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话剧语言阐释“‘活生生的阿Q’形象”——论许幸之的《阿Q正传》六幕剧 被引量:4
1
作者 杨剑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29,共11页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许幸之改编的话剧《阿Q正传》1937年初在延安首演,在上海第二次演出历时半月,上座率极高。许幸之对剧本曾六易其稿,增强了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展现出剧本的戏剧性;增加了各种人物与故事,呈现出现实的丰富性;重塑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强化了角色的阶级性。许幸之的改编本基本按照小说情节的发展设置整体结构,阐释了阿Q人生的悲剧;演绎了阿Q精神胜利的特质;突显了当时阿Q般国民的麻木愚昧。但是由于过多地穿插其他小说的情节,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喧宾夺主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Q正传 幸之 话剧 《晨报副刊》
下载PDF
革命的诗人 时代的歌者——从诗学向度探寻许幸之《诗歌时代》的政治情怀
2
作者 颜婷婷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12期12-14,共3页
华中鲁艺是华中抗日中一面耀眼的文化旗帜,是抗战艺术阵地永垂不朽的丰碑。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它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极其珍贵。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革命而呐喊的仁人志士,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革... 华中鲁艺是华中抗日中一面耀眼的文化旗帜,是抗战艺术阵地永垂不朽的丰碑。它存在的时间虽然很短暂,但是它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却极其珍贵。在此期间,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为革命而呐喊的仁人志士,他们用鲜血与生命谱写出一曲又一曲动人的革命壮歌。许幸之就是其中一员,他是华中鲁艺的传奇,是抗日战争时期一名伟大的文艺战士,他以饱蘸深情的诗集《诗歌时代》为武器,记录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憧憬、国破山河在的悲痛彷徨、民族复兴崛起的呼唤呐喊,抒写了他满腔的政治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时代》 诗学向度 幸之 政治情怀
下载PDF
《大晚报》发表的两篇讨论《阿Q正传》改编的文章
3
作者 廖久明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4-60,共7页
北虹、许幸之发表于《大晚报》的《阿Q在舞台上》《改编〈阿Q正传〉的我见》可能是最早讨论《阿Q正传》是否可以及如何改编的文章。北虹应为时在绥远省的刘映元,通过当时的报刊得知许幸之打算改编《阿Q正传》。不管是北虹提供的“参考... 北虹、许幸之发表于《大晚报》的《阿Q在舞台上》《改编〈阿Q正传〉的我见》可能是最早讨论《阿Q正传》是否可以及如何改编的文章。北虹应为时在绥远省的刘映元,通过当时的报刊得知许幸之打算改编《阿Q正传》。不管是北虹提供的“参考”还是许幸之的“我见”,都对作品改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由于两篇文章无法通过现有数据库检索到,并且现有作品集都未收录,因之进行辑录整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虹 幸之 《大晚报》 《阿Q正传》 改编
下载PDF
银幕上下的“风云儿女”:许幸之的电影世界
4
作者 钟大丰 毅力奇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9-81,共13页
作为电影导演,许幸之并不多产。他一生只导演完成了两部故事影片,但是其中的一部《风云儿女》和影片中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却世人皆知并响彻寰宇,为他在中国电影历史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笔。许幸之对... 作为电影导演,许幸之并不多产。他一生只导演完成了两部故事影片,但是其中的一部《风云儿女》和影片中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却世人皆知并响彻寰宇,为他在中国电影历史中留下了光彩照人的一笔。许幸之对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却远不止于此。许幸之是一个跨绘画、戏剧、文学和电影等多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虽然他一生都在绘画领域耕耘,但在生命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约30岁到50岁的20多年间,他主要生活轨迹都与戏剧与电影有着密切的关联。他在影剧创作和理论建设等多方面都做出了有价值的独特贡献。本文将主要聚焦于许幸之生活中与电影有关的部分,期望能从中发现一些对于了解其所处的时代和这批革命艺术家有所帮助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之 跨界成长 《风云儿女》 理论思考
原文传递
为抗日烽火定格的勇士们
5
作者 孟红 《红广角》 2013年第1期20-24,共5页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赴战场而真刀真枪地去与日本侵略军搏斗,很显然这是一种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壮举.就是在这奋起抗日的血肉长城中,却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仁人志士——他们胸挎照相机或肩扛...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前仆后继、勇赴战场而真刀真枪地去与日本侵略军搏斗,很显然这是一种壮怀激烈、可歌可泣的爱国英雄壮举.就是在这奋起抗日的血肉长城中,却有这么一些特殊的仁人志士——他们胸挎照相机或肩扛摄影机这当时并不多见的"作战武器",奔赴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抗日战场,竭诚尽力,出生入死,去拍摄一组组鲜活、可信而珍贵的真人真事,用手中的镜头凝固住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难忘的瞬间,记载下许多难能可贵的历史永恒画卷.他们在记录下中华儿女英勇杀敌、悲壮前行的同时,也写就了自己爱国抗日那壮丽独特的人生,以自己的方式为抗战做出贡献.这些摄影师中,吴印咸、徐肖冰、沙飞等已多有披露,而许幸之、薛伯青、罗及之、韩仲良、程默、郑景康等则鲜为人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薛伯青 幸之 吴印咸 聂耳 新四军 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郑景康 韩仲良 抗日烽火
下载PDF
青年许幸之:从创造社走向普罗艺术
6
作者 胡荣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1期89-93,共5页
许幸之先生曾以电影导演、话剧编剧等身份活跃于中国现代文艺界,而多才多艺的他,一生中最初和最终的艺术选择是美术,并在此领域取得了独特成就。本文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其在1920年代的文艺活动为主线,细致考察其与创造社结缘、东... 许幸之先生曾以电影导演、话剧编剧等身份活跃于中国现代文艺界,而多才多艺的他,一生中最初和最终的艺术选择是美术,并在此领域取得了独特成就。本文在第一手史料的基础上,以其在1920年代的文艺活动为主线,细致考察其与创造社结缘、东渡学艺、受郭沫若等人引导走向普罗艺术的曲折过程,揭示出特定情境下一名中国现代艺术学徒的心灵成长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幸之 郭沫若 创造社 普罗艺术
原文传递
20世纪60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印象主义讨论会手稿研究
7
作者 平川 《美术文献》 2023年第10期42-44,共3页
文章通过整理许幸之记录的1956-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印象主义讨论会手稿,还原讨论会现场的史实细节,梳理讨论新题与观点辑要。讨论会现场出现了折中派学术阵营与多边式的论争格局。折中派跳脱出苏联批判印象主义的理论框架,立足国情现实... 文章通过整理许幸之记录的1956-1957年中央美术学院印象主义讨论会手稿,还原讨论会现场的史实细节,梳理讨论新题与观点辑要。讨论会现场出现了折中派学术阵营与多边式的论争格局。折中派跳脱出苏联批判印象主义的理论框架,立足国情现实与教学实践,提出多元独立的批评见解,折射出赋予艺术表现更加宽广空间的时代期许。这次讨论会是接受印象主义进程中一次颇具自觉意识的策略性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象主义论争 幸之 手稿 中央美术学院
原文传递
討論印象主义問題——中央美朮学院民盟支部举办“沙龙晚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美术》 1956年第12期62-,共1页
十一月廿三日晚,中央美朮学院民盟支部举办了一次文艺沙龙晚会。出席晚会的有:王式廓、王曼碩、王临乙、王遜、艾中信、江丰、吳作人、李宗津、李樺,許幸之、滑田友、馮法禩、蔣兆和等四十余人。晚会中,展开了关于印象主义的爭論。
关键词 印象主义 滑田友 王式廓 文艺沙龙 許幸之 李宗津 王临乙 艺术思想 蒋兆和 吴作人
原文传递
《日本现代现实主义繪画展覽》在京展出
9
《美术》 1963年第4期39-,共1页
《日本现代现实主义繪画展覽》七月五日在北京展览館开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員会副委員长郭沫若,中国亚非团結委員会主席廖承志,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副会长阳翰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开渠、油画家罗工柳、許幸之... 《日本现代现实主义繪画展覽》七月五日在北京展览館开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員会副委員长郭沫若,中国亚非团結委員会主席廖承志,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楚图南,副会长阳翰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开渠、油画家罗工柳、許幸之等,以及在京的著名美术家参加了开幕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现实主义 阳翰笙 刘开渠 中国美术家协会 罗工柳 油画家 許幸之 副主席 东方美术 北京展览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