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释转向”的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郭贵春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1994年第3期16-21,共6页
到目前为止,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向,即“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本文试图通过阐释“解释转向”的批判的特征、实践定向的本质、走向意向重建的趋势以及由“强”向“弱”的转化,来内在地揭示... 到目前为止,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向,即“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本文试图通过阐释“解释转向”的批判的特征、实践定向的本质、走向意向重建的趋势以及由“强”向“弱”的转化,来内在地揭示它的真正意义。从而,为正确地理解科学哲学的发展,提供有意认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解释转向 语言转向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建构——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三虎 《岭南学刊》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从文化建构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某种程度上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论或发展论上的自主选择,也是以中华文明反思西方式现代化的智慧结晶。马... 从文化建构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某种程度上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解释学转向。这是中华民族在生存论或发展论上的自主选择,也是以中华文明反思西方式现代化的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者在知用行合一、理想社会设想上的语义贯通,为中国式现代化政治方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涵养。唯物辩证法使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观释放出新的中国思维力量,两者的语构融通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具中国特色。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进步,伴着中华传统文化的语用拓展,彰显出中国式现代化深刻而广泛的全球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传统文化 解释转向
下载PDF
当代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量:2
3
作者 周宁 刘将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110-114,共5页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也具备着现实的科学基础。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也具备着现实的科学基础。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的解释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学转向引起了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转向 心理学 解释 理解
下载PDF
“解释学转向”,还是“解释的转向”?——关于现代西方科学哲学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4
4
作者 彭启福 《浙江学刊》 CSSCI 2003年第1期77-80,共4页
本文通过对理解与解释的关系及科学哲学的历史进程的分析 ,对国内学术界一种流行的见解———科学哲学发展中出现了“解释学转向”———提出质疑 ,认为科学哲学发展进程中历史主义学派实现的并不是“解释学转向” ,而是“解释的转向”。
关键词 历史进程 解释转向 解释转向 理解 解释 科学哲学
下载PDF
论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宁 刘将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学转向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转向 心理学 解释 理解
下载PDF
解释学转向:价值与论争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伟 《理论与现代化》 CSSCI 2014年第6期16-20,共5页
关于意义生产问题,罗蒂提出用"解释学"来取代"认识论"的策略。这一解释学转向主张把事物置于意义之网中进行考察,破除了意义拥有不变本质的神话。它在学界引发了强烈共鸣,但也招致颇多微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罗... 关于意义生产问题,罗蒂提出用"解释学"来取代"认识论"的策略。这一解释学转向主张把事物置于意义之网中进行考察,破除了意义拥有不变本质的神话。它在学界引发了强烈共鸣,但也招致颇多微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与罗蒂同属新实用主义阵营的舒斯特曼做出了长篇批驳,但它实际上并不成立,又重新堕入传统的基础主义窠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解释转向 舒斯特曼 论争
下载PDF
解释性转向与心理学的变革
7
作者 周宁 刘将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0,共5页
心理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休戚相关,哲学的每一次新发展都对心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解释性转向"是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又一重大变革。哲学的解释性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 心理学的发展与哲学的发展休戚相关,哲学的每一次新发展都对心理学产生深刻的影响。"解释性转向"是继"语言学转向"之后的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的又一重大变革。哲学的解释性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性转向以人的语言或言语作为理解或解释的媒介,认为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现是有待理解和解释的"文本"。在解释性转向语境下,心理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趋向: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性转向引起了心理学理论深层次的、多方位的变革。通过解释性转向,主流心理学的"方法论危机"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拓展了心理学研究的空间与视野。解释性转向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转向 心理学的转变 心理学的解释
下载PDF
文艺美学的解释学转向——读李咏吟的《文艺美学》
8
作者 刘璐璐 陈惠玲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55-57,共3页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是第三代学者对文艺美学学科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本文以《文艺美学》为依据,从理论转向,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李咏吟先生的... 文艺美学,作为一门具有原创性的新兴学科,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是第三代学者对文艺美学学科进行的一种全新的探索。本文以《文艺美学》为依据,从理论转向,理论体系,学术特色等方面阐述李咏吟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并凸显其理论谱系和理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美学 李咏吟 解释转向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传媒的转向——从工具到本体 被引量:5
9
作者 张骋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5-67,共3页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用于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我们置身于传媒世界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传媒转向 解释转向 本体
下载PDF
科学哲学研究三大转向的内涵及意义简析——《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的启发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显静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2-56,共5页
文章具体探讨了科学哲学领域中的“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修辞学转向”对于科学理论实体的实在性以及科学真理的意义,而且还探讨了这样的转向对于科学研究的意义。
关键词 语言学转向 解释转向 修辞学转向 实在 真理
下载PDF
美国司法语境下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及其消解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彬 《北方法学》 2011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分权的政治逻辑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保持克制与谦抑以维护多数主义的民主价值,然而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法官解释的能动性成为既成事实,通过司法实现正义又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法治追求。分权逻辑与解释学逻辑在话语上的对立构成民主与... 分权的政治逻辑要求法官在司法过程中保持克制与谦抑以维护多数主义的民主价值,然而解释学的本体论转向使法官解释的能动性成为既成事实,通过司法实现正义又成为美国宪政制度的法治追求。分权逻辑与解释学逻辑在话语上的对立构成民主与法治的张力,形成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这从根本上缘于西方宪政民主制度内在的结构矛盾。在美国司法语境下,对于法律解释的宪政困境存在着司法积极主义和司法消极主义两种司法哲学的对立,温和的司法积极主义对于法律解释宪政困境的缓解是可行的理论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逊困境 司法积极主义 司法消极主义 解释转向
下载PDF
“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之术语辨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彬 《中国科技术语》 2016年第6期49-54,共6页
解释学转向导致了哲学解释学中方法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分歧,解释由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转化为人的生存方式,自此出现了"解释"与"诠释"的术语界分,导致"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具有旨趣迥异... 解释学转向导致了哲学解释学中方法论立场和本体论立场的分歧,解释由人文科学的普遍方法论转化为人的生存方式,自此出现了"解释"与"诠释"的术语界分,导致"法律解释"与"法律诠释"具有旨趣迥异的法理蕴含。对这两个术语进行区分具有法律概念论、政治哲学、道德哲学上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转向 方法论 本体论 法律解释 法律诠释
下载PDF
理解之维:自然科学的解释学基础
13
作者 吴琳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114-116,共3页
以“理解”为切入点,可以阐明自然科学的解释学本质。首先,理解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一般概念,取得抽象思维的最大成果。其次,关于自然科学的解释学思考既是实证主义内部逻辑困境的必然结果,又是解释学理论... 以“理解”为切入点,可以阐明自然科学的解释学本质。首先,理解问题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够帮助人们获得一般概念,取得抽象思维的最大成果。其次,关于自然科学的解释学思考既是实证主义内部逻辑困境的必然结果,又是解释学理论自身发展所致——解释学普遍性论点开启了对自然科学反思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解释转向 自然科学
下载PDF
论法官的解释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国龙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6-59,共4页
以往对法律解释的理解基本上是界定在有权解释的立场上,而很少谈论尤其是承认法官解释。法律解释的转向即法律解释从机关解释向法官解释的转型,使得我们认识到法官解释的重要性。恰恰是法官解释的存在,使得法律所承载的社会正义观念得... 以往对法律解释的理解基本上是界定在有权解释的立场上,而很少谈论尤其是承认法官解释。法律解释的转向即法律解释从机关解释向法官解释的转型,使得我们认识到法官解释的重要性。恰恰是法官解释的存在,使得法律所承载的社会正义观念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解释的主体性转向 法官解释 法律 个案裁判
下载PDF
从马克思主义视角浅谈解释学
15
作者 李婧 《大观周刊》 2011年第52期12-12,共1页
解释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是人文社科里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解释学源于对圣经等历史文本及其渊源的阐释.它深深扎根于人文科学之中,致力于对文本、历史与文化的解释。对解释学的研究其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从不同... 解释学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了,是人文社科里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解释学源于对圣经等历史文本及其渊源的阐释.它深深扎根于人文科学之中,致力于对文本、历史与文化的解释。对解释学的研究其涉及的范围是十分广泛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阐释,进行丰富。现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解释学进行分析和探究,加深了解.进而加以掌握.从而可以用解释学的研究方法指导自己今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 解释转向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载PDF
论“修辞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
16
作者 刘为忠 《莆田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45-50,共6页
简述"修辞学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的关系。阐释"语言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如何表达所认识的世界",它肯定了表达者而否定了接受者,肯定了表达形式而否定了内容形式;... 简述"修辞学转向"与"语言学转向""解释学转向"的关系。阐释"语言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如何表达所认识的世界",它肯定了表达者而否定了接受者,肯定了表达形式而否定了内容形式;"解释学转向"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的理解如何可能",把理解上升到本体的位置,不仅确立了接受者的主体地位,还肯定了意义的不确定性与创造性;"修辞学转向"继承了"解释学转向"对接受者的重视,但它不是关注意义本身,而是关注内容形式,"修辞学转向"的两个立足点是接受者与内容形式,提出的哲学命题是"人如何接受所表达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辞学转向 解释转向 语言学转向 表达形式 内容形式
下载PDF
语义学之刺及其解决方案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锦 《北方法学》 2009年第3期134-143,共10页
德沃金转向的重要前提是所谓的"语义学之刺"。语义学之刺的理论构建及其争议,让理论性争议的理论解释问题重新浮现。审视两种语义学之刺的解决方案,蕴含着何种解决方案更佳的理论争鸣。德沃金的理解以及另一种可能的思考,揭... 德沃金转向的重要前提是所谓的"语义学之刺"。语义学之刺的理论构建及其争议,让理论性争议的理论解释问题重新浮现。审视两种语义学之刺的解决方案,蕴含着何种解决方案更佳的理论争鸣。德沃金的理解以及另一种可能的思考,揭示出理论争鸣的评价标准是相对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语义学理论 语义学之刺 法律实证主义 解释转向
下载PDF
认知视野下的语言理据多维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建明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2,共7页
语言理据性在与其反题——任意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确立了它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尤其是语言研究受后现代人本主义的影响从结构描写性转向认知解释性之后,以挖掘语言编码内在机制为己任的理据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领域内的热点课题之一。从... 语言理据性在与其反题——任意性的不断斗争中逐渐确立了它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尤其是语言研究受后现代人本主义的影响从结构描写性转向认知解释性之后,以挖掘语言编码内在机制为己任的理据研究已成为当今语言学领域内的热点课题之一。从认知的角度对理据的复归、理据的本质、理据的功能、理据的地位以及理据的缺失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认为理据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性思维,一切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最终都可归结为"人为"联系,理据性才是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语言生命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理据 解释转向 主体思维 理据基因
下载PDF
伽达默尔的理解语境观 被引量:19
19
作者 郭贵春 刘俊香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6,共6页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在批判“语言学转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与“解释学转向”密切相关。他立足于语境方法之上 ,对意义的理解带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 ,不再承认理解的唯一确定性和客观性 ,主张理解是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 ,是在诸多要...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是在批判“语言学转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并与“解释学转向”密切相关。他立足于语境方法之上 ,对意义的理解带有强烈的后现代色彩 ,不再承认理解的唯一确定性和客观性 ,主张理解是在特定语境中发生的 ,是在诸多要素相协调一致的系统中的意义创造活动 ,从而展示了认识与真理的丰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转向 伽达默尔 解释 理解语境观
下载PDF
科学实在论的语境重建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贵春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14,共6页
本文通过深刻反思 2 0世纪科学实在论的演进 ,指出科学实在论的语境重建是历史发展的重要抉择。接着阐释了科学实在论在这一新方法论下的辩护 ,明确提出科学实在论的语境要求。最后 ,面对 2 1世纪的科学实在论的走向 。
关键词 科学实在论 语境 解释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