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物以寄寓,言此而意彼——《逍遥游》中的寓言解读
1
作者 田宗昌 《新高考(高二语文、数学、英语)》 2009年第11期6-6,共1页
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由寓言成就的哲学大师;先秦散文里,《庄子》是一部寓言迭出、幻化无方的奇书,所谓一部《庄子》“寓言十九”(《庄子·寓言》)“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正... 先秦诸子中,庄子是一位由寓言成就的哲学大师;先秦散文里,《庄子》是一部寓言迭出、幻化无方的奇书,所谓一部《庄子》“寓言十九”(《庄子·寓言》)“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正可见出其托物寄寓、言此意彼的特点。《逍遥游》一文,其寓言数量之多、运用频率之高实属罕见。下面试对其中的寓言略作解读,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文意,把握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游》 寄寓 解读 《庄子》 先秦诸子 先秦散文 言此意彼
下载PDF
言此意彼,内蕴丰富——例谈《红楼梦》中的“指桑骂槐”
2
作者 杨帆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8年第11期12-15,共4页
“指桑骂槐”本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表面上数落这个人,实际上却讥讽那个人,是一种借题发挥、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红楼梦》作为一部主要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里面有不少指桑骂槐的对话场景。这些场景语带机锋,... “指桑骂槐”本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比喻表面上数落这个人,实际上却讥讽那个人,是一种借题发挥、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的语言表达方式。《红楼梦》作为一部主要描写家庭生活的作品,里面有不少指桑骂槐的对话场景。这些场景语带机锋,言此意彼,内蕴丰富,下面试举几处加以品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言此意彼 内蕴 表达方式 三十六计 借题发挥 一语双关
原文传递
言此意彼话“双关“
3
作者 汪克谦 《初中生必读》 2011年第1期81-82,共2页
“双关”就是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同时具有两重含义的修辞方法.它的字面是一种意义,实际又另指一种意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正如有一则故事说,有个当妈妈的,
关键词 言此意彼 双关 修辞方法
原文传递
余华小说的寓言叙事
4
作者 王庆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6-29,共4页
余华的许多小说都被人们当作寓言来解读,即便是那些颇有现实色彩的作品也被评论者指出具有强烈的寓言性。"寓言"这个词,无论从古老的伊索寓言的层面上还是从本雅明所说的现代层面上考查,它都有共同的特点:从具象升华到抽象,用形象来... 余华的许多小说都被人们当作寓言来解读,即便是那些颇有现实色彩的作品也被评论者指出具有强烈的寓言性。"寓言"这个词,无论从古老的伊索寓言的层面上还是从本雅明所说的现代层面上考查,它都有共同的特点:从具象升华到抽象,用形象来负载或暗示难以直接言说的意旨,其理性认知功能胜过生活再现功能。它言此意彼,追求象外之义,其表层故事和第二层的真实意图之间的联系是隐曲的、含蓄的,而且其物象之外的意义,往往有深远的文化哲理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 余华小说 认知功能 伊索寓 言此意彼 哲理 评论者
下载PDF
巧学文言《爱莲说》
5
作者 王奎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2014年第5期78-80,共3页
【导学创意】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9课《爱莲说》,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本单元古文教材上有开篇之用,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其一,这篇文章仅仅116个字.在写法上以花为媒.借花言情,托花言志,... 【导学创意】 北师大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花之君子”第9课《爱莲说》,是一篇讲读课文。它在本单元古文教材上有开篇之用,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其一,这篇文章仅仅116个字.在写法上以花为媒.借花言情,托花言志,言此意彼,耐人寻味。发人深思。从而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莲说》 北师大版 讲读课文 古文教材 古文学习 言此意彼 耐人寻味
下载PDF
谈《读〈伊索寓言〉》的讽刺手法
6
作者 徐利 《语文教学之友》 2004年第1期30-30,共1页
关键词 高中 语文教学 钱钟书 《读〈伊索寓〉》 讽刺手法 反语 正向取类 反向取类 言此意彼
下载PDF
玩之者无穷 味之者不厌——刘勰“余味曲包”艺术的文学阐释
7
作者 韦妙才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5年第8期127-132,共6页
“余味曲包”是一门至高的表达艺术,它下语三分,言此意彼,意在文外,余味不尽,把本要表述的意义不“直”言而“曲”说,构架艺术空白,腾挪出广阔的想像空间,让文学欣赏者通过想像把文本“曲包”的“余味”补说出来,以收到“玩之者无穷,味... “余味曲包”是一门至高的表达艺术,它下语三分,言此意彼,意在文外,余味不尽,把本要表述的意义不“直”言而“曲”说,构架艺术空白,腾挪出广阔的想像空间,让文学欣赏者通过想像把文本“曲包”的“余味”补说出来,以收到“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的艺术效果。在诸多文学表达艺术中,“余味曲包”堪称表达艺术之“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余味曲包 言此意彼 在文外 艺术空白 再造性想像 多样性 不定性
下载PDF
伪情诗漫谈 被引量:1
8
作者 尉建翠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140-141,共2页
我国有一类诗歌,表面看来是歌咏爱情的诗篇,实际上言此而意彼,另有一番深意在其中,这就是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伪情诗。伪情诗言情是假,寄寓乃真,只有弄明白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理解诗歌的主旨。
关键词 伪情诗 言此意彼 朱庆馀 张籍
下载PDF
余味
9
作者 张金刚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4-74,共1页
余味,意即留下的耐人回想的意味,读起来就充满诗意,撩人思绪。若能在余味袅袅中憩息逗留,那更是美到极致,妙不可言。唇齿留香,是对美食的绝佳赞誉。不管走多远,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与味道重逢,相思瞬间即已打开。好文最是讲求余味。下语三... 余味,意即留下的耐人回想的意味,读起来就充满诗意,撩人思绪。若能在余味袅袅中憩息逗留,那更是美到极致,妙不可言。唇齿留香,是对美食的绝佳赞誉。不管走多远,不论身处何地,只要与味道重逢,相思瞬间即已打开。好文最是讲求余味。下语三分,言此意彼,意在文外,余味不尽;读者在留白处任意遐思,将文中的余味补说出来,令“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此意彼
下载PDF
鉴赏诗歌要“三悟”
10
作者 吴允江 乙常青 《中学生作文指导(高中版)》 2009年第1期76-77,共2页
悟语趣。清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小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诗句的语言往往是言此意彼,“醉翁之意不在酒”,词句的意思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暗含的意思。如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 悟语趣。清人孙联奎曾在司空图《诗品》之“委曲”条目下小解:“为诗作文,一味平直,岂复有意味乎?”诗句的语言往往是言此意彼,“醉翁之意不在酒”,词句的意思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暗含的意思。如陶渊明《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直接告诉我们的是:太阳落山的时候是最美的,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鉴赏 《饮酒》 《诗品》 言此意彼 司空图 陶渊明
原文传递
棕皮手记
11
作者 于坚 《诗刊》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1期7-7,共1页
观念神性与语言神性。后者是要回到汉语本源性的神性,回到汉语源头的直接就是。拒绝隐喻就是这个意思。隐喻,是将一个意思加在一个它不是的对象上,言此意彼,可以说是观念神性,神性是作者赋予语词的。拒绝隐喻,就要回到指向存在的写作,... 观念神性与语言神性。后者是要回到汉语本源性的神性,回到汉语源头的直接就是。拒绝隐喻就是这个意思。隐喻,是将一个意思加在一个它不是的对象上,言此意彼,可以说是观念神性,神性是作者赋予语词的。拒绝隐喻,就要回到指向存在的写作,让词自己说话。这是基于对汉语的信任,汉语是存在性的,不是工具性的。工具性的语言是指向意义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记 工具性 言此意彼 神性 汉语 本源性 隐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