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肠系膜上动脉瘤缝闭、解剖外途径动脉重建术一例
1
作者 刘杰 戈小虎 《临床外科杂志》 2004年第7期400-400,共1页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瘤 动脉瘤缝闭 解剖途径 动脉重建术 手术治疗
下载PDF
经肝圆韧带途径解剖性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研究
2
作者 王福飞 邓高旺 丁金火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2年第7期1022-1024,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肝圆韧带途径解剖性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接法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肝圆韧带途径解剖性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左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行腹腔镜直接法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经肝圆韧带途径法解剖性性左肝外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肝功能变化[谷草转氨酶(AST)及谷丙转氨酶(ALT)]以及术后炎症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结石清除率及6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较术前均有提升,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AST、ALT水平较术前均有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患者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经肝圆韧带途径法解剖性左肝外叶切除治疗较腹腔镜直接法左肝外叶切除途径所需手术时间虽更长,但术中出血量更少,结石清除率更高,且对患者造成的炎性损伤更小,可加快患者的术后肝功能及胃肠功能恢复进程,降低近期结石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圆韧带途径解剖性、左肝外叶切除 肝内胆管结石
下载PDF
不同外科策略治疗慢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来志超 邱辰阳 +4 位作者 卲江 王超楠 李康 徐乐吟 刘暴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4期314-318,共5页
目的比较腔内治疗、解剖途径旁路术和解剖外途径旁路术治疗慢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infrarenal aortic occlusion,IA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5例IA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治疗组16... 目的比较腔内治疗、解剖途径旁路术和解剖外途径旁路术治疗慢性肾下腹主动脉闭塞(infrarenal aortic occlusion,IAO)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5例IA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腔内治疗组16例、解剖途径旁路术组28例、解剖外途径旁路术组11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和通畅率。结果三组患者术后技术成功率、并发症情况、术后最佳卢瑟福分级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3~156个月)。腔内治疗组术后恢复至无症状的患者1、3和5年累积无症状生存率均为91.1%,解剖途径旁路术组分别为100%、83.6%和70.7%,解剖外途径旁路术组分别为80.0%、20.0%和20.0%。腔内治疗组、解剖途径旁路术组与解剖途径旁路术组的无症状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而腔内治疗组与解剖途径旁路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结论腔内治疗的安全性及近远期疗效与解剖途径旁路术相当,而解剖外途径旁路术的患者年龄大,症状分级差,远期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下腹主动脉闭塞 解剖途径旁路术 解剖途径旁路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挑战与陷阱并存 被引量:6
4
作者 韩志阳 王海君 +2 位作者 那金波 唐波 刘冰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3期183-185,190,共4页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iou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一种罕见而且病情凶险的外科疾病。由Osler于1885年首次报道^([1]),其发病率低,约占所有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0.7%~3.0%,但病情凶险,死亡率可高... 感染性腹主动脉瘤(infectiou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IAAA)是一种罕见而且病情凶险的外科疾病。由Osler于1885年首次报道^([1]),其发病率低,约占所有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0.7%~3.0%,但病情凶险,死亡率可高达70%^([2]),死因主要为AAA破裂及脓毒血症。检索国内外文献多为个案或小宗例数的报道,因此相关诊治经验较少。本文总结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结合临床经验,对该疾病进行总结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主动脉瘤 ANEURYSM 脓毒血症 外科疾病 AAA 解剖外旁路 腔内治疗 远期通畅率 解剖途径 血细菌培养
下载PDF
膝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常用手术入路(一) 被引量:8
5
作者 郑和平 徐达传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07年第4期244-245,共2页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膝关节的伤病治疗不得当,常常会导致病残。因此,膝关节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始终是临床重视的内容之一。膝关节的手术暴露,通常也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解剖途径,...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最复杂、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也是最容易受伤的关节。膝关节的伤病治疗不得当,常常会导致病残。因此,膝关节手术入路的解剖学基础始终是临床重视的内容之一。膝关节的手术暴露,通常也是严格地按照一定的解剖途径,尽可能避开重要的组织结构进达手术部位。一位训练有素的骨科医师,能像翻开书的每一页一样,准确而充分的解剖显露手术入路的每一层次,除具备嫡熟的手术技能外,还应掌握与手术入路相关的解剖知识,才能使手术野显露清晰,减少出血,缩短时间,提高疗效。为此,我们自即将出版的《骨科手术入路实物图谱》一书中遴选部分相关图片,从外科解剖学的角度以图解形式展示膝关节的结构特点与常用手术入路,但愿能起温故而知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入路 解剖结构 膝关节 骨科医师 解剖学基础 手术野显露 外科解剖 解剖途径
原文传递
肝内胆道手术的肝门显露途径
6
作者 韩天权 蒋渝 张圣道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1期703-704,共2页
关键词 肝内胆道手术 肝门显露 解剖途径 术式
原文传递
解剖外旁路手术治疗高龄患者主髂动脉闭塞症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承磊 刘昌伟 +4 位作者 刘暴 叶炜 郑月红 曾嵘 管珩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873-875,共3页
目的 评价解剖外途径动脉旁路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外路径动脉旁路术治疗的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33例(39条肢体),男性2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6.0±3.0岁(70~87岁... 目的 评价解剖外途径动脉旁路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解剖外路径动脉旁路术治疗的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33例(39条肢体),男性2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76.0±3.0岁(70~87岁),临床症状按照Fontaine分期为Ⅱb期5例(7条肢体),Ⅲ期22例(26条肢体),Ⅳ期6例(6条肢体),均为TASC C~D级病变.结果 腋-双股动脉旁路术6例(12条肢体),腋-单股动脉旁路术20例(20条肢体),股-股耻骨上旁路术7例(7条肢体).术后22例静息痛消失,5例患者间歇跛行明显改善,6例患者肢端溃疡愈合.踝肱比从术前的0.29 ± 0.11提高到0.66 ±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1%(3/33),无30d内截肢和死亡病例.本组3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率100%.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期间内移植物一期通畅率89.7%(35/39),二期通畅率94.9%(37/39),肢体救治率92.3%(36/39),死亡率6.1%(2/33),死亡原因分别为心肌梗死及恶性肿瘤(胃癌).结论 解剖外旁路术是治疗高龄重症主髂动脉闭塞的安全有效方法,术前心肺功能不全是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外科手术 解剖途径旁路术 老年人
原文传递
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7
8
作者 马韬 马杰 +5 位作者 陆清声 赵志青 包俊敏 冯翔 冯睿 景在平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893-895,共3页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 目的 评价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移植旁路术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硬化闭塞症的长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40例单侧长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66 ~ 90岁,平均(73±6)岁.所有患者的诊断经CT动脉造影证实,单侧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总动脉和股浅动脉硬化闭塞.均采用股-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前、后检测血管流速,踝/肱指数.使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5、7、10年累积通畅率和5、7、10年保肢率.结果 本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无死亡和截肢.35例(87.5%)随访1 ~13年,平均(5.7±2.8)年.ABI由术前平均0.23±0.10升至术后0.55±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1,P=0.000).术前彩超检测腘动脉及胫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分别为(14±6)cm/s和(10±4) cm/s,术后分别升至(34±10)cm/s和(22±7)cm/s.术后5、7、10年一二期累计通畅率分别为:60.1%,44.3%,25.3%和93.5%,86.8%,57.9%.术后5,7,10年保肢率分别为:97.5%,95%和90%.结论 治疗单侧髂股动脉长段闭塞症,股-股深人工血管旁路术安全有效,本术式可用于不适合腔内治疗和开腹手术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 血管外科手术 人工血管 解剖途径旁路术
原文传递
血管移植物感染诊治进展
9
作者 何延政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07年第12期793-795,共3页
随着血管外科疾病发病逐年增多和学科发展,人工血管和支架型血管移植物应用的增加,移植物感染也倍受关注。本并发症可发生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早期临床不易发现,缺乏特异性。因血管移植物感染病死率和截肢率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很... 随着血管外科疾病发病逐年增多和学科发展,人工血管和支架型血管移植物应用的增加,移植物感染也倍受关注。本并发症可发生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早期临床不易发现,缺乏特异性。因血管移植物感染病死率和截肢率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很重要。有文献报道人工血管移植物感染的发生率为1%~3%,国内有报道为1.14%,主髂动脉支架型移植物感染发生率为0.43%,而主动脉血管移植物感染的病死率可达33%~58%,下肢人工血管感染的病死率不超过22%,但截肢率可达79%。对于不同部位、不同血管移植物、不同病原菌造成的感染,处理方法不尽相同,一般采用局部清创、切除感染的人工血管以及经解剖外途径血管重建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移植物感染 人工血管感染 支架型移植物 感染发生率 诊治 血管外科疾病 解剖途径 病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