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儒家道德认识论中言象意的关系
1
作者 周子琳 刘正平 《西部学刊》 2023年第8期165-168,共4页
中国传统认识论以道德为主要认识对象,先秦儒家的道德认识论存在两个阶段,即道德理论认识以及道德实践。先秦儒家道德认识中言象意的关系:言不尽意。由于“道”的先验性决定了在道德原理认知阶段,道德之“言”与道德之“意”之间呈现的... 中国传统认识论以道德为主要认识对象,先秦儒家的道德认识论存在两个阶段,即道德理论认识以及道德实践。先秦儒家道德认识中言象意的关系:言不尽意。由于“道”的先验性决定了在道德原理认知阶段,道德之“言”与道德之“意”之间呈现的是言不尽意的关系。以象表意。教育的过程是接受典范人格耳濡目染的熏陶。从而触发内在道德心象的显现,激发出如不忍、恻隐、悲悯、怜爱等道德情感。先秦儒家道德实践中言象意的关系:(一)孔子“学思并行”;(二)孟子“扩充本心”;(三)荀子“闻见知行”。获得完善的道德认识需要言、象、意的贯通,即只有从道德心出发,依据道德原理指导,规范道德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道德认识论 言象 道德实践
下载PDF
“言象意”美学理念与海报设计的融合探究
2
作者 郑重 《纺织报告》 2023年第9期65-67,共3页
“言象意”美学理念是具有极高辨识度的传统美学文化符号,对后世的文化与美学发展影响深远。海报是传递信息与美感的重要媒介,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理念、饱含民族性与文化性的海报作品更容易彰显特色、触达观众。“言象意”理念的融入有... “言象意”美学理念是具有极高辨识度的传统美学文化符号,对后世的文化与美学发展影响深远。海报是传递信息与美感的重要媒介,扎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理念、饱含民族性与文化性的海报作品更容易彰显特色、触达观众。“言象意”理念的融入有助于活化海报设计的表达情境,增强社会意义并丰富文化内涵。文章梳理了“言象意”美学理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观点,尝试从设计理念、视觉要素两个方面分析优秀作品,探究并总结“言象意”美学理念与海报设计的融合模式,以拓展当今海报设计的语义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意” 海报设计 美学 视觉元素
下载PDF
江南传统文人园创作与审美过程中的言象意思辨——以环秀山庄与小盘谷意境营造比较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阴帅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4-77,共4页
在江南文人园意境营造过程中,言与象成为园林本体的两大要素,"象"给人以高度的感性体验,人在此空间中体会自我的存在。而"言"则赋予空间更加明确的意象信息。二者是构成文人园林的双层结构,相互叠加且深深契合。&qu... 在江南文人园意境营造过程中,言与象成为园林本体的两大要素,"象"给人以高度的感性体验,人在此空间中体会自我的存在。而"言"则赋予空间更加明确的意象信息。二者是构成文人园林的双层结构,相互叠加且深深契合。"言"和"象"围绕意的创造,二者互为引导、互为补充,表现出相离与相合2种形式。以创作主题、营造手法相似的环秀山庄和小盘谷为具体实例进行比较,更为清晰地体现江南文人园的创作和审美过程中言象意三者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意象原型 意境营造 言象互动 环秀山庄 小盘谷
下载PDF
中国哲学关于名实、言象意关系论述中的信息认识论思想 被引量:2
4
作者 邬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9-12,共4页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关于名与实、言与象、言与意、象与意之间的不完全同一的差异性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名与实、言与象、言与意、象与意之间相互转化和生成的普遍被中介,以及在中介中普遍被改变和建构的性质。这样古老的哲学思想与当代...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关于名与实、言与象、言与意、象与意之间的不完全同一的差异性关系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名与实、言与象、言与意、象与意之间相互转化和生成的普遍被中介,以及在中介中普遍被改变和建构的性质。这样古老的哲学思想与当代信息认识论所揭示的相关思想直接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名实 言象 信息 认识论
下载PDF
张九龄的文学感兴观与言象表现观
5
作者 赵彩花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1-124,共4页
张九龄虽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在他的文学创作和评价他人生平的篇章中,时时凸显出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分析张九龄诗作中出现的"感"、"兴"、"情"和"言"、"象"、"意&qu... 张九龄虽没有专门的文学批评篇章,但在他的文学创作和评价他人生平的篇章中,时时凸显出他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思想。分析张九龄诗作中出现的"感"、"兴"、"情"和"言"、"象"、"意"等词汇,就会发现其"感"、"兴"的内容包括自然和社会、人生与历史,主张表达情之"和";其"象"包括物"象"、喻象和无形之"象",同时,张九龄对"言"、"象"、"意"的关系有自己独到的认识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九龄 感兴 言象 诗歌特征
下载PDF
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论中国传统诗画的融合
6
作者 刘晔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26-128,共3页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 "言有尽而意无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言不尽意、言难达意等等这种言与意之间的矛盾关系,在哲学上形成了著名的"言意之辨"。古人解决言意矛盾的办法是,在言与意之间加进"象",通过"立象以尽意"。而言与象的结合,则大大拓展了意的表达空间。中国传统诗画之所以融合一体,正是言象结合对意义空间的拓展需要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意之辨 言象结合 诗画融合
下载PDF
从言象思辨到写作返乡——韩少功的言说之道
7
作者 彭成广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7年第3期15-20,共6页
作家韩少功经历了从言象思辨到身体力行的写作返乡之路,他所关注的是言说什么、如何言说、为何言说乃至如何生存等根本问题。如《马桥词典》试图表明,语言与人具有内在的本质关联,不同的言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生活样态,为了避免更多的误... 作家韩少功经历了从言象思辨到身体力行的写作返乡之路,他所关注的是言说什么、如何言说、为何言说乃至如何生存等根本问题。如《马桥词典》试图表明,语言与人具有内在的本质关联,不同的言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生活样态,为了避免更多的误解与遮蔽,必须以理解对方的话语为基础。《暗示》则立足生活经验,集中揭示了言与象的复杂关系及在生活中不平衡的实际表现,并认为,真实丰富的生活样态远非言象所能全部揭示。《山南水北》则是通过写作返乡的实践体认和人类学意义上的观察反思,拓宽了感知与探索生命意义的路径,实现了写作与生活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言象思辨 写作返乡
下载PDF
笑意、言象与得时:《庄子》“丧我”人格新释
8
作者 陈超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9-57,共9页
庄子通过叙写《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斥鴳与宋荣子之笑,《秋水》中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以"言""意""象"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人格化主体笑意背后的小大境界,阐释了小大之辩的认知意义与传道目的。在人格化主... 庄子通过叙写《逍遥游》中蜩与学鸠、斥鴳与宋荣子之笑,《秋水》中河伯与海若的对话,以"言""意""象"多种形式,展示了不同人格化主体笑意背后的小大境界,阐释了小大之辩的认知意义与传道目的。在人格化主体摒除大小成见、走向齐物丧我的发展过程中,"时"成为圣人与君子选择"为"与"无为"的重要标准,也成为儒道两家界定理想人格的价值取向。轮扁斫轮与庖丁解牛两则寓言说明了"时"之永续性及其与"道"的共存,在此之间,"丧我"的"圣之时者"舒缓了道家要义与世俗价值之间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意 心斋 言象 吾丧我 圣之时者
下载PDF
言象意:古诗词阅读教学的内容与策略
9
作者 谭静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5Z期8-9,共2页
古诗词教学强调诵读,但要在诵读中达到"领悟诗文大意、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品的情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等要求,就应把握古诗词言、象、意三个层面的内容,策略上注意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披言寻象,观象探意。
关键词 言象 古诗词 阅读教学
下载PDF
试论王夫之的“言象意道”观
10
作者 程亚林 《人文论丛》 2004年第1期2-10,共9页
王夫之论“言象意道”的关系,主要见于《周易外传》卷6《系辞下传》第3章和《周易内传》卷5下《系辞上传》第12章。其“言象意道”观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四者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突出“象”的基础性和“言”的社会效用性,反对离象求道、标榜... 王夫之论“言象意道”的关系,主要见于《周易外传》卷6《系辞下传》第3章和《周易内传》卷5下《系辞上传》第12章。其“言象意道”观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四者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突出“象”的基础性和“言”的社会效用性,反对离象求道、标榜无言之道和以己意为道,表现了关注现实世界、提倡实学、反对释老、维护儒学权威的立场。然而,他从研读《周易》中得出“修身以俟命”的结论,并没有逻辑地阐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 言象 周易 系辞 意道 离象 效用
下载PDF
从集体无意识的角度看《红楼梦》翻译中的言象意转换
11
作者 肖永霞 张爱惠 李敏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4-37,共4页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 《红楼梦》中的"意在言外""言不尽意""言近旨远"等言象意特征体现了中国文化形简神远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集体无意识对文学创作者的熏陶。在《红楼梦》翻译中,杨宪益采用了异化为主的言、象、意转换策略,达到了尽量传播中国文化的翻译目的;而霍克斯则采取了归化为主的翻译策略,实现了其迎合西方读者口味的目的。究其根本,《红楼梦》译著在言象意三方面的差异是译者受集体无意识心理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无意识 《红楼梦》英译 言象意转换
下载PDF
言象、理志:张惠言“统乎志”的赋论及批评实践
12
作者 邹福清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24-31,共8页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继承汉代以诗为赋源的观点,提出其赋学的核心命题:赋"统乎志",包括"言象"和"理志"两个层面,其思维方法就是后来他在《易》学中总结的"比事合象""以象言志"。张... 张惠言《七十家赋钞》继承汉代以诗为赋源的观点,提出其赋学的核心命题:赋"统乎志",包括"言象"和"理志"两个层面,其思维方法就是后来他在《易》学中总结的"比事合象""以象言志"。张惠言试图消泯赋"统乎志"与魏晋以来"体物"的赋体观之间的冲突,并建构以楚辞为转捩的文体源流系谱和以屈原为大宗的赋家系谱,最终达到推重赋体的目的。在批评实践中,或直陈喻义、追索本事,揭示作者之"志",或文本互证、勾勒意脉,揭示作者之"志"的呈现方式。既有经学的色彩,也有辞章学的旨趣。《七十家赋钞》将常州派重经世、桐城派重辞章的学术旨趣融为一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经术与文章兼茂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惠言 《七十家赋钞》 统乎志 言象 理志
下载PDF
《周易》言象意的语用推理观探要 被引量:2
13
作者 曾文雄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11期149-154,共6页
《周易》的言象意思想凸显中国古代辩证的逻辑观与语言观,具有类比和联想、逻辑推论和判断的特征。"言"指语言使用的符号,"象"是指用来模拟、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卦象","意"是通过卦爻辞传... 《周易》的言象意思想凸显中国古代辩证的逻辑观与语言观,具有类比和联想、逻辑推论和判断的特征。"言"指语言使用的符号,"象"是指用来模拟、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卦象","意"是通过卦爻辞传达出的理念和规律。《周易》中言—象—意的推理过程其实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主要通过取象的方式来解释易卦,涉及古域、问卦者、时势、背景、易者等诸多语境因素,以推断出结果;它体现认知推理、含意、顺应选择等当代语用的推理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言象 语用推理 语言观
下载PDF
基于“言象意”思想的上海方塔园诗意空间营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涛 侯则红 陈展川 《广东园林》 2020年第3期88-92,共5页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从中得到对现代诗意空间营造的启示:自然与生态精神的追求,传统文化的提取,现代资源的应用与诗性思维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意”思想 诗意空间 方塔园 现代园林
下载PDF
“事绝言象”义正 被引量:1
15
作者 鲍江华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49-150,共2页
关键词 "事绝言象" 谢赫 《古画品录》
下载PDF
符号系统等级论与颠倒的“言象意”等级之内在理路辨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海天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8-85,共8页
语言的"主体性"是本维尼斯特构建"诠释系统"和"被诠释系统"二元等级论的哲学背景,而这一思想形态是以笛卡尔之"我思固我在"论断为源头的——本维尼斯特只是把"人类理性"的"主体... 语言的"主体性"是本维尼斯特构建"诠释系统"和"被诠释系统"二元等级论的哲学背景,而这一思想形态是以笛卡尔之"我思固我在"论断为源头的——本维尼斯特只是把"人类理性"的"主体性"转移到"语言"上。然而,无论是《周易》中"言象意"传统,还是古希腊诗人或《圣经》意义传释方式都呈现出一个以意义先行,并把语言"工具化"的"颠倒的等级"。无论是经典传释过程还是本维尼斯特的等级秩序,其共性在于都是要把语言内化于意义中。但是,本维尼斯特希望通过否定语言的工具性而直接达到意义层面,实际上是把这一过程简单化了。因为在意义传递过程中,语言的中介性与意义具有差异,但又是内在于意义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诠释系统”与“被诠释系统” 语言的主体性 言象意”等级 中介
下载PDF
论张载理学体系中的“言象意”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2-47,共6页
“言象意”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载儒家气学的进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方式。他认为“意”指的是形而上者的“神-化”,神与化是气运行化生万物的两种根源,无所不在而又无形无相,不可用感官去经验,而只能靠... “言象意”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张载儒家气学的进路为这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读方式。他认为“意”指的是形而上者的“神-化”,神与化是气运行化生万物的两种根源,无所不在而又无形无相,不可用感官去经验,而只能靠言说来使其得到形象,这就是所谓的“可言之象”。在张载看来,首先,神化的本质是实有的气,这是其能够被言说的存在根据;其次,语言本身具有显现变化的功能,这是语言得以言说形而上者、进而成象的必要条件;最后,达到圣人的阶段方能穷尽神化的内涵,换句话说,在圣人这里“言可尽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言象 神化 可言之象
下载PDF
从王弼的言象意理论看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运波 《课外语文(下)》 2016年第1期133-133,135,共2页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的文学类文本教学充斥着"结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抄结论记结论,忽视了学生体验感悟品鉴的过程。哲学家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现实中的文学类文本教学充斥着"结论教育",教学的目标就是抄结论记结论,忽视了学生体验感悟品鉴的过程。哲学家王弼的言象意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借助王弼的理论对文学类文本教学进行研究,提出了文学类文本教学的流程:接触语言,沉浸文字;再造想象,澄怀味象;由象到意,知意明意;回归语言,积累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弼 言象 文学文本 教学 流程
下载PDF
传统之外的“象”——文本理论视域中“言象意”之“象”的新变
19
作者 于秋漪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52-58,共7页
“言象意”之“象”在《周易·系辞》中指以卦爻象传达圣意,经过王弼的解读,其作为言、意间的中介,具有与外物形似的特征,承担抒情言志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话语的一部分。“言象意”所暗示的文本构成方式,可与波兰的英伽登... “言象意”之“象”在《周易·系辞》中指以卦爻象传达圣意,经过王弼的解读,其作为言、意间的中介,具有与外物形似的特征,承担抒情言志的功能,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理论话语的一部分。“言象意”所暗示的文本构成方式,可与波兰的英伽登总结的“文本层次”说相对应。在传统解释之外,现象学背景下的图式观相和再现客体层面中,可直观获得的“象”的外部形貌和客体本质被凸显出来,作为长久以来强调物我融合的有益补充。此外,弗莱认为文本构成呈现相位循环的特征,以相位为棱镜,“象”成为联接文学世界与自然世界、文学与整体文化传统的重要节点,从而得以在广阔的文化和批评话语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象 文本层次 相位
下载PDF
言象共生:名家名篇的教学策略
20
作者 孙福 《小学教学参考》 2019年第10期20-21,共2页
目前,名家名篇的教学存在失却人文内涵、缺少情感魅力和丢失文学素养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名家名篇的教学实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比"言象"纬度、细品"言象"深度、拓宽"言象"广度,使学生对名家... 目前,名家名篇的教学存在失却人文内涵、缺少情感魅力和丢失文学素养等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名家名篇的教学实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联比"言象"纬度、细品"言象"深度、拓宽"言象"广度,使学生对名家名篇的思想情感、语言表达、艺术结构等方面有深入的理解感悟,获得语文素养和精神生命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名篇 言象共生 教学现状 教学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