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马祖道一禅师的心性解脱思想及其“庄学”特色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凯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8-21,共4页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 马祖道一心性思想的最终归结点主要是围绕着众生的自我解脱而发的,所谓的"成佛作祖"、得解脱,只须在一种无执取、无造作、自自然然、平平常常的"随顺自然"的生活中即可实现,而所谓的"非心非佛""道不属修""平常心是道"的心性论阐发,也可视为对"随顺自然"之解脱境界的一种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祖道一 心性论 解脱思想 “庄学”特色
下载PDF
藏译《思择炎》所破胜论派解脱思想释读
2
作者 何欢欢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26,共15页
仅保存在藏文大藏经中的《思择炎》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介绍并批判胜论派思想体系的佛教文献。《思择炎》第七《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序论"和"前分所破"分别详细介绍了胜论派的解脱理论,"后分能破"则一... 仅保存在藏文大藏经中的《思择炎》是目前所知最早系统介绍并批判胜论派思想体系的佛教文献。《思择炎》第七《入抉择胜论之真实品》"序论"和"前分所破"分别详细介绍了胜论派的解脱理论,"后分能破"则一一破斥了"前分所破"提出的解脱观。对清辩论师所传之胜论派解脱思想,尤其是"后分能破"对其的批判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5~6世纪胜论哲学的发展潮流及其与佛教的论争,可更加系统地理解这部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辩 《思择炎》 胜论派 解脱思想
下载PDF
佛教解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3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佛教 解脱思想 教义思想 心理健康
原文传递
略谈怎样修解脱道
4
作者 邓来送 《浙江佛教》 2002年第4期164-168,共5页
佛教的宗旨,是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佛是以出世精神来做人世的事业。佛陀法药,广说虽有八万四千,简约之则不外三大纲领,日戒、定、慧。此名三无漏学;以能断烦恼,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可以... 佛教的宗旨,是解脱生死。有生有死是世间法,不生不死是出世间法。佛是以出世精神来做人世的事业。佛陀法药,广说虽有八万四千,简约之则不外三大纲领,日戒、定、慧。此名三无漏学;以能断烦恼,了生死,故称无漏(漏喻烦恼)。这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若离此三,则非真正佛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解脱思想 戒律 禅定 修行方法
下载PDF
佛教入门初阶(二)
5
作者 徐钧 《浙江佛教》 2002年第4期159-163,共5页
正知 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 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 正知 解脱之道的第一步是抛弃迷信,并在一生中采用理性的态度。正知(Smnyak Darsana)在于看清宇宙中每一事物的真实本质。佛陀和圣弟子们都赞成人们应当首先试着事实对于他自己、对于宗教的目的及道路,都应当分析它、检查它、测试它,并且验证它。然后,如果满意,再确信它的事实和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正知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佛陀
下载PDF
法语宝训
6
《浙江佛教》 2000年第4期146-146,共1页
关键词 《杂阿含经》 佛教 教义思想 解脱思想
全文增补中
对《荷塘月色》中“回忆江南”的再认识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跃进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40-41,共2页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回忆江南”这部分内容,众多评论者在它的写作目的、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认识分歧较大。本文认为这是作者想暂时逃避社会现实、想解脱思想上苦闷、彷徨的反映。
关键词 朱自清 《荷塘月色》 散文 回忆江南 写作目的 思想感情 逃避社会 思想解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