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庄问题及其学术意义与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郎宁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5,共7页
由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确立根基及学术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当注家用儒家或佛教或道教思想去解读《庄子》时,其解读之结果不可避免会带有或儒学或佛学或道教化痕迹,从而偏离了《庄子》本身之思想所涵。尽管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思想的... 由于儒释道三家思想之确立根基及学术内容的不一致,因而当注家用儒家或佛教或道教思想去解读《庄子》时,其解读之结果不可避免会带有或儒学或佛学或道教化痕迹,从而偏离了《庄子》本身之思想所涵。尽管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思想的融汇与再发展,然就一家思想之根本和内涵来讲,思想间的互动与互摄是否对于这一思想本身有着更好的澄澈作用,仍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考察,此也是庄学史上解庄工作中不可回避之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儒解庄 以佛解庄 以道解庄
下载PDF
沈长卿其人及解庄思想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清虎 《江南论坛》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一、沈长卿其人其作明朝沈长卿,杭州钱塘人。万历(1573-1619)举人,晚年居南京秣陵,无疾而终,卒于崇祯壬申仲春二日(1632年农历2月2日)。著有《沈氏弋说》六卷,《沈氏日旦》十卷,《日旦》收入《千顷堂书目》卷12子部小说类,现有明万... 一、沈长卿其人其作明朝沈长卿,杭州钱塘人。万历(1573-1619)举人,晚年居南京秣陵,无疾而终,卒于崇祯壬申仲春二日(1632年农历2月2日)。著有《沈氏弋说》六卷,《沈氏日旦》十卷,《日旦》收入《千顷堂书目》卷12子部小说类,现有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长卿 解庄 李维桢 侍御 申仲 幼宰 千顷堂 明万历 庄子思想 月旦评
下载PDF
以儒解庄:王安石学派的庄子学阐释
3
作者 李波 《晋阳学刊》 CSSCI 2009年第4期110-113,共4页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 王安石学派是庄学史上特有的治《庄》群体。此派自觉地以王安石为宗,并在王安石庄子学思想的基础上,表现出了鲜明的儒学化特色。他们彻底消解了庄子与儒家的对立,将庄子思想颠覆,使儒道二家合二为一。这种以儒解庄的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儒解庄 庄子 王安石 儒学化
下载PDF
李贽《庄子解》的解庄特点
4
作者 邢猛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4年第7期74-76,共3页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 《庄子解》集中体现了李贽的道家思想,也体现了李贽对庄学的贡献。李贽从文章学角度对《庄子》内七篇作了深入细致的剖析——总体把握各篇主旨、揭示各篇脉络、划分段落,从篇、节、段、句等不同层次,解析《庄子》章法;评述《庄子》中的人物事件,复述《庄子》中的有关段落,评述与复述相结合疏通《庄子》义理;大量征引郭象《庄子注》和宋人《庄》注,借鉴成说,但又能发明新意。李贽的解庄之词洋溢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体现了李贽解庄时的文学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庄子解》 解庄 文学性
下载PDF
“以《易》解庄”的学术源流及得失评判
5
作者 华云刚 《社会科学论坛》 2022年第4期5-16,共12页
随着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以儒家思想解读《庄子》的风气逐步兴起。其中,王雱、吕惠卿等引用《周易》以解读《庄子》,从数字规律与阴阳变化的角度挖掘《庄子》思想的《周易》原理,遂开“以《易》解庄”之先河。但宋人将《庄子》简单比附... 随着宋代理学思潮的兴起,以儒家思想解读《庄子》的风气逐步兴起。其中,王雱、吕惠卿等引用《周易》以解读《庄子》,从数字规律与阴阳变化的角度挖掘《庄子》思想的《周易》原理,遂开“以《易》解庄”之先河。但宋人将《庄子》简单比附于《周易》的做法招致学界的诸多批评。明清之际,方以智、钱澄之等明代遗民将自己人生行藏寄于《周易》,在“以庄解《易》”与“以《易》解庄”的思想对话中,激发了儒、释、道的交流与融合,至清代仍有延续。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以《易》解庄”的学术实践,开拓了《庄子》与《周易》研究的新视角。从思想史的角度看,“以《易》解庄”是“以儒解庄”的重要构成,大大推进了“三教合一”的思想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易》解庄 庄子学史 “以儒解庄 “三教合一”
下载PDF
以禅解庄——林希逸《庄子口义》对《庄子》的阐释 被引量:3
6
作者 孙红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7,共4页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他的《庄子口义》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作为儒学阵营中的一位理学家,他阐释《庄子》除了以儒解庄的特点外,又一个突出特色是以禅解庄。林希逸以禅解庄是在宋代佛教儒学化和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学术背景下进行的,他别具慧眼地找到了庄子与禅的契合点,使读者从这一角度,对《庄子》有更深的理解与领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庄子口义》 以禅解庄 思想背景
下载PDF
林希逸以儒解庄及其原因 被引量:2
7
作者 孙红 《北方论丛》 2003年第5期10-14,共5页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 ,著有《庄子口义》十卷 ,此书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由于历史环境、思想学术背景的变化 ,因而他解庄采取了与郭象、成玄英完全不同的解释视域与解释策略 ,使《庄子口义》呈现出独具的特色与魅力 ,他也继郭象、成玄英... 林希逸是南宋庄学家 ,著有《庄子口义》十卷 ,此书是宋代庄学的代表作。由于历史环境、思想学术背景的变化 ,因而他解庄采取了与郭象、成玄英完全不同的解释视域与解释策略 ,使《庄子口义》呈现出独具的特色与魅力 ,他也继郭象、成玄英之后成为《庄子》阐释史上的又一重镇。林希逸开创了《庄子》阐释史上“以儒解庄”的传统 ,南宋特殊的历史语境与他正宗的儒家学术渊源以及理学家的身份 ,都促使他从儒家角度解释《庄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庄子口义》以儒解庄 历史语境
下载PDF
“以儒解莊”的詮釋策略——宋代莊子學研究回顧與展望(1981—2016) 被引量:1
8
作者 劉芷瑋 《诸子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87-300,共14页
本文先以總論整理宋代莊子學合論的代表作,再透過蘇軾學派、王安石學派、朱子學派、艾軒學派四個學派的莊子詮釋,探討宋代莊子學在'以儒解莊'詮釋策略上的效用,反思此種詮釋策略的可見與不可見。本文主張並不是因爲宋代是理學... 本文先以總論整理宋代莊子學合論的代表作,再透過蘇軾學派、王安石學派、朱子學派、艾軒學派四個學派的莊子詮釋,探討宋代莊子學在'以儒解莊'詮釋策略上的效用,反思此種詮釋策略的可見與不可見。本文主張並不是因爲宋代是理學的時代,所以解莊以儒,無可厚非,而是因爲從莊子詮釋史的角度來看,可以得見這樣的儒學内容應具有三教的特質,宋代莊子學實是晚明莊子學的前哨站。而從詮釋策略的觀點來説,儒學作爲莊子學吸收三教發生裂變的平臺,這樣的莊子學不是被局限在儒學的框架中。最後,以儒解莊不過是一種策略的運用,儒學自身也隨時在變化之中,也解構了詮解自身的既定限制。三教融合並非走向同一,而是透過建構與解構,與時俱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蘇軾 王安石 林希逸 以儒解莊 日本朱子學 中國陽明學
下载PDF
我解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
9
作者 刘金明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1期58-60,共3页
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出自《齐物论》,是说明庄子的世界观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一条重要依据。然而由于过去学者刻意以道解庄,往往把这句话中的“彼”解为“自然”,或者解为“真宰”、“造物”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今人又有随意发挥... 庄子的“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说出自《齐物论》,是说明庄子的世界观具有辩证法因素的一条重要依据。然而由于过去学者刻意以道解庄,往往把这句话中的“彼”解为“自然”,或者解为“真宰”、“造物”等抽象的哲学观念;今人又有随意发挥,或者混同于后文之意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庄 《齐物论》 哲学观念 辩者 地籁 辩证观点 后文 不知所为 九窍 六脏
下载PDF
论黄庭坚以禅解庄的诗歌创作实践
10
作者 杨鹏威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87,共7页
黄庭坚以禅解庄的思想基点是“万物一家”,这是黄庭坚融合庄子、佛学和儒家思想而成的产物;北宋庄子学的发展维度也影响了黄庭坚的释庄实践。黄庭坚以禅解庄的诗歌实践主要体现于其诗援引佛禅思想对《庄子》事典进行改造运用,本质上是... 黄庭坚以禅解庄的思想基点是“万物一家”,这是黄庭坚融合庄子、佛学和儒家思想而成的产物;北宋庄子学的发展维度也影响了黄庭坚的释庄实践。黄庭坚以禅解庄的诗歌实践主要体现于其诗援引佛禅思想对《庄子》事典进行改造运用,本质上是其心性哲学与诗歌创作的统一,在文化整合的时代背景下又可视为文化整合现象在庄子阐释中的投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庭坚 以禅解庄 诗歌实践 文化整合
下载PDF
论陆西星三教贯通的解庄意旨
11
作者 刘习根 周黄琴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60,共8页
作为道士的陆西星,虽然反复强调《庄子》乃《老子》之注疏与竺西之贝典,但实际上,《南华真经副墨》既不是纯粹的“以道解庄”,也不是“以佛解庄”,亦不是‘佛道并释”,而是三教融通意旨的真正践行,并给后来的解庄者在思路与意旨... 作为道士的陆西星,虽然反复强调《庄子》乃《老子》之注疏与竺西之贝典,但实际上,《南华真经副墨》既不是纯粹的“以道解庄”,也不是“以佛解庄”,亦不是‘佛道并释”,而是三教融通意旨的真正践行,并给后来的解庄者在思路与意旨上以不同维度的启发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西星 三教贯通 解庄 意旨
原文传递
“以儒解庄”与“会通庄屈”——钱澄之《庄屈合诂》的注庄立场与遗民情结 被引量:3
12
作者 钮则圳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91,共7页
《庄屈合诂》是明遗民钱澄之晚年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儒解庄"的注庄立场、"以庄继易"的核心主张、"会通庄屈"的遗民情结,皆在庄学史上具有一定特色。在今天对《庄屈合诂》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探讨"庄子即儒家"的思想史议题... 《庄屈合诂》是明遗民钱澄之晚年的重要著作,该书"以儒解庄"的注庄立场、"以庄继易"的核心主张、"会通庄屈"的遗民情结,皆在庄学史上具有一定特色。在今天对《庄屈合诂》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深入探讨"庄子即儒家"的思想史议题提供重要帮助。同时,"知人论世"应当成为我们面对这类遗民作品的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澄之 《庄子诂》 以儒解庄 屈原 明遗民
原文传递
“以老解庄”及其学术价值探微 被引量:2
13
作者 华云刚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71,共9页
司马迁将庄子与老子同传,并认为《庄子》“要本归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将老庄并列为道家。这种学术渊源上的归纳与评判传统,启发了后世学者自觉地引用《老子》以解读《庄子》,遂产生“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自西晋郭象肇其端... 司马迁将庄子与老子同传,并认为《庄子》“要本归于老子”,《汉书·艺文志》将老庄并列为道家。这种学术渊源上的归纳与评判传统,启发了后世学者自觉地引用《老子》以解读《庄子》,遂产生“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自西晋郭象肇其端,此后成玄英、褚伯秀、陆西星、释德清、陈继儒、焦竑、王夫之、马其昶等学者皆踵武之,形成蔚为壮观的学术潮流。“以老解庄”的阐释现象既与时代背景与学术风气有关,又自有其思想渊源与哲学基础。但有些学者对老庄之间的关系过度阐释,甚至将《庄子》视为《老子》的注疏,则又误入歧途,遮蔽了《庄子》的真义。“以老解庄”对于解读“三教合一”的思潮、探究《庄子》的儒学化进程、反思古代庄子学史以及剖析《庄子》本义等方面贡献良多。学界应该尊重文化思想的多元发展,秉承平等的沟通交流精神,进而考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老解庄 《老子》之注疏 “三教合一”
原文传递
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援佛解庄探微
14
作者 王诚 《宏德学刊》 2022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运用了援佛解庄的诠释方式,但其出发点和前代以佛解庄者有别,如实解《庄子》是他的基本立场,佛只是解庄的工具,他并没有将佛教义理强加给《庄子》,也不认为《庄子》本来就包含了佛理,而是通过两家对勘,揭示... 刘武的《庄子集解内篇补正》运用了援佛解庄的诠释方式,但其出发点和前代以佛解庄者有别,如实解《庄子》是他的基本立场,佛只是解庄的工具,他并没有将佛教义理强加给《庄子》,也不认为《庄子》本来就包含了佛理,而是通过两家对勘,揭示佛道的相通之处,用以证发《庄子》本意,不但充实、补正了《庄子》的若干注解,而且展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内在联系,在《庄子》的众多注本中别具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武 《庄子集解内篇补正》 援佛解庄 诠释
原文传递
以庄解王,以王解庄
15
作者 王蒙 《全国新书目》 2011年第7期48-48,共1页
"以庄解王,以王解庄",王蒙借庄子说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王蒙与庄子,不是追随,不是驾... "以庄解王,以王解庄",王蒙借庄子说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本书是王蒙先生用自己的人生历练,用自己的体悟感受,用自己的政治经历、社会经历、人生经历、文学经历,也用自己的知识与智商去与庄生对话。王蒙与庄子,不是追随,不是驾驭,是同行,是共舞,是大能量之人的思想缠绕与燃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庄 庄子 庄生 人生经历 王蒙 以庄
原文传递
林希逸讀《莊子》“五難”説析論
16
作者 暴慶剛 《诸子学刊》 2023年第2期95-113,共19页
林希逸認爲讀《莊子》有“五難”:一是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與儒書不同;二是意欲與孔子争衡,故其言多過當;三是爲最上根器之人而説,故言每每過高;四是筆端多有鼓舞變化處,不能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五是多有如禪家之機鋒,爲儒書中所無。... 林希逸認爲讀《莊子》有“五難”:一是所言仁義性命之類,字義與儒書不同;二是意欲與孔子争衡,故其言多過當;三是爲最上根器之人而説,故言每每過高;四是筆端多有鼓舞變化處,不能以尋常文字蹊徑求之;五是多有如禪家之機鋒,爲儒書中所無。故林希逸主張通過辨析字義以解莊,識其言多“過當”和“過高”以解莊,辨其文字“鼓舞變化”以解莊,悟其“語脉機鋒”以解莊,並將之運用到注解《莊子》的過程中。溝通儒道是林希逸注解《莊子》的根本目的,其解莊方法及運用,體現出明確的儒家立場,並引佛理入莊,進行佛道互釋,溝通莊禪,反映出南宋時期莊學儒釋道融合的鮮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希逸 《莊子》 《莊子鬳齋口義》 解莊方法
下载PDF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
17
作者 李波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1-16,共6页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之风十分兴盛,学者们主要通过以儒解《庄》和会通《易》《庄》的方法来阐释《庄子》,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学术文化特色。同时方以智、钱澄之等人,又因遗民身份,借《庄子》研究来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 明代桐城《庄子》研究之风十分兴盛,学者们主要通过以儒解《庄》和会通《易》《庄》的方法来阐释《庄子》,以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表现出独特的学术文化特色。同时方以智、钱澄之等人,又因遗民身份,借《庄子》研究来表达故国之思、爱国之情,使明代桐城《庄子》学具有了鲜明的时代色彩,为庄子学增添了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桐城 《庄子》 以儒解庄 以易解庄 遗民心态
下载PDF
略论庄子思想的社会基础
18
作者 谢明仁 韦玲娜 《艺术探索》 2001年第5期65-,共1页
关键词 庄子思想 解庄 封建领主 魏晋时代 文学著作 绝对自由 楚狂接舆 《天问》 湘夫人 隐者
下载PDF
儒者化的庄子——王安石的庄学思想
19
作者 张娜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8-84,共7页
王安石"以儒解庄"的解读思路开拓了宋代庄学的视野。在其专论《庄周》中,庄子以儒者的面目出现,文中指出庄子之用心是为了矫时之弊,庄子是圣人之徒,《庄子》之书"特有所寓而言耳"。不过庄子的形象在王安石那里并不... 王安石"以儒解庄"的解读思路开拓了宋代庄学的视野。在其专论《庄周》中,庄子以儒者的面目出现,文中指出庄子之用心是为了矫时之弊,庄子是圣人之徒,《庄子》之书"特有所寓而言耳"。不过庄子的形象在王安石那里并不是统一的,而是经历了一个从无为到有为的过程,这与王安石个人的思想发展及为政治改革寻求理论根据有关。王安石谈性命道德的风气影响了其解庄思想,称"庄生之书,其通性命之分",其子王雱对庄学的性命解读也可视为继承王安石思想的表现。从庄学诠释史来看,"以儒解庄"的理念自魏晋时向、郭已有发展,王安石起到了过渡作用,既开启了宋代庄学普遍儒学化的倾向,又为明末清初的"庄子儒门说"作了铺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庄子 以儒解庄 庄周 性命道德
下载PDF
论《庄子》“三言”与《庄子》阐释指向的多样性
20
作者 张洪兴 《文学评论丛刊》 CSSCI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其他典籍如《论语》、《老子》、《韩非子》,或儒或道或法,可谓泾渭分明,研究者并没有什么异议。而在《庄子》阐释史上,有以道解庄者,有以儒解庄者,有以佛解庄者,可谓众说纷纭。林希逸在《庄子... 在先秦典籍中,《庄子》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其他典籍如《论语》、《老子》、《韩非子》,或儒或道或法,可谓泾渭分明,研究者并没有什么异议。而在《庄子》阐释史上,有以道解庄者,有以儒解庄者,有以佛解庄者,可谓众说纷纭。林希逸在《庄子鬳斋口义·发题》中说:"况此书所言仁义性命之类,字义皆与吾书不同,一难也;其意欲与吾夫子争衡,故其言多过当,二难也;鄙畧中下之人,如佛书所谓为最上乘者说,故其言每每过高,三难也;又其笔端鼓舞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解庄 《韩非子》 林希逸 口义 “三言” 南华真经循本 先秦典籍 应帝王 《齐物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