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构主义翻译:影响与局限 被引量:15
1
作者 黄海军 马可云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3,共6页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也非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本文认为,国内的解构翻译批评在开拓一种翻译研究新视角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德里达所倡导的解构精神,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倾向。正确的解构翻译观是从传统结构主义翻译理论... 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并非终极真理,也非一种完整的思想体系。本文认为,国内的解构翻译批评在开拓一种翻译研究新视角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德里达所倡导的解构精神,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倾向。正确的解构翻译观是从传统结构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二元"封闭模式中走出来,既拆解又重构,拓展多元开放式的解构主义翻译批评理论体系,建立和发展翻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构翻译批评 “二元”拆解 “多元”重构
下载PDF
从辩证的视角看德里达的解构理论翻译观
2
作者 黄橙橙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211-212,共2页
作为犹太人,德里达的解构理论必有其东方犹太性;而作为一名解构主义哲学家,其翻译观又势必对传统的翻译理论和中国译界带来巨大冲击和影响。跟批评界一些学者将其解构主义看成彻底的颠覆、毁灭、虚无主义不同,我们更应从辩证的视角来看待。
关键词 东方犹太性 解构理论翻译 冲击 影响
下载PDF
翻译的解构与重构——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意汉翻译评析(2023)
3
作者 温爽 翟恒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5-169,共5页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的意汉语对译文进行评析,探讨翻译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分析翻译文本中的语言现象,揭示翻译中的文化、语言及语用等问题,...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第三十五届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的意汉语对译文进行评析,探讨翻译的解构与重构。通过分析翻译文本中的语言现象,揭示翻译中的文化、语言及语用等问题,分析其中的解构与重构现象,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译者的翻译解构与重构意识对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解构与重构 韩素音国际翻译大赛 意汉语对译文 跨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破折号与德里达式的"不可译之译"--以康拉德小说《在西方的注视下》三个中译本为例
4
作者 涂险峰 蔡玮 《长江学术》 CSSCI 2021年第2期67-75,共9页
德里达式解构翻译理论强调"不可译性",而解构理论对于二元对立的消解也意味着"不可译/可译"之二元论模式的消解。"不可译性"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评价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不是标准的标准&q... 德里达式解构翻译理论强调"不可译性",而解构理论对于二元对立的消解也意味着"不可译/可译"之二元论模式的消解。"不可译性"既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属性,也是评价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的"不是标准的标准"。破折号之类的书写记号典型地传达了语音缺席的隐秘性及"不可译"特征,但"不可译性"恰恰召唤特定语境下冒险翻译的"经济学"度量,使得翻译可能。由康拉德小说《在西方的注视下》三个中译本对待破折号的不同处理态度切入,可以看出翻译主体介入书写秘密的不同状况,从而揭示书写记号与"不可译性"之关联,文学翻译忠实于"不可译性"之必要,以及德里达式"不可译之译"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西方的注视下》康拉德 解构翻译 “不可译性”
下载PDF
主位推进的翻译解构与结构功能 被引量:39
5
作者 王斌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文章通过主位推进的连贯手段对翻译语篇进行分析,指出主位推进在英译汉中的解构功能和汉译英中的结构功能。
关键词 英汉翻译 立位推进 翻译解构 翻译结构
原文传递
Return to ethics: On translators' norms of honor and shame 被引量:6
6
作者 霍跃红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07年第11期39-45,共7页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undergone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the traditional philological period, the modem linguistic period and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period. Ever since the cultural turn, especially after the int... Translation studies has undergone three different periods: the traditional philological period, the modem linguistic period and the contemporary cultural period. Ever since the cultural turn, especially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deconstruction into translation,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 have been greatly affected. The traditional principle like faithfulness to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writer has been attacked and the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and creativity have been greatly advocated.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this paper, however, holds that translation studies should turn to ethics for the messy situation, and translators should be able to identify norms of honor and shame in translatio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nslation studies DECONSTRUCTION ethics in translation norms of honor and shame
下载PDF
“不可译”论的主体间性批判
7
作者 李佩瑶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20-122,共3页
"不可译"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关于语言结构的"不可译",还是文化传统的"不可译"断言,都是对人脑认知功能潜势的低估,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讹推,是对主体性的过分执著和对主体间性的无视。从主体间性的... "不可译"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不论是关于语言结构的"不可译",还是文化传统的"不可译"断言,都是对人脑认知功能潜势的低估,是对语言本质认识的讹推,是对主体性的过分执著和对主体间性的无视。从主体间性的认识论出发,那些看似"不可译"的语言、文化现象天生就带有"可译"性的语言哲学基础。基于此,根据"互文性翻译"理论、社会语言学的"语言变化"理论、"解构翻译"理论对"不可译"论依次进行审视,并最终从语言的主体间性角度指出"不可译"论忽略了语言的人文主义根本属性,可以彰显其本质上的"不可知"论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论 语言哲学 主体间性 互文性翻译 语言变化 解构翻译
下载PDF
书讯
8
《中国哲学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3-123,共1页
《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李河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本书的根本问题是,当“翻译”话题被抛入哲学概念的世界,究竟会发生什么?
关键词 《巴别塔的重建与解构——解释学视野中的翻译问题》 书评 李河 云南大学出版社 形而上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