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渔声乐教学法“解明曲意”及启迪
1
作者 贾忠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7-29,共3页
对李渔《闲情偶寄》授曲理论中的"解明曲意"以边解、边议、边析的方式进行解读,挖掘其古典声乐教学理论中的精华,找出对当代声乐教学的启迪意义,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文明。
关键词 李渔 解明曲意 教学 表演
下载PDF
李渔《闲情偶寄·解明曲意》音乐教育思想及教学启示
2
作者 洪健生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2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将《闲情偶寄.解明曲意》音乐教育思想划分为"解读词义"、"情感投入"、"人物个性"和"声情并茂"四个阶段来分析,诠释了"解明曲意"在演唱中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高校音乐教学,以学生... 将《闲情偶寄.解明曲意》音乐教育思想划分为"解读词义"、"情感投入"、"人物个性"和"声情并茂"四个阶段来分析,诠释了"解明曲意"在演唱中的具体要求。同时,结合高校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享受学习,享受音乐的和谐气氛中,将"歌词曲意"与内心感受结合在一起,以"俨然此种神情"的艺术境界表达出来,赋予作品以鲜活的艺术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 解明曲意 解读词义 情感体验
下载PDF
从《闲情偶寄》看李渔的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冰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105-106,共2页
文章结合声乐教学,对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提出的“学技必先学文”、“解明曲意”、优师(教师)的作用等教学思想,作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其理论对当前声乐教学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李渔 优师 学技 学文 解明曲意
下载PDF
故事演讲教学中的“口授身导”——李渔戏剧理论之一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孟昭增 《上海艺术家》 1996年第6期34-35,共2页
在少年儿童艺术教育中,故事演讲教学逐渐为广大师生所重视。为了提高学员故事演讲水平,辅导老师们都在努力探索、选择最佳方法,将故事演讲技巧传授给学员。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认识规律:“
关键词 演讲教学 戏剧理论 李渔 学员 教学方法 解明曲意 生动形象 少年儿童 艺术教育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李渔《闲情偶寄》和他的戏剧观 被引量:1
5
作者 袁启明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1995年第3期76-81,共6页
李渔《闲情偶寄》和他的戏剧观袁启明李渔(1611-约1697年),是我国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兼导演,是我国戏曲史上之集大成者。他的《闲情偶寄》对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总结,在戏剧理论的发展史上,作出... 李渔《闲情偶寄》和他的戏剧观袁启明李渔(1611-约1697年),是我国清初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兼导演,是我国戏曲史上之集大成者。他的《闲情偶寄》对我国古代的戏剧艺术作出了富有创造性的总结,在戏剧理论的发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李渔的《闲情偶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情偶寄》 李渔 戏剧观念 字忌模糊 戏剧艺术 导演理论 《西厢记》 《琵琶记》 调熟字音 解明曲意
原文传递
红线女的《刘胡兰》——“羊城音乐花会”观摩札记之一
6
作者 李元庆 《人民音乐》 1962年第4期24-25,共2页
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谈论歌唱艺术,把“解明曲意”列为第一条。他说:“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观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其后,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也极言“曲... 清代李笠翁在《闲情偶寄》中谈论歌唱艺术,把“解明曲意”列为第一条。他说:“解明情节,知其意之所在,则唱出口时,俨然此种神情……悲者黯然魂消而不致反有喜色,观者怡然自得而不见稍有瘁容”。其后,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也极言“曲情”的重要。他指出:“声者众曲之所尽同,而情者一曲之所独异……唱者不得其情,则邪正不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胡兰 红线女 悲喜 歌唱艺术 解明曲意 《闲情偶寄》 徐大椿 《乐府传声》 音乐 曲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