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面螺钉固定腰椎峡部裂的解剖测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宋一平 高崇敬 +5 位作者 张发惠 钟桂午 陈启忠 刘宏滨 张传开 雷会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多孔面螺钉固定 腰椎峡部裂 解剖测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颈动脉分叉部的三维CT血管成像解剖测量 被引量:8
2
作者 段少银 林长华 +2 位作者 荆晶 杨烈 林清池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5期2735-2742,共8页
背景:解剖测量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可为临床影像学诊断与外科手术提供依据与参考。利用三维 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很好的应用前景。目的:应用 64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对颈动脉分叉部的形态结构进行测量,为... 背景:解剖测量是临床医学的基础,可为临床影像学诊断与外科手术提供依据与参考。利用三维 CT 血管成像技术进行相关解剖测量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很好的应用前景。目的:应用 64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对颈动脉分叉部的形态结构进行测量,为相关研究提供解剖基础。方法:查阅 2008 年 6 月至 2010 年 6 月于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科行头颈部 64 排螺旋 CT 血管成像受检者的扫描图像,随机选取颈动脉分叉部无明显病变者 92 例。其中男 45 例,女 47 例;≤40 岁者40 例,> 40 岁者 52 例。利用其断面图像进行三维成像处理,获得满意的三维图像后,对颈动脉分叉部相关结构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与结论:三维图像可清晰显示颈动脉分叉部结构,实现其结构的单独和多结构、多方向观察及测量。测量结果显示受试者颈动脉分叉角为(43.5±12.3)°,颈总动脉远端内径(6.83±0.65) mm,颈内动脉膨大区近端内径(7.25±1.04) mm,颈内动脉膨大区最大内径(8.15±1.35) mm,颈内动脉膨大区远端内径(5.03± 0.55) mm,颈外动脉内径(4.22±0.60) mm。与≤40 岁组比较,>40 岁组颈动脉分叉角度、颈内动脉膨大区近端内径、颈内动脉膨大区最大内径、颈内动脉膨大区远端内径均明显粗大,颈外动脉内径明显细小(P < 0.05),而颈总动脉内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颈动脉分叉部各测量指标均显著细小(P < 0.05)。左、右侧组测量值比较,除颈动脉分叉角左侧明显大于右侧外,其他测量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三维 CT 可客观、准确测量颈动脉分叉部相关解剖值,具有个体化特征,可为相关应用解剖、疾病诊断及介入或手术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血管组织构建 颈动脉分叉 颈内动脉 颈外动脉 影像 解剖测量 三维CT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的胫骨近端解剖测量 被引量:3
3
作者 何沛恒 徐栋梁 +2 位作者 左建伟 李帅华 瓦庆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6期4775-4781,共7页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 背景:目前使用的保留前后叉韧带的假体仍存在诸多问题。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膝关节假体相关的形态测量,特别是胫骨近端未曾见到过详细的报道和研究。目的:通过对正常膝关节三维数字化模型进行相关的胫骨近端形态学的分析,从而为改良和设计保留前后交叉韧带人工全膝关节假体提供参考。方法:40例正常志愿者进行膝关节的CT及MRI扫描,然后将膝关节CT、MRI断层影像数据导入Mimics10.01进行图像分割与三维重建,重建出完整的膝关节三维实体数字化模型后再导入Geomagic Studio11,在膝关节模型上测量前后交叉韧带在胫骨近端解剖参数,模拟截骨后测量胫骨近端截骨面的解剖参数。结果与结论:前后交叉韧带总的宽度为(14.94±2.56)mm,性别间比较提示男性需适当增加横向的截骨宽度以避免损伤前后交叉韧带。胫骨髁间棘顶部的长度为(8.02±1.03)mm,底部的长度为(15.19±1.71)mm,截骨后高度(9.13±0.88)mm,而且此梯形结构位于前后径48%-82%。胫骨截骨面内侧的内外径短于外侧的内外径,内侧前后径大于外侧的前后径,因而保留前后交叉韧带的假体更需要非对称性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人工假体 骨组织工程 膝关节假体 前后交叉韧带 胫骨髁间棘 胫骨近端截骨面 解剖测量 数字化模型 其他基金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位置的解剖测量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东强 曾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947-1948,共2页
目的:了解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位置的规律,为手术时方便寻找鼻侧断端口提供依据。方法: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105例,18~72(平均35.6)岁,常见致伤原因依次为:车祸伤,拳击伤,手抓伤,工伤,眼镜划伤等;所有患者手术时通过直视法或逆行法找... 目的:了解外伤性泪小管断裂位置的规律,为手术时方便寻找鼻侧断端口提供依据。方法: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105例,18~72(平均35.6)岁,常见致伤原因依次为:车祸伤,拳击伤,手抓伤,工伤,眼镜划伤等;所有患者手术时通过直视法或逆行法找到鼻侧断裂口,用游标卡尺测量。若鼻侧断端位于下睑,则测量鼻侧断裂口与下泪点的距离,与下睑缘和最近下睑皮肤表面的距离,若鼻侧断端位于内眦部,则测量鼻侧断端与内眦点的距离和与最近内眦部皮肤表面的距离。结果:鼻侧断端位于下睑时,与下泪点距离为(8.56±4.25)mm,与睑缘表面距离为(1.54±0.67)mm,与下睑皮肤表面最近距离为(7.36±3.71)mm;鼻侧断端位于内眦部时,与内眦点的距离(2.12±0.53)mm,与内眦部皮肤表面的最近距离(3.24±0.92)mm。结论:根据上述解剖测量结果,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会较容易寻找到鼻侧断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解剖测量 鼻侧断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朱俊德 黄筑新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7年第2期11-11,34,共2页
目的为避免中耳手术中对面神经的损伤。方法对50例(100侧)成人尸头颞骨内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结果面神经管迷路段为4.53±1.21mm,鼓室段为9.32±1.25mm,乳突段为13.25±1.53mm,面神经管总长为29.86±0.57mm。结论熟... 目的为避免中耳手术中对面神经的损伤。方法对50例(100侧)成人尸头颞骨内面神经管进行解剖测量。结果面神经管迷路段为4.53±1.21mm,鼓室段为9.32±1.25mm,乳突段为13.25±1.53mm,面神经管总长为29.86±0.57mm。结论熟悉颞骨内面神经管的解剖结构,可避免对面神经的损伤,减少和避免面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管 中耳手术 解剖测量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内窥镜手术的局部应用解剖测量
6
作者 向喜林 陈仪 +2 位作者 戴其昌 柯国欣 殷善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了解颞下颌关节 (TMJ)与邻近各解剖标志以及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以便更好地掌握手术操作方式和手术范围。方法 :解剖测量 7具国人尸体头颅的 TMJ解剖结构及其与邻近解剖标志和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并依据 2 0张显示鼻中... 目的 :了解颞下颌关节 (TMJ)与邻近各解剖标志以及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以便更好地掌握手术操作方式和手术范围。方法 :解剖测量 7具国人尸体头颅的 TMJ解剖结构及其与邻近解剖标志和重要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并依据 2 0张显示鼻中隔居中 ,双侧解剖结构对称的 CT片测量外耳道前倾角。结果 :TMJ与面神经的颞支、面横动静脉、耳前神经血管束等组织的解剖关系非常密切 ;外耳道前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关节窝最薄处骨壁厚度和等测量数据对术者的操作是十分重要的参数值。结论 :手术者熟知颞下颌关节的结构及其与邻近重要组织的解剖关系才能掌握好穿刺的角度和深度 ,控制手术范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疾病 内窥镜检查 局部解剖 解剖测量
下载PDF
基于解剖测量的比格犬下颌前磨牙区口腔种植位点的确定 被引量:5
7
作者 谢晨曦 付小明 +1 位作者 徐凌 胡娜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279-1285,共7页
目的通过分别测量比格犬拔除的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拔牙创愈合后的下颌骨的相关解剖结构,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研究提供关于种植安全区的确定和种植体尺寸的选择建议,指导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方法 10只12月龄雄性比格犬,拔除下颌前磨牙(P1~P... 目的通过分别测量比格犬拔除的下颌前磨牙牙根和拔牙创愈合后的下颌骨的相关解剖结构,为即刻种植和延期种植研究提供关于种植安全区的确定和种植体尺寸的选择建议,指导种植体的安全植入。方法 10只12月龄雄性比格犬,拔除下颌前磨牙(P1~P4),游标卡尺测量前磨牙的牙根长度与颈部颊舌径;3个月后,游离下颌骨,定位并测量尖牙根尖和颏孔在下颌前磨牙区中的位置,并测量尖牙和颏孔范围外的前磨牙区种植安全区段的延期种植3个最佳植入位点的牙槽嵴顶宽度和管嵴距。结果即刻种植模型相关的解剖测量结果显示:P1~P4牙根长度依次递增,P2、P3、P4的远中根直径略大于近中根,近中根长度略长于远中根。单根牙P1牙根长度(L):(7.65±0.39)mm,颈部颊舌径(φ):(2.67±0.27)mm;双根牙P2~P4近中根长度(ML):(8.78±0.34)、(9.18±0.26)、(11.18±0.42)mm;近中根颈部颊舌径(Mφ):(2.72±0.23)、(3.10±0.18)、(4.13±0.20)mm;远中根长度(DL):(8.44±0.62)、(8.67±0.45)、(10.90±0.38)mm,远中根颈部颊舌径(Dφ):(3.02±0.20)、(3.34±0.24)、(4.53±0.26)mm。延期种植模型相关解剖测量结果显示:尖牙根尖及颏孔定位稳定,分别位于下颌骨前磨牙骨段的(28.0±2.8)%和(34.8±2.7)%;安全种植区3个种植位点的管嵴距:H1:(7.22±0.70)mm,H2:(8.19±0.73)mm,H3:(9.16±0.67)mm;牙槽嵴顶宽度:W1:(5.33±0.50)mm,W2:(5.83±0.57)mm,W3:(6.39±0.57)mm。结论第1前磨牙(P1)位点不是理想的即刻或者延期种植位点,延期种植安全区为颏孔远中点到第1磨牙的颌骨段;即刻种植或延期种植研究中建议选择长度为"短"(6~10 mm)或"超短"(≤6 mm),直径为"窄"(3.0~3.75 mm)或"超窄"(<3.0 mm)的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格犬 口腔种植 下颌前磨牙区 解剖测量 安全种植区
下载PDF
面神经在颞骨内改道吻合术的解剖测量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永军 段茂利 +2 位作者 徐胜春 杨克林 艾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233-234,共2页
面神经主十行走于狭窄的骨管中,而且神经纤细,行程曲折、复杂。外伤、肿瘤侵犯、中耳手术等均可造成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瘫.常须手术治疗才能恢复面神经的功能。.如为面神经水肿、面神经管内出血或有骨折片压迫等可行面神经减压术.面... 面神经主十行走于狭窄的骨管中,而且神经纤细,行程曲折、复杂。外伤、肿瘤侵犯、中耳手术等均可造成面神经损伤导致面瘫.常须手术治疗才能恢复面神经的功能。.如为面神经水肿、面神经管内出血或有骨折片压迫等可行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完全离断而无神经缺损时可做端端吻合术,面神经完全离断合并神经缺损不能直接吻合或吻合时张力过大时,应做神经改道吻合术或神经移植术,本文对颞骨内面神经改道吻合术相荚解剖学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改道吻合术 颞骨内面神经 解剖测量 面神经减压术 神经缺损 完全离断 面神经水肿
下载PDF
腰椎峡部解剖测量与螺丝钉内固定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邵世坤 曹鸿恩 张永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122-122,共1页
关键词 腰椎峡部 解剖测量 内固定 螺丝钉
下载PDF
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结合影像测量研究进展
10
作者 郝嘹亮 宋志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81-584,共4页
随着人工耳蜗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从中受益。由于颞骨结构精细、复杂、面神经隐窝空间狭小,为了确保电子耳蜗装置的成功植入,必须掌握每例患者面神经隐窝的解剖特点,目前唯一可以客观准确参考的依据是影像技术。头... 随着人工耳蜗手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听障人士从中受益。由于颞骨结构精细、复杂、面神经隐窝空间狭小,为了确保电子耳蜗装置的成功植入,必须掌握每例患者面神经隐窝的解剖特点,目前唯一可以客观准确参考的依据是影像技术。头颅颞骨标本充分暴露解剖结构后进行观察和测量,为我们提供了各解剖标志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大致距离。而术前通过对颞骨高分辨率CT(HRCT)面神经隐窝相关解剖测量,来了解手术中最大可切除范围,能使耳外科医生在术中精确定位、减少面神经损伤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及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CI) 面神经隐窝(FNR) 解剖测量
下载PDF
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与诊断标准的初步建立
11
作者 褚晶晶 齐向东 +4 位作者 秦建增 黄世清 叶庆伟 张宗富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85-287,290,共4页
目的探讨并建立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对14例志愿者二维X线头影测量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解剖测量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建立了正中矢状面上鼻根点与上齿槽座... 目的探讨并建立颌骨前突畸形三维解剖测量方法与诊断标准。方法通过计算机编程建立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对14例志愿者二维X线头影测量与计算机辅助三维解剖测量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①建立了正中矢状面上鼻根点与上齿槽座点连线(NA)、鼻根点与下齿槽座点连线(NB)与眼耳平面(FH)的α角、β角来反映上颌骨、下颌骨对于颅部位置关系;并建立正常诊断范围:α:88°-93°;β:87°~90°。②统计结果提示二维测量与三维测量对正常颌骨无显著性差异,对于异常颁骨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计算机辅助颌骨前突畸形的三维解剖测量方法是可行的,体现三维解剖的空间立体关系,提高诊断的准确度,为颌骨畸形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颌骨前突畸形 三维测量解剖 数字医学
下载PDF
TARP-Ⅲ手术枢椎螺钉置钉参数CT测量及与解剖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学仕 吴增晖 +5 位作者 夏虹 马向阳 艾福志 王建华 麦小红 尹庆水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5年第2期95-103,共9页
目的比较Ⅲ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Ⅲ)手术中C2经口前路关节突螺钉(C2TOAMS)/C2经口前路经椎弓根螺钉(C2TOTPS)CT置钉参数与解剖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分析实际置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2008年3月至2... 目的比较Ⅲ代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Ⅲ)手术中C2经口前路关节突螺钉(C2TOAMS)/C2经口前路经椎弓根螺钉(C2TOTPS)CT置钉参数与解剖测量数据之间的差异,分析实际置钉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收集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8月行TARP-Ⅲ手术的75例成年患者的术后薄层CT数据,获得C2TOAMS/C2TOTPS临床实际置钉参数。由2位测量者分别在不同平面上进行测量,计算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ICC);并将上述参数与前期解剖学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同时比较左右两侧测量结果的差异。结果临床实际置入的C2TOAMS/C2TOTPS进钉点距枢椎侧块关节面的平均距离(双侧)为4.6 mm,左右两侧进钉点距正中矢状面的平均距离分别为7.6 mm和9.3 mm,左右两侧实际骨性钉道平均长度分别为16.3 mm和17.3 mm;左右两侧平均进钉外展角分别为16.9°和15.8°,平均进钉下倾角分别为—1.2°和0.2°。CT测量可靠性评价:观察者内ICC为0.94、0.95,观察者间ICC为0.94。结论 C2TOAMS/C2TOTPS实际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变异较大,下倾角不够,个性化术前计划和术中X线引导并不能满足C2TOAMS/C2TOTPS精确置钉的需要,应辅以其他引导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经口枢椎螺钉置钉的准确度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关节 枢椎 关节不稳定性 经口手术 骨板 骨螺丝 CT测量 解剖测量
下载PDF
38例寰椎侧块滋养孔解剖测量与临床意义
13
作者 苏宝科 王威 +10 位作者 蔡永强 张云凤 王利东 许阳阳 冯会梅 和雨洁 王海燕 李志军 王星 王志强 李筱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观察并测量寰椎侧块滋养孔的临床解剖学参数,为降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8例正常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观察寰椎侧块滋养孔(以直径≥1.0 mm为判定界限)的形态、数目、位置;测量滋养孔最大横径、... 目的观察并测量寰椎侧块滋养孔的临床解剖学参数,为降低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术中血管损伤风险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38例正常干燥成人寰椎骨标本,观察寰椎侧块滋养孔(以直径≥1.0 mm为判定界限)的形态、数目、位置;测量滋养孔最大横径、纵径、深度,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等。结果 38例寰椎标本中,95%存在滋养孔,42%呈圆形、8%呈横椭圆形、45%呈纵椭圆形;5%无滋养孔;79%左右两侧滋养孔对称,16%不对称。滋养孔最大横径为(2.16±0.86)mm,最大纵径为(2.82±1.03)mm,最大深度为(1.75±0.71)mm,滋养孔外缘到横突孔内缘之间的距离(8.61±1.46)mm,各测量指标左右两侧无显著差异。结论 95%的寰椎左右两侧存在滋养孔,且均位于寰椎侧块的中间区域,椎弓根螺钉通道处;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时,螺钉的直径可参考(8.61±1.46)mm;螺钉通道距离寰椎侧块内缘(1.73±0.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滋养孔 椎弓根螺钉 解剖测量
下载PDF
下颈椎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设计的解剖学测量
14
作者 刘子豪 刘家明 +4 位作者 颜金祥 吴嘉宝 黄山虎 张志宏 刘志礼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 目的通过测量正常人群颈椎解剖学参数,为设计新型双螺纹椎弓根螺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100名健康人群,完善颈椎CT扫描,在CT片上分别测量C_(3~7)的双侧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长度(包括椎体内长度、椎弓根长度、椎板长度,作为椎弓根螺钉长度设计参考)、进钉外展角和椎弓根峡部的宽度和高度(作为椎弓根螺钉直径设计参考)。计算各测量结果的均值及四分位数。结果纳入成年健康志愿者100人的基本信息,包括身高、年龄,体重,合并疾病,其中男54例,女46例,平均年龄35.95岁。从C_(3~7),各参数左右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颈椎椎弓根螺钉进钉路径椎体平均长度(15.85±1.20)~(19.40±1.50)mm;椎弓根平均长度(5.42±1.06)~(6.03±0.84)mm;椎板平均长度(9.52±1.15)~(10.33±1.58)mm。进钉外展角平均值范围(39.82±2.53)°~(42.56±2.50)°;椎弓根峡部宽度平均值(5.84±0.87)~(7.10±1.05)mm;椎弓根峡部高度平均值(6.71±1.10)~(8.26±1.22)mm。结论通过对正常人群颈椎C_(3)~C_(7)椎弓根螺钉进钉相关解剖参数的测量,为设计新型双螺纹颈椎椎弓根螺钉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 解剖测量 双螺纹椎弓根螺钉
下载PDF
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的数字化解剖研究
15
作者 郑益钒 陈嘉楠 +4 位作者 裴璇 周唯 方志勋 程翼鹏 刘曦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 目的数字化测量髋臼后柱壁安全置钉相关参数,为临床治疗后壁或/和后柱骨折置钉提供参考。方法经软件Mimics20.0重建100例正常成人髋骨三维模型。将髋臼后壁分为累及臼顶的高位后壁区与未累及臼顶的低位后壁区,切割髋臼高位后壁区得到断面M、D、E和N,切割低位髋臼后壁区形成断面F、G、H、I和J。在断面上测量进钉角度和进钉长度。结果在断面M、D、E和N上距臼缘5.0mm的进钉点,男女螺钉最大安全进钉角度分别不应超过80°、70°、60°与50°,男女进钉长度分别不应超过40.0与35.0 mm。在断面F、G、H、I和J上,男女距臼缘5.0、10.0、20.0与30.0 mm的进钉角度应分别小于50°、60°、80°和90°。断面F至J中,男性进钉点螺钉长度应分别小于40.0、35.0、30.0、30.0与40.0 mm;女性应分别小于35.0、30.0、25.0、25.0与35.0 mm。结果在髋臼后柱壁不同进钉位点,应采取不同的进钉角度与长度以防螺钉误入髋关节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后柱 后壁 数字化 解剖测量
下载PDF
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自动化三维测量 被引量:9
16
作者 汪轶平 张恒辉 +1 位作者 王燎 陈晓军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基于解剖标志建立股骨三维坐标系,实现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自动化测量,辅助术前规划及个性化股骨柄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专用于股骨解剖测量的Femeter软件,可读取显示股骨STL模型,手工选取目标解剖标志点。运用半球形搜索迭代方法实现... 目的基于解剖标志建立股骨三维坐标系,实现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自动化测量,辅助术前规划及个性化股骨柄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专用于股骨解剖测量的Femeter软件,可读取显示股骨STL模型,手工选取目标解剖标志点。运用半球形搜索迭代方法实现髓腔快速三维建模,运用经典最小二乘拟合等算法实现股骨头半径、颈干角、前倾角等相关16个测量参数的自动计算。结果通过30例股骨STL模型进行测量实验,平均单次测量的算法执行时间为(0.95±0.16)s,9个解剖测量项的评定者内和评定者间可靠性较高(组内相关性系数为0.907~0.999)。结论 Femeter软件的自动建模和测量算法执行速度较快,测量可重复性较好,操作简易,适用于临床。自动化三维股骨近端解剖测量可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股骨柄选择和个性化股骨柄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近端 解剖测量 图像处理 三维建模
下载PDF
神经导航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鞍区解剖结构的测量 被引量:4
17
作者 贾德泽 李刚 +2 位作者 王云彦 李学恩 申杰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神经导航测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鞍区的解剖结构。方法对2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强化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观察蝶窦和蝶鞍的结构;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中,利用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对... 目的神经导航测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手术患者鞍区的解剖结构。方法对26例垂体腺瘤患者术前强化CT扫描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观察蝶窦和蝶鞍的结构;经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中,利用Brain LAB 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对相关解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经测量,蝶窦前后径为(22.1±6.5)mm、左右径为(17.6±6.1)mm、上下径为(19.0±5.8)mm,两侧海绵窦之间最小距离为(12.7±1.5)mm,两侧颈内动脉之间最小距离为(13.8±1.9)mm,左侧鼻孔中心到蝶窦腹侧壁的最短距离为(72.8±5.9)mm,左侧鼻孔中心到鞍底的最短距离为(82.2±6.3)mm。结论利用神经导航系统可以较准确地测量垂体腺瘤患者鞍区的解剖数据,这些数据对单鼻腔蝶窦入路手术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导航技术 鼻蝶路径 解剖测量
下载PDF
钩椎关节应用解剖测量及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毅 刘浩 +5 位作者 吴廷奎 胡凌云 陈林 戎鑫 马立泰 孟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491-1497,共7页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钩椎关节区域进行应用解剖测量研究,并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病历与影像系统筛选,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颈椎CT扫描数据,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9~60岁。将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 目的利用CT三维重建技术对钩椎关节区域进行应用解剖测量研究,并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方法通过病历与影像系统筛选,纳入符合选择标准的60例患者颈椎CT扫描数据,其中男30例,女30例;年龄39~60岁。将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19.0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C3~C7双侧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C3~C7钩椎关节前缘间距、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椎间隙中心高度、椎间隙前后径。将上述测量结果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小值和最大值,用于辅助钩椎关节融合器参数设计。结果 C3~C7各椎体钩突高、钩突基底宽、钩突基底长、钩椎关节椎间孔部移行距离以及C2、3~C6、7钩椎关节间隙高度左右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钩椎关节间隙高度男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C3~C7各椎体钩椎关节前缘间距均显著大于钩椎关节后缘间距(P<0.05),钩椎关节向后呈内聚形状。各节段椎间隙中心高度男性高于女性,但仅C2、3和C5、6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节段椎间隙前后径男性均显著大于女性(P<0.05)。椎间隙中心高度为(4.94±0.49) mm (3.81~5.90 mm),椎间隙前后径为(15.78±1.23) mm (12.94~18.85 mm),钩椎关节前缘间距为(17.19±2.39) mm (13.39~24.63 mm),钩椎关节后缘间距为(10.84±2.12) mm (7.19~16.64 mm)。根据上述测量结果设计钩椎关节融合器体部高度为5、6、7、8 mm 4种规格,深度为12、13、14、15、16 mm 5种规格,宽度为14~18 mm;两翼设计为弧形且宽2、3 mm两种规格。结论不同节段钩椎关节解剖测量指标存在一定差异,基于解剖研究测量结果设计的钩椎关节融合器规格能够满足不同患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钩椎关节 融合器 解剖测量 CT三维重建 颈椎
原文传递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解剖学参数测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亘瑷 江建明 金大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285,288,共4页
目的: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志愿者43人,其中男性24人(22~43岁,平均年龄31.04岁),女性19例(23~39岁,平均年龄30.16岁)测量颈椎间盘215个。测量中立、屈曲、过伸位颈椎侧位X线片C2,3、C3,4、C4,5、C5,6、C6,7... 目的:为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置换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志愿者43人,其中男性24人(22~43岁,平均年龄31.04岁),女性19例(23~39岁,平均年龄30.16岁)测量颈椎间盘215个。测量中立、屈曲、过伸位颈椎侧位X线片C2,3、C3,4、C4,5、C5,6、C6,7椎间隙前、后缘以及椎间隙中央的高度,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立位、屈曲位、过伸位颈椎侧位片显示各颈椎间隙高度,不同性别、间隙、部位、姿态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0),屈伸运动中,椎间盘前缘的运动幅度较中部和后缘大,屈曲时颈椎间盘前份和中央部均被显著压缩。结论:生理状态,屈伸运动中,椎间盘前部的运动占整个椎间盘运动幅度的绝大部分,椎间盘设计、制造和临床运用中,维持目标椎间隙前部的高度和活动度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人工椎间盘 关节成形术 解剖测量
下载PDF
内镜下颅底修复的带蒂鼻中隔瓣的解剖测量 被引量:6
20
作者 程付伟 殷善开 +1 位作者 Djamaldine Mohamed Sambi 张维天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741-744,共4页
目的:我们在尸头标本上实践获取和转移鼻中隔黏骨膜瓣技术,另外采用放射解剖学方法测量内镜经中线颅底手术入路可能造成的颅底缺损的尺寸,根据缺损的测量结果,对鼻中隔黏骨膜瓣进行设计。期望结果有助于改进亚裔人群鼻中隔黏骨膜瓣的设... 目的:我们在尸头标本上实践获取和转移鼻中隔黏骨膜瓣技术,另外采用放射解剖学方法测量内镜经中线颅底手术入路可能造成的颅底缺损的尺寸,根据缺损的测量结果,对鼻中隔黏骨膜瓣进行设计。期望结果有助于改进亚裔人群鼻中隔黏骨膜瓣的设计,提高修复成功率。方法:首先在尸头标本上进行鼻中隔黏骨膜瓣的获取和转移,接着在20例成人鼻窦颅底区域的CT扫描图像上,利用工作站进行测量。从准备采用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颅底缺损的角度出发,测量中线颅底的3个区域[两眶之间的前颅底区(经筛板入路);蝶骨平台区(鞍区);斜坡区]缺损的最大面积以及相关长度与宽度,再以这些数据指导鼻中隔黏骨膜瓣的设计并预测组织瓣是否能够对缺损提供充足的覆盖。应用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时,需要将蝶腭孔的投射点到相关颅底区域的距离与相关颅底区域的前后长度相加,以获得所需要的鼻中隔黏骨膜瓣的长度数据。结果:使用鼻中隔黏骨膜瓣修复中线颅底缺损时,由蝶腭孔的投射点到前颅底、蝶骨平台区/鞍区及斜坡尾端的平均长度分别为49.56、57.47、67.19 mm;上述3个颅底区域分别完全切除后的缺损面积分别为16.13、14.03、13.12 cm2。鼻中隔黏骨膜瓣可以提供的瓣长度为64.71~65.93 mm,宽度为28.57~30.59 mm,平均面积为22.95 cm2。结论:一侧完全的鼻中隔黏骨膜瓣可以分别为颅底中线的前颅底和蝶骨平台区/鞍区提供足够的覆盖面积;而其由于长度的限制,对于斜坡区缺损不能完全覆盖,术前要特别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黏骨膜瓣 带血管蒂组织瓣 内镜颅底手术 颅底重建 放射解剖测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