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整脊手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提高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的可行性分析
1
作者 陈宇航 张昇 +2 位作者 邓贝 赵彦楠 彭德忠 《中医学》 2024年第5期1072-1077,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指青少年在发育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脊柱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一侧弯曲,站立时躯干不对称如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向后突出,腰背部肌肉疼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影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是指青少年在发育期间出现不明原因的脊柱结构异常。主要表现为脊柱向一侧弯曲,站立时躯干不对称如双肩不等高、一侧肩胛骨向后突出,腰背部肌肉疼痛等表现,严重者甚至影响心肺功能,并可能压迫神经、脊髓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当前治疗方案主要为外科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方式。手术治疗适用于40˚以上的严重脊柱侧突,或伴有肺功能障碍及胸廓畸形严重者,但其具有出血感染、损伤脊髓神经、预后效果不佳等问题。对于40˚以下的AIS,通常采取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中医治疗、支具治疗及电刺激治疗等,其中运用最广泛的为中医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而触发点疗法为肌筋膜疼痛的重要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整脊手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提高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疗效的可行性,为AIS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整脊手法 触发点疗法 疗效分析
下载PDF
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宁宁 王海 +2 位作者 丁剑翘 王刚 冯青山 《体育科技》 2019年第3期10-11,共2页
【目的】探究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疼痛患者7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 【目的】探究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慢性疼痛患者74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的疼痛程度在治疗4、8周和随访的3个月后均低于对照组,且临床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3个月的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有效率从对照组的55.26%增长至实验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实施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干预,不仅可以降低疼痛程度,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触发点疗法 身体功能训练 肌筋膜链
下载PDF
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郭光明 朱士娜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44-47,共4页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 为评价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治疗慢性颈肩部疼痛的临床疗效,选取66例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行磁振热治疗,实验组患者行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疗法,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两周。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总有效率评价,并对两组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比较。结果发现: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6.7%,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组间VAS评分、NDI评分及ADL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触发点疗法联合磁振热治疗可以减轻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改善患者颈肩部的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点疗法 磁振热治疗 慢性颈肩部疼痛 疗效
下载PDF
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疗效观察
4
作者 廖华薇 蒋凯俊 覃扬面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 [目的]探讨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肩袖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分别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患肩疼痛程度,Brunnstrom等级评定量表评估肩关节活动度,采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评定肩关节功能水平;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朱琏抑制Ⅰ型针法联合触发点疗法可缓解肩袖损伤患者的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及肩关节功能,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袖损伤 朱琏抑制Ⅰ型针法 触发点疗法 疼痛 肩关节活动度 肩关节功能
下载PDF
肌筋膜干针联合冲击波触发点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5
作者 邓治平 施星芳 +2 位作者 麻李照 卓燕琴 朱秋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4期16-18,共3页
观察肌筋膜干针联合冲击波触发点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部传统针灸治疗+干扰电治疗,治疗组给予肌... 观察肌筋膜干针联合冲击波触发点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60例,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颈部传统针灸治疗+干扰电治疗,治疗组给予肌筋膜干针联合冲击波触发点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偏头痛、颈部疼痛、记忆力减退、颈部活动)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眩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眩晕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的眩晕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前的疼痛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两组干预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干预前,治疗组干预1周、干预3周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肌筋膜干针联合冲击波触发点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理想,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型颈椎病 肌筋膜干针 冲击波触发点疗法 临床疗效
下载PDF
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孙晓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31-0134,共4页
分析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2年3月间选取72例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接受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和治疗... 分析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方法 在2021年6月-2022年3月间选取72例慢性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观察组接受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情况和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佳,且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更高。结论 触发点疗法结合身体功能训练对慢性疼痛治疗的影响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触发点疗法 身体功能训练
下载PDF
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冠羽 《内蒙古中医药》 2019年第12期108-109,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肩周痛点药物神经阻滞... 目的:探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4例肩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5月~2019年1月,按照抽签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肩周痛点药物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比对照组(74.07%)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之前,两组疼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之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比对照组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阻滞疗法应用于肩周炎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减轻疼痛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肌筋膜触发阻滞疗法 肩周炎 神经阻滞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FAC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韩春节 刘继红 +2 位作者 张玲俐 唐爱群 童燕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2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 目的研究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分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8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观察组采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治疗前后步态时空参数、FAC评分及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及患侧摆动相分别为(1.24±0.06)步/s、(0.45±0.04)m、(0.37±0.05)s、(0.66±0.05)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1.15±0.06)步/s、(0.39±0.05)m、(0.31±0.06)s、(0.55±0.04)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的FAC评分为(4.31±0.7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3.65±0.55)分],CSI评分为(6.55±1.9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8.17±2.2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疗法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步态稳定性及肌张力,有利于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痉挛型足下垂 功能性电刺激 肌筋膜疼痛触发针刺疗法 步态稳定性
下载PDF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肌肉牵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谢格理 《内蒙古中医药》 2020年第10期125-126,共2页
目的:探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配合肌肉牵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肌筋膜疼... 目的:探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配合肌肉牵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康复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和肌肉牵伸治疗,对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症状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3%(34/41)(P<0.05)。两组治疗前的疼痛VAS、腰部功能活动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项分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配合肌肉牵伸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疼痛程度,促进腰部活动功能恢复正常,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疗法 肌肉牵伸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触发点结合雷火灸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覃修桐 赵敏 +2 位作者 莫秀梅 陈月娥 董俊球 《内蒙古中医药》 2021年第6期96-97,共2页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应用触发点结合雷火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触发点针刺组、雷火灸组、联合组,各30例。触发点针刺组采用触发点针刺疗法,雷火灸... 目的:分析慢性胃炎应用触发点结合雷火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触发点针刺组、雷火灸组、联合组,各30例。触发点针刺组采用触发点针刺疗法,雷火灸组采用雷火灸法治疗,联合组采用触发点针刺疗法联合雷火灸治疗,对比三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相比触发点针刺组、雷火灸组,联合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P<0.05)。结论:给予慢性胃炎触发点结合雷火灸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整机体状态,促进身体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发针刺疗法 雷火灸 慢性胃炎 治疗效果
下载PDF
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触发点臭氧注射联合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翟志超 单志婧 《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3年第1期59-64,共6页
目的评价触发点臭氧注射联合颈2(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EH患者4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射频组与联合组, 每组24例。射频组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 目的评价触发点臭氧注射联合颈2(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对颈源性头痛(CEH)的疗效。方法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于通辽市医院疼痛科就诊的CEH患者48例,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射频组与联合组, 每组24例。射频组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脉冲射频参数为针尖温度42 ℃、脉冲频率2 Hz、脉冲宽度20 ms、电压50~100 V、脉冲时间13 min;联合组采用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头颈部触发点臭氧水注射治疗, 脉冲射频治疗后的1、3、5 d根据头颈部疼痛区域选择触发点进行臭氧水注射, 每点2 ml(浓度23 μg/m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3及6个月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结果治疗后1、3、6个月时射频组VAS评分分别为[3.0(2.0)、3.0(1.0)及3.5(2.8)]分、NDI评分分别为[(10±4)、(12±4)及(13±6)]分, 联合组VAS评分分别为[1.0(1.8)、2.0(2.0)及2.5(2.8)]分、NDI评分分别为[(8±3)、(9±4)及(10±6)]分, 较同组治疗前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射频组比较, 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时VAS、NDI评分下降显著,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触发点臭氧注射联合C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确切, 效果优于单纯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水 注射 脉冲射频 头痛 颈源性 触发点疗法
原文传递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明明 谢冰 +2 位作者 郭领 王扬坤 彭韵秋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6期240-245,共6页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骨骼肌炎性疼痛,存在弥漫性和反复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工作压力骤增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临床上以非手术疗法治疗该病具有独特...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慢性骨骼肌炎性疼痛,存在弥漫性和反复性等特点。随着社会工作压力骤增及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及心理健康。临床上以非手术疗法治疗该病具有独特的疼痛管理优势。归纳总结刺入性疗法、非刺入性疗法,以及其他疗法治疗该病的机制及疗效等,为今后诊疗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针刺疗法 推拿疗法 艾灸疗法 触发注射 触发埋线疗法 小针刀松解疗法 体外冲击波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