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同方言詈辞“□[xəu^(423)]”缀本字考
1
作者 张珍妮 黄思贤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3-37,共5页
在大同方言中,有多种形式的詈辞,其中有一种以“□[xəu^(423)]”为类词缀的詈词,“□[xəu^(423)]”位于词末,形成“X+□[xəu^(423)]”的结构。在以往文献中,这一类词缀一般用“猴”字表示,故此类词常描写为“X猴”。虽然该类词缀有了记... 在大同方言中,有多种形式的詈辞,其中有一种以“□[xəu^(423)]”为类词缀的詈词,“□[xəu^(423)]”位于词末,形成“X+□[xəu^(423)]”的结构。在以往文献中,这一类词缀一般用“猴”字表示,故此类词常描写为“X猴”。虽然该类词缀有了记录字,但是目前学界尚未对这一本字进行深入考证,缺乏说服力。文章从语音和语义两方面出发,通过田野调查和综合比较,认为这一类词缀的本字确为“猴”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同方言 本字 詈辞
下载PDF
敬谦辞与蔑称、詈辞的使用
2
作者 侯婷 《中学语文》 2024年第27期109-110,共2页
敬谦辞与蔑称、詈辞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语言现象。然而教学的焦点却被人为地集中到了对敬谦辞的教学上,很少涉及蔑称、詈辞等的教学。面对这有违于语言积累与运用培养初衷的教学设计,以蔑称、詈辞为个案,重点谈及教材里蔑称、詈辞等... 敬谦辞与蔑称、詈辞是语文教学不可回避的语言现象。然而教学的焦点却被人为地集中到了对敬谦辞的教学上,很少涉及蔑称、詈辞等的教学。面对这有违于语言积累与运用培养初衷的教学设计,以蔑称、詈辞为个案,重点谈及教材里蔑称、詈辞等系列语言现象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谦 蔑称 詈辞 教学处理
下载PDF
詈辞雅化例说 被引量:4
3
作者 曹德和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73-77,共5页
詈辞是人们渲泄情感、表达爱憎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但避秽就雅是詈辞成形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规律,本文以“鸟niǎo”、“吊儿郎当”、“吹牛皮”为例探寻了它的发展轨迹。
关键词 詈辞 雅化 规律
下载PDF
山西临县方言詈辞文化信息解读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小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83-86,共4页
文章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山西临县方言名词性詈辞进行分析,认为本方言的詈辞运用了隐喻认知模式,体现了“人是万物”的认知理念,存在“动物隐喻类、物品隐喻类、人格隐喻类、鬼神隐喻类”等一系列具有强烈隐喻色彩的詈辞,也运用了... 文章首先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山西临县方言名词性詈辞进行分析,认为本方言的詈辞运用了隐喻认知模式,体现了“人是万物”的认知理念,存在“动物隐喻类、物品隐喻类、人格隐喻类、鬼神隐喻类”等一系列具有强烈隐喻色彩的詈辞,也运用了转喻认知模式,拥有丰富的转喻类詈辞。其次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临县方言詈辞进行分析,揭示了临县方言詈辞蕴涵的事物评价的是非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县方言 詈辞 隐喻 转喻 是非观
下载PDF
《何典》詈辞修辞研究
5
作者 钮丽花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2年第10期83-85,共3页
《何典》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清代张南庄所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借鬼人鬼话鬼事,描写了官吏获绅贪婪巧夺、虚伪丑恶的种种情状,"在死的鬼画符和鬼打墙中,展示了活的人间相"(鲁迅《何典》题记)。《何典》中收集了吴语方言... 《何典》又名《十一才子书鬼话连篇录》,是清代张南庄所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借鬼人鬼话鬼事,描写了官吏获绅贪婪巧夺、虚伪丑恶的种种情状,"在死的鬼画符和鬼打墙中,展示了活的人间相"(鲁迅《何典》题记)。《何典》中收集了吴语方言中大量的成语、俚语,且常常使用其转义和借义,随手拈掇、笔墨恣肆、穷形尽相,常令读者会心而笑,是方言文学的别致之作。本文主要以《何典》中的吴语詈辞为语料,从修辞角度加以分析,借以探讨近代汉语中存在的修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典》 詈辞 构成 意义
下载PDF
论《诗经》中的詈辞
6
作者 朱慧玲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9期99-10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诗经》中的语言艺术,也为了当下人们更好的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本文以《诗经》中的詈辞为切入点,研究其种类,分析它所饱含的情感格调以及探讨其展现的人物形象,从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了解《诗经》中詈辞的相关状况。不... 为了进一步探讨《诗经》中的语言艺术,也为了当下人们更好的理解其背后的文化,本文以《诗经》中的詈辞为切入点,研究其种类,分析它所饱含的情感格调以及探讨其展现的人物形象,从这三个方面较为全面的了解《诗经》中詈辞的相关状况。不难发现《诗经》中的詈辞主要是向对方表达嘲讽或讥刺的语气,一般用采用比喻的方式来讥刺对方的身体、品德以及性格,所传达的情感有激越、轻松活泼和柔中带刺之分。这主要是因为其作品大部分采自于民间,有的更是社会下层人士乃至普通百姓所做,他们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宣泄对社会的不满,这在语言上的表现便是詈辞的大量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詈辞 类型 情感格调 人物形象
下载PDF
詈辞演变与雅化倾向——从“鸟”等的语音、语义和字符演变说起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德和 《汉语史学报》 2006年第1期214-222,共9页
"雅化"是詈辞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文章以"鸟<sub>都了切</sub>"■"屌<sub>都了切</sub>"■"鸟<sub>尼了切</sub>"、"屌diao儿郎当"■&q... "雅化"是詈辞发展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倾向。文章以"鸟<sub>都了切</sub>"■"屌<sub>都了切</sub>"■"鸟<sub>尼了切</sub>"、"屌diao儿郎当"■"吊diao儿郎当"、"吹牛屄"■"吹牛皮"的演变过程为例,论证了上述倾向的存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对"鸟"何时指称男阴,何时读作"尼了切",何时写作"屌";现代汉语中的"吊儿郎当"中的"吊"为何不读diao而读diao;以及汉族人为何把说大话称作"吹牛皮"等等,给予了具体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詈辞 演变 雅化倾向
原文传递
《风波》、《离婚》中方言詈辞翻译规范研究——以三种英译本为中心 被引量:1
8
作者 汪宝荣 《翻译论坛》 2016年第2期1-12,共12页
本文以鲁迅小说《风波》、《离婚》中的绍兴方言詈辞为中心,通过分析三种英译本采用的詈辞翻译策略,尝试描述译者遵循的起始翻译规范,解释其翻译决策。研究结果显示,王译本相对偏重詈辞译文的充分性,主要采取直译法,其翻译决策与译作产... 本文以鲁迅小说《风波》、《离婚》中的绍兴方言詈辞为中心,通过分析三种英译本采用的詈辞翻译策略,尝试描述译者遵循的起始翻译规范,解释其翻译决策。研究结果显示,王译本相对偏重詈辞译文的充分性,主要采取直译法,其翻译决策与译作产生的时代背景和译者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杨译本比较注重詈辞译文的可接受性,倾向于采用淡化和删除手法,主要是因为译者受到了赞助人及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双重制约;莱尔译本也偏重詈辞译文的可接受性,但主要采用了归化法,这应该是莱尔的翻译目的和再现鲁迅的语言风格这一诗学追求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方言詈辞 翻译规范 充分性 可接受性
原文传递
元曲中的“詈辞”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吕玲娣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67-69,共3页
元曲中男女因情深难言或避嫌讳忌将正意用反话表达,形成大量的詈辞。这种正话反说形成的詈辞实为一种爱称,本文就元曲中所出现的表示爱称的詈辞进行分类研究,并探讨这种詈辞的作用。
关键词 元曲 反语 詈辞
原文传递
甘肃陇南方言禽兽类詈辞探究
10
作者 王洋 魏鑫杰 丁红霞 《汉字文化》 2017年第10期32-34,共3页
甘肃陇南方言中,禽兽类詈辞应用非常普遍,这类詈辞运用了隐喻和转喻两种认知模式,且交际功能和表现形式多样,其中蕴含的文化折射出了当地独特的民俗风情。
关键词 方言 詈辞 认知模式
原文传递
浅析甘肃方言詈辞中的“二”
11
作者 赵广民 陈瑞玲 荣霞 《汉字文化》 2017年第10期29-31,共3页
"二"本来是一个数词,但在甘肃方言中却是具有很强的詈骂效果的詈辞。在甘肃方言中,与"二"相关的詈辞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市县,数量约有五六十种。本文从语法、语义等角度去分析甘肃方言詈辞中的"二",从而... "二"本来是一个数词,但在甘肃方言中却是具有很强的詈骂效果的詈辞。在甘肃方言中,与"二"相关的詈辞广泛分布于全省各个市县,数量约有五六十种。本文从语法、语义等角度去分析甘肃方言詈辞中的"二",从而揭示詈辞"二"中所蕴含的甘肃人独特的思维特点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方言 詈辞
原文传递
甘肃陇东方言詈辞调查研究——镇原方言詈辞中的俗语
12
作者 耿若男 《汉字文化》 2017年第10期25-28,共4页
本文主要以陇东地区的镇原县为例,研究镇原方言詈辞中俗语的特征和形式,并解释其含义。
关键词 镇原方言 詈辞 俗语
原文传递
甘肃方言动物类詈辞探究
13
作者 俄华楠 马卓婷 《汉字文化》 2017年第10期21-24,共4页
本文从詈辞的结构特点、造词理据等方面入手,通过甘肃方言中动物类詈辞的系统梳理对其承载的独特文化内涵做一探究。
关键词 甘肃方言 动物类詈辞 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