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智哲学视角下马克·吐温小说中的言语反讽
1
作者 唐建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马克·吐温小说中言语反讽的生成发端于言语行为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表层是迁移,而深层是心理随附性,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则是反讽的内容。言语反讽的生成过程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与言...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马克·吐温小说中言语反讽的生成发端于言语行为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表层是迁移,而深层是心理随附性,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则是反讽的内容。言语反讽的生成过程是在特定的语境作用与言语行为主体的意向操控下得以完成。从心智哲学视角对马克·吐温小说的言语反讽现象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有助于读者对其作品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心智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言语反讽 马克·吐温小说
下载PDF
原型理论与言语反讽的认知解读 被引量:4
2
作者 陈明惠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36-137,158,共3页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 言语反讽是一种语言认知现象,体现话语字面意义与隐含意义之间的差异。原型理论对解读言语反讽意义的认知机制有一定的阐释作用。言语反讽是基于原型的范畴,若言语满足具有一定条件的反讽环境即构成反讽原型,则言语反讽范畴中的成员根据它们与反讽原型的相似程度判断其反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原型理论 原型 环境
下载PDF
简析言语反讽话语意图及话语回应——解读傲慢与偏见中人物性格及情节发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易秀清 赵友斌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47-149,共3页
从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和听话人的话语回应两个角度定量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话语,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情感及情节发展。
关键词 言语反讽 话语意图 话语回应 权势差异
下载PDF
论鲁迅小说的言语反讽艺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周丽萍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93-95,112,共4页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 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反讽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摆脱了语言实指意义的束缚,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入到语义之外更广阔的领悟空间。从小说文本叙述语言的反讽、人物自我语言的反讽、人物对话语言的反讽三个角度论述了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的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鲁迅小说 文本内涵
下载PDF
辩论文本中言语反讽的语境暗示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济华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8-20,共3页
言语反讽的语境暗示多种多样,通过对三次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语料的分析,作者认为辩论文本中的语境暗示有助于增强反讽意味和促进读者对反讽的理解。
关键词 辩论文本 言语反讽 语境暗示
下载PDF
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看《哈姆雷特》中的言语反讽
6
作者 樊慧敏 《鄂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7期55-56,共2页
文章以言语行为理论和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研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品《哈姆雷特》。从微观言语和宏观言语两个方面剖析作品里的言语反讽,揭示作品的反讽主题。
关键词 言语行为 哈姆雷特 言语反讽
下载PDF
心智哲学视域下言语反讽的生成过程研究
7
作者 唐建福 《江科学术研究》 2021年第1期71-74,共4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言语反讽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是心理随附性,反讽的内容是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言语反讽的表征与其主体心理感受之间看似背离或对立的,实则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心智哲学视域...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言语反讽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是心理随附性,反讽的内容是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言语反讽的表征与其主体心理感受之间看似背离或对立的,实则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心智哲学视域下分析言语反讽,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了解言语反讽生成过程中语言与心智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言语反讽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心智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言语反讽 生成过程
下载PDF
暗指伪装论对言语反讽的阐释
8
作者 易秀清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15-118,共4页
以英国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Kumon-Nakamura等学者的暗指伪装论(allusional pretense theory)所提出的"暗指"和"语用非真诚性"两大语用特征的角度重新考察反讽的识别过程。认为"暗指伪装论... 以英国作家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Kumon-Nakamura等学者的暗指伪装论(allusional pretense theory)所提出的"暗指"和"语用非真诚性"两大语用特征的角度重新考察反讽的识别过程。认为"暗指伪装论"相对于传统的语用模型和"回应论"更富有优越性,即更少依赖于反讽的真值条件,有助于鉴别说话人的话语意图和讽刺对象,为反讽识别难易度差异提供了合理的解释,舍弃了传统的反讽与非反讽二分法,涵盖了不同程度的反讽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暗指 语用非真诚性
下载PDF
对美国总统辩论语篇中言语反讽的认知语用研究
9
作者 李锐 韦静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121-124,共4页
根据Yus的基本认知框架研究反讽如何被识别和理解,分析美国总统辩论语篇中言语反讽的特点。发现与其他语境信息相比,听者识别反讽时,言者个人背景和百科知识这两种语境信息经常作为判断反讽的主导语境信息,而语言暗示和非语言行为经常... 根据Yus的基本认知框架研究反讽如何被识别和理解,分析美国总统辩论语篇中言语反讽的特点。发现与其他语境信息相比,听者识别反讽时,言者个人背景和百科知识这两种语境信息经常作为判断反讽的主导语境信息,而语言暗示和非语言行为经常作为辅助语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美国总统辩论 语境信息 主导语境 辅助语境
下载PDF
情景喜剧《老友记》中言语反讽理解研究
10
作者 蒋翼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 2013年第8期46-48,58,共4页
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回声论为理论基础,对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直接回声式反讽、他人观点回声式反讽和期望回声式反讽这三类反讽的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理解《老友记》中的反讽,首先要识别某话语是回声的,然后要明确回声的来... 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回声论为理论基础,对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直接回声式反讽、他人观点回声式反讽和期望回声式反讽这三类反讽的理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要理解《老友记》中的反讽,首先要识别某话语是回声的,然后要明确回声的来源,并且识别反讽者对回声的观点是持不赞成态度的。同时,这也验证了回声论对《老友记》中反讽理解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回声论 《老友记》
下载PDF
心智哲学视域下言语反讽的生成过程研究
11
作者 唐建福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6期126-128,共3页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言语反讽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是心理随附性,反讽的内容是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言语反讽的表征与其主体心理感受之间看似背离或对立的,实则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心智哲学视域... 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言语反讽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实现言语反讽表达的手段是心理随附性,反讽的内容是涌现事物及其涌现的新质。言语反讽的表征与其主体心理感受之间看似背离或对立的,实则是有相关联系的。在心智哲学视域下分析言语反讽,能够使人们更加清楚了解言语反讽生成过程中语言与心智的关系。这不仅有利于加深人们对于言语反讽的理解,也更有利于心智哲学的运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哲学 言语反讽 生成过程
下载PDF
会话含义理论视角下的言语反讽分析--以《生活大爆炸》为例
12
作者 李慧慧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33-35,共3页
言语反讽不仅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人们日常会话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之一。基于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美国情境喜剧《生活大爆炸》中反讽话语违反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条会话准则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的会话含... 言语反讽不仅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一种常见修辞手法,也是人们日常会话中常用的交际策略之一。基于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对美国情境喜剧《生活大爆炸》中反讽话语违反质、量、关系和方式四条会话准则进行分析,通过进一步探究其深层次的会话含义,发现言语反讽伴有各种语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会话含义 《生活大爆炸》
下载PDF
从言语反讽管窥《傲慢与偏见》 被引量:1
13
作者 么孝颖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48-49,共2页
《傲慢与偏见》利用反讽的艺术创作手段为读者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滑稽的情景场面和鲜明的主题,为读者欣赏小说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也因此成就了小说反讽的基调。
关键词 言语反讽 情景 场面 主题
原文传递
从言语反讽管窥《傲慢与偏见》
14
作者 么孝颖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年第3期27-28,共2页
《傲慢与偏见》利用反讽的艺术创作手段为读者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滑稽的情景场面和鲜明的主题,为读者欣赏小说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也因此成就了小说反讽的基调。
关键词 言语反讽 情景 场面 主题
原文传递
言语行为理论与《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 被引量:48
15
作者 朱小舟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0-62,F003,共4页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 本文以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英国著名作家Austen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为文本,从宏观(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和微观(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的角度分析了其中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力图证明作者及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均可在言语行为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从而也进一步验证了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言语行为
下载PDF
英语小说对白中的反讽言语行为——《傲慢与偏见》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胡齐放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13-217,共5页
以奥斯丁(JL.Austin)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依据瑟尔(Searle)等对反讽类言语行为的五大分类,分析《傲慢与偏见》小说人物对白中的反讽言语行为,并揭示这些反讽言语行为对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和人物性格的塑造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
下载PDF
《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 被引量:12
17
作者 朱小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5-18,共4页
从宏观 (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和微观 (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 )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 ,力图证明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 ,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 ,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这不... 从宏观 (作者与读者的交流 )和微观 (小说人物之间的交流 )的角度分析《傲慢与偏见》最基本的语言特色———反讽 ,力图证明小说人物的各种形式的反讽 ,与“普通”语言中的反讽言语行为一样 ,均可在言语行为的理论框架中得到诠释 ,这不仅可以进一步验证言语行为理论应用于文学作品赏析的可行性 ,也使我们对这一理论应用于具体文本分析的有效性有了更充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文学批评 言语行为
下载PDF
小说《飘》中的反讽言语行为探析
18
作者 邱志华 张艳 朱小玉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199-202,共4页
本文以Austin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以美国著名作家Mitchell的代表作《飘》为文本,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分析小说中颇具特色的反讽言语行为的使用情况,研究反讽的产生、产生的效果及其回应现象,旨在从语用学的角度加深对反讽的理解。
关键词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
下载PDF
认知视角下反讽言语的面子维护功能初探
19
作者 张广颖 安砚波 《中国科技信息》 2012年第20期153-154,共2页
反讽言语可以用来表达批评、否定等负面含义,表达期望、惊讶、赞美等情绪,还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研究证明,一种叫做认知偏差作用模式的认知机制产生的对立效应能够对反讽话语主要语用功能(指责,幽默,惊讶,期望,赞美)的语用效力产生预测... 反讽言语可以用来表达批评、否定等负面含义,表达期望、惊讶、赞美等情绪,还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研究证明,一种叫做认知偏差作用模式的认知机制产生的对立效应能够对反讽话语主要语用功能(指责,幽默,惊讶,期望,赞美)的语用效力产生预测作用。本文主要探讨认知模式下的对立效应与反讽言语其他语用功能---面子维护功能的表现力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 语用功能 对立效应 面子维护
下载PDF
《阿巴斯的故事》中的言语反讽艺术研究--以关联理论为视角
20
作者 唐建福 《理论界》 2021年第8期92-98,共7页
在诗歌《阿巴斯的故事》中,诗人艾哈迈德·玛塔尔善于运用各种语言符号、内涵名称和形容词来凸显言语反讽在文学话语中的有效作用。而关联理论认为,应从读者理解作者或诗人意图的心理过程来推导诗歌效果。以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 在诗歌《阿巴斯的故事》中,诗人艾哈迈德·玛塔尔善于运用各种语言符号、内涵名称和形容词来凸显言语反讽在文学话语中的有效作用。而关联理论认为,应从读者理解作者或诗人意图的心理过程来推导诗歌效果。以Sperber与Wilson的关联理论为理论依据,从明示推理与最佳关联两个不同的层面深入探讨著名诗人艾哈迈德·玛塔尔《阿巴斯的故事》中的词汇反讽与隐性回声共鸣等言语反讽艺术,以此揭示诗人想要传达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阿巴斯的故事 关联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