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78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展可解释的人工智能:韧性视域下AIGC时代数字不平等的社会性构建与治理路径 被引量:2
1
作者 喻国明 滕文强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4,共5页
数字不平等是数字技术对原有社会结构及社会不平等的复制,数字技术的加入反而让不平等的问题更为复杂。媒介变迁逻辑下数字不平等的社会性构建也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尺度不平等转换为AIGC时代的效度不平等。AIGC时代,数字不平等的表现形式... 数字不平等是数字技术对原有社会结构及社会不平等的复制,数字技术的加入反而让不平等的问题更为复杂。媒介变迁逻辑下数字不平等的社会性构建也从传统媒体时代的尺度不平等转换为AIGC时代的效度不平等。AIGC时代,数字不平等的表现形式从早期的动机不平等、接入不平等为代表的“硬障碍”转向解释不充分、理解不平等、信任不平等的“软障碍”。解决数字不平等的问题并非简单的“技术平等”,更不是简单的技术普及问题。本文在韧性治理的视角下,认为通过提高AIGC技术自身的“解释性“”理解力”和“信任力”发展可解释的人工智能,进而增强社会系统的“适应力“”恢复力”和“可持续力”,协调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一致性,实现数字不平等的柔性治理,标本兼治的为其长远发展施以社会性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不平等 韧性 治理路径 解释的人工智能
下载PDF
一种可解释的云平台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红 李为丽 +2 位作者 焦洁 王敬雄 张俊娜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6-727,共12页
基于特征选择和模型可解释方法构建可解释性强的云平台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可视化任务/作业的静态和动态属性与终止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找出负载特征与任务终止状态之间的映射机理.利用Google公开的工作负载监控日志,并加... 基于特征选择和模型可解释方法构建可解释性强的云平台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该模型可视化任务/作业的静态和动态属性与终止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找出负载特征与任务终止状态之间的映射机理.利用Google公开的工作负载监控日志,并加入云平台中任务的动态信息,采用沙普利加和解释(Shapley additive explain,SHAP)找出静态和动态属性对终止状态影响的重要性,利用变量重要性结合SHAP值和XGBoost模型,对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建模后的结果进行解释,使用可视化技术呈现负载特征如何影响模型对不同任务终止状态的预测.用SHAP值绝对值的平均值衡量特征的重要性,实现任务不同终止状态特征重要性的全局可视化,根据结果筛选出对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影响大的20个变量,作为特征筛选的依据;由可视化的结果可知,任务运行过程中,各特征的不同特征值对任务的终止状态有影响,不同特征值对终止状态的产生有不同的影响.特征选择结合模型可解释性方法运用于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的构建流程中,可辅助构建高分类性能及易于理解的任务终止状态预测模型,通过对负载特征与任务终止状态之间映射机理的探索,可以优化云平台的调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选择 终止状态 全局可视化 解释 映射机理
下载PDF
民事司法解释的历史性进步——最高人民法院《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亮点评述 被引量:2
3
作者 孟勤国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4年第2期42-55,共14页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 《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是民事司法解释历史性进步的重要标志。《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坚守民事司法解释的法律定位,较为准确地把握了《民法典》立法原意,压缩了《民法典》有关条款或多或少的争议或歧义空间,其中,合同解释规则堪称典范。《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充实民事司法解释的基本功能,以更为具体、明确、肯定的行为规则强化《民法典》有关条款的确定性,其中,清晰合同行为的识别标准、填充合同行为的场景因素尤为出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运用40余年的民事司法解释积累的经验,自觉避免以往时有的路径选择不当的情形,形成固定词句含义与范围、指引合同行为与裁判、强化裁判程序与功能的鲜明特色。《合同编通则司法解释》的历史性价值与意义应当得以彰显和认同,以便未来的民事司法解释自觉前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文法 司法解释 合同编通则 历史性价值
下载PDF
合宪性审查中推进宪法解释的策略与方案
4
作者 翟国强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8,共9页
合宪性审查的前提是对所依据的宪法规范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释,据此判断审查对象是否违反宪法。因此,解释宪法的含义是合宪性审查的前提。随着合宪性审查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正在逐渐“显性化”的宪法解释受到理论界高度关注。然而,... 合宪性审查的前提是对所依据的宪法规范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解释,据此判断审查对象是否违反宪法。因此,解释宪法的含义是合宪性审查的前提。随着合宪性审查工作的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正在逐渐“显性化”的宪法解释受到理论界高度关注。然而,全面梳理合宪性审查程序中有关宪法问题的论证和说明,可以发现宪法解释的运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应在全面系统总结已有合宪性审查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制度资源,选择合适的宪法解释类型与方法,进一步推进宪法解释的显性化。与此同时,建立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导的合宪性审查和宪法解释工作的部门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其他国家机关实施宪法的积极性,在合宪性审查工作中积极稳妥地推进宪法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宪法解释 备案审查 学理方案
下载PDF
环境行政中法律解释的功能主义趋向:以政策支持为核心
5
作者 张忠民 袁明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3-64,F0002,共13页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 环境利益复杂性伴随的利益认知难题与环境利益关联性伴随的价值选择难题,使得环境行政的法律解释凸显功能主义趋向。功能主义趋向并不意味着规范主义不受重视,而是需要摆脱单方面的文本思维或工具思维,将实践情景中的利益指向与价值选择通过功能化转译,形成有所区别的解释尺度,并过渡到对行政行为要件的理解中。这无法局限于环境法律的内部探讨,需要在文义解释与历史解释设定合法性基础、目的解释与体系解释提供嵌入通道的基础上,依托具有强关联性的环境政策,通过信息补充与结果评价的路径合理引导法律解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 法律解释 功能主义 政策支持 利益认知
下载PDF
对行政法检察司法解释的法理思考
6
作者 荣晓红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2-90,共9页
行政法司法解释在我国行政检察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法检察司法解释具有哪些重要特点,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在行政检察工作中应坚持什么样的解释目标和基本原则,应采取哪些解释方法,对这些... 行政法司法解释在我国行政检察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行政法检察司法解释具有哪些重要特点,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在行政检察工作中应坚持什么样的解释目标和基本原则,应采取哪些解释方法,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法理上进行正确回答。只有凝聚共识,才能有力有效地保证行政法司法解释在行政检察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支撑和保证行政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检察司法解释 重要特点 结构 解释目标和基本原则 解释方法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反垄断法解释的学派分歧及其交谈前景
7
作者 江山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9-85,共17页
反垄断学派的形成,将法律解释导入规范轨道,同时也使反垄断学派形成路径依赖,导致其解释方法日益僵化。从制度维度上看,近年来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后芝加哥学派之间就垄断行为规制的分歧趋于深化,渐成难以调和之势。为此,追溯考察反... 反垄断学派的形成,将法律解释导入规范轨道,同时也使反垄断学派形成路径依赖,导致其解释方法日益僵化。从制度维度上看,近年来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后芝加哥学派之间就垄断行为规制的分歧趋于深化,渐成难以调和之势。为此,追溯考察反垄断学派的理论模式、决策前提、市场假定和价值观念可知,反垄断学派理论模式不仅应当接受经验证据的检验,还极大地取决于以错误成本分析为核心的决策前提,以及垄断行为发生概率和市场自我纠正能力的假定,并最终根源于其或自由或保守的价值传统。为推动反垄断法解释深入回应市场现实,要形成反垄断学派关于市场机制的基本共识,廓清反垄断法解释的交谈合理性空间,并结合数字市场特性,确立经验世界重构背景下的交谈新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垄断法解释 哈佛学派 芝加哥学派 后芝加哥学派 数字市场
下载PDF
论新《公司法》的溯及力——对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诠释
8
作者 刘俊海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5期1-22,共22页
新《公司法》不溯及既往是基本原则,溯及既往是例外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明确了新《公司法》的有限溯及力,仍有再解释余地。既判力优位规则平等适用于各类生效裁判文书。有利溯及... 新《公司法》不溯及既往是基本原则,溯及既往是例外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明确了新《公司法》的有限溯及力,仍有再解释余地。既判力优位规则平等适用于各类生效裁判文书。有利溯及规则本身具有高度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该规定将此规则置换为“更有利于实现新《公司法》立法目的”是睿智之举,但未明确立法目的之优先顺序。有利溯及或新法立法目的优位都应有利于新《公司法》九大核心价值体系整体、均衡与全面的实现。裁判者应着眼于提取立法价值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画大公司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同心圆。有必要细化解释新法立法目的优位、促成法律行为有效性、遏制履约风险外溢、填补旧法漏洞与完善旧法细节等溯及力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法不溯及既往 有利溯及规则 立法法 司法解释
下载PDF
科学发展对条约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制——以国际海洋法法庭“气候变化咨询案”为切入点
9
作者 何田田 《边界与海洋研究》 CSSCI 2024年第3期23-38,共16页
科学在国际和国内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气候变化科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兴起的气候诉讼将科学与法律的互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国际层面,小岛屿国家气候变化与国际法委员会于2022年在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咨询程序,所提... 科学在国际和国内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气候变化科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全球兴起的气候诉讼将科学与法律的互动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在国际层面,小岛屿国家气候变化与国际法委员会于2022年在国际海洋法法庭提起咨询程序,所提问题给法庭设定了在气候变化背景下解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的语境,直接涉及科学发展对条约解释的影响及其限度问题。正是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法意模糊、该公约与其他国际法规则存在开放互融的结构,法庭在解释过程中倾向于运用体系解释方法和目的解释方法,反映最新科学进展的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的评估报告在解释过程中发挥了相当显著的作用。解释者在法律解释过程中考虑科学发展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为了防范越法和造法风险,国际司法机构在选择解释方法和考虑科学发展时,仍需秉持司法克制的立场,恪守《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条约解释规则的约束,重视法律推理的权威,不僭越法律解释与法律创造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科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条约解释
下载PDF
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解释中的真实地位——从法律解释的基本法理出发
10
作者 张曙 宋泽鉴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81-85,共5页
刑法学界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起着总制约作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共识。法律解释的基本性质是:从作为载体的法律文本“重构”作为规则的“法律”。关于“什么是法律”之法理学才是法律解释过程中隐在的指导者与制约者。不同的... 刑法学界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对刑法解释起着总制约作用,其实这只是表面化的共识。法律解释的基本性质是:从作为载体的法律文本“重构”作为规则的“法律”。关于“什么是法律”之法理学才是法律解释过程中隐在的指导者与制约者。不同的法律观会引发不同的法律解释理论。刑法解释受制于“什么是刑法”之法理学认知,而非受制于罪刑法定之具体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在刑法解释中的地位是“文本封闭原则”,而文本封闭的功能实现取决于具体的刑法解释理论。刑法解释学应当超越罪刑法定原则,回归到“什么是刑法”之法理学研究,并以之作为建构刑法解释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解释 罪刑法定 法理学 文本封闭原则
下载PDF
^(18)F-FDG PET图像联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对原发性帕金森病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
11
作者 李晨阳 王晨涵 +5 位作者 王静 焦方阳 徐蒨 张慧玮 左传涛 蒋皆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9,共7页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 目的探究^(18)F-FDG PET图像结合可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IDLR)模型在原发性帕金森病(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本横断面研究纳入2015年3月—2023年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帕金森病PET成像基准数据库330例帕金森病患者的^(18)F-FDG PET图像,其中IPD 211例、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59例、多系统萎缩(MSA)60例;包括2个队列(训练组270例和测试组60例)。采集所有受试者的^(18)F-FDG PET图像及临床信息并进行比较。开发一种IDLR提取特征指标,在影像组学特征的监督下从神经网络提取器收集的特征中筛选IDLR特征,并在测试组中构建二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分别计算构建的IDLR模型、传统影像组学模型、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深度学习模型在IPD/PSP/MSA组间两两分类的模型性能指标与曲线下面积。采用100次10折交叉验证在2个队列中进行独立分类与测试。通过特征映射展示大脑相关感兴趣区,使用梯度加权类激活图突出大脑中最相关的信息并可视化,检查不同疾病组的模型输出热力图,并将其与临床诊断位置进行比较。结果IDLR模型在不同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中分类效果最好,测试组中的曲线下面积(MSA与IPD 0.9357,MSA与PSP 0.9754,IPD与PSP 0.9825)优于其他模型(影像组学模型:Z=1.31~2.96,P均<0.05;标准化摄取值比值模型:Z=1.22~3.23,P均<0.05)。筛选后的IDLR特征映射的影像组学感兴趣区与梯度加权类激活图切片热力图可视化高度一致。结论IDLR模型在^(18)F-FDG PET图像中具备对IPD和非典型性帕金森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综合征 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 氟脱氧核糖F18 解释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模型
下载PDF
论我国宪法解释的提起人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岭 《财经法学》 2015年第4期78-87,共10页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提起人有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有关学者起草的《宪法解释程序法》将其一分为三:一是抽象审查性解释的提起人,基本包括上述主体,...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提起人有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有关学者起草的《宪法解释程序法》将其一分为三:一是抽象审查性解释的提起人,基本包括上述主体,同时增加了60人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或者一个代表团,建议增加较大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并将一个代表团改为两个,同时去掉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二是具体审查性解释的提起人,包括最高法院(提起权)和在审法官及当事人(建议权),建议再增加最高检察院;三是宪法诉愿的提起人。宪法诉愿与具体审查性解释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 提起人 抽象审查性解释的提起人 具体审查性解释的提起人 宪法诉愿
下载PDF
HSEGRL:一种分层可自解释的图表示学习模型
13
作者 李平 宋舒寒 +3 位作者 张园 曹华伟 叶笑春 唐志敏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993-2007,共15页
近年来,随着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技术在社交、信息、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GNN可解释性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的解释方法无法捕获层次化的解释信息,同时,这些层次信息未能被充分利用以提升图分类任务的准确... 近年来,随着图神经网络(graph neural network,GNN)技术在社交、信息、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广泛应用,GNN可解释性也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现有的解释方法无法捕获层次化的解释信息,同时,这些层次信息未能被充分利用以提升图分类任务的准确率.基于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层次化自解释的图表示学习(hierarchical self-explanation graph representation learning,HSEGRL)模型,该模型通过发现图结构中的层次信息进行图分类预测的同时,输出层次化的模型自解释结果.具体而言,针对图层次信息的发现设计了提取信息的基本单元——解释子,该解释子由提取节点特征的编码器获取层次化解释感知子图的池化层和抽取高阶解释信息的解码器组成.其中,为了准确提取层次化的解释子图,针对该模型的池化操作进行了解释感知优化设计,该设计通过评估模型的拓扑及特征重要性,层次化地筛选解释子图,实现分层自解释的同时完成图分类任务.HSEGRL是一个功能完备且便于迁移的图表示学习自解释模型,可以层次化综合考虑模型的拓扑信息与节点特征信息.在模型有效性验证层面,分别在分子、蛋白质和社交数据集上进行大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图分类任务中的分类准确率高于已有的先进的GNN自解释模型和GNN模型,并通过可视化分层解释结果的信息证明了该解释方法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表示学习 图神经网络 可自解释模型 图拓扑 消息传递机制
下载PDF
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多维因素探究——基于可解释的机器学习模型
14
作者 姜淑慧 江世银 张杰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97-105,共9页
在机器学习模型基础上加入SHAP解释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潜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兼顾实际情境中预测准确性和指标可解释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对其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家庭因素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相对... 在机器学习模型基础上加入SHAP解释方法,对影响大学生学业成绩的潜在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兼顾实际情境中预测准确性和指标可解释的要求。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个人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对其学业成绩影响较大,家庭因素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相对较小。从基于GBDT模型的SHAP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性别、年龄、是否有额外工作、是否有伴侣、上课是否听讲对其学业成绩都具有显著的影响。学校应从疏导大学生克服失败焦虑、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帮助其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关注其实践创新能力四个维度对大学生提前进行干预,有针对性地提升其学业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业成绩 机器学习 GBDT模型 SHAP解释方法
下载PDF
科学解释的语境相关重建
15
作者 闫坤如 桂起权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33,共5页
科学解释的语用模型考虑到了解释者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这相对于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有些进步,但是不论是范.弗拉森的语用学模型还是阿欣斯坦的语用学模型都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立足于分析语用学模型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对科学... 科学解释的语用模型考虑到了解释者在科学解释中的作用,这相对于语义学科学解释模型有些进步,但是不论是范.弗拉森的语用学模型还是阿欣斯坦的语用学模型都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在立足于分析语用学模型遇到的困难的基础上,对科学解释的语用学模型进行重新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y-问题 解释的行为 解释的行为的结果
下载PDF
文义的边界与文义解释的限度——《民法典》语境下的方法论展开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经纬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4,共11页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 文字作为信息的传递途径和内容,是认知的起点。法律文本依附于文字,法律规范的意义同样以文字的意义(即文义)为基础。法律适用的过程,即法律解释的过程,始于文义,一定程度上也止于文义。文义有边界,超出文字意义的限度,即超出了法律解释的范围,进入法的续造领域,须借助类推等方式进行法律漏洞填补。文义解释是法律解释的起点,但不是全部,有其限度;即便是文义清晰时,亦应将自罗马法以来的“明白无误规则”仅认定为一项推定规则,仍需结合其他解释方法,尤其是目的解释,来探求规范的“目的”和“意义”。《民法典》解释适用语境下,以解释论为面向,应坚持文义解释的方法论价值,亦应在此基础上超越其“文本”价值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义解释 文义 《民法典》 法律解释 法的续造
下载PDF
新《公司法》条文解释的赋权导向 被引量:2
17
作者 缪因知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7,共17页
新《公司法》存在一些文义上待明确之处。在对其解释适用时,应坚持对公司及相关人赋权的导向,以体现公司应有的自治性,促进市场效率。新《公司法》对出资期限进行限缩时,应尊重存量公司的认缴期限利益,对股份公司、增资出资均宜用足“3... 新《公司法》存在一些文义上待明确之处。在对其解释适用时,应坚持对公司及相关人赋权的导向,以体现公司应有的自治性,促进市场效率。新《公司法》对出资期限进行限缩时,应尊重存量公司的认缴期限利益,对股份公司、增资出资均宜用足“3年+5年”的期限。公司登记机关宜审慎调整“出资期限明显异常”的情形。赋权论意味着赋予公司更多的经营权、自主权,包括选择单设监事会、单设审计委员会或并设这两个机构的权利。公司对他人取得股份行为的资助应获得更多赋权。赋权论也意味着赋予股东更多的权利,同时新《公司法》对股东权利的客观制约仍需被承认,包括:股东请求召开股东会会议的权利可受董事会的程序性制约,股东查询权不应涵盖债券持有人名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法 出资期限 股东权利 赋权 条文解释
下载PDF
Pimflo:基于过程解释的恶意函数定位方法
18
作者 范晓宇 王俊峰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68,共9页
恶意软件的关键模块定位是逆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判别程序是否恶意,少有研究对关键恶意模块进行定位,并且存在自动化定位难度高、定位过程难解释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过程解释的恶意函数定位方法Pimflo,... 恶意软件的关键模块定位是逆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大多数研究集中在判别程序是否恶意,少有研究对关键恶意模块进行定位,并且存在自动化定位难度高、定位过程难解释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过程解释的恶意函数定位方法Pimflo,从具体的内存信息出发进行恶意识别和定位.Pimflo利用动态沙箱对目标二进制进行内存取证,基于签名技术识别可疑行为,追溯其相关的进程调用和堆栈信息.通过反汇编目标程序生成控制流图(CFG),还原可疑行为调用链,追溯和定位恶意源函数.本文在VIRUSSHARE的100个样本上对Pimflo进行了评估,实验证明Pimflo的恶意函数定位准确率可达90.28%,其解释性和逻辑性优于基于统计的非标量现有框架,为恶意软件定位领域提供了更可靠的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进制分析 恶意函数定位 内存取证 堆栈追踪 过程可解释
下载PDF
《河边的错误》:从现象到解释的美学转向
19
作者 闵媛春 王文斌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8-72,共5页
电影《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先锋同名小说,在作者风格、类型元素和艺术表达中较为理想地找到了自洽与平衡。分析这部影片从现象到解释的美学转向:导演“作者”通过还原现实,打造“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现实主义;“演员”在寻求真相... 电影《河边的错误》改编自余华先锋同名小说,在作者风格、类型元素和艺术表达中较为理想地找到了自洽与平衡。分析这部影片从现象到解释的美学转向:导演“作者”通过还原现实,打造“回到事物本身”的现象学现实主义;“演员”在寻求真相的过程中,叩问命运无答案的荒诞存在主义美学;“观众”观影后获得审美经验,积极参与文本解释学的意义建构。由此,形成导演/作家——演员——观众的循环互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 解释 文艺类型片 观众 《河边的错误》
下载PDF
可解释的视觉问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一飞 孟春运 +2 位作者 蒋洲 栾力 Ernest Domanaanmwi Ganaa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0,共11页
在视觉问答(VQA)任务中,“可解释”是指在特定的任务中通过各种方法去解释模型为什么有效。现有的一些VQA模型因为缺乏可解释性导致模型无法保证在生活中能安全使用,特别是自动驾驶和医疗相关的领域,将会引起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导致无法... 在视觉问答(VQA)任务中,“可解释”是指在特定的任务中通过各种方法去解释模型为什么有效。现有的一些VQA模型因为缺乏可解释性导致模型无法保证在生活中能安全使用,特别是自动驾驶和医疗相关的领域,将会引起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导致无法在工业界落地。主要介绍视觉问答任务中的各种可解释性实现方式,并分为了图像解释、文本解释、多模态解释、模块化解释和图解释五类,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细分。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一些可以增强可解释性的视觉问答数据集,这些数据集主要通过结合外部知识库、标注图片信息等方法来增强可解释性。对现有常用的视觉问答可解释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现有视觉问答任务中可解释性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问答 视觉推理 解释 人工智能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机视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