳定性,但解剖单束重建在改善膝关节旋转稳定性方面更有优势,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重建 解剖单束 过顶位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重建中股骨止点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汤义民 徐斌 +2 位作者 王高远 陶钧 徐洪港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的解剖学特点,探寻ACL解剖单束重建中理想的股骨止点定位方式,并应用于临床,比较其与传统单束重建方式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观察30例成人尸体膝关节标本ACL纤维在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时的张力变化,探寻解剖特点,分析测量相应数据和规律,拟订理想的解剖单束重建股骨止点定位方法;在100例ACL损伤并行单束重建手术治疗的患者中,术前随机抽取50例患者(实验组)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定位股骨止点,另5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传统等长重建方式定位股骨止点,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Lysholm评分、KT-2000关节测量仪检查及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12个月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3个月、术后12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KT-2000检查显示,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ACL解剖单束重建近期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等长单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学研究 股骨止点 解剖单束重建
下载PDF
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韦钊岚 李富明 +1 位作者 徐攀峰 韦宝琛 《微创医学》 2013年第5期608-610,共3页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 目的探讨经前内侧入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行前交叉韧带单束解剖重建术的4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资料,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采用Lysholm评分对膝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估,通过体格检查了解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后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经过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年。5例残留前抽屉试验阳性,前移0.5 cm;2例Lachman试验阳性,前移0.5 cm左右;所有病例轴移试验阴性;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6例,良6例,优良率达100%。术后所有患者均恢复日常工作,关节稳定性明显改善。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解剖重建的效果优于传统的过顶位重建,经前内侧入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能准确地将股骨骨道置于前交叉韧带股骨侧的足迹内,具有更好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交叉韧带断裂 前交叉韧带解剖重建术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和前内束单束重建的疗效比较
5
作者 肖笠 徐静 冯江学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02期85-87,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和前内束单束重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ACL断裂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22例,给予解剖单束重建;B组21例,给予前内束单束重建.术后采用Lys...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解剖单束和前内束单束重建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ACL断裂行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患者43例.随机分为A组22例,给予解剖单束重建;B组21例,给予前内束单束重建.术后采用Lysholm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膝关节轴移试验.结果2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轴移试验阴性率高于B组(P<0.05).结论解剖单束和前内束单束重建ACL手术均能恢复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解剖单束的术后轴移试验优于前内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 重建 解剖单束 前内
原文传递
不同胫骨后倾角下两种方法重建ACL有限元分析
6
作者 齐勇 孙鸿涛 +3 位作者 江辉耀 麦卓敏 黎飞猛 樊粤光 《外科(汉斯)》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目的:探索不同PTS对两种不同方法重建ACL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 目的:探索不同PTS对两种不同方法重建ACL及膝关节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选择一名健康志愿者行左侧膝关节CT及MRI扫描,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为7?,将数据导入计算机软件建立伸直位膝关节三维模型;建立2?和12?两种不同后倾角的膝关节伸直位三维模型,以及不同后倾角下不同屈伸状态模型。在不同屈伸角度的三种不同后倾角模型中,去除前叉韧带,按照ACL过顶位重建和解剖单束重建方法模拟重建,共重建出不同后倾角、不同屈膝状态下的模型18个,无ACL模型9个。将不同三维有限元模型导入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给予加载负荷进行计算分析,在各模型中分析ACL所承受应力及胫骨-股骨之间的相对位移。结果:18个ACL重建模型和9个ACL缺失模型经有限元分析分别获得ACL所承受应力及胫骨-股骨相对位移,详细结果见正文。将各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随着后倾角的增加,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逐渐增大,ACL承受的张力也增加,过顶位单束重建模型组的胫骨-股骨相对位移数据小于解剖单束重建,重建的ACL承受张力相对也低。结论:两种重建方法均能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无论解剖重建还是过顶位重建,随着PTS的增大,ACL承受的应力及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均会随之增大。在相同PTS下,解剖单束重建后出现旋转中心的下、内移,ACL力距变小,导致在相同负荷下ACL承受的张力、胫骨-股骨之间的位移均大于过顶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后倾角 前交叉韧带 过顶位重建 解剖单束重建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椭圆形骨道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隧道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腾 胡晓青 +3 位作者 马勇 赵逢源 张家豪 敖英芳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改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重建方法,使股骨止点形态更接近解剖,术后CT检查三维重建测量骨隧道位置、形态,观察对比研究股骨骨隧道变化。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45例ACL断裂患者接受改良关节... 目的:改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解剖单束重建方法,使股骨止点形态更接近解剖,术后CT检查三维重建测量骨隧道位置、形态,观察对比研究股骨骨隧道变化。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45例ACL断裂患者接受改良关节镜下微创ACL重建术治疗,应用较小直径的骨隧道钻钻制骨隧道,再用骨锉将骨隧道逐渐扩大并改良为椭圆形。所有手术由同一高年资术者完成。所有患者术后1周内行CT检查,导入MIMICS软件,将骨隧道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骨隧道截面长径、短径。应用四分法测量并评估股骨骨隧道的位置。结果:所有45例患者中,移植物均可通过椭圆形骨隧道,术中未出现骨隧道后壁破裂、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依据不同调整方法(6调7、6调8、7调8),骨隧道截面长径测量值分别为8.34±0.52 mm、10.65±0.72 mm、9.27±0.11 mm,与理论值(8.16 mm、10.66 mm、9.14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骨隧道截面短径测量值为6.57±0.12 mm、6.74±0.13 mm、7.52±0.05 mm,与理论值(6 mm、6 mm、7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股骨骨隧道中心点位于股骨外髁长度的后26.4%±4.8%、高度的下30.1%±5.6%。结论:本研究通过改良ACL解剖单束重建,应用较小直径的骨隧道钻钻制骨隧道,再用骨锉将骨隧道逐渐扩大并改良为椭圆形。术后测量证实移植物与骨隧道良好匹配。CT三维重建测量骨隧道位置定位在ACL解剖止点范围内,骨隧道入口处形态更接近解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解剖单束重建 椭圆形骨隧道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入路制备股骨骨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凡有非 夏胜 +3 位作者 尤琳 陈先帅 李久源 刘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39-844,共6页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 目的:比较改良经胫骨隧道(TT)入路和前内侧(AM)入路两种方法解剖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股骨隧道的定位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科收治的42例单侧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采用改良TT入路技术重建ACL,18例采用AM入路技术重建ACL。术后1周内行膝关节CT平扫+三维重建评估股骨骨道位置,术后3个月时扫描MRI并测量JGS、JGC角;术前及术后12个月评估患者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及轴移试验结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KDC评分、Lysholm评分、膝关节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IKDC评分、Lysholm评分,前方松弛度,轴移试验阴性率相较术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三维重建分析显示,两组股骨骨道内口位置无明显差异(P>0.05),MRI测量JGS、JGC角,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改良经胫骨隧道入路和前内侧入路重建ACL,均可获得良好的股骨解剖中心隧道定位,骨道位置无明显差异,术后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损伤 解剖单束重建 股骨骨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