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烃菌BD-2产表面活性剂及其稳定性研究
1
作者 曹雨欣 周晓琴 +1 位作者 武娟 杨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9-76,共8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多功能物质,具有毒性低、可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是化学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替代品。该研究以产表面活性剂解烃菌BD-2为研究对象,分析菌株BD-2生长与表面活性剂的形成关系,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基组成和发... 生物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多功能物质,具有毒性低、可生物降解、环境相容性好等特点,是化学表面活性剂的生态替代品。该研究以产表面活性剂解烃菌BD-2为研究对象,分析菌株BD-2生长与表面活性剂的形成关系,采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考察环境条件对生物表面活性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解烃菌BD-2产表面活性剂的量与菌体生长相关,最适碳氮源为葡萄糖和硝酸铵,Fe^(^(2+))对菌株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无显著影响,Mn^(2+)对菌株BD-2产生物表面活性剂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菌株BD-2产表面活性剂的最适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30℃、盐浓度1%,在此条件下,生物表面活性剂产量可显著提高至2.6 g/L,同时,发酵液的表面张力由68.3 mN/m降低到26.80 mN/m,乳化指数(E24)达到92.8%。此外,菌株BD-2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较宽的温度、pH和盐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生物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发酵条件
下载PDF
两株嗜热解烃菌对原油的降黏机制 被引量:9
2
作者 高配科 王燕森 +3 位作者 张宏祚 潘晓轩 李国强 马挺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240-4245,共6页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 引言 微生物采油技术是通过微生物自身及其代谢活动作用于原油和油藏,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采油技术[1-4]。按代谢类型划分,油藏微生物主要包括解烃菌、腐生菌、厌氧发酵菌、硝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5]。其中,解烃菌是能利用石油烃作为碳源生长代谢,并产生气体、有机酸、脂肪酸以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等代谢产物的一类微生物的总称[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原油 降解 乳化 降黏
下载PDF
一株高温解烃产黏菌的特性及其调剖驱油效果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君 马挺 +3 位作者 李蔚 刘静 梁凤来 刘如林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4-700,共7页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出一株能在高温下降解烷烃并产胞外多糖的细菌DM-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该菌能在55℃高温缺氧条件下乳化并降解原油。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55℃培养5d,经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61....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出一株能在高温下降解烷烃并产胞外多糖的细菌DM-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该菌能在55℃高温缺氧条件下乳化并降解原油。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55℃培养5d,经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61.51%。在高温和特定营养条件下,菌株DM-1可产生胞外多糖,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组成糖为甘露糖(91.87%)、葡萄糖(7.95%)和半乳糖(0.18%)。对该菌产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多糖产量可达1.7g.L-1。同时进行了岩心调剖和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能够将岩心注入压力由0.01MPa增加到0.40MPa,渗透率从3.856μm2降至1.589μm2,在驱油模拟实验中岩心后续水驱采收率为3.9%。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模拟岩心中该菌株的封堵效果。菌株DM-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解烃 胞外多糖 微生物采油 物理模拟驱油
下载PDF
解烃细菌NX-2的特性及矿场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梁凤来 程守强 +1 位作者 孙雪莲 刘如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0-73,共4页
针对华北油田马二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解烃细菌NX-2。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87℃)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7.1%。在马2... 针对华北油田马二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解烃细菌NX-2。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87℃)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7.1%。在马2-410油井进行的吞吐处理试验,共增产原油669t,少产水3,000余吨,表明NX-2菌适应地层条件,具有增采和改善原油性质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细菌 采油 矿场试验
下载PDF
解烃细菌处理油田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梁凤来 管亚军 +2 位作者 孙雪松 刘默涵 刘如林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从油田污水中分离到一组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混合菌群F6。室内模拟实验证明,该菌群适于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处理。采用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的生物流化床系统处理辽河油田“兴一联”(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联合站)污水,可使含油量由45mg/L降至4... 从油田污水中分离到一组可高效降解石油烃的混合菌群F6。室内模拟实验证明,该菌群适于油田含油污水的净化处理。采用粒状活性炭为载体的生物流化床系统处理辽河油田“兴一联”(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一联合站)污水,可使含油量由45mg/L降至4.1mg/L、CODcr由 470mg/L降至42mg/L。处理后的石油污水达到国家石油污水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生物流化床 解烃细菌 处理 油田污水
下载PDF
嗜热解烃菌的组合降黏降解机理 被引量:6
6
作者 齐义彬 曹美娜 +2 位作者 黄立信 俞理 修建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18-22,共5页
从华北油田二连巴19断块筛选到两株高温解烃菌,命名为间和TB。研究发现这两株解烃菌的复配降黏降解效果大于每株单菌效果,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69.43%,乳化降黏率达到了85.5%,乳化的平均粒径达到了18.24μm。比单菌的平均乳化粒径... 从华北油田二连巴19断块筛选到两株高温解烃菌,命名为间和TB。研究发现这两株解烃菌的复配降黏降解效果大于每株单菌效果,复配后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了69.43%,乳化降黏率达到了85.5%,乳化的平均粒径达到了18.24μm。比单菌的平均乳化粒径25.46μm减小了28.4%。原油Pr/nC17的比值由0.25降低到0.21;Ph/nC18的比值由0.11下降到0.09;(C21+C22)/(C28+C29)的比值由1.10上升到1.42。结果说明微生物对原油具有很好降解和降黏效果,四组分分析和全烃色谱分析其原因,发现主要是通过分解原油中的长链饱和烃和芳香烃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 解烃 降黏 降解
下载PDF
基于解烃菌的稠油降黏方法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卫强 李佳 +1 位作者 王国付 张晓博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19-22,33,共5页
传统稠油降黏技术存在影响油品质量、工作量大、成本过高等缺陷,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解烃菌的稠油降黏新方法。在实验室培养、筛选出一株解烃菌,测定该菌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其稠油降黏、清蜡、降解胶质性能。结果表明,该菌种对稠油的降... 传统稠油降黏技术存在影响油品质量、工作量大、成本过高等缺陷,因此研究了一种基于解烃菌的稠油降黏新方法。在实验室培养、筛选出一株解烃菌,测定该菌的最佳生长条件,研究其稠油降黏、清蜡、降解胶质性能。结果表明,该菌种对稠油的降黏率为22.49%~32.93%,稠油析蜡点由44.4℃降低到39.5℃;蜡质量分数由13.00%下降到3.80%,胶质质量分数由16.45%下降到13.75%;加入菌株后,稠油的清蜡率为70.08%,稠油析蜡点的降幅为4.9℃。由此可以看出,该菌株对稠油有显著的降黏、清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降黏 微生物清蜡 解烃 析蜡点 蜡质量分数 胶质降解
下载PDF
耐盐植物虎尾草内生解烃细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涛 许杰 +5 位作者 谢文军 姚志刚 刘俊华 杨红军 孙春龙 王书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67-2274,共8页
从耐盐植物中分离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内生细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内生细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提供基础。以黄河三角洲长期受石油污染重盐碱地生长的耐盐植物虎尾草为材料,分离出能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内生细菌24株... 从耐盐植物中分离具有石油烃降解功能内生细菌并研究其降解特性,为内生细菌协同宿主植物修复石油污染盐渍化土壤提供基础。以黄河三角洲长期受石油污染重盐碱地生长的耐盐植物虎尾草为材料,分离出能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内生细菌24株。通过柴油降解试验,筛选得到1株高效石油烃降解内生细菌BF04。经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 DNA同源序列分析,确定BF04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液体培养试验研究了BF04对不同烃的利用能力和对柴油的降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BF04能够利用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单环芳烃,不能利用多环芳烃和苯酚。BF04能降解柴油中大部分烷烃,其中对短链烷烃(n C11~n C23)降解率高于长链烷烃(n C24~n C27)。BF04对柴油降解可以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示。在含有3%Na Cl的液体培养基中,BF04具有较强的降解柴油能力,在修复石油污染高盐环境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盐渍化土壤 内生细菌 短小芽孢杆菌 耐盐植物 解烃
下载PDF
解烃菌中质粒DNA的快速检测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熙年 李尔炀 +2 位作者 王海风 张东标 盛卫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43-45,共3页
一九七二年以来Chakrabarty等人在假单孢菌属的某些可降解各种烃类的菌株中,陆续发现了多种降解性质粒(degradative plasmids).
关键词 解烃 质粒 基因载体 电泳液 DNA
下载PDF
盐生植物内生解烃细菌的分离及其特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鲁红 吴涛 +4 位作者 姚志刚 谢文军 刘俊华 段代祥 张孝霖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第16期18-20,27,共4页
为获得盐生植物内生解烃细菌,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地区健康生长的盐生植物白茅、芦苇、蒙古鸦葱为材料,通过柴油平板培养实验分离得到22株内生解烃细菌。经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菌株... 为获得盐生植物内生解烃细菌,该研究以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地区健康生长的盐生植物白茅、芦苇、蒙古鸦葱为材料,通过柴油平板培养实验分离得到22株内生解烃细菌。经16S rRNA同源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通过液体培养实验,研究了菌株对不同烃类物质利用能力。结果表明,22株内生细菌主要为原小单胞菌属、短小杆菌属、微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考克氏菌属、不动杆菌属、红小梨形菌属和节细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菌株最多。分离出22株内生解烃细菌能降解直链烷烃的最多,能降解多环芳烃种类最少,其中部分内生解烃细菌既可以利用烷烃又可以利用芳香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 盐渍化土壤 盐生植物 内生细菌 解烃
下载PDF
三株解烃菌的分离鉴定和菌种保藏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尔炀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4期45-47,共3页
我们从油田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解烃菌。它们是C20—11能利用樟脑,D36—3能利用十六烷,T3能利用苯甲酸和萘。菌株经鉴定,C20—11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ls),D36—3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T_3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 我们从油田土样中分离得到三株解烃菌。它们是C20—11能利用樟脑,D36—3能利用十六烷,T3能利用苯甲酸和萘。菌株经鉴定,C20—11为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ls),D36—3为节杆菌(Arthrobacter sp.),T_3为乙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acetic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樟脑 十六烷 苯甲酸
下载PDF
基于解烃菌对含蜡原油除蜡降黏的实验分析
12
作者 鲍天宇 王卫强 +2 位作者 罗超 贾宇童 李阔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20年第4期70-74,共5页
为提高含蜡原油流动性,保证输油管道正常运行,以石蜡为唯一碳源,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烃菌。优化该菌生长条件后,研究了该解烃菌代谢产物性能,并考察了其对大庆原油的除蜡降黏作用,从不同实验角度证明了该菌对大庆含蜡原油... 为提高含蜡原油流动性,保证输油管道正常运行,以石蜡为唯一碳源,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一株解烃菌。优化该菌生长条件后,研究了该解烃菌代谢产物性能,并考察了其对大庆原油的除蜡降黏作用,从不同实验角度证明了该菌对大庆含蜡原油有乳化、降低油水表面张力性能,具有良好的除蜡降黏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蜡质量分数降低54%,析蜡点降低2℃,反常点降低3℃,黏度降低15%,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减少了含蜡原油的管输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石蜡 黏度 乳化 原油
下载PDF
混合解烃菌群对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研究
13
作者 张晨 杨松 +4 位作者 王思瑶 王乙羽 杜孟哲 李玉玺 王君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3期17-18,65,共3页
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混合解烃菌群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将实验室保藏的3株解烃菌XB、JH、LJ-5活化,采用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油率,并对菌株的形态特征、乳化结果、石油降解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接种3种菌株LJ-5、XB、JH的锥形瓶... 为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混合解烃菌群对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将实验室保藏的3株解烃菌XB、JH、LJ-5活化,采用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油率,并对菌株的形态特征、乳化结果、石油降解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别接种3种菌株LJ-5、XB、JH的锥形瓶中液蜡被乳化,且乳化程度较高;接入解烃菌XB、JH、LJ-5混合菌液的污染土壤菌落数在第20天达到最大值,为3.31×104cuf/g土壤;石油降解率从第15天至第25天变化最显著,到第35天趋于稳定,高达75%。试验结果为生物降解石油、利用混合菌株降低环境中的石油类污染物含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石油污染土壤 生物修复
下载PDF
两种海洋专性解烃菌降解石油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21
14
作者 崔志松 郑立 +7 位作者 杨佰娟 刘倩 高伟 韩平 王绍良 周文俊 郑明刚 田黎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9,共10页
【目的】为研究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的协同效应。【方法】以食烷菌22CO-6、JZ9B和海杆菌PY97S为实验材料构建石油降解菌群,采用重量法、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棒薄层色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比较降解... 【目的】为研究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的协同效应。【方法】以食烷菌22CO-6、JZ9B和海杆菌PY97S为实验材料构建石油降解菌群,采用重量法、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棒薄层色谱等多种手段分析、比较降解菌纯培养和降解菌群对原油的降解率及石油降解后产物的多元色谱图。【结果】构建的降解菌群22CO-6+PY97S和JZ9B+PY97S中2种专性解烃菌具有明显的协同效应。与石油烃降解菌22CO-6、JZ9B单菌降解相比,PAHs降解菌PY97S的加入,可以使原油降解率从27.81%、83.52%分别提高到64.03%和86.89%,同时促进石油中烷烃、芳香烃组分包括高分子量多环芳烃chrysene及其衍生物的降解。【结论】在石油降解过程中海洋专性解烃菌之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不仅可以加快石油降解,还可以彻底降解石油中生态毒性较大的高分子量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性解烃 协同效应 溢油 生物降解 多环芳烃
原文传递
耐盐解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生物修复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君 范延辉 +3 位作者 吴涛 谢文军 姚志刚 张韩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330-3335,共6页
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生物乳化剂的耐盐解烃菌JK-7,初步鉴定该菌属于红球菌属,命名为Rhodococcussp.JK-7。对该菌的耐盐解烃特性以及耐盐产生物乳化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菌株JK-7对石油污染盐碱... 从黄河三角洲石油污染盐碱土壤中筛选到1株产生物乳化剂的耐盐解烃菌JK-7,初步鉴定该菌属于红球菌属,命名为Rhodococcussp.JK-7。对该菌的耐盐解烃特性以及耐盐产生物乳化剂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在实验室模拟了菌株JK-7对石油污染盐碱土的生物修复情况。该菌能够在含有0~12%NaCl的培养基中以石油烃为唯一碳源生长,对原油的降解率达74.5%。以柴油为碳源,在0~5%的最适NaCl浓度范围内,可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该生物乳化剂对柴油具有很好的乳化效果,且具有耐高温、耐盐碱的特性。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菌株JK-7产生的生物乳化剂能够明显促进菌株对土壤中原油的降解,在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生物修复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盐 解烃 红球菌 生物乳化剂 室内模拟
原文传递
嗜热解烃菌DM-2产生的生物乳化剂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国强 纪凯华 +3 位作者 李佳斌 刘云 梁凤来 马挺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5-591,共7页
【目的】生物乳化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从胜利油田中1区N3块地层环境中筛选到一株能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的嗜热解烃菌DM-2,经鉴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研究其产生的生物... 【目的】生物乳化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代谢产生的大分子生物表面活性物质,从胜利油田中1区N3块地层环境中筛选到一株能产生一种生物乳化剂的嗜热解烃菌DM-2,经鉴定为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研究其产生的生物乳化剂的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方法】采用化学显色、红外光谱、高效液相色谱和氨基酸自动分析等方法确定乳化剂的化学组成;根据乳化剂在不同条件下的乳化指数(EI-24)确定其理化性质。【结果】菌株DM-2产生的乳化剂主要由多糖(71.4%,质量比)和蛋白(27.75%,质量比)组成,对柴油、苯、二甲苯和煤油等石油烃均有很好的乳化效果。理化性质分析显示它是一种耐高温、耐盐、耐酸碱的高效乳化剂。【结论】菌株DM-2产生的乳化剂是一种新型的生物乳化剂,在石油开采、原油集输、油罐清洗和石油污染治理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乳化剂 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 解烃 嗜热菌 理化性质
原文传递
微生物对稠油降解、降粘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晓博 洪帅 +2 位作者 姜晗 王卫强 张海娟 《当代化工》 CAS 2016年第3期617-621,共5页
稠油因其有高粘、流动性差、不宜开采的特点成为石油开采运输的研究重点;微生物降解稠油技术因高效、不污染油品,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大。目前,解烃菌的菌种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这些菌种对地层、油藏的伍配性太强,只适应特定的油品;降解胶... 稠油因其有高粘、流动性差、不宜开采的特点成为石油开采运输的研究重点;微生物降解稠油技术因高效、不污染油品,近几年来研究进展较大。目前,解烃菌的菌种数量虽然众多,但是这些菌种对地层、油藏的伍配性太强,只适应特定的油品;降解胶质、沥青质方面微生物存在着一定难度,这类菌种较少而且作用周期较长。论述了影响稠油流动性的因素、近几年来微生物降解稠油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日后的微生物降解稠油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稠油降解 稠油降粘 胶质
下载PDF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恩金 李牧 +5 位作者 张浩 赵贲 杨红 齐献宝 张玉增 田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以液蜡、原油为碳源、无机和有机氮为氮源、磷酸根为磷源生长.产表面活性剂和酸(由发酵液表面张力和pH判定),可降解稠油.使其黏度降低20%左右,好氧培养条件的降黏效果优于厌氧培养条件。优选菌种11、Lj1和21在培养液中菌数〉10^4个/mL时对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在两区块13口高含水、低产量、低蒸汽效能、高轮次蒸汽吞吐井上.进行了首轮次微生物吞吐试验,处理半径3m。混合菌发酵液注入量2.0~9.8m^3.关井时间不少于7~9天。与末轮次蒸汽吞吐相比,6口井产油量增加,6口井产油量减少,但产出远大于投入,这12口井为有效井,其中又有6口井产出液中菌数降到10^4个/mL后实施了二轮次微生物吞吐。介绍了2口井微生物吞吐情况和效果,其中1口井已实施二轮次吞吐。以微生物和蒸汽单价比代替注蒸汽量计算油汽比,称之为拟油汽比。图4表7参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开采 微生物吞吐 菌种选育 采油菌 产表面活性剂/产酸/解烃 注微生物工艺 辽河锦45块/千12块
下载PDF
微生物与生物表活剂复配体系在清防蜡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贲 邓志英 高作禧辽河油田油气集输公司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08期94-95,107,共3页
原油结蜡是引起油井减产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清防蜡技术是利用解烃菌降解石蜡等长链烷烃的作用,或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清洗井筒原油,从而达到清蜡的目的。采用将解烃的红球菌Lj1-3与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LHX3按照7∶3的比例复... 原油结蜡是引起油井减产的主要原因。微生物清防蜡技术是利用解烃菌降解石蜡等长链烷烃的作用,或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清洗井筒原油,从而达到清蜡的目的。采用将解烃的红球菌Lj1-3与产脂肽类生物表面活性剂的芽孢杆菌LHX3按照7∶3的比例复配,一起注入地层,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达到控制油井结蜡速度、提高油井产量、最终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这项技术作为一项新的清防蜡技术,综合经济效益好。经过现场试验,在欧31块开展的20口油井的微生物控制油井结蜡的现场应用中,成功率100%,可将原热洗周期延长至少三倍以上,并且取得了2344t的增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烃 生物表面活性剂 复配 微生物清防蜡 现场试验
下载PDF
Tar formation characteristic of integrated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ith dry reforming of low carbon alkane over Ni/La_(2)O_(3)-ZrO_(2)
20
作者 LÜJiannan LI Yang +1 位作者 JIN Lijun HU Haoquan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23-1833,I0001-I0006,共17页
Coal pyrolysis integrated with dry reforming of low-carbon alkane(CP-DRA)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ar yield.Ni/La_(2)O_(3)-ZrO_(2)with a La/Zr ratio of 4 was a good catalyst for DRA to inhibit carbon deposition ... Coal pyrolysis integrated with dry reforming of low-carbon alkane(CP-DRA)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ar yield.Ni/La_(2)O_(3)-ZrO_(2)with a La/Zr ratio of 4 was a good catalyst for DRA to inhibit carbon deposition and obtain high tar yield in CP-DRA.In this study,the fraction distribution and component of tars from CP-DRA and coal pyrolysis in N_(2)atmosphere(CP-N_(2))were characterized by using several methods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DRA on coal pyrolysis.The isotope trace method was also used to discuss the role of low-carbon alkane in CP-D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ar from CP-N_(2)is mainly composed of aliphatic compounds with more C_(al),H_(al)and CH+CH_(2),and the tar from CP-DRA contains more Car,Har,and CH_(3),and has lower weight-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and more light tar content than CP-N_(2).A small amount of C2H6 addition in CP-DRA will raise the ratio of H_(β)and CH+CH_(2).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EPR)analysis shows that the tar from CP-DRA has a higher radical concentration while the corresponding char has a lower radical concentration.The isotope trac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alkanes provide·H,·CH_(3),etc.to stabilize the radicals from coal pyrolysis and result in more alkyl aromatic compounds during CP-D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pyrolysis dry reforming low carbon alkane Ni/La_(2)O_(3)-ZrO_(2) TA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