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解释的层叠结构——对一次田野教学实践的分析与思考
1
作者 徐嘉鸿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1-161,共11页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 围绕一次“知青”访谈的田野实践教学,阐述一个文化解释由“分层”的位置关系与“叠合”的结构关系共同组成的“层叠结构”。这一结构的第一层级是“知青―农民”的单一解释结构,第二层级是“学生―(知青―农民)”双层叠合的解释结构,第三层级是“老师—[学生—(知青—农民)]”多层叠合的解释结构。这种“层叠结构”的文化解释模式形成对格尔茨的“深描”理论的某种技术性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 层叠结构 田野教学实践 知识青年
下载PDF
社区治理中的女性作用研究——基于结构和文化解释路径的比较
2
作者 罗江月 揭梦吟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8-66,118,共10页
针对社区治理中女性干部比例越来越高的现象,学界存在结构取向和文化取向两种主流解释。这两种解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结构取向的解释强调女性气质、能力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契合,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女性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性;文... 针对社区治理中女性干部比例越来越高的现象,学界存在结构取向和文化取向两种主流解释。这两种解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结构取向的解释强调女性气质、能力与社区治理工作的契合,但过于乐观地估计了女性在社区治理中的主动性;文化取向的解释强调传统性别观念阻碍了女性参与社区治理,但缺乏对性别观念分化和变迁的深度考察。更客观深入地理解社区治理的“女性化”,需要避免任何一种单一化的解释路径。当前,我国城乡基层治理的环境、任务正在发生快速改变,这些变化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元素,从而打开新的研究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治理 女性 结构解释 文化解释 性别观念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影视人类学的记忆、认知和文化解释
3
作者 张明辉 《科技传播》 2023年第13期60-63,共4页
影视人类学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不仅是信息技术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发展,同时在“中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国节日志》等国家级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影视人类学与大众的社会记忆、时空认知和文化解释之间的... 影视人类学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不仅是信息技术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发展,同时在“中国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中国节日志》等国家级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影视人类学与大众的社会记忆、时空认知和文化解释之间的联系,发现其不仅是人类文明与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同时也在新媒体时代的广阔空间中为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贡献关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记忆 认知 文化解释
下载PDF
《文化象征与秩序:热贡区域文化模式田野研究》评介
4
作者 李元元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F0003,共2页
克里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曾有一段关于文化的著名表述:文化是一种“意义之网”;只有沉浸于特定的文化脉络中,个体或群体行动的动机、逻辑和过程才能被明晰地理解和把握。就此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根基和底座——不但赋... 克里福德·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曾有一段关于文化的著名表述:文化是一种“意义之网”;只有沉浸于特定的文化脉络中,个体或群体行动的动机、逻辑和过程才能被明晰地理解和把握。就此而言,文化是人类生活的根基和底座——不但赋予了人们生活的意义,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形塑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但从学术研究维度而言,文化又是一个极难被阐释和捕捉的对象。据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罗孔统计,从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50年代近80年时间里,有关文化的定义就多达164种。换言之,文化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流动性和变迁性特质,使得任何有关特定文化模式的深入研究都注定是一趟充满坎坷和艰辛的“学术探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人类学家 田野研究 文化脉络 研究维度 格尔茨 克鲁伯 群体行动 文化解释
下载PDF
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巴特尔 李莉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47,共6页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元朝统治者崇佛重儒,使蒙汉文化从冲突走向综合。国子学的多元性、书院的官学化、科举的时断时续构成了蒙元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元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是举棋不定...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建立的一个大一统王朝。在文化价值取向上,元朝统治者崇佛重儒,使蒙汉文化从冲突走向综合。国子学的多元性、书院的官学化、科举的时断时续构成了蒙元时期高等教育的主要特点。元代科举考试的显著特点是举棋不定、时断时续,其深层原因是蒙汉这两种异质文化的综合必然经历从冲突到融合的过程;元代科举考试确实存在不公平的民族歧视倾向,但这主要是基于蒙古人承认差异、区别对待的权力民族配额制度的需要;至于元代科举内容和标准走向僵化,这是因为蒙古人对儒家文化的理解不同,从一个方面反映出蒙古传统文化简约、务实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游牧文化 元代 科举考试 文化解释
下载PDF
双语教育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11
6
作者 何波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3-29,共7页
双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必然产物。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存在的格局中,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冲突是长期存在的,影响着双语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变迁,使双语教育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教育形式。双语教育在对主流文化的追求,对本民族文... 双语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必然产物。在多民族、多元文化存在的格局中,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理解和冲突是长期存在的,影响着双语教育制度的设计与变迁,使双语教育成为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教育形式。双语教育在对主流文化的追求,对本民族文化的维护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发展双语教育有助于包容不同文化价值的新型人道主义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语教育 文化传播 文化解释
下载PDF
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1
7
作者 韩红雨 张绰庵 马敏卿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91-93,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等,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进行文化解释。研究认为木兰拳吸引人、留住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对象的明确化,技术生产的新体验,音乐节奏与技术动作的统一、舞武结合等健与美... 采用文献资料法、口述史方法等,借助斯图亚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木兰拳百万娘子军之谜进行文化解释。研究认为木兰拳吸引人、留住人的主要因素是:消费对象的明确化,技术生产的新体验,音乐节奏与技术动作的统一、舞武结合等健与美的完美表达。旨在丰富木兰拳理论,为国内外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拳 编码 解码 文化解释
下载PDF
国家认同:文化解释视角的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马进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1-54,共4页
对国家认同的文化解释是"深描"与"浅描"的结合,这个结合表现为"认知—情感"反应模式的构建。这个构建的形成标志着被称为人的"社会性大脑"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确立。在"认知—情感"... 对国家认同的文化解释是"深描"与"浅描"的结合,这个结合表现为"认知—情感"反应模式的构建。这个构建的形成标志着被称为人的"社会性大脑"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确立。在"认知—情感"反应模式里,国家认同构建最重要的路径是符号体系的构建。对国家认同构建起作用的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文字符号、象征符号、转化符号。这三类符号共同使用、交替使用和互相配合使用,就能够促进各民族的互动和交往,促进国家认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文化解释 符号体系
下载PDF
论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 被引量:5
9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80,共11页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 《周易》尊崇的经典地位是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汉《易》之特色在于象数学大昌。汉代易学既以其哲理观念的宏观层面的影响,更以其卦爻符号、象数模式的具体形态的影响,介入政治、经济、军事、伦理等核心领域,也介入天文历法、物候气象、灾异、医药等自然科学领域,还介入音乐、文学、建筑等艺术领域,表现出易学文化解释功能的扩张。汉代易学文化解释功能之扩张,对当时及后世均产生极大的影响,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学 象数 文化解释功能 扩张
下载PDF
国家治理体系中区域法治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6
10
作者 江雪松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6-103,134,共9页
区域作为大国治理的基础空间元素,既是文化积淀的主体,也是文化展现的载体。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质素,既需历时传承发展,也要空间增量拓展。区域分级治理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将其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是建构现代国家... 区域作为大国治理的基础空间元素,既是文化积淀的主体,也是文化展现的载体。法治作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质素,既需历时传承发展,也要空间增量拓展。区域分级治理在幅员辽阔的中国有着悠久文化传统,将其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是建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区域法治呈现纵向"央地关系"和横向区域关系两个维度,竞争与合作交织,先发区域、后发区域、跨界区域等多层面的法治发展折射出国家治理的复杂性与渐进性。区域法治发展是经验性与必然性的有机统一,需要在类型分析基础上加以文化解释,增进多元与一体的协同。经由区域法治迈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可以更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法治 文化解释 法治中国 一体化
下载PDF
作为文化解释的人类学影视片——人类学影视片发展走向探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艾菊红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9,共3页
人类学影视片是人类学家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有效方法。根据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内容,大致可分为作为研究资料的素材片、作为文化描述和文化解释的影视片三种类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学影视片除了发挥对文化进行记录的传统优越性... 人类学影视片是人类学家观察和思考人类社会的有效方法。根据人类学影视片的拍摄内容,大致可分为作为研究资料的素材片、作为文化描述和文化解释的影视片三种类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学影视片除了发挥对文化进行记录的传统优越性以外,还可以其独特的影视表达方法和视角,对人类文化进行深入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视人类学 人类学影视片 文化解释
下载PDF
政治信任起源:文化论与制度论的解释路径及其超越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佳佳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8-53,共6页
政治信任起源的解释路径可分为文化解释论和制度解释论两类。前者认为政治信任植根于文化规范,涉及政治文化、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等社会文化环境;后者主要从理性选择假设出发,认为政治信任来自于对政治制度可信性的理性评估。两者关于... 政治信任起源的解释路径可分为文化解释论和制度解释论两类。前者认为政治信任植根于文化规范,涉及政治文化、社会资本、人际信任等社会文化环境;后者主要从理性选择假设出发,认为政治信任来自于对政治制度可信性的理性评估。两者关于信任起源的解释都存在方法论上的不足,文化主义存在着目的论和解释有限性的问题,而制度解释论存在工具理性的局限性,两者表现出来的方法论上的缺陷都可能成为探究政治信任起源的障碍。要理解政治信任是如何加强、减弱或巩固的,就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将制度解释论与文化解释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政治信任问题的价值判断和制度判断的要素加以分解并进行量化验证,以此为基础提出政治信任变迁或者形成的可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民主 文化解释 制度解释
下载PDF
旅游·故事·文化解释 被引量:7
13
作者 马翀炜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58-62,共5页
旅游中大量出现的故事是一种文化现实 ,以往学术界较少论及。旅游的兴盛为神话、传说等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新的空间。旅游中的故事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进行解释的工具 ,是旅游审美的对象之一 ,也是帮助人们渡过世俗朝圣仪式的手段。旅游中... 旅游中大量出现的故事是一种文化现实 ,以往学术界较少论及。旅游的兴盛为神话、传说等故事的讲述提供了新的空间。旅游中的故事是对旅游目的地文化进行解释的工具 ,是旅游审美的对象之一 ,也是帮助人们渡过世俗朝圣仪式的手段。旅游中的故事既保存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 ,又融入了外来的文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故事 文化融合 文化 审美要求 文化解释
下载PDF
重罪案件刑事和解的刑法文化解释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光华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49-53,共5页
司法实践中对于轻罪案件进行刑事和解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对于重罪案件能否进行刑事和解,则存在不同的声音。有必要对重罪案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进行本土文化的考察。我国古代社会严格禁止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民众的报复思想较重,这决... 司法实践中对于轻罪案件进行刑事和解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对于重罪案件能否进行刑事和解,则存在不同的声音。有必要对重罪案件能否适用刑事和解进行本土文化的考察。我国古代社会严格禁止重罪案件刑事和解,民众的报复思想较重,这决定了重罪案件的刑事和解较难在我国开展。但是,在我国当前犯罪被害人急需物质赔偿的情况下,开展重罪刑事和解有着积极的意义,也不必然导致"以钱买刑"。世界各国刑事和解的实践也表明,重罪案件的刑事和解正在逐步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和解 文化解释 重罪
下载PDF
特质、深描和理解——解读《文化的解释》的路径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成善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8-42,共5页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 《文化的解释》是美国著名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扛鼎之作,也是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的奠基之作。在当代,阐释人类学理论流派是自符号人类学和认知人类学以来,被认为是文化人类学在文化批判和文化研究上影响力最为卓著的一个流派。本文通过对《文化的解释》的解读,试析出阐释人类学理论的路径,指出文化特质是阐释人类学理论的突破口,深描是阐释人类学理论采用的主要方法,尊重地方性文化是理解的主要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 阐释人类学 特质 深描 理解
下载PDF
帝王陵墓建筑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5
16
作者 居阅时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认为 ,帝王陵墓建筑记录了中国传统的生死观、等级观和其他文化象征义 ,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象征视角对风水术、陵墓建筑现象进行分析 。
关键词 帝王陵墓 象征 文化解释
下载PDF
解释人类学:论格尔兹及其《文化的解释》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胜洪 刘晓静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化的解释》是解释人类学创始人克里福德.格尔兹的重要著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格尔兹及其著作《文化的解释》的概要介绍,呈现了其著作的大致轮廓,进而对《文化的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对格尔兹及其《文化的解释》进... 《文化的解释》是解释人类学创始人克里福德.格尔兹的重要著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格尔兹及其著作《文化的解释》的概要介绍,呈现了其著作的大致轮廓,进而对《文化的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同时对格尔兹及其《文化的解释》进行评议,并阐述了其解释人类学研究方式对文化理解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尔兹 文化解释 解释 理解
下载PDF
走向跨文化解释学 被引量:8
18
作者 思竹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97,140,共9页
跨文化的理解和解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一种不同于单一文化内部所适用的跨文化解释学。跨文化研究的杰出倡导者雷蒙·潘尼卡以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为跨文化解释学及其方法论的确立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我们尝试... 跨文化的理解和解释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一种不同于单一文化内部所适用的跨文化解释学。跨文化研究的杰出倡导者雷蒙·潘尼卡以其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探索为跨文化解释学及其方法论的确立提供了一个极有参考价值的模本。我们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描述跨文化解释学:从动力来说,跨文化解释学首先应以当前人类生存的跨文化处境为外在推动,以人在自我理解上的跨文化信念为内在驱动。在性质上,由于需要克服不同文化之间的空间距离,跨文化解释学是一种历地解释学。在方法上,跨文化解释学则需要以"对话的对话"为基本的方法论,也即一种区别并超越"辩证的对话"的新对话型态。在目标上,跨文化解释学最终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的共同更新和相互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解释 历地解释 对话的对话
下载PDF
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路径分析——对农村人口流动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7
19
作者 赖晓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31-35,共5页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 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原因与动力,学术界引用最多的是"推-拉"理论,但这一理论仅仅解释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经济动力。利用路径分析方法比较影响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发现生活质量是主观幸福感最重要与直接的预测变量。除掉教育、职业、收入等直接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在休闲娱乐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生活质量直接与间接的影响着城乡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此基础上,从文化的视角来解释"推-拉"因素,推的力量来自于农村匮乏的文化娱乐生活对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拉的力量来自于城市更为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以及由此带来的较高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居民 主观幸福感 路径分析 文化解释
下载PDF
明清都城北京城建筑象征的文化解释 被引量:2
20
作者 居阅时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08-111,共4页
明清都城北京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正确理解建筑文化现象对于我们传承优秀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作者认为象征视角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拟从文化象征角度切入,全面分析北京城的选址、布局、建筑式样及城门题名的文化... 明清都城北京是我国传统建筑的典范,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容,正确理解建筑文化现象对于我们传承优秀文化遗产至关重要,作者认为象征视角是一条重要途径,本文拟从文化象征角度切入,全面分析北京城的选址、布局、建筑式样及城门题名的文化象征涵义,以期正确解读凝固在建筑符号中的文化观念,理解传统建筑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都城 北京 象征 文化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