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7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现代旧体打油诗词的戏仿手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遇春 董瑞鹏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8,共10页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 在中国现代旧体诗词创作中,带有戏谑性的打油诗词十分引人注目。而在打油诗词中,戏仿手法的广泛使用又成了一个艺术焦点。从创作动因来看,新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强化旧体诗词的社会介入性,现代通俗文学家群体创作戏仿诗词主要为了发挥旧体诗词的娱乐消遣性,底层作家或业余作者创作戏仿诗词主要利用其快速便捷性。而这三种情形的区分是相对的,三位一体是常态。在戏仿诗词创作过程中,作者主要通过对经典诗词作品的模仿、改造、颠覆三个步骤建构新的戏仿诗词文本,同时借助现代报刊传媒的广泛传播实现戏仿的意图和效果。从文学史的效应来看,戏仿是中国现代旧体诗词文体演变和文体革新的重要途径,它不仅改造了旧体诗词的文体形式,而且扩大和提升了旧体诗词表现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为旧体诗词重新赢得了广大受众的支持和喜爱,对中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旧体打油诗词 戏仿 创作动因 文本建构 艺术贡献
下载PDF
论周敦颐对词体的定性及其影响
2
作者 薛青涛 《船山学刊》 2024年第3期107-115,共9页
北宋中叶艳词风行之际,周敦颐率先指出,就“声”而言,燕乐属于“妖声”;就“辞”而言,词多写男女情爱,属于“艳辞”;这种以“妖淫愁怨”为特色的“妖声艳辞”之传播只会产生“导欲增悲”的负面影响。这是词学批评史上最早给予词体的否... 北宋中叶艳词风行之际,周敦颐率先指出,就“声”而言,燕乐属于“妖声”;就“辞”而言,词多写男女情爱,属于“艳辞”;这种以“妖淫愁怨”为特色的“妖声艳辞”之传播只会产生“导欲增悲”的负面影响。这是词学批评史上最早给予词体的否定性评价,它不同于其后苏轼等人“以诗论词”的“诗化”词体观,乃是从儒家失传已久的“乐教”来立论,强调“乐以载道”,以“淡”且“和”的古乐来批评今乐,体现了理学家的独特视角。周敦颐的这种词体观,对南宋迄清的词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影响主要有两大路向:其一为鄙薄、否定词体之路向;其二为改进乐辞以资教化之路向。就其影响而言,可谓大辂之椎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词体 乐教
下载PDF
从词体声律角度看秦观词作风格
3
作者 赵博文 刘少坤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73-79,共7页
秦观填词受传统词风影响较大,在填词细节方面多有讲究。在择调方面,秦观偏爱唐五代时期词调以及北宋时流行词调,而这些词调大部分为传统婉约词人所喜用;在炼字造句方面,秦观频繁使用平声领字、平声叠词以及五字句、七字句,促成其平和之... 秦观填词受传统词风影响较大,在填词细节方面多有讲究。在择调方面,秦观偏爱唐五代时期词调以及北宋时流行词调,而这些词调大部分为传统婉约词人所喜用;在炼字造句方面,秦观频繁使用平声领字、平声叠词以及五字句、七字句,促成其平和之音;在选韵方面,秦观常用鱼语、尤有等声情缠绵哀婉的韵部,多用平韵而少仄韵等,都强化了秦观词“婉”的风格特点。秦观填词的各个阶段均体现出以婉约词为正统的观念,其用调偏好、声情特点以及用韵习惯也符合其词作清幽冷寂、含蓄哀婉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词调 词体 声律
下载PDF
破体与尊体:刘熙载“以诗论词”的价值与局限
4
作者 张力尹 冯小禄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7-41,共5页
刘熙载秉承清代词学尊体的追求,在《艺概》中多处运用“以诗论词”的方法,将诗及诗话引入词论中,其范围涵盖了词作、功能、作品等方面,意在打破诗词界限,使词向诗靠拢。“以诗论词”是刘熙载本人的论词倾向和审美趣味的具体反映,也是清... 刘熙载秉承清代词学尊体的追求,在《艺概》中多处运用“以诗论词”的方法,将诗及诗话引入词论中,其范围涵盖了词作、功能、作品等方面,意在打破诗词界限,使词向诗靠拢。“以诗论词”是刘熙载本人的论词倾向和审美趣味的具体反映,也是清代词体推尊进程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体 尊体 推尊词体 以诗论词 词学批评
下载PDF
由唐入宋同调异体词作句式嬗变探迹
5
作者 姚逸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 唐五代到北宋前期,是词律逐渐形成、定型的时期。同调异体词作因其曲调的渊源关系,在句式上呈现出五言句向七言句的转化、基本句式与特殊句式的保留、唱法固化造成的句式沿用等特点,展现出词体句式的演进轨迹与文体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同调异体词作句式之研究,对于曲调渊源之考订、词作创作时间之断定、词作异文之选择亦有重要的现实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 同调异体 句式 词体演进 词作判定
下载PDF
从风格内容到体制形式:词体观念的形成与演变
6
作者 刘泽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3期94-100,共7页
词在唐宋时期具有高度的实用功能,因此最初对于其特征的强调,多是就与音乐相谐和风格内容方面谈起。随着词乐的失传,这一现象逐渐改变。明人为了达到尊体的目的,开始重新将词置于音乐系统中考量,在词乐的失坠和明人对于词乐渴求的矛盾下... 词在唐宋时期具有高度的实用功能,因此最初对于其特征的强调,多是就与音乐相谐和风格内容方面谈起。随着词乐的失传,这一现象逐渐改变。明人为了达到尊体的目的,开始重新将词置于音乐系统中考量,在词乐的失坠和明人对于词乐渴求的矛盾下,对于词体的认知也由内容风格逐渐开始转向词之为乐方面的体制特征。从体制形式认识词体的趋势在清代达到高峰,真正形成了从体制形式和风格内容两方面讨论词体的风气。词学在清代常州词派逐渐形成了"词人-学者"的身份模式,词之为学的观念成为时人对于词的普遍认知。随着现代学科化的确立,词的创作逐渐从词学中退居次位,于是在词学研究中,为了强调词的专门性,从体制形式方面认识词体就势所必至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风格内容 体制形式 词学
下载PDF
《词体明辨》“列体无序”辨
7
作者 彭哲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38-43,共6页
徐师曾《词体明辨》的列体顺序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非如万树和四库馆臣所驳之“不拘字数之多寡”“皆出臆定”。万树对《词体明辨》列体体例进行批驳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他对“第一体”“第二体”体例存在等级秩序的误解及在这种误解... 徐师曾《词体明辨》的列体顺序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非如万树和四库馆臣所驳之“不拘字数之多寡”“皆出臆定”。万树对《词体明辨》列体体例进行批驳的原因主要是出自他对“第一体”“第二体”体例存在等级秩序的误解及在这种误解下“以时代为序”学理基础的不足。除此之外,亦有来自现实方面的原因,如《填词图谱》和时人创作对“第一体”“第二体”等级秩序的强化。实际上,《词体明辨》之列体体例在词谱史上有权舆之地位,它一方面是万树《词律》“又一体”体例形成的源头,另一方面也确立了《钦定词谱》以前词体无“正”的词谱学理念,对清代词谱学的发展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师曾 《文体明辨》 《词体明辨》 词谱
下载PDF
清代画论对词体观念的类比借鉴
8
作者 杨祖望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清代画论使用类比、对照的方式,借鉴词体观念来对绘画进行理论诠释或审美批评。其中包括以词体的美学特质类比画作的风格,以词体的文体地位类比画品的雅俗,以词体的正变观类比画史的南北宗流派论,以“词为诗余”说类比书画一体同源论。... 清代画论使用类比、对照的方式,借鉴词体观念来对绘画进行理论诠释或审美批评。其中包括以词体的美学特质类比画作的风格,以词体的文体地位类比画品的雅俗,以词体的正变观类比画史的南北宗流派论,以“词为诗余”说类比书画一体同源论。搜辑和考察这种类比,可以为文学艺术互动互鉴的探究开拓视野,为词学反哺画学的情形提供印证,进而理解清人看待词体与绘画特性的视角、联结不同文艺门类的尝试,以及对于艺术创作普遍规律和理论共性的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画论 词体观念 类比 词画互动
下载PDF
以词为小说:琼瑶小说的词体特征刍议
9
作者 姜学科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琼瑶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就文学体裁来看,琼瑶小说首先是小说,但其与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关系更为密切。除了在文本层面以词句命名小说题目和为表达需要而引用和仿写词之外,琼瑶小说更在深层的人物形象、叙述视角、... 琼瑶小说与中国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就文学体裁来看,琼瑶小说首先是小说,但其与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关系更为密切。除了在文本层面以词句命名小说题目和为表达需要而引用和仿写词之外,琼瑶小说更在深层的人物形象、叙述视角、内容风格等方面具备了词体特征。这些特征一方面增加了小说的文化底蕴和可读性,形成了独特的琼瑶式风格;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琼瑶小说内容单一、风格单调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瑶小说 词体特征 人物形象 叙述视角 内容风格
下载PDF
词调研讨与技法革新:论陈维崧的后期词体创作
10
作者 王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个维度,可谓体认古人之词心,振兴今日之词学。倚声技法上,陈维崧对叙事模式和用典方法加以改造。前者或以联想作为行文铺排的内容来源,脉络相对隐晦;或以意象为脉,在事件堆叠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意脉纵横。这两种方式在表述上或如神龙在天一鳞一爪,或如雕龙之首尾完好,随物赋形。后者于事典、语典中奉行点事不点人、点人不点事的用典原则,以藏头露尾的技法达到古雅质朴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词调 词体创作 用典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bioactivity and biodegradability of Mg-bioceramic implants:An in vitro study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11
作者 ESMAIELZADEH Omar EIVANI Ali Reza +3 位作者 MEHDIZADE Maryam TAJALI Nooshin S.H.MOUSAVI ANIJDAN JAFARIAN Hamid Rez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9期2992-3013,共22页
In this study,Mg-based composites,by the addition of ZnO,Ca_(2)ZnSi_(2)O_(7),Ca_(2)MgSi_(2)O_(7),and CaSiO_(3)as bioactive agents,were fabricated using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assessme... In this study,Mg-based composites,by the addition of ZnO,Ca_(2)ZnSi_(2)O_(7),Ca_(2)MgSi_(2)O_(7),and CaSiO_(3)as bioactive agents,were fabricated using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The microstructure and in vitro assessment of bioactivity,biodegradation rate,and corrosion behavior of the resultant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in simulated body fluid(SBF).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immersion of composites in SBF for 28 d,due to the release of Ca^(2+)and PO_(4)^(3-)ions,hydroxyapatite(HA)crystals with cauliflower shaped morphology were deposited on the surface of composites,confirming good bioactivity of composites.In addition,due to the uniform distribution of bioceramic powders throughout Mg matrix,grain refinement of the Mg matrix,and uniform redistribution of secondary phase particles,the polarization resistance increased,and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of composites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to monolithic Mg matrix.The polarizati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Mg-ZnO increased from 0.216 to 2.499 kΩ/cm^(2)compared to monolithic Mg alloy.Additionally,Mg-ZnO composite with the weight loss of 0.0217 g after 28 d immersion showed lower weight loss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Moreover,Mg-ZnO composite with the biodegradation rate of 37.71 mm/a exhibited lower biodegradation rate compared to other samples with increasing immers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bioceramic bone implants friction stir processing bioactivity in vitro biodegradation BIOCORROSION
下载PDF
词体的本原与肌理——专栏导语
12
作者 彭玉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1,共1页
本次“词学研究”专栏收录文章三篇,从《花间集》、姜夔词到清代祭词词,涉及早期词集文本的精神向度、姜夔词调歌曲的倚声手法和祭祀词神之词,既有具体而微的音乐考量,也有对文本深度的理论思考和对清代新的填词类型的梳理总结。作为一... 本次“词学研究”专栏收录文章三篇,从《花间集》、姜夔词到清代祭词词,涉及早期词集文本的精神向度、姜夔词调歌曲的倚声手法和祭祀词神之词,既有具体而微的音乐考量,也有对文本深度的理论思考和对清代新的填词类型的梳理总结。作为一种音乐文学,本期专栏彰显了词的本初特色,同时也在其源流格局中,展现其发展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间集》 音乐文学 词学研究 姜夔词 收录文章 词体 倚声 精神向度
下载PDF
清代“以工尺谱唱词”理论与实践
13
作者 刘少坤 王莹 李柯函 《保定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52-59,共8页
词体本为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元明时期,由于音乐体制的变革,日渐成为案头之诗体。至明清时期,按照字声制谱填词成为词体新形态。然而,依然有词人群体意图恢复旧制,唱播词体,其中尤以周翔钰、许宝善、谢元淮最为著名。他们采词入乐,以当时... 词体本为唐宋时期流行歌曲,元明时期,由于音乐体制的变革,日渐成为案头之诗体。至明清时期,按照字声制谱填词成为词体新形态。然而,依然有词人群体意图恢复旧制,唱播词体,其中尤以周翔钰、许宝善、谢元淮最为著名。他们采词入乐,以当时流行的工尺谱歌唱词作,形成了一股潮流,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 歌唱 工尺谱 周翔钰 许宝善 谢元淮
下载PDF
曲牌[红衲袄]音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霜 傅聪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0-96,共7页
曲牌[红衲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时代演变中,涉及不同地域,运用于不同的乐种,辐射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受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后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体,形成了虽各具风格,但内在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红衲袄]曲牌体系。通... 曲牌[红衲袄]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和时代演变中,涉及不同地域,运用于不同的乐种,辐射范围十分广泛。由于受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后又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变体,形成了虽各具风格,但内在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红衲袄]曲牌体系。通过对不同乐种中的五首代表性[红衲袄]进行历史溯源、词体结构、音乐形态方面的分析和比较,可知[红衲袄]在不同乐种中属“同宗变体”性质,其词曲、旋律、结构、腔调等在流变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我们分析和把握中国传统音乐曲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牌 [红衲袄] 词体结构 音乐形态
下载PDF
论唐圭璋的词体声律研究
15
作者 张文昌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8-47,共10页
作为20世纪“词学三大家”之一,唐圭璋的词学文献学成就备受推崇,而其对词体声律之学的探索则往往不为人知。唐圭璋早年交往的师友中多有精通词律之学者,受其影响,唐圭璋也在修订词谱、审音析韵、讨论诗词曲之界等方面阐微发覆,留下了... 作为20世纪“词学三大家”之一,唐圭璋的词学文献学成就备受推崇,而其对词体声律之学的探索则往往不为人知。唐圭璋早年交往的师友中多有精通词律之学者,受其影响,唐圭璋也在修订词谱、审音析韵、讨论诗词曲之界等方面阐微发覆,留下了不少富有创造性的成果。在以《全宋词》为代表的词籍整理过程中,唐圭璋积极运用“依律校词”法,校勘词调、字句、分段、词韵,提供了较为翔实可靠的作品文本,从另一层面有力地推进了词律之学。唐圭璋的词体声律研究以“讲求实证”“多闻阙疑”“守律达变”为特点,是现代词体学的可贵范例,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圭璋 词体 声律 依律校词
下载PDF
曲类交叠与文本呈现——词调体类演变的双重机制
16
作者 王琳夫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宋人常提到的序、引、慢、近、令等名词是曲类名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调分类。这些名词并非按照统一标准界定,概念交叠是曲类不能构成恰当的词调分类的根本原因。词调在词集文献中的呈现形态无法反映出全部曲类特征,急曲、慢曲对称逐... 宋人常提到的序、引、慢、近、令等名词是曲类名词,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词调分类。这些名词并非按照统一标准界定,概念交叠是曲类不能构成恰当的词调分类的根本原因。词调在词集文献中的呈现形态无法反映出全部曲类特征,急曲、慢曲对称逐渐被令、慢对称取代;令、慢同样不能满足为所有词调归类的需要,所以最终被小令、中调、长调取代。三分法的内涵是“以字数多寡为序”并加入“中调”构成三分,中调是词谱编撰过程中应卷帙出现的称呼,以字数多寡排序更是文本呈现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 文本呈现 词体 中调 慢词
下载PDF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唐五代词研究
17
作者 杨操 邱美琼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02-109,共8页
村上哲见的唐五代词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词体源流的相关论题;二是对中唐的词进行探讨,对本身是绝句而被看作歌辞的作品和由诗人创作非诗长短句的词进行了辨析;三是着眼于西蜀词和南唐词这两大五代词群体,对五代词的发展... 村上哲见的唐五代词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了词体源流的相关论题;二是对中唐的词进行探讨,对本身是绝句而被看作歌辞的作品和由诗人创作非诗长短句的词进行了辨析;三是着眼于西蜀词和南唐词这两大五代词群体,对五代词的发展脉络进行了讨论。村上哲见的唐五代词研究,在词学通论性研究方面有诸多创见,体现出其“诗词贯通”的基本学术思想和以实证为基、重视对比研究的特征。但瑕瑜互见,村上的唐五代词研究过度强调词的发展演变与艺术特征,对具体词人、词作思想内容的考察较为缺乏,历来深受推崇的李煜词未有深入论及不免有所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上哲见 唐五代词 词体源流 中唐词 五代词群体
下载PDF
论唐宋间词体的流变
18
作者 张昌红 《中国韵文学刊》 2023年第4期48-53,共6页
从唐至宋,词体经历了从声诗到长短句的演变、词牌的消亡与扩张、句式的调整与创新等变化过程。早期词作声诗与长短句并行,声诗约占四分之一。至宋代,声诗作品寥寥,词体变成长短句的天下。唐宋时很多词牌有“子”字后缀,这里的“子”意... 从唐至宋,词体经历了从声诗到长短句的演变、词牌的消亡与扩张、句式的调整与创新等变化过程。早期词作声诗与长短句并行,声诗约占四分之一。至宋代,声诗作品寥寥,词体变成长短句的天下。唐宋时很多词牌有“子”字后缀,这里的“子”意为曲子词,也意味着该词牌作品基本为长短句体式,是作者“倚声填词”的结果。唐五代词牌入宋的约有120个,宋人对其中70余个的体式有承袭。在继承的同时,宋人对前代词牌进行了积极改造,有约40个词牌入宋之后体式被完全改变。慢词、借旧词牌创新体、变单片为双片或多片结构、句式的调整、词牌定体等都是词体改造的具体表现。影响词牌定体的因素有二,一是作品影响力,二是作品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五代词 宋词 词体 词牌 声诗 定格
下载PDF
抗战时期北京“雅言”词人群的创作观念及写作策略
19
作者 丛海霞 杜运威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43-49,共7页
在日伪政府“和平文学”的鼓噪下,沦陷区出现新文学衰落、旧体文学鼎盛的格局。《雅言》是此期北京一带影响最大、集聚传统文人最多、成就亦最高的旧文学刊物。它并不是伪政府的喉舌,然迫于政治压力,所刊诗文亦多脱离现实、流于虚浮。... 在日伪政府“和平文学”的鼓噪下,沦陷区出现新文学衰落、旧体文学鼎盛的格局。《雅言》是此期北京一带影响最大、集聚传统文人最多、成就亦最高的旧文学刊物。它并不是伪政府的喉舌,然迫于政治压力,所刊诗文亦多脱离现实、流于虚浮。“词录”部分也出现配合政治趋势的雅化现象。但部分词人,巧以雅化为遮掩,行比兴寄托之实,传达家国沦陷的现实悲愤。从而构建起华丽辞藻表象下空虚与质实并存的文学空间。这既是政治高压下的生存策略,也是对和平文学的变相反驳。《雅言》文人创作的复杂形态揭示了沦陷区文学叙述的现实困境,雅词创作的成功则彰显出旧文学艺术范式的丰富性和情感内涵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言》 北京词坛 沦陷时期 词体雅化 反抗策略
下载PDF
略论词产生于盛唐宫廷--关于词的起源、界说和发生 被引量:9
20
作者 木斋 宋娟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9-193,共5页
词的起源不明,主要源于对词的界说混乱。词应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先创制,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诗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词体的形成,既是历史某个瞬间(天宝初年)飞跃突变的结果,又有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包括词乐的演变形成... 词的起源不明,主要源于对词的界说混乱。词应是发生于盛唐宫廷,由李白首先创制,后来者依照词牌创作的以近体诗格律化定型的声乐歌词。词体的形成,既是历史某个瞬间(天宝初年)飞跃突变的结果,又有漫长的历史形成过程,包括词乐的演变形成史,近体诗、乐府与声诗的演变史,以及词体在由个人创制之后被词本体接纳并定型的发生史。从诗歌演变的角度来说,是建安以来乐府诗和近体诗整合的果实;从词乐的角度来说,是宫廷音乐和音乐消费形式变革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体起源 盛唐 宫廷 李白 格律定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