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温处理后由低钾诱发的大鼠心室肌触发性活动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胜 刘泰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754-758,共5页
大鼠心室肌纤维经低温(4℃)处理19—21小时后,动作电位幅度及复极5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变化,而复极90%的时程明显延长。低钾(0.75—1.5mmol/L)灌流可使低温处理的标本产生迟后去极化(DAD)以及由此产生触发性活动(TA)。施与额外... 大鼠心室肌纤维经低温(4℃)处理19—21小时后,动作电位幅度及复极50%时的动作电位时程无明显变化,而复极90%的时程明显延长。低钾(0.75—1.5mmol/L)灌流可使低温处理的标本产生迟后去极化(DAD)以及由此产生触发性活动(TA)。施与额外电刺激对TA无影响,或引起该节律的重排,然而不能使之终止。肾上腺素(1μg/ml)或高钙(5.4mmol/L)可以增加DAD幅度,从而使TA更易发生。TI^+(1.5mmol/L)及Mn^(2+)(3mmol/L)可抑制DAD及TA。以上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大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对钠钾泵抑制剂—低钾—敏感性增高,因而易产生DAD及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 触发性活动 低钾 大鼠
下载PDF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触发性活动
2
作者 李俊英 解景田 谢来华 《起搏与心脏》 1991年第2期89-91,共3页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再通后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等心律失常,此乃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关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离体实验... 再灌注性心律失常是指冠状动脉再通后出现的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等心律失常,此乃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关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的离体实验表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与后去极化(after depolarization)引起的触发性活动有关。文献报道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75%来自触发性活动,25%来自折返。因此,触发性活动是引起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触发性活动是心肌异常节律活动的一种,它不能自发产生,而需要前一次去极化活动以某种方式触发。这种电活动发生于前一个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波之后,因此统称后电位(after potential)。根据后电位发生的时相特征及性质可分为两种:(1)早期后去极化(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触发性活动 病因
原文传递
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特性 被引量:1
3
作者 丁怀玉 杨新春 +2 位作者 刘秀兰 鲍荣凤 刘泰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研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动作电位的特性,并与左房心肌细胞(LA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流钳制。用800 pA×8 m 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5次,刺激间隔为1 s。引出并记录动作电位。结果PV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 目的研究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PVC)动作电位的特性,并与左房心肌细胞(LAC)进行比较。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进行电流钳制。用800 pA×8 m s的刺激脉冲连续刺激5次,刺激间隔为1 s。引出并记录动作电位。结果PVC动作电位的幅度与LAC的无显著性差异,但前者具有较长的平台期,因而,动作电位时程(APD)较LAC的明显延长,并可以诱发出延迟后除极(DAD)。另外,PVC与LAC的动作电位均具有刺激次数依赖性,但前者更加明显。在APD延长的基础上,PVC可诱发出第二平台反应,表明其具有产生EAD的明显倾向。结论触发活动可能在肺静脉肌袖致心律失常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触发性活动
下载PDF
Cs^+对猫在体心脏电生理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谢来华 解景田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1年第4期42-47,共6页
关键词 心脏 心电图 触发性活动 MA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