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勋伯格“解放不协和音”的早期实践
1
作者 袁利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4-134,共11页
由勋伯格掀起的"解放不协和音"运动在20世纪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力图发掘勋伯格在这一时期作品中"解放不协和音"的具体实践形式,从"带有三全音或纯四度的‘七度音响框架’""全音阶和弦及截段&q... 由勋伯格掀起的"解放不协和音"运动在20世纪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该文力图发掘勋伯格在这一时期作品中"解放不协和音"的具体实践形式,从"带有三全音或纯四度的‘七度音响框架’""全音阶和弦及截段""‘相对稳定’的终止式""声部间的不同和弦结构组合"四个方面进行探究,进而对"解放不协和音"的历史效应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解放不协和音 无调性
下载PDF
弥散的星丛与否定的表现——勋伯格无调性音乐中音高关系的哲学-美学运思 被引量:6
2
作者 何宽钊 《音乐探索》 CSSCI 2013年第1期111-122,共12页
对同一性的批判构成了阿多诺哲学的重要指向。同一性思维秉承归类原则,将无限的事物纳入有限的概念之中,忽视了事物自身的差异性、偶然性和特殊性,并形成等级式的观念强权。阿多诺反对一切奴役和强制,力图拯救事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倡... 对同一性的批判构成了阿多诺哲学的重要指向。同一性思维秉承归类原则,将无限的事物纳入有限的概念之中,忽视了事物自身的差异性、偶然性和特殊性,并形成等级式的观念强权。阿多诺反对一切奴役和强制,力图拯救事物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倡导平等共处的星丛式伙伴关系。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暗合了阿多诺的哲学,笔者认为这是阿氏推崇勋伯格音乐的重要原因:调性的解体意味着曾居于最上位的调式中心这一独断性的强权被破除了,音高关系呈现出星丛式的平等共处的伙伴关系,而这种星丛式的音高关系又导致了感性的虚无和焦虑,使勋伯格的无调性音乐获得了一种否定的表现,这种否定的表现从审美形态上说就是荒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一性 否定的辩证法 星丛 不协和解放 集合 否定的表现 荒诞
下载PDF
指向20世纪新音乐的死亡观:马勒《大地之歌》第六乐章《告别》新探
3
作者 张晨 《艺术探索》 2019年第2期94-102,共9页
马勒的《大地之歌》利用中国唐诗文本再造了一个凄美的与世告别的意境。无论它与中国古诗和五声音调如何贴近,它的生存底蕴还是发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马勒赋予音乐文本极多的含义,他的第六乐章《告别》在结尾时隐藏了一个动机,这个动... 马勒的《大地之歌》利用中国唐诗文本再造了一个凄美的与世告别的意境。无论它与中国古诗和五声音调如何贴近,它的生存底蕴还是发源于20世纪初的欧洲。马勒赋予音乐文本极多的含义,他的第六乐章《告别》在结尾时隐藏了一个动机,这个动机源自贝多芬的《"告别"奏鸣曲》。马勒再次运用它的时候,使它回首过去的同时迎接了未来——音乐文本的意义在于当下。他利用这个动机制造了一个开放的结尾,这与20世纪初作曲家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不协和音的解放、勋伯格的部分理念相关。于是,这个"告别"故事指向未来时代的发展趋势,开启了另一扇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摘引 告别 死亡 不协和解放
下载PDF
关于勋伯格“无调性转型”前沿研究成果的追问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利军 《艺术探索》 CSSCI 2021年第3期103-111,共9页
关于勋伯格"无调性转型"这一重要音乐历史事件,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这一事件本身"非革新性"的挖掘,也就是强调无调性音乐对调性音乐的继承和延续。但实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创作思维。生活在1... 关于勋伯格"无调性转型"这一重要音乐历史事件,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这一事件本身"非革新性"的挖掘,也就是强调无调性音乐对调性音乐的继承和延续。但实际上,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音乐创作思维。生活在19世纪末的青年勋伯格从对前辈作曲家音乐的个性化解读中找到了音乐创作的转型之路,并在约20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转型。从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发掘勋伯格创作思维转型的心路历程,并以此解读他的创作实践演进,是解答勋伯格何以转向无调性创作的重要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勋伯格 无调性转型 世纪末 解放不协和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