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质粒解离后致死基因分布及多态性分析
1
作者 高国辉 齐云玲 +6 位作者 孙倩 宋智健 宋玉龙 李劲松 王慧利 包其郁 丁力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通过对来自小同年份大肠杆菌质粒DNA序列进行商通量测序,从质粒基因组水平分析大肠杆菌质粒DNA所携带的解离后致死基因的种类、数量以及多态性。方法收集4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320株大肠杆菌。菌株分为两个部分,碱裂解法提取全部质... 目的通过对来自小同年份大肠杆菌质粒DNA序列进行商通量测序,从质粒基因组水平分析大肠杆菌质粒DNA所携带的解离后致死基因的种类、数量以及多态性。方法收集4年临床分离非重复的320株大肠杆菌。菌株分为两个部分,碱裂解法提取全部质粒DNA,Solexa测序获得大规模的短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分析两个样本所含的解离后致死基因类型及丰度的差异,研究解离后致死基因存在的核苷酸多态位点。结果测序法获得两批数据,E1短序列总数为11077768,叮以定位到参照序列上为5019(0.045%)。E2短序列总数为9377792,可以定位到参照序列上是4952(0.053%)。两个样本中共有9个解离后致死基因型,其中hok基阕丰度最高。5个基因型共发现2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约33%为非同义突变。同一个位点的A、G二核苷酸多态现象常见。结论已知的大肠杆菌解离后致死基因的9个基因型,在温州地区分离的大肠杆菌质粒上均有发现,其中hok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共5个基因型存在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质粒 解离后致死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