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豆腐酸浆中一株解淀粉乳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1
作者 尹向垄 惠明 田青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4期95-98,共4页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豆腐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产乳酸细菌(编号E36)。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短杆状,单生或呈短链,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不透明;菌株生长过程中,加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 利用MRS选择性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的豆腐酸浆中分离得到一株产乳酸细菌(编号E36)。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短杆状,单生或呈短链,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表面湿润,不透明;菌株生长过程中,加有溴甲酚紫指示剂的培养基由紫变黄,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产酸解淀粉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腐酸浆 分离 鉴定 解淀粉乳杆菌
下载PDF
利用体外模型分析解淀粉乳杆菌L6发酵豆乳对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费永涛 黄一鹤 +2 位作者 黄力 刘功良 白卫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57-164,共8页
通过体外发酵模型探究解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L6发酵豆乳对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首先对发酵豆乳进行模拟胃肠消化,测定其中L. amylolyticus L6的存活率,随后将该活性发酵豆乳的消化液接入人粪便微生物于37... 通过体外发酵模型探究解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lyticus)L6发酵豆乳对肠道微生物和短链脂肪酸的影响。首先对发酵豆乳进行模拟胃肠消化,测定其中L. amylolyticus L6的存活率,随后将该活性发酵豆乳的消化液接入人粪便微生物于37℃无氧培养48 h,测定发酵过程中短链脂肪酸的变化,以及通过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的变化。结果表明L. amylolyticus L6以发酵豆乳为载体,在体外胃肠转运后仍保持高存活率。加入活性发酵豆乳体外发酵48 h后,多种肠道有害菌属相对丰度下降,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上升(P<0.05)。说明L. amylolyticus L6活菌与发酵豆乳的协同作用可提高体外发酵48 h后的短链脂肪酸含量。本研究为L. amylolyticus L6发酵豆乳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乳杆菌 体外发酵 肠道菌群 短链脂肪酸
下载PDF
解淀粉乳杆菌发酵豆清液产酸条件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雷志明 尹乐斌 +2 位作者 李立才 周娟 刘倩 《食品安全导刊》 2018年第24期134-136,共3页
本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对解淀粉乳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正交试验优化,以提高解淀粉乳杆菌(LDS201)的产酸量。优化后条件:发酵时间为72h,发酵温度为37℃,LDS201接种量为6%,初始发酵p H为5.5,葡萄糖添加量为1.5%。
关键词 解淀粉乳杆菌 豆清液 发酵 正交试验
下载PDF
高产酸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倩 尹乐斌 赵良忠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22期57-60,共4页
采用改良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豆清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3株菌落形态各异的乳酸菌,对这3种菌发酵过程中p H及产酸量进行监测,筛选出一株产酸较多的优势菌株(编号LDS201)。结果表明:该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不透明,革兰氏染色阳性,... 采用改良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豆清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出3株菌落形态各异的乳酸菌,对这3种菌发酵过程中p H及产酸量进行监测,筛选出一株产酸较多的优势菌株(编号LDS201)。结果表明:该菌落呈圆形,乳白色,边缘整齐,不透明,革兰氏染色阳性,菌体呈短杆状,单生或呈短链;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产酸解淀粉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清发酵液 分离 鉴定 解淀粉乳杆菌
下载PDF
酸浆水中3种菌株的产酸能力及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力 李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15,共5页
为了获得优质的豆腐凝固剂,应用从自然发酵的酸浆水中分离的3个菌株(解淀粉杆菌L5、L6以及阿米塞毕赤氏酵母Y),分别进行单菌、双菌和三菌发酵试验,研究其产酸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个解淀粉乳杆菌菌株均可在豆腐黄浆水生长产酸... 为了获得优质的豆腐凝固剂,应用从自然发酵的酸浆水中分离的3个菌株(解淀粉杆菌L5、L6以及阿米塞毕赤氏酵母Y),分别进行单菌、双菌和三菌发酵试验,研究其产酸能力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个解淀粉乳杆菌菌株均可在豆腐黄浆水生长产酸,其中菌株L6发酵豆腐黄浆水产酸能力更强,35℃发酵60 h后,酸度达到65.11oT,而3个菌株进行组合发酵时也有较强的产酸能力,在发酵60 h后,酸度也达到65.44oT。经过解淀粉乳杆菌L6发酵后,酸浆水还原Fe3+的能力和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略有增加,螯合Fe2+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发酵48 h时达到54.45%;与L6不同,解淀粉乳杆菌L5发酵制备的酸浆水螯合Fe2+的能力随着发酵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阿米塞毕赤氏酵母Y发酵制备的酸浆水具有良好的还原Fe3+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螯合Fe2+的能力;当3个菌株组合发酵时,其产酸能力以及酸浆水还原Fe3+的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螯合Fe2+的能力均比L6+Y双菌株发酵制备的酸浆水强。综合得出,在发酵豆腐黄浆水产酸和抗氧化能力方面,单菌株L6最优,组合发酵时L5+L6+Y为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浆水 解淀粉乳杆菌 阿米塞毕赤氏酵母 抗氧化活性 发酵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