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老子“道”的原义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作者
楼宇烈
《哲学门》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老子的“道”,经常被解释为一种超乎言说、超乎时空的恒常之道。本文根据韩非“解老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等认为,老子所要表达的“道”恰恰是在现实时空中随物、随事、随时的变动而变动的,是一种“可道”之“道”,而不是“不可道...
老子的“道”,经常被解释为一种超乎言说、超乎时空的恒常之道。本文根据韩非“解老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等认为,老子所要表达的“道”恰恰是在现实时空中随物、随事、随时的变动而变动的,是一种“可道”之“道”,而不是“不可道”之“常道”,其特性是“柔弱随时”、“时变是守”。若能弄清老子“道”的原义,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学会在变革中与时俱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道
解老篇
因循为用
柔弱随时
原文传递
题名
老子“道”的原义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1
作者
楼宇烈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出处
《哲学门》
2005年第1期1-7,共7页
文摘
老子的“道”,经常被解释为一种超乎言说、超乎时空的恒常之道。本文根据韩非“解老篇”、司马谈“论六家要旨”等认为,老子所要表达的“道”恰恰是在现实时空中随物、随事、随时的变动而变动的,是一种“可道”之“道”,而不是“不可道”之“常道”,其特性是“柔弱随时”、“时变是守”。若能弄清老子“道”的原义,会让我们在生活中更好地尊重事物的自然本性,学会在变革中与时俱进。
关键词
老子
道
解老篇
因循为用
柔弱随时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老子“道”的原义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楼宇烈
《哲学门》
200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