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岩层的测井曲线解释规律 被引量:3
1
作者 樊甲成 《山西焦煤科技》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分析了勘探区煤岩层的物性特征与测井曲线的相关关系 ,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和数量特征 ,从而准确判断煤层 ,区分岩性。
关键词 煤岩层 物性特征 测井曲线 解释规律 密度 电性 弹性 放射性
下载PDF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设计和反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桂梅 《中学生物学》 2013年第6期27-28,共2页
结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教学设计实例,谈谈生物教学中构建模型、利用模型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模型构建生物教学遗传规律现代解释
下载PDF
模型建构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教学设计和反思
3
作者 李桂梅 《中学生物学》 2013年第1期31-33,共3页
结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的教学设计实例,谈谈生物教学中如何构建模型、如何利用模型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模型构建生物教学遗传规律现代解释
下载PDF
用屏蔽常数规律解释铬(Cr)元素的基电子组态和电离态
4
作者 张国营 《枣庄学院学报》 1988年第2期41-42,共2页
本文用屏蔽常数规律解释了铬[24]元素的基电组态是[Ar]3d^34S^1,而不是[Ar]3d^44S^2并说明该元素的电离态是Cr^+[Ar]3d^5。
关键词 屏蔽常数 CR 电子组态 离态 规律解释 能级交错 洪特规则 电子结构 壳层 SLATER
下载PDF
数形结合四面观:助、思、探、译
5
作者 江丽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年第15期0212-0212,0214,共2页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领域,因而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数形结合不同侧面与策略角度的思考,析出四个关键词:助、思、探、译,也即以形助数,理解算理;以形思数,理清数量关系;以形探数,揭示规律;数形互译...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大领域,因而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思想方法。通过对数形结合不同侧面与策略角度的思考,析出四个关键词:助、思、探、译,也即以形助数,理解算理;以形思数,理清数量关系;以形探数,揭示规律;数形互译,解释规律,从而实现对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的四面观,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数学能力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形结合 理解算理 理清关系 揭示规律 解释规律
下载PDF
如何加强语文教学的读和练
6
作者 滕关富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1年第2期99-101,共3页
为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多读、多练、造就能力”,是诸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严格训练之措施中最基本的一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是主要变量,教师的“教”... 为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多读、多练、造就能力”,是诸多灵活的教学方法和严格训练之措施中最基本的一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是互相依存的统一体,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学”是主要变量,教师的“教”只是起“导”的作用。叶老说得好:“阅读是自己的事。”……“专靠自己的力,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真能力。”(《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21页)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进程中,要以自己为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论 主要变量 课文内容 规律解释 八字教学法 升学考试 《孔乙己》 兼词 有法 教无定法
下载PDF
试论罗布泊的迁移
7
作者 卜可夫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1988年第5期88-89,71,共3页
本文根据中外学者论及关于罗布泊迁移问题的见解.提出作者不同看法.证实罗布泊确有迁移不定现象.说明罗布泊迁移是自然现象.以自然规律解释自然现象.论证这决不是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影响.罗布泊是在本身范围内的移动变化.
关键词 台特马湖 迁移问题 规律解释 塔里木盆地东部 普尔热瓦尔斯基 迁移现象 咸海 阿姆河 中国地图 河流改道
下载PDF
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问题
8
作者 木子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1990年第5期19-21,26,共4页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必然性有的同志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不是某个天才人物头脑中编织的理想花环,也不是科学家标新立异。首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根源于研究对象的统一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社会科... 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统一的必然性有的同志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不是某个天才人物头脑中编织的理想花环,也不是科学家标新立异。首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一根源于研究对象的统一性。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这两类研究对象各有其特殊本质和发展规律,用自然规律解释社会现象或用社会规律说明自然现象,都会陷入错误,得出荒唐的结论。但还应看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是彼此隔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规律 规律解释 人类社会 天才人物 海洋开发 社会发展规律 认识主义 创造方法 认识主体 普遍属性
下载PDF
生物教学中发散思维能力训练初探
9
作者 张继坤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2期19-21,共3页
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十分有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结合中学生... 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在生物教学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对于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将十分有益。根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的观点,发散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结合中学生物学教学实践,探索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方法,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四化”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一、发散思维多端性的训炼 多端性也称为流畅性。它反映发散思维具有发散、流畅、敏捷的特点。因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思维能力 中学生物学教学 创造思维 吉尔福特 辐合性思维 流畅性 创造性能力 规律解释 连锁互换 创造性思维
下载PDF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10
作者 万夏 《小学科学》 2020年第7期118-118,共1页
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经历探索规... 教学目标: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规律 合作探究 自主探索 间隔排列 教学设计 动手操作 教学目标 规律解释
下载PDF
要刊视点
11
《当代贵州》 2014年第30期7-7,共1页
《求是》2014年第18期落细、落小才能落实《求是》2014年第18期"红旗论坛"栏目《落细、落小才能落实》一文强调工作细节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用这种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 《求是》2014年第18期落细、落小才能落实《求是》2014年第18期"红旗论坛"栏目《落细、落小才能落实》一文强调工作细节的重要性。文中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用客观规律解释世界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用这种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这就是落实。落实必重落细、落小,适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解释 工作细节 《求是》 地方债务 任前公示 培育核心 文中 公示期 细小环节 党的宗旨
下载PDF
从海水颜色到诺贝尔奖
12
作者 杨宝安 《河南科技》 2010年第12X期100-100,共1页
在五年前的一节物理课上,学生读完阅读材料"光的散射"后,一位学生向我提出问题:"光的散射规律解释了天空为什么是蓝的,那么海水为什么是蓝的呢?"而我的解释令我懊悔至今。
关键词 物理课 规律解释 拉曼效应 尼科尔棱镜 科技工作者 物理教师 物理学史 科技兴国 加尔各答大学 诺贝尔物理学奖
下载PDF
重视特例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
13
作者 袁炳江 《中学课程资源》 2013年第7期27-27,11,共2页
物理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为先列举我们周围存在的现象,然后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实验验证,最后进行总结形成一个规律。接下来,学生便可在规律的指导下对其他事物间的作用和发展进行预判,通过反馈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规律。但是学生在学习... 物理教材的编写思路一般为先列举我们周围存在的现象,然后进行合理的猜想和实验验证,最后进行总结形成一个规律。接下来,学生便可在规律的指导下对其他事物间的作用和发展进行预判,通过反馈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规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用已知的规律去解释是困难的甚至是行不通的情况,从而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产生质疑或者留下症结,不利于进一步的推导拓展。初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规律解释 物理教师 物理教材 初中物理 液体间隙 编写思路 生活现象 预判 学习过程 大气压强
下载PDF
压强“星题”与“山寨题”
14
作者 黄如林 《物理教学探讨(初三年级学研期)》 2009年第3期28-30,78,共4页
近年各地的物理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约占20%~30%的分数,是各种题型中失分最多的,压强部分的实验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我们把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以课本内容为题材的题目称之为"星题",以课本外内容为题材考查课本知识的题目谓... 近年各地的物理中考中,实验探究题约占20%~30%的分数,是各种题型中失分最多的,压强部分的实验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我们把各地中考中经常出现、以课本内容为题材的题目称之为"星题",以课本外内容为题材考查课本知识的题目谓之"山寨"题。这部分探究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3个: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液体压强有什么特点?3.流体压强跟流速有什么关系?考查的内容有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实验的探究方法、实验现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压强 课本内容 课本知识 探究方法 大气压强 规律解释 示数 失分 控制变量 变量法
下载PDF
199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15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1994年第Z2期92-95,共4页
关键词 参考答案 盘龙类 角龙 兽孔类 李将军列传 规律解释 《桃花扇》 知识竞赛 微禄 王实甫
下载PDF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现“重过程”
16
作者 和丽杰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3年第S1期60-61,共2页
教学"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走过场的命运。强化"过程"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素质,而认识"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途径。科学探究就是实现"过程"... 教学"三维目标"之一的"过程与方法"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是走过场的命运。强化"过程"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素质,而认识"过程"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必然途径。科学探究就是实现"过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科学探究这一过程中的体验,能增强其某种意识,意识的形成是无法通过讲解来实现的。一、教学中为什么要"重过程"1".过程"目标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三维课程目标,传统物理教学往往重视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而对"过程"目标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走过场的命运。2.对过程目标的认识存在着误区有人说过程就好比耕耘,结果才是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情感态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技能目标 过程目标 三维目标 概括能力 规律解释 科学探究活
下载PDF
反对修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企图——[根据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报刊的材料写成] 被引量:1
17
作者 Γ.葛里高立夫 К.郭斯金 丁浩金 《世界经济文汇》 1957年第9期6-9,共4页
一年以来(主要在1956年3月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三次代表会议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学家们在政治经济学问题方面展开了热烈的、创造性的讨论。
关键词 德国统一社会党 代表会议 共产主义制度 高度机械化 德国科学院 规律解释 大机器生产 思想工作 机器拖拉机站 利希
下载PDF
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
18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1999年第4期53-54,共2页
1999年9月8日至10日,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在贵阳召开。34家省、市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负责同志共77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为贵州省社科院院庆题词:“认识世界、解释规律、... 1999年9月8日至10日,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之际在贵阳召开。34家省、市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负责同志共77人出席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为贵州省社科院院庆题词:“认识世界、解释规律、改造社会、服务人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科院 社会科学院 我国社会 解释规律 贵州省 院庆 社会科学研究 出席会议 服务人民 李铁映
原文传递
物理主干知识与双基是关键
19
作者 徐辉 《湖北招生考试》 2006年第21期54-55,共2页
一、总体评价2006年高考理综试卷(Ⅰ)的物理试题符合考纲要求,符合考试要求的定位。试题坚持了“有利于高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关键词 主干知识 高校办学自主权 学习潜能 考试要求 定值电阻 变速直线运动 规律解释 运动问题 巧设问题
原文传递
要注意发展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从初中生回答物理问题谈起 被引量:2
20
作者 田心 《物理教师》 1988年第6期6-7,共2页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 初中学生回答物理问题的毛病:一是“简洁”,从概念到概念。例如,“为什么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答案是:“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的人有惯性。”“乒乓球瘪进去一块,把它浸入开水里烫一下会重新鼓起来,为什么?”,答案是:“因为为乒乓球受热膨胀。”初中学生回答问题一般都只会粗糙地说出事物的共性,而不会对事物作出具体分析。二是语言逻辑性差。学生在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跳 人从 数日 实验的作用 习题教学 规律解释 思维过程 摩擦起电 条理性 玻璃容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