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神话的神话写作——论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启蒙叙述
1
作者 叶立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94-98,共5页
文学史家对于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并不完全立足于"求真"的史学知识学立场,反倒是"求善"的启蒙诉求,时刻影响着他们对于当代文学历史的客观还原——出于对既往文学史写作中政治神话的反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家往往... 文学史家对于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并不完全立足于"求真"的史学知识学立场,反倒是"求善"的启蒙诉求,时刻影响着他们对于当代文学历史的客观还原——出于对既往文学史写作中政治神话的反拨,新时期以来的文学史家往往以求善不求真的历史叙述,以彰显自身启蒙意识为主旨的历史观念,解构了十七年及"文革"时期的文学史叙述,进而在相对于政治神话的另一维度中,以启蒙神话的叙述形式,重构了当代文学的历史面貌。这种以解神话形式出现的神话写作,实际上已成为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一个共同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神话 神话写作 启蒙叙述
下载PDF
布尔特曼“解神话”之“解”的三重解释学意涵——兼论“解神话”与启蒙运动和海德格尔的关系
2
作者 姜韦 《德国哲学》 2016年第2期223-235,共13页
解神话纲领是20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布尔特曼提出的针对圣经新约中神话叙述的解释方案。解神话作为一种圣经解释方法具有丰富的解释学内涵。首先,解神话不是简单地去除神话,而是悬隔神话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具有解释学之去蔽的意义。其次... 解神话纲领是20世纪德国著名神学家布尔特曼提出的针对圣经新约中神话叙述的解释方案。解神话作为一种圣经解释方法具有丰富的解释学内涵。首先,解神话不是简单地去除神话,而是悬隔神话的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具有解释学之去蔽的意义。其次,解神话不是把生存哲学强行套在圣经上,使之哲学化、现代化,而是借用其术语对圣经进行生存论分析,将去蔽后呈现出来的意义阐明出来,具有解释学之建构的意义。最后,解神话的任务是在具有实践色彩的宣道活动中得以实现,是通过人在宣道中的信仰实践活动来解开圣经的意义,体现为解释学的实践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神话 去蔽 生存论分析 宣道
下载PDF
“家中的天使”——温顺的神话与解神话
3
作者 王敏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0年第9期106-108,共3页
“家中的天使”是西方传统文学中一组常见的女子群像,这种文学形象的产生其实是一种神话化的过程,当我们立足于罗兰·巴特的神话理论之后,使可使用解神话的方法,对之加以更深层的剖析。
关键词 家中的天使 神话 神话 解神话
下载PDF
早期神话、“新神话”与“解神话”——马克思思想对神话研究的拓展及其当代价值
4
作者 李国成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23-232,共10页
神话概念在当代文化中有丰富的含义。从总体上看,可将神话研究分为考察人类早期阶段的“早期神话”维度、研究神话在现代社会中新创造和新形式的“新神话”维度和解构神话神秘性与控制作用的“解神话”维度。马克思对这三个维度的神话... 神话概念在当代文化中有丰富的含义。从总体上看,可将神话研究分为考察人类早期阶段的“早期神话”维度、研究神话在现代社会中新创造和新形式的“新神话”维度和解构神话神秘性与控制作用的“解神话”维度。马克思对这三个维度的神话研究均有重要的理论论述:在“早期神话”方面,马克思对神话及其与艺术的关系进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在“新神话”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终结了创造新神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解神话”方面,马克思使神话与意识形态成为近义词,为神话研究提供了意识形态批判的路径。二十一世纪以来的“新神话主义”潮流使马克思的神话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理论空间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早期神话 神话 解神话
下载PDF
古希腊哲学解神话的过程及其结果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秋零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0-46,共7页
古希腊哲学的发展可以看作一个解神话的过程 ,其核心内容为借助使神超越化和内在化的方式 ,用哲学的理性神取代感性神。哲学解神话的工具是理性 ,但解神话的结果却走向了一个理性根本无法接近的神秘的神 。
关键词 古希腊哲学 解神话 苏格拉府 柏拉图
全文增补中
神话与汉代神学——王充不理解神话辨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锺陵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98-105,80,共9页
举凡论述王充文艺思想的人,似都反对或者至少说不满于王充对待神话传说的态度。平和一些的同志认为:“用今天的话来说,由于他(指王充——引者)不完全理解文学艺术的特征,而以生活的真实代替艺术的真实,把许多神话传说……都当做虚妄的... 举凡论述王充文艺思想的人,似都反对或者至少说不满于王充对待神话传说的态度。平和一些的同志认为:“用今天的话来说,由于他(指王充——引者)不完全理解文学艺术的特征,而以生活的真实代替艺术的真实,把许多神话传说……都当做虚妄的东西加以批评”,“流于片面了”。激烈些的同志则说:“王充宣称,他的‘《论衡》篇以十自然一言也,曰疾虚妄’。如果他面对的是数,亦现象,作如此解释,那是破除迷信的科学态度;然而他面对的是特定的艺术形式——神话,这样,就把严肃的态度同滑稽的论述内容相结合在一起了,不禁令我们读了失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王充 神话传说 解神话 原始人类 文学艺术 汉代 宗教神学 批判 原始宗教
原文传递
布尔特曼的“解神话化”与成玄英的“寄言诠理”:释经技艺之比较
7
作者 高语含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2期383-399,共17页
面对世界图景更新导致的传统经释遭受的挑战,布尔特曼的《圣经》诠释与成玄英的《庄子》诠释提出了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释经原则:通过对文本中某种字面的(神话)―隐含的(真理)二重意义结构的建立,抛弃对字面上含有非理性神话因素之经文的... 面对世界图景更新导致的传统经释遭受的挑战,布尔特曼的《圣经》诠释与成玄英的《庄子》诠释提出了具有高度一致性的释经原则:通过对文本中某种字面的(神话)―隐含的(真理)二重意义结构的建立,抛弃对字面上含有非理性神话因素之经文的字面解释,从而使经释趋于“理性化”。二人的差异集中在对字面意义的具体定位上,这些差异更深层地来自基督教与道家传统中基本信念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尔特曼 解神话 成玄英 新约圣经 诠释学
原文传递
罗兰·巴特的神话分析及其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青岭 《长春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6-38,共3页
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法国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大众文化形式,提出了解神话策略。他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破除迷思,以理性... 罗兰.巴特在《神话——大众文化诠释》一书中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分析了法国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大众文化形式,提出了解神话策略。他的神话研究对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借鉴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有助于人们破除迷思,以理性和科学的眼光研究大众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兰.巴特 神话 解神话 符号学 大众文化
下载PDF
茅盾与神话
9
作者 金燕玉 《浙江学刊》 1987年第3期60-66,共7页
茅盾对研究神话的动机曾有过自述:“二十二三岁时,为要从头研究欧洲文学的发展,故而研究希腊的两大史诗,又因两大史诗实即希腊神话之艺术化,故而又研究希腊神话。彼时我以为希腊地处南欧,则地处北欧之斯堪的纳维亚各民族亦必有其神话。... 茅盾对研究神话的动机曾有过自述:“二十二三岁时,为要从头研究欧洲文学的发展,故而研究希腊的两大史诗,又因两大史诗实即希腊神话之艺术化,故而又研究希腊神话。彼时我以为希腊地处南欧,则地处北欧之斯堪的纳维亚各民族亦必有其神话。当时搜罗可能买到之英文书籍,果然有介绍北欧神话者,继而又查大英百科全书之神话条,知世界各地半开化民族亦有其神话,但与希腊神话、北欧神话比较,则不啻小巫之见大巫。……我又思,五千年文明古国之中华民族不可能没有神话,《山海经》殆即中国之神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盾 中国儿童文学 中国神话研究 神话 艺术化 神话故事 再创作 解神话 山海经 文明古国
下载PDF
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理性化——略论释印顺与布尔特曼的解“经”路径
10
作者 周菲菲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63-74,共12页
15世纪以降,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启蒙思想家就以理性为旗帜不断的批判宗教;亚洲至少自20世纪始,“反宗教反迷信”的社会潮流对宗教价值的批判与质疑也从未停止。宗教亦以其“理性化”对此潮流进行回应和纠正。就宗教和理性相对于“超越性... 15世纪以降,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启蒙思想家就以理性为旗帜不断的批判宗教;亚洲至少自20世纪始,“反宗教反迷信”的社会潮流对宗教价值的批判与质疑也从未停止。宗教亦以其“理性化”对此潮流进行回应和纠正。就宗教和理性相对于“超越性”的关系来说,宗教理性化包含了两方面含义:不仅仅是韦伯所说的“祛魅”,而且还包含着将超越性重新带入已经变革了的现代生活。这一大背景催生了不同宗教内部以理性旗帜维护自身生存的思想家,他们主要做法是重新诠释宗教文本经典,解构传统宗教“神秘”的外壳,使其中的核心价值与现时代人内心所最需要的重新建立紧密联系。基督教阵营中布尔特曼对《圣经》的“解神话”操作与佛教阵营中释印顺的“以佛法研究佛法”是具有代表性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越性 释印顺 布尔特曼 解神话 宗教理性化
下载PDF
关于神话的神话——当代西方神话学研究掠影
11
作者 孙超英 《法国研究》 1992年第2期94-99,共6页
普罗忒奥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海神波赛冬之子,以善于变形而著称.相传他擅长预言,却又不愿为他人预卜未来,故而不时变换其形体,或种种动物,或水、火、树木等等.据说谁若窥见普罗忒奥斯的真实面目,便可以让他预言吉凶.
关键词 解神话 当代西方 神话学研究 神话研究 神话故事 弗洛伊德 结构主义 历史故事 精神分析学 相互关系
下载PDF
话语偏见与美剧中的华人形象塑造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娟 《教育评论》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3-47,共5页
文章基于近十年美剧中的华人形象,以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罗兰·巴特的解神话理论为方法,剖析隐藏在华人形象下的话语偏见及话语目的。研究发现,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华人形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为维护西方思维和文化霸权的刻意投射... 文章基于近十年美剧中的华人形象,以东方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罗兰·巴特的解神话理论为方法,剖析隐藏在华人形象下的话语偏见及话语目的。研究发现,西方话语体系下的华人形象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为维护西方思维和文化霸权的刻意投射。中国观众需要充分认识社会历史背景,结合话语在其产生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的跨文化意义,理解特定文化环境下优势群体对少数种族群体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偏见 东方主义 解神话 华人形象
下载PDF
矛盾的叙事:论陈凯歌导演的电影《赵氏孤儿》 被引量:2
13
作者 向宇 《文化艺术研究》 2013年第4期100-106,共7页
不论在能指层面还是所指层面,《赵氏孤儿》都是一部充满分裂与矛盾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根本上来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的拼贴:一个是强调动作性的华语历史片,一个是追求思辨性的第五代文本。前者对神话的需要与后者"解神话"... 不论在能指层面还是所指层面,《赵氏孤儿》都是一部充满分裂与矛盾的电影。这部电影在根本上来讲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文本的拼贴:一个是强调动作性的华语历史片,一个是追求思辨性的第五代文本。前者对神话的需要与后者"解神话"的倾向构成了影片最基本的分裂。尽管这种分裂毁灭了《赵氏孤儿》在美学上的统一性,但其中的张力却为我们理解陈凯歌电影乃至当代华语电影提供了一个重要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话 解神话 父亲 意识形态
下载PDF
互文性:安杰拉·卡特的女性主义文本策略
14
作者 武田田 《语文学刊》 2021年第4期80-85,共6页
安杰拉·卡特利用从罗兰·巴特那里继承的互文性理论,在自己的小说中构建了众声喧哗的男性话语场。互文性的文本策略为卡特树立女性作者身份、表达女性主义思想提供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卡特对其的使用也变得愈加娴熟。她最终为互... 安杰拉·卡特利用从罗兰·巴特那里继承的互文性理论,在自己的小说中构建了众声喧哗的男性话语场。互文性的文本策略为卡特树立女性作者身份、表达女性主义思想提供了一条适宜的道路,卡特对其的使用也变得愈加娴熟。她最终为互文性的女性主义文本策略找到了“解神话”这一目标,并由此挣脱了单纯的女性主义作家的角色,跻身于对人类的整体命运进行探寻的严肃作家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安杰拉·卡特 解神话 女性主义文本策略
下载PDF
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卫平(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27-39,共13页
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很有意义。布尔特曼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友人,也是伽达默尔的老师,对当代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神学,同时也是哲学的,而后者以往... 本文深入、细致地探讨了伽达默尔与布尔特曼的关系,这个关系在西方解释学史上很有意义。布尔特曼不仅是海德格尔的友人,也是伽达默尔的老师,对当代西方解释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神学,同时也是哲学的,而后者以往学界挖掘得很不够。布尔特曼和伽达默尔一样隶属于海德格尔学派,而不是伽达默尔所认为的隶属于狄尔泰学派(尽管这两个学派具有内在的关联)。作者在一定的意义上纠正了伽达默尔对布尔特曼的偏颇看法,对后者给予了比较公正、客观的评价,澄清了一段历史,它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理解当代西方存在论解释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达默尔 布尔特曼 生存论 释学 自我理 解神话 海德格尔
下载PDF
The Deconstruction of American Myth in Thomas Pynchon's Fiction
16
作者 LIU Feng-sh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1期5-24,共20页
Living and creating in the tumultuous decades from the 1960s through 1980s, Thomas Pynchon unfalteringly chooses the countercultural and civil rights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that age as the permanent topic o... Living and creating in the tumultuous decades from the 1960s through 1980s, Thomas Pynchon unfalteringly chooses the countercultural and civil rights mov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that age as the permanent topic of his fiction. It can be seen from Pynchon's dramatic, sometimes fantastic narratives about these movements that the failure of the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s lies in their illusive nature in contrast with the hypocrisy and disproportionate power of the government to destruct these movements, and that the presence of American racial problems results to a great degree from the sloth prevailing over various institu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when dealing with racial inequality and from American white racists' desire to eliminate an imagined threat in the face of the minorities. This paper tries to provide a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that Pynchon's writing of the marginalized or surrealistic issues in these countercultural and civil rights movements is his strategy to expose the falsehood of American myth of democra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omas Pynchon American myth countercultural movements racial problems DECONSTRUCTION
下载PDF
Social Myths: A New Approach
17
作者 Gerard Bouchard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6年第6期356-366,共11页
Nowadays, the study of myths is rather neglected as a field of research in sociology. There is a void that this paper would like to contribute to filling. It outlin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ociological approach ... Nowadays, the study of myths is rather neglected as a field of research in sociology. There is a void that this paper would like to contribute to filling. It outlines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social myths as a major component of collective imaginaries and a universal sociological mechanism through time and space. The article recalls the major functions performed by myths in every society (modem as well as "primitive"), introduces new concepts, and sets forth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designed to account for the emergence, the reproduction, and the decline of myths, as sacralised collective represen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cial myths archemyths mythification process discursive strategies
下载PDF
神话界定问题
18
作者 劳里.杭柯 朝戈金 《民族文学研究》 1988年第6期79-85,共7页
神话概念的语义跨度你试图了解神话的语义学含义时,首先会意识到,神话涵盖了一个异常宽广的领域。不必列举现今对这一术语的种种不同用法,很清楚,神话包含了从愚蠢的、幻想的、甚至虚假的含义,到绝对的真实和神圣的记事。这一现实远过... 神话概念的语义跨度你试图了解神话的语义学含义时,首先会意识到,神话涵盖了一个异常宽广的领域。不必列举现今对这一术语的种种不同用法,很清楚,神话包含了从愚蠢的、幻想的、甚至虚假的含义,到绝对的真实和神圣的记事。这一现实远过于普通日常生活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在通常使用中,术语神话也还显示出它带有情感寓意。这些情感含义不仅渗入通常的说法中,有点令人惊奇的是,它还渗入科学用法中。神话所带有的情感含义事实上或许以这种方式最易发现:即我们想一想诸如祈祷、礼拜仪式、仪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故事 日常生活 礼拜仪式 解神话 神话研究 神话学研究 神话理论 基督教信仰 宗教仪式 创世神话
原文传递
观法国木偶
19
作者 孙晓刚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1-81,共1页
关键词 木偶 舞台效果 法国 解神话 生殖器官 世界观 大人 抽象物 想像力 艺术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