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l see you at 2 o'clock”是不是隐喻?
1
作者 徐盛桓 《外文研究》 2013年第1期14-19,98,共7页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映射,映射是以两个域的本体对应和认识对应为中介的;两个域的关系是"本体域是喻体域"(T IS S)。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语言学把像Her anger boiled down/I'll meet you at 2o'clock...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两个认知域的映射,映射是以两个域的本体对应和认识对应为中介的;两个域的关系是"本体域是喻体域"(T IS S)。基于这样的理论,认知语言学把像Her anger boiled down/I'll meet you at 2o'clock/We have entered the 21stcentury一类的表达称之为"惯用语隐喻"。本文的研究认为,在I'll meet you at 2o'clock/We have entered the 21stcentury中,at 2 o'clock/entered the 21stcentury部分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比作可以进入、可以在其上存在的有形实体,是隐喻;但I'll meet you at 2 o'clock/We have entered the 21stcentury整句不是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相似性 意向立场 解释性关系
下载PDF
从“事件”到“用例事件”——论“有一种X叫Y”句式的意识涌现问题 被引量:8
2
作者 雷卿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2-60,共9页
本文从"事件—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语义关系及其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形成语言表征的特定作用,认为"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事件"而建... 本文从"事件—用例事件"分析视角,阐释"有一种X叫Y"句式的语义关系及其意识涌现生成机制,并以此反观原初意识与反思意识对形成语言表征的特定作用,认为"用例事件"(表达式)是依赖于"事件"而建构起来的,用以表征主体感知的"事件"及其感知后的心理感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一种X叫Y” 结构性关系 解释性关系 事件-用例事件 意识涌现
原文传递
法语词法与句法教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助 唐溪源 +3 位作者 冷抒桐 马方 杨军 程波 《法语学习》 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
本文通过分析5篇著名的法语作家的作品,来研究解释性关系从句和限定性关系从句前的逗号使用问题。分析表明:这5篇作品中的限定性关系从句前基本都不使用逗号,而解释性关系从句前多数情况下都使用了逗号。在那些解释性关系从句前不使用... 本文通过分析5篇著名的法语作家的作品,来研究解释性关系从句和限定性关系从句前的逗号使用问题。分析表明:这5篇作品中的限定性关系从句前基本都不使用逗号,而解释性关系从句前多数情况下都使用了逗号。在那些解释性关系从句前不使用逗号的例子中,又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先行词都含有某种确指记号,不会因关系从句前不加逗号而被误认为先行词需要关系从句的限定,因而意思上不会产生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语 逗号 解释性关系从句 限定性关系从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