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诗有别材”理论明清以来之流变
- 1
-
-
作者
周艳
-
机构
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
出处
《文教资料》
2011年第21期10-12,共3页
-
文摘
严羽的"诗有别材"说产生后在明清时期引起很大反响,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和立场对此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再阐释。本文选取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进行剖析,以见其发展流变。通过对几种不同观点的对比,思考这一现象对学者的理论再阐释问题带来的启示。
-
关键词
“诗有别材”
明清以来
发展变化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姚广孝“诗材”论
- 2
-
-
作者
牛鹏
张勇
-
机构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0-44,共5页
-
基金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6BZW064)。
-
文摘
明初诗僧姚广孝在其诗文中提出了“诗材”这一诗学概念。理论渊源上,“诗材”的概念产生于宋,姚广孝的这一思想是对宋人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理论内涵上,姚广孝在“诗材”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感物自成诗”的诗学理想;理论价值上,姚广孝诠释了诗人与自然的关系,其文论思想也能解释一些独特的诗歌现象。
-
关键词
姚广孝
诗材
自然
感物
-
分类号
I206.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王寂题画诗析论
被引量:3
- 3
-
-
作者
吕肖奂
-
机构
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出处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0期66-72,共7页
-
文摘
王寂题画诗现存28题44首,其中关于一些金源画家、收藏家的信息,对研究金源绘事有文献价值,让人们了解金源诗人与画家之间的关系;其题画诗题咏的金源绘画,显示出金源绘画与诗歌有共同的隐逸倾向,还透露出画与诗在审美对象选择上具有的民间特色与民族特色;从诗人如何处理绘画这一对象,以及在处理绘画主题上表现出的诗歌表达能力,可以确立王寂在金源诗歌史的地位。
-
关键词
王寂
题画诗
画家
画材与诗材
有画无画
-
Keywords
WANG Ji
painter
painting poem
painting talent and poetic talent
painting and non-painting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地名中寻找诗材
- 4
-
-
作者
李秉鉴
-
出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04年第2期38-38,共1页
-
文摘
清人袁枚有诗道:“但肯寻诗便有诗,灵犀一点是吾师。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诗句表达了他的创作观:人世间任何寻常的不起眼之物都是写诗的材料.都能令诗人产生灵感。袁枚的创作观是在自己与无数前人的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而他所说的“寻常物”自然应包括地名在内。
-
关键词
创作观
诗材
诗歌创作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札记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金陵生
-
出处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0,共1页
-
文摘
洗眉法何忠相《二山说诗》卷三《陌上桑》评语云:“写美人有二诀,一用洗眉法,《庐江小吏妻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本《卫·硕人》暨宋玉《神女》《登徒子》赋;一用烘云法此篇四面嘘气,全身活现,更不消实指得。”按:二法即今修辞学所言比喻、烘托二法也,而洗眉之名甚新。(金陵生)
-
关键词
《陌上桑》
诗歌
中国
文学研究
“诗材”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論誠齋詩中的“景物缺席”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黄盡穗
-
机构
復旦大學古籍所
-
出处
《新宋学》
2014年第1期159-166,共8页
-
文摘
將自然景物作爲“詩材”的主要來源,這一古典詩歌傳統可以一直上溯至《詩經》。而南宋詩人楊萬里,更是以其生鮮靈動,“跳脱踔厲”的寫景手法聞名於詩壇,其寫景詩在《誠齋集》中佔了很大比例。對於楊萬里的詩法,前人已有詳細研究。
-
关键词
來源
前人
詩材
景物
詩法
古典
詩壇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宋人對世界的實用性觀照與詩歌製作新方式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董贇
-
机构
中山大學博雅學院
-
出处
《新国学》
2021年第1期75-87,共13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詩畫互文:宋元‘荒寒’藝境的生成與嬗變研究”(項目編號:20YJCZH022)階段性成果
-
文摘
宋詩中出現大量"詩材" "詩料"的新説法,反映出宋人對自然的"材料化"認識,標志着物我關係及其投射在詩歌情景結構方式上的新變。宋人以"詩囊"指代"詩料庫",形成"詩料→詩料庫→詩歌"的詩歌製作新方式。這都緣於宋人實用性的世界觀照方式,向自然與書本中尋找、揀汰、積聚可"供詩用"的詩材,顯示出極强的主觀性、目的性和理性。同時,詩材内容和特性上的强制性因素限制了詩歌表達,規定了作詩方法的演進,取材向度的差异一定程度上造成南北宋詩歌的不同風貌。
-
关键词
詩材
詩囊
宋詩
自然
實用性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4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