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黄山八胜图》看石涛作品的诗画互文关系
1
作者 唐秋霞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清代画家石涛艺术成就颇高,其画作多以诗书画合一的艺术形式呈现,石涛的《黄山八胜图》就体现了其诗画之间的互文关系。从内容上看,一方面,石涛的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性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附加性元素使得诗歌与绘画建立... 清代画家石涛艺术成就颇高,其画作多以诗书画合一的艺术形式呈现,石涛的《黄山八胜图》就体现了其诗画之间的互文关系。从内容上看,一方面,石涛的诗歌与绘画之间有着紧密的对应性关系,另一方面,他通过各种附加性元素使得诗歌与绘画建立更有深度的联系;从形式上看,题画诗位置的精心排布与多变的题字书艺使得画面更为精巧和谐。诗书画结合时因各自的艺术属性不同必然会产生矛盾,创作者在画作中如何平衡这种艺术张力也是一种考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涛 《黄山八胜图》 题画诗 诗画
下载PDF
宋徽宗花鸟画中诗画互文现象研究
2
作者 吴璐瑶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3年第7期69-71,共3页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 通过对宋徽宗的艺术生涯和花鸟画创作进行探讨,研究他作品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以及其背后的意义。采用文学与绘画的交互关系作为研究框架,通过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解读其中的诗意绘画表达和画意文学表达,探讨诗画互文现象的意象共鸣和情感交融,同时探讨了其所蕴含的文化意蕴和审美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宋徽宗花鸟画中的诗画互文现象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和艺术表达,同时也展示了其对当时社会文化的深刻思考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徽宗 花鸟画 诗画
下载PDF
诗画互文:从苏轼、王诜唱和诗新解王诜水墨卷《烟江叠嶂图》 被引量:6
3
作者 张荣国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2-89,共8页
宋代王诜开创了"烟江叠嶂"这一画题,在与苏轼就此展开的诗文唱和与画境的互文阐释中,确定了此作的含义与功能:它具有典型的隐逸思想——"隐于朝",而不仅仅"隐于市"。作为"书信式山水画",它在... 宋代王诜开创了"烟江叠嶂"这一画题,在与苏轼就此展开的诗文唱和与画境的互文阐释中,确定了此作的含义与功能:它具有典型的隐逸思想——"隐于朝",而不仅仅"隐于市"。作为"书信式山水画",它在知音间传递,起到传达信思、叙说故事、倾诉情感、交流经验、增进友谊、劝慰鉴戒等多种功能。同时,解决了上海博物馆藏水墨卷《烟江叠嶂图》的部分画史遗留问题。如,证明该图与王诜第二首唱和诗画境完全吻合,专为苏轼所画,时间略晚于王诜为王定国所画、现藏上博的青绿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 《烟江叠嶂图》 隐逸 王诜 苏轼
下载PDF
论南宋苏轼诗歌与南宋院体画的诗画互文现象——以马麟《秉烛夜游图》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光影 《艺苑》 2017年第2期46-48,共3页
南宋帝后雅好苏轼诗文,导致以苏轼诗歌为主题的院画作品涌现于宫廷,形成值得探究的诗画互文现象。其中,取材于苏轼《咏海棠》的《秉烛夜游图》,堪称代表之作。该图为南宋名家马麟所绘,画家通过描绘诗中主要意象,建构诗画之间的显在联系... 南宋帝后雅好苏轼诗文,导致以苏轼诗歌为主题的院画作品涌现于宫廷,形成值得探究的诗画互文现象。其中,取材于苏轼《咏海棠》的《秉烛夜游图》,堪称代表之作。该图为南宋名家马麟所绘,画家通过描绘诗中主要意象,建构诗画之间的显在联系。以此为基,诗歌场景被改造为皇帝熟悉的"禁中赏花",赏花者由受贬的士人变为皇家园林主人,借此逢迎赞助人的惯习与趣味。同时,画家还通过赏花气氛的微妙转变,以乐景写哀情,含蓄表达对于家国命运的忧虑。就艺术史层面而言,这一现象具有重要意义:宋代是诗画融合的时代,但这种融合并非"诗画一律"的文人画观念所能涵盖,院画中包含的诗画互文是其中的另一维,也是最具南宋特色的诗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 苏轼诗歌 南宋院体画 《秉烛夜游图》
下载PDF
16世纪中西跨艺术诗学互文比较
5
作者 应宜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121,共7页
跨艺术诗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明代胡应麟提倡“图象百物”,诗人兼画家唐寅、文徵明都有“诗中有画”之创作。米开朗琪罗的美术创作与诗歌互文见义,表现出相同的心象与意境。诗歌的文辞符号需要拓展广度和深度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 跨艺术诗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明代胡应麟提倡“图象百物”,诗人兼画家唐寅、文徵明都有“诗中有画”之创作。米开朗琪罗的美术创作与诗歌互文见义,表现出相同的心象与意境。诗歌的文辞符号需要拓展广度和深度以充分表达作者的创意和想象力,再现其心灵深处的情思,高水平创作者在创作时自然呈现出一种“无界”的状态。跨艺术诗学的优越性在于借助图像或绘画叙述诗文未尽之意,使读者在欣赏诗画之时产生共鸣。古今中外诗人互文见义的表现方式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开朗琪罗 艺格符换 诗画 中西诗学比较
原文传递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叶维廉文图关系理论研究
6
作者 黄一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61,共8页
叶维廉文图关系理论是其比较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建构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台湾的"诗画互文"潮流中,具有中西、古今、诗画媒介互参的比较视野和深入到符号表意机制内部探讨诗画关系的自觉意识。叶维廉一方面充分... 叶维廉文图关系理论是其比较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开始建构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台湾的"诗画互文"潮流中,具有中西、古今、诗画媒介互参的比较视野和深入到符号表意机制内部探讨诗画关系的自觉意识。叶维廉一方面充分关注中国古典诗歌、绘画等传统艺术资源和当代艺术现实,另一方面将文图关系的讨论统一于"纯粹经验"的美学理想,以文图媒介的互相参照、批评方法的互为呼应为主要内容,为中国现代文图关系理论提供了丰富内容,书写了20世纪中国文学与图像关系史的重要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维廉 学与图像理论 比较诗学 诗画
下载PDF
張錯《連枝草》現代題畫詩對中國古典水墨畫的文本關涉
7
作者 解昆樺 《人文中国学报》 2021年第2期215-261,共47页
題畫詩是中國古典詩傳統之一,然則在現代詩的創作場域中卻尚待開展。現代詩人觀中國古典水墨畫而爲現代詩,本身即涉及詩和畫之間媒體形式的互文關係轉换,特别是中國古典水墨畫自成一再現體系,現代詩人如何出入圖像進行辯證,實爲重要課... 題畫詩是中國古典詩傳統之一,然則在現代詩的創作場域中卻尚待開展。現代詩人觀中國古典水墨畫而爲現代詩,本身即涉及詩和畫之間媒體形式的互文關係轉换,特别是中國古典水墨畫自成一再現體系,現代詩人如何出入圖像進行辯證,實爲重要課題。學者張錯既有《風格定器物》之論著,詩人張錯亦有《連枝草》之詩畫創作,兩者交相輻湊,實深化出“在現代情境中古典水墨畫之美與美感經驗如何發生?並且透過現代詩話語予以體現?”此一問題意識。本文即透過“觀中遊:動態觀視”“天工與畫工:生成意識”論述進程,研究張錯現代詩與中國古典水墨畫間的互文現象。從中可見張錯在題畫過程中,一方面爲畫作投置主體,透過畫中山水空間的層次組合,建構主體感官與山水自然的互動關係,突破繪畫本身形式上的静態限制,以詩話語釋放繪畫潛存之動能;另一方面則運用畫法入詩,整合中國古典水墨繪畫傳統進行繪畫山水與人物的再現,使文本産生藝術品評的功能,並揉入自身審美品味,進而使繪畫與詩美學得以共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現代 中國古典水墨畫 題畫 詩畫互文 身體空間
下载PDF
从“诗画互文”角度探讨宋代艺境的生成与嬗变——以苏门木石绘画为中心
8
作者 董赟 《中国美学研究》 2023年第2期113-126,共14页
“木石”是串联宋代绘画与文学的关键主题,“文同→苏轼→黄庭坚”的线索是苏门及宋代文人艺术的缩影,诗、画共同构筑荒远淡雅的宋型艺境。从“诗画互文”角度对此加以考察,既能看出诗画之间的对应、影响和借鉴关系,又可以从文人趣味和... “木石”是串联宋代绘画与文学的关键主题,“文同→苏轼→黄庭坚”的线索是苏门及宋代文人艺术的缩影,诗、画共同构筑荒远淡雅的宋型艺境。从“诗画互文”角度对此加以考察,既能看出诗画之间的对应、影响和借鉴关系,又可以从文人趣味和艺术观念的角度探索宋代艺境的生成和嬗变。“诗画互文”的视角和方法不仅能讨论诗画相融的现象及其原理,更指出诗、画是互为说明的关系,以及其在构筑艺境中的作用原理,在文人个体与群体研究、接受与影响研究等方面具有多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苏门 木石 人画 诗画
原文传递
中国印刷术对布莱克互文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应宜文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3-136,共4页
本文以布莱克镌刻《弥尔顿之诗》在诗画互文创作中运用“凸版印刷”技法为线索,据文献考证宋代经籍铺、书院刻印、刻梓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书法早期对外传播。学者格里菲斯的专著提出木刻版画印刷艺术起源于中国,公元9世纪中国发明木... 本文以布莱克镌刻《弥尔顿之诗》在诗画互文创作中运用“凸版印刷”技法为线索,据文献考证宋代经籍铺、书院刻印、刻梓及雕版印刷术、活字印书法早期对外传播。学者格里菲斯的专著提出木刻版画印刷艺术起源于中国,公元9世纪中国发明木刻雕版印刷,此后从中国向西方传播等观点。实地考察雕版博物馆,布莱克互文创作以延承间接式、代际传播方式受到中国印刷术、中国木刻印版的影响。中国印刷术对外传播过程中熔铸百家,中外文明互鉴,对近现代诗歌文本形式创新、艺术风格衍生出新、版式设计沿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印刷术 Woodblocks 诗画
原文传递
和平之舟与米开朗琪罗诗画互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应宜文 《美术观察》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8-90,共3页
本文探究米开朗琪罗十四行诗与艺术创作的“和平主题”,通过诗画创作表达任何矛盾都能够被忠诚与美德所化解的寓意,展现他崇尚和平的坚定信念。基于西方传统绘画“舟”的塑造及其象征涵义,米开朗琪罗以抒情诗与绘画创作阐述其肩负着为... 本文探究米开朗琪罗十四行诗与艺术创作的“和平主题”,通过诗画创作表达任何矛盾都能够被忠诚与美德所化解的寓意,展现他崇尚和平的坚定信念。基于西方传统绘画“舟”的塑造及其象征涵义,米开朗琪罗以抒情诗与绘画创作阐述其肩负着为大众带来祥和安宁的责任与使命。从互文理论文本阐释诗歌与绘画互相依存的关联、创作思维连续与互动及其诗画呈现动静交融、互文共鸣的多重审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平 和平之舟 米开朗琪罗 诗画
原文传递
文明互鉴:中国丝绸与米开朗琪罗诗画互文
11
作者 应宜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7-105,共9页
中国丝绸在欧洲、西亚及海陆丝绸之路所及地区为人们所珍爱,在亚欧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中国丝绸西传意大利,中国古代丝路文化传播对欧洲文明影响深远。米开朗琪罗的诗歌与艺术创作中蕴涵丝绸文化因素,体现了东方... 中国丝绸在欧洲、西亚及海陆丝绸之路所及地区为人们所珍爱,在亚欧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公元前1世纪开始,中国丝绸西传意大利,中国古代丝路文化传播对欧洲文明影响深远。米开朗琪罗的诗歌与艺术创作中蕴涵丝绸文化因素,体现了东方文化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其诗歌中的“春蚕”“丝虫”融合了中西文化,并在其绘画中再现,诗画形成了互文。中国丝绸传入意大利成为东方时尚,凝聚了人们对丝绸美的共同理想,丝绸文化承载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精华,人类文明在传播、交流、互鉴中展现了共生与共融的光辉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画 丝绸 米开朗琪罗
原文传递
笔墨造玄妙 丹青含意韵——简析徐累绘画艺术
12
作者 段奕辰 《美术大观》 2015年第6期44-45,共2页
徐累的绘画古今契合,中西交融,妙心、巧手共造玄妙。本文结合其具体作品,从古今契合、中西交融、东方审美文化意蕴三个方面作出分析。
关键词 溯古不泥古 诗画 故事性图式 尚意追求 哲思
下载PDF
诗•画・香港——论王无邪的现代主义创作
13
作者 陈云昊 《华文文学》 2021年第2期28-34,共7页
1950年代的香港现代主义思潮覆盖了文学与美术两大领域,而诗人、画家王无邪则是现代主义诗画合流的代表性人物。他是1950年代香港现代诗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革新水墨画的先驱。在他早期诗歌《一九五七年春·香港》中出现的"由天... 1950年代的香港现代主义思潮覆盖了文学与美术两大领域,而诗人、画家王无邪则是现代主义诗画合流的代表性人物。他是1950年代香港现代诗的发起人之一,也是革新水墨画的先驱。在他早期诗歌《一九五七年春·香港》中出现的"由天观地"的超越视角,不仅是理解其现代诗的关键,也是其绘画会通中西风格的结构性因素。文学与美术的跨界互动、现代主义世界思潮与香港城市文艺的交织,为王无邪的现代主义艺术实践提供了横的移植,也提供了纵的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无邪 诗画 现代主义 艺新潮》
下载PDF
两宋山水画中的萧寺秋韵
14
作者 张一弛 王广维 《荣宝斋》 2023年第7期88-95,共8页
萧寺为山水画之画题,兴于五代至两宋,画中所绘景象多为秋冬之时。本文以此为线索,通过典型图像的梳理,结合诗画互文的时代风气,探究了绘画中“萧寺”意象的缘起与图式建构,重点分析了“萧寺”之“萧”与“秋”之意境的相互融合,以此总... 萧寺为山水画之画题,兴于五代至两宋,画中所绘景象多为秋冬之时。本文以此为线索,通过典型图像的梳理,结合诗画互文的时代风气,探究了绘画中“萧寺”意象的缘起与图式建构,重点分析了“萧寺”之“萧”与“秋”之意境的相互融合,以此总结了两宋时期“萧寺秋韵”图像的意境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寺 秋境 山水画 诗画
原文传递
何向阳诗集《刹那》与“灵觉诗学”
15
作者 徐妍 《新华文摘》 2022年第21期175-175,共1页
徐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7期撰文指出,何向阳最新诗集《刹那》是21世纪“三栖作家”逾越既有文学观念的典型文本。《刹那》是何向阳个人生命中一段嗨暗时光的记取,带有某种个人精神史的特质。它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 徐妍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2年第7期撰文指出,何向阳最新诗集《刹那》是21世纪“三栖作家”逾越既有文学观念的典型文本。《刹那》是何向阳个人生命中一段嗨暗时光的记取,带有某种个人精神史的特质。它更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自觉承继与创造性转换:以诗画互文的形式、通过“我”与“你”相互加持的灵觉对话,悟觉出个人如何依靠中国古典诗性的光芒和神性的力量来应对今日人类所遭遇的“无常现实”的幽渊,并重生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源头之人--灵觉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典诗歌传统 创造性转换 学观念 诗画 典型 刹那 重生 诗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