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捷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21期2829-28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腹腔镜下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方式分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 目的探讨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行腹腔镜下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经Glisson蒂鞘入肝血流阻断选择方式分为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组(内解剖组)81例和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组(外解剖组)5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7 d血常规与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年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肝切除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外解剖组手术时间、缺血线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输血率均短于或低于内解剖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7 d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外解剖组术后7 d AST、ALT、TBIL水平均高于内解剖组(均P<0.05)。外解剖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内解剖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1年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经Glisson蒂鞘内解剖路径肝切除术相比,经Glisson蒂鞘外解剖路径肝切除术具有缺血线出现早、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可促进患者肝功能恢复,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Glisson蒂鞘 解剖路径 肝切除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国辉 田伟峰 +6 位作者 李华 刘艳辉 王泉 关玉龙 肖春来 鲍根强 赵晓亮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7期1865-1868,共4页
目的观察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 目的观察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衡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与骨折愈合时间、骨折恢复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AOFAS踝-后足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折恢复优良率依次为(86.34±6.65)分、(53.09±6.84) d、93.48%,对照组依次为(78.52±7.21)分、(64.16±7.15) d、76.09%,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可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 解剖路径 骨-韧带修复 保守治疗 内固定
下载PDF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磊 《基层医学论坛》 2020年第29期4275-4276,共2页
目的探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 目的探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观察记录患者临床指标、并发症,并比较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5.34±20.63)min,术中出血量(32.68±6.79)mL,止血带应用时间(72.53±23.63)min,透视次数(8.93±2.12)次;术后均无感染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患者术后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高于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缓解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前型踝关节骨折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 踝关节功能 疼痛
下载PDF
浅析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
4
作者 刘宪昌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1期289-292,共4页
研究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通... 研究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50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旋前型踝关节骨患者通过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治疗效果优良,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 旋前型踝关节骨 治疗效果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血管解剖路径与实现首次成功再通的影响
5
作者 方国真 吴鹏超 +3 位作者 陶飞 王雷 章礼勇 施雪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33-283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 目的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因素对急性前循环闭塞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实现首次成功再通(FPE)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选取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并进行血管内治疗后实现闭塞血管的脑梗死溶栓分级(eTICI)2c/3的患者60例,并分为FPE组和非FPE(MPE)组,比较两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侧支循环分级评分、血栓负荷指数(CBS)、血管内治疗方式、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等相关指标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血管解剖路径对FPE的影响。结果与MPE组相比,FPE组侧支循环评分、血管解剖路径评分、血管内治疗方式(直接抽吸)、CBS、术后90 d-mRS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解剖路径评分(OR=3.770,95%CI:1.091~13.039,P=0.036)、CBS(OR=0.664,95%CI:0.473~0.972,P=0.025)是FPE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良好的血管解剖路径(评分≤3)及较小的血栓负荷量有利于急性前循环闭塞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实现成功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次成功再通 血管内治疗 血管负荷指数 血管解剖路径
原文传递
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在旋前型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孙振辉 陈宇 +4 位作者 张晖 李楠 张弢 马信龙 杨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51-1357,共7页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男35例,女18例... 目的探讨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53例旋前型踝关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均采用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男35例,女18例;年龄18~60岁,平均33.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7例,摔伤5例,高处坠落伤4例,扭伤6例,运动伤4例,砸伤7例。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Ⅳ度44例,旋前外展型Ⅲ度9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4~10 d,平均7 d。术后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踝关节疼痛程度。摄双侧踝关节X线片和CT,测量内踝间隙(medial clear space,MCS)、下胫腓联合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TFCS)、外踝尖至距骨外侧突距离(distal fibular tip to lateral process of talus,DFTL)以及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后间距和外踝扭转角,并进行比较。结果术中止血带应用时间为55~90 min,平均72.5 min;透视次数5~13次,平均8.9次。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5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8~48个月,平均36个月。术后健、患侧MCS、TFCS、DFTL、下胫腓联合前间距及后间距、外踝扭转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无踝关节失稳发生,5例踝关节出现退变(Kellgren-LawrenceⅡ级)。AOFAS评分为85~95分,平均90.84分。踝关节活动度背伸15~25°,平均20.24°;跖屈30~50°,平均42.56°。疼痛VAS评分0~5分,平均1.23分。结论解剖路径骨-韧带修复技术治疗旋前型踝关节骨折能充分显露胫距关节和下胫腓联合、修复踝关节周围骨-韧带损伤,有助于下胫腓联合和胫距关节解剖复位,降低术后踝关节退变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旋前损伤 解剖路径 骨-韧带修复 内固定
原文传递
围肝门外科技术治疗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 被引量:4
7
作者 陈炜 王坚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兼有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又合并肝脏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具有三个肝门解剖艰难、肝脏切除复杂、肝脏合并病变处理困难、对放化疗不敏感等治疗难点,导致根治性切除率低,手术难度大、... 侵犯肝门的肝内胆管癌兼有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与生物学特性,又合并肝脏基础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改变,具有三个肝门解剖艰难、肝脏切除复杂、肝脏合并病变处理困难、对放化疗不敏感等治疗难点,导致根治性切除率低,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和预后差。围肝门外科技术体系针对其特殊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和病理生理学特征,通过术前全面、精确的肿瘤可切除性评估和三个肝门解剖的评估,以及保留侧肝功能的评估,采用顺逆结合的肝门显露路径、精准切肝技术、精确高质量的胆肠吻合和预估与管控并发症等措施,提高手术根治性与安全性,降低手术风险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病人的总体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围肝门外科技术 顺逆结合肝门解剖路径 数字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