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元散曲的解构精神
1
作者 罗丹 龙丽 《韶关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元朝蒙古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与贱儒政策使得元文人们处于双重失落的处境,然而却成了他们重新审视、反思、批判传统和历史的契机,从而炼就了一种解构精神。元散曲的解构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消解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张扬世俗精神;消解雅... 元朝蒙古统治者推行的民族歧视与贱儒政策使得元文人们处于双重失落的处境,然而却成了他们重新审视、反思、批判传统和历史的契机,从而炼就了一种解构精神。元散曲的解构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消解儒家传统的价值观念,张扬世俗精神;消解雅文学传统,张扬俗文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散曲 解构精神 儒家传统
下载PDF
敞放与沉潜——几部长篇小说的精神解构
2
作者 南翔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文学的精神性通过鲜活的个性来书写。本文运用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详细评述《大浴女》、《外省书》、《浮华背后》等几部当代著名长篇小说的精神呈现。
关键词 精神解构 长篇小说 文学评论 《大浴女》 《外省书》 《浮华背后》 铁凝 王安忆 张炜
下载PDF
颠覆与否弃:余怒的诗歌创作观念
3
作者 张蕾 金松林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38-42,共5页
余怒是中国当代诗歌界富有个性的诗人,他习惯以语言游戏的姿态,在创作中抹平语言的深度,拆毁原本的语义链条,颠覆传统价值的道场,从语言的皱褶中寻求写作和阅读的"纯粹的快感"。他独特的创作观念中始终贯彻着后现代主义的解... 余怒是中国当代诗歌界富有个性的诗人,他习惯以语言游戏的姿态,在创作中抹平语言的深度,拆毁原本的语义链条,颠覆传统价值的道场,从语言的皱褶中寻求写作和阅读的"纯粹的快感"。他独特的创作观念中始终贯彻着后现代主义的解构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怒 诗歌 创作观念 解构精神
下载PDF
反思中国当代文学对后现代主义的移植
4
作者 马建智 曹晓蓉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5-117,共3页
2 0世纪九十年代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渐趋沉寂的时候 ,却在我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学批评对话语的挪用 ;一是文学创作对解构精神的吸收。一些文学批评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 2 0世纪九十年代 ,后现代主义在西方渐趋沉寂的时候 ,却在我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后现代主义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文学批评对话语的挪用 ;一是文学创作对解构精神的吸收。一些文学批评者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的移植 ,在探索文学理论的自身问题和对现实主流话语的解构上有着积极的意义 ,但在此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要充分地考虑自己文化传统和现实土壤 ,应通过文化的过滤机制进行批判的吸收 ,而不是生硬的“挪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当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 文学批评 文学创作 解构精神 文化传统 文学移植
原文传递
笔触的跳脱——提香晚期绘画解析
5
作者 宋佳益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2-127,共6页
提香绘画晚期风格中的不完整性、晦涩感和令人费解的"松动",被古典主义审美法则所排斥,这也致使提香绘画的晚期作品相对于盛期作品而言,在很长时间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提香绘画晚期风格出现了一种其所处时代所不... 提香绘画晚期风格中的不完整性、晦涩感和令人费解的"松动",被古典主义审美法则所排斥,这也致使提香绘画的晚期作品相对于盛期作品而言,在很长时间里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但实际上,提香绘画晚期风格出现了一种其所处时代所不能理解的、甚至是超越于那个时代的变化特殊的变化——即画面中笔触的自主性(autonomy)。其晚期绘画回归到了绘画自身的内部,拓展至对绘画行动的身体性的捕捉,同时释放了被制图术与"美"的法则所压抑的身体及其精神症候,为我们理解自身的存在开启了一扇大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风格 笔触 自治性 解构精神
原文传递
文化漂流中的航标设定
6
作者 管怀宾 《美术观察》 1999年第11期17-17,共1页
来日本6.一直是漂流的感觉,原来作为航标的东西一度消失了,伴随着漂流又有了新的航标,所以设定是人为的亦是暂时的.日本跟中国一样,就当代艺术而言,亦是一个非中心的边缘国家,尽管东京每天都有来自欧美的各种展览,但日本的艺术无法与其... 来日本6.一直是漂流的感觉,原来作为航标的东西一度消失了,伴随着漂流又有了新的航标,所以设定是人为的亦是暂时的.日本跟中国一样,就当代艺术而言,亦是一个非中心的边缘国家,尽管东京每天都有来自欧美的各种展览,但日本的艺术无法与其经济技术的优势同步.偶有从欧美来的中国艺术家朋友,常会谈起文化精神环境,比较差异.日本仍是一个东方的环境,差异非常微妙,需留心体会.就艺术的大背景来说,伴随冷战的结束,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整个世界文化趋向的互动和交融,开始了中心与非中心国家不同文化身份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文化身份”成了各国评论家、艺术家普遍热衷探讨的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航标 当代艺术 世界格局 艺术家 经济技术 非中心 精神解构 个人经验 文化趋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