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用等效视角下解读诗词的言外意——兼析苏轼《定风波》四种英文译本
1
作者 彭金金 《今古文创》 2023年第28期112-114,共3页
古诗词“抒画、抒情、抒怀、亦抒理”的典型特征,即可以直抒胸臆,亦可以彰显隐性的言外之意,苏轼擅长以“清风细雨”话“人生”,以情景创作来表达其身处不同处境时的心境而著称。本文立意于语用等效理论的视角,对比其作品之一《定风波... 古诗词“抒画、抒情、抒怀、亦抒理”的典型特征,即可以直抒胸臆,亦可以彰显隐性的言外之意,苏轼擅长以“清风细雨”话“人生”,以情景创作来表达其身处不同处境时的心境而著称。本文立意于语用等效理论的视角,对比其作品之一《定风波》中动词和副词的本身用意及其言外意,并探讨诠释本词的英译表达方式,来探究译本多样呈现效果,即读者是否能以译本为媒介达到与诗人有效交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词英译 语用等效 言外意
下载PDF
交际语言要避免话外音、言外意
2
作者 李金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07年第01X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交际语言 话外音 言外意 语言艺术
下载PDF
让意蕴因品味而精彩——联系语境读出言外意
3
作者 姜利梅 《学苑教育》 2012年第2期36-36,共1页
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孤立地看一句话或一段文字,往往得到的是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意思,那些隐藏在文字之外的真意往往被忽视了。典型的例子如,读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关键词 语言 语境 孤立 联系言外意
下载PDF
浅议文学作品的隐性含意
4
作者 安增喜 《学苑教育》 2011年第5期43-43,共1页
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指出:“文之英,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这种“重旨”就是隐形含意,“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
关键词 深层意 言外意 情韵意 哲理意
下载PDF
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
5
作者 (宋)范成大 《作文(2-4年级适用)》 2024年第7期104-105,共2页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行人少见的情形。尤其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余味无穷。下面推荐给大家的《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亦是写... 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描绘了乡村生活的恬静,从侧面写出了初夏农事正忙、行人少见的情形。尤其妙在后两句,画留空白处,诗有言外意,写出了田园生活的宁静闲适,余味无穷。下面推荐给大家的《四时田园杂兴》(其十五)亦是写出了晚春农村生活的景象与繁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 田园生活 范成大 余味无穷 言外意 闲适
原文传递
谁在写史?——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几篇文章看周作人《中国新文学的源流》读解的“误区”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瑜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4-92,共9页
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直被认为是"循环论"文学史观的体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的几篇颇具学术分量的研究论文中,《源流》的"循环论"亦是被着重凸显的"特色"。结合《源流》的发生... 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一直被认为是"循环论"文学史观的体现。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刊发的几篇颇具学术分量的研究论文中,《源流》的"循环论"亦是被着重凸显的"特色"。结合《源流》的发生研究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源流》并不具有"写史"的特征,更不能承担学界所赋予其"循环论"的定位。在给予《源流》"写史"、"循环史观"定性的背后,实质上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寄托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文学的源流》 循环论 写史 言外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