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言有尽而意无穷--《三国志》的历史叙事手法研究
1
作者 王若夏 《炎黄地理》 2021年第8期20-23,共4页
《三国志》中包含《魏》《蜀》《吴》三部分,三书合而为一,彼此互见,将整个时代的三国历史详细地讲述,三书各具特色,以人为中心展开叙事。然而,在《三国志》中,三书各有特色,《魏书》内容宏伟辽阔,《蜀书》内容奇特瑰丽,《吴书》内容齐... 《三国志》中包含《魏》《蜀》《吴》三部分,三书合而为一,彼此互见,将整个时代的三国历史详细地讲述,三书各具特色,以人为中心展开叙事。然而,在《三国志》中,三书各有特色,《魏书》内容宏伟辽阔,《蜀书》内容奇特瑰丽,《吴书》内容齐整有序,三书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历史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历史 《魏书》 《三国志》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书 叙事手法 共同构建 以人为中心
下载PDF
不言情而情无限言 有尽而意无穷--《项脊轩志》感人之由浅释
2
作者 贾凤飞 《山东教育》 2023年第17期52-53,共2页
文学史上不乏感人至深的佳作,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每每读之,总是不由得潸然泪下。作者“借一阁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笔者认为其... 文学史上不乏感人至深的佳作,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项脊轩志》是他的代表作,每每读之,总是不由得潸然泪下。作者“借一阁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不言情而情无限,言有尽而意无穷。笔者认为其感人至深的原因有下列几点:一是利用回忆写人叙事。“志”是借记叙来抒情的一种文体,作者借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人和事来抒发感慨,回忆“手到擒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散文风格 梅曾亮 唐宋派 《项脊轩志》 归有光 言情 感情真挚
下载PDF
言有尽而意无穷
3
作者 郑贱德 《新闻与写作》 1986年第9期21-22,共2页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总是要通过形象的刻划,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或一个观点。怎样使这个道理或观点为读者所接受,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其表现手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明明白白,“一杆子到底”,也可以“曲径通幽... 任何一篇文学作品,总是要通过形象的刻划,对社会生活的描述,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或一个观点。怎样使这个道理或观点为读者所接受,并能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其表现手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明明白白,“一杆子到底”,也可以“曲径通幽”,给读者以思考、咀嚼的余地。以“短”为主要特征的小小说,要在有限的篇幅里创作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就更需要采用含蓄的表现方法。所谓含蓄,就是要把饱满的感受,深刻的思想,明朗的文字,不形诸笔墨,展开在语言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文学作品 小说林 艺术典型 余味无穷 学生时代 《北京晚报》 使人 指桑说槐 同窗好友
原文传递
禅意空间设计——栖舍
4
作者 郭钰莹 《丝网印刷》 2024年第5期78-78,共1页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对中国传统文化愈发重视,设计行业受其影响深远。禅意美学作为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韵外之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在有限的形式中表达出无限的意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 近年来,国家和社会各行各业对中国传统文化愈发重视,设计行业受其影响深远。禅意美学作为东方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传统美学追求的“韵外之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强调在有限的形式中表达出无限的意蕴,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本作品为家居空间设计,以东方美学为主题,自然设计元素为主调,打造一个“返璞归真”的禅意空间。此空间命名为“栖舍”,寓意为在城市隐居的房屋,与禅文化中尊重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所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韵外之致 社会各行各业 东方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 美学 中国传统文化 返璞归真
下载PDF
聚焦人物对话,体察愧怍之情——《老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语言艺术
5
作者 李滨芝 《读写月报》 2020年第21期33-37,共5页
《老王》一文中人物的对话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显性的,即以引号来完全还原对话内容;另一种是隐性的,是间接引语,只是引述说话人的大致内容。对话的主体分别是作者和老王,作者和老李。文中的人物对话虽然或显或隐,但是"言有尽而意无... 《老王》一文中人物的对话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显性的,即以引号来完全还原对话内容;另一种是隐性的,是间接引语,只是引述说话人的大致内容。对话的主体分别是作者和老王,作者和老李。文中的人物对话虽然或显或隐,但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通过聚焦人物对话,可以体察作者的愧怍之情。一、"我"和老王的隐性对话文章中"我"和老王的隐性对话有三处,我们逐一呈现,逐一分析。先来看第一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老王》 间接引语 人物对话 语言艺术 隐性对话 完全还原 对话内容
原文传递
言有尽而意无穷——记叙文写作收束技巧升格例谈
6
作者 王俊杰 《高中生之友》 2022年第6期52-57,共6页
主题导读记叙文是中学生熟悉的文体,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写作历程使我们形成了记叙文写作相对容易的错觉。实则不然,正如“美人在骨不在皮”,如何在程式化、肤浅化的写作中脱颖而出,是同学们应深思的问题。本期的写作指导着眼于记叙... 主题导读记叙文是中学生熟悉的文体,从小学到高中,十多年的写作历程使我们形成了记叙文写作相对容易的错觉。实则不然,正如“美人在骨不在皮”,如何在程式化、肤浅化的写作中脱颖而出,是同学们应深思的问题。本期的写作指导着眼于记叙文写作的收束技巧,对文章语言表达的含蓄蕴藉、收束的意味无穷进行针对性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叙文写作 言有尽而意无穷 针对性训练 写作指导 含蓄蕴藉 升格 肤浅化 主题导读
原文传递
文辞简约,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国志》:几乎成了影响力最大的正史
7
作者 刘勃 《国家人文历史》 2021年第1期26-33,共8页
“前四史”的作者里,作《三国志》的陈寿,生平是最模糊的。虽然《华阳国志》和《晋书》里有陈寿的传,但都很简略。司马迁、班固、范晔这三位,家世背景都很清楚,但陈寿的父亲是谁,我们都无法确定。但毫无疑问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 “前四史”的作者里,作《三国志》的陈寿,生平是最模糊的。虽然《华阳国志》和《晋书》里有陈寿的传,但都很简略。司马迁、班固、范晔这三位,家世背景都很清楚,但陈寿的父亲是谁,我们都无法确定。但毫无疑问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是益州地区的望族子弟。第一,他少年时代,追随漁周学习,而憔周是蜀国首屈一指的大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华阳国志》 前四史 言有尽而意无穷 蜀国 少年时代 《晋书》 陈寿
原文传递
言有尽而意无穷
8
作者 朱云蕾 《快乐青春(简妙作文)(中学生)》 2021年第6期35-38,共4页
【考点阐释】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它足以使读者沉浸在其中的想象世界。”“意境深远”是作文发展等级中较高的写作要求,也是考场阅卷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那么,高考作文怎样做到... 【考点阐释】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它足以使读者沉浸在其中的想象世界。”“意境深远”是作文发展等级中较高的写作要求,也是考场阅卷的重要评分标准之一。那么,高考作文怎样做到“意境深远”呢?【技法点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考作文 言有尽而意无穷 客观物象 评分标准 朱光潜 写作要求 境深远 主观情感
原文传递
言有尽而意无穷——2019“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获奖和入围作品展评述
9
作者 吕明岳 《雕塑》 2019年第6期24-29,共6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是我国在20世纪的雕塑艺术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展览。其对于当代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以及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为日后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发掘了一...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浙江杭州举办的"当代青年雕塑家邀请展"是我国在20世纪的雕塑艺术发展历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展览。其对于当代雕塑艺术的造型语言以及表现形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并为日后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发掘了一批重要的人才。由此凸显出重视青年艺术家展览平台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塑艺术 言有尽而意无穷 艺术的发展 曾竹韶 表现形式 青年艺术家 九十年代 造型语言
原文传递
言有尽而意无穷——谈彼得罗夫的“就义”和米尔契夫的“受审”
10
作者 陈肃 《美术》 1959年第9期38-39,共2页
我喜爱伊里亚·彼得罗夫的油画“就义”,也喜爱尼古拉·米尔契夫的油画“受审”,两位艺术家都善于通过单纯的艺术形象揭示人的美好品质。五月间,保加利亚现代造形艺术在北京展览的时候,我曾久久停留在这两幅画前不忍离去,仰慕... 我喜爱伊里亚·彼得罗夫的油画“就义”,也喜爱尼古拉·米尔契夫的油画“受审”,两位艺术家都善于通过单纯的艺术形象揭示人的美好品质。五月间,保加利亚现代造形艺术在北京展览的时候,我曾久久停留在这两幅画前不忍离去,仰慕着画中临难不苟的革命战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 言有尽而意无穷 尼古拉 艺术形象 画中 临难不苟 得罗 造形 英雄人物 英雄形象
原文传递
流动的诗意——评话剧《雅砻江水天上来》
11
作者 管夏平 《音乐世界》 2023年第5期30-35,共6页
一、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外物篇》说:“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作为纯粹的诗学概念,意象担负着将艺术作品承载的深层意蕴传达给受众的任务,使作品获得词约义丰,言... 一、立象以尽意《易传·系辞上》说:“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庄子·外物篇》说:“言者之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作为纯粹的诗学概念,意象担负着将艺术作品承载的深层意蕴传达给受众的任务,使作品获得词约义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致。“戏剧艺术从其诞生之日起,戏剧家们便一直试图突破有限的空间限制,以活生生的感性形象去超越形象的表象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深层 立象以尽 感性形象 戏剧艺术 艺术作品 空间限制 雅砻江
下载PDF
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概念:意象与意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小宁 《中学语文》 2018年第10期57-59,共3页
无论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只要去鉴赏,我们总会直接面临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象与意境。那么,什么是意象?诗人是怎样选择与描绘意象的?又是怎样通过对意象的加工与经营创造出情感弥散意境的?笔者试图通过自己诗歌创作与诗歌教学的经... 无论是古典诗,还是现代诗,只要去鉴赏,我们总会直接面临两个最基本的概念:意象与意境。那么,什么是意象?诗人是怎样选择与描绘意象的?又是怎样通过对意象的加工与经营创造出情感弥散意境的?笔者试图通过自己诗歌创作与诗歌教学的经验,谈一点认识,以求共勉。一、意象意象是一个合成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并置 现代诗 诗歌鉴赏 诗歌创作 合成词 物象 诗歌 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十四诗品》
下载PDF
一堂“好课”的意蕴与生成
13
作者 李明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2年第12期10-12,共3页
诗家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一堂“好课”同样如此。好的课堂绝不囿于具体内容的呈示,也绝不止于文本材料的解读,它意味着自我发展、人格完善、文化浸润等多重意蕴的生成,更意味着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影响的无限可能。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人格完善 好课 文化浸润 多重 好的课堂 文本材料 相互影响
下载PDF
中国古代文论中“意境说”教学思考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叶青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2期63-66,共4页
"意境说"是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经典概念和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论教学的重点。意境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意境"说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唐朝;第二时期为"意境"说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宋朝;... "意境说"是一个最具民族特色的经典概念和审美范畴,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诗论教学的重点。意境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意境"说的形成时期,主要是唐朝;第二时期为"意境"说的发展时期,主要是宋朝;第三时期为"意境"说的成熟时期,主要是近代。"意境"是抒情型文学作品的审美理想,是情景交融的、寓含人生哲学意味的、具有张力的诗意空间,它具有三个审美内涵:情景交融、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境的生成需要读者的参与和感悟。"意境说"教学的落脚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让学生运用诗歌的"意境"理论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说 情景交融 言有尽而意无穷 读者
下载PDF
“言外之意”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修辞效果探微 被引量:1
15
作者 力量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29-32,53,共5页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①因此,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中,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是相对稳定的、统一的,即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唯其如此,人们才可能利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①因此,在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中,语言形式和语义内容是相对稳定的、统一的,即一定的语言形式表达一定的语义内容。唯其如此,人们才可能利用语言作为交际工具,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然而,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内容 修辞效果 文学作品 刘毛妹 委婉含蓄 余味无穷 献张水部 宝钗 高晓声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载PDF
“言不尽意”视阈下的诗歌“留白”
16
作者 刘军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87-90,共4页
"言不尽意"由最初的哲学和语言学范畴延伸至文学艺术领域,它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言辞表达意旨的局限性,是文学创作面临的一大困境,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留白"技法来处理"言"与"意"之... "言不尽意"由最初的哲学和语言学范畴延伸至文学艺术领域,它对于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言辞表达意旨的局限性,是文学创作面临的一大困境,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留白"技法来处理"言"与"意"之间微妙而又驳杂的关系,唤起读者联想的艺术空间,达到"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不尽 留白 言有尽而意无穷
下载PDF
让传统走向未来2000年以来的意境理论研究综述
17
作者 吴碧丽 《文教资料》 2004年第15期34-39,共6页
各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是近几年来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关于意境这一传统古典美学范畴的学术研究自近代王国维以来,也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至今尚元定论。但这恰恰说明意境这一范畴的界定如其审美特征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 各学科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走向,是近几年来人们经常讨论的话题。关于意境这一传统古典美学范畴的学术研究自近代王国维以来,也是各抒己见、众说纷纭,至今尚元定论。但这恰恰说明意境这一范畴的界定如其审美特征一样:言有尽而意无穷。正是这些无法穷尽的理论支流在不断的承接和汇合中让意境理论不断跨越其界定局限和艺术领域而获得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范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审美特征 理论研究综述 宗白华 学术研究 朱光潜 文艺美学 古代文论 韵味
下载PDF
略谈诗的美感意味
18
作者 陈本益 《创作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71-73,共3页
说,所以似乎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艾略特是在论说其著名的诗的“非个性理论”时提到“有意味的情感”这一概念的。艾略特说:“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传统与个人才能》,载《二十世纪文学... 说,所以似乎没有引起理论界的足够重视。艾略特是在论说其著名的诗的“非个性理论”时提到“有意味的情感”这一概念的。艾略特说:“诗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传统与个人才能》,载《二十世纪文学批评》,伦敦,1972年。以下艾略特的话皆译自该文)这就是他的非个性理论。这个理论显然有片面性,但其中也有合理性,这里我们不必全面评价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理论 谈诗 文学批评 超阶级 诗歌艺术 诗美 审美快感 《再别康桥》 言有尽而意无穷 古代诗
下载PDF
论言外之意的物质基础和心理机制
19
作者 周延云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Z1期74-81,共8页
在中国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史上,言外之意很早就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追求、审美创作原则和标准而屡被论及。最早提及言外之意的恐怕是刘勰,他提倡“文外重旨”,主张“义生文外”,从而达到“余味曲包”的表达效果。在刘勰之后的历代诗... 在中国文学理论和美学研究史上,言外之意很早就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追求、审美创作原则和标准而屡被论及。最早提及言外之意的恐怕是刘勰,他提倡“文外重旨”,主张“义生文外”,从而达到“余味曲包”的表达效果。在刘勰之后的历代诗话文论中,言外之意便被视为文艺创作中的自觉追求而常被提及。比如司空图称之为“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并解之为“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皎然称之为“两重意”;苏轼也大力提倡言外之意:“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其后的梅圣俞、王夫之、刘大魁、沈德潜等也对言外之意作了大同小异的阐说。值得注意的是,古人都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论析言外之意的。本文拟从语言学角度浅析言外之意的物质基础和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有尽而意无穷 味外之旨 刘大魁 中国文学理论 皎然 梅圣俞 韵外之致 文艺创作 研究史 心理机制
下载PDF
典型和意境的历史价值及其误区
20
作者 李念存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2年第2期52-57,共6页
典型之于艺术和意境之于艺术无可否认地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但是,无论用取自西方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典型说还是用体现中国古典艺术极值追求的美学范畴意境都无法涵盖和标示文艺的艺术精神和审美价值取向。恩格斯说过:“每... 典型之于艺术和意境之于艺术无可否认地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当代启示。但是,无论用取自西方传统艺术理论中的典型说还是用体现中国古典艺术极值追求的美学范畴意境都无法涵盖和标示文艺的艺术精神和审美价值取向。恩格斯说过:“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因此,关于思维的科学,和其他任何科学一样,是一种历史的科学,关于人的思维的历史的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审美 美学范畴 中国古典艺术 当代启示 审美价值取向 普遍指导 艺术形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 历史时代 审美创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