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8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过渡理论视域下俄语动词“идти”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1
作者 许凤才 刘雪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语义演变、语法化形成路径、语法化构式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为俄语词汇语法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同时为俄语教学、翻译及词典编纂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идти” 过渡理论 语义演变 构式 语用效果
下载PDF
“掉”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进程
2
作者 高军 张晨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49,共5页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 基于语料库研究方法,文章从历时层面考察了“掉”的语义演变路径及语法化进程。语料分析发现,“掉”历经了古代汉语的语义扩大及现代汉语的语义缩小,语法化现象首次出现于宋代,至清代较为显著,在现代汉语中得到进一步凸显“。掉”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语义滞留现象,语法化还不够彻底,处于后期加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掉” 语义演变 语料库研究
下载PDF
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诚”的来源和语法化
3
作者 张明辉 徐蕴洋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3-90,共8页
通过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诚”的来源、分布及语法化的分析,发现“诚”作为程度副词在东北地区具有以辽宁中部为中心,逐渐向辽东、辽西及吉林、黑龙江扩散的特点,用法上呈现过渡性和差异性特征。认为程度副词用法是“诚”从形容词演变... 通过对东北方言程度副词“诚”的来源、分布及语法化的分析,发现“诚”作为程度副词在东北地区具有以辽宁中部为中心,逐渐向辽东、辽西及吉林、黑龙江扩散的特点,用法上呈现过渡性和差异性特征。认为程度副词用法是“诚”从形容词演变为语气副词后,进一步语法化的结果;“诚”逐渐经历了“描摹语气→兼表语气和程度→限定程度”的语法化阶段,以中原地区为代表,最终出现了程度副词的用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度副词 “诚” 地域分布 移民
下载PDF
英语边缘虚词granted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
4
作者 张宏国 吴媛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1,共6页
在现代英语共时平面,granted有动词的过去式及过去分词、形容词及边缘虚词用法。从历时角度看,granted的用法由最初动词过去式逐步由实到虚演变为边缘虚词,是语法化的结果。隐喻、重新分析、主观性和主观化是granted语言演变的机制和动因。
关键词 边缘虚词 granted 语义演变
下载PDF
现代汉语被动标志词“被”的语法化规律及其后果
5
作者 张兴旺 《阴山学刊》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语法化是人类语言普遍具有的一种语法演变规律,语法化的过程是一个去语义化、去范畴化、类推和重新分析的过程,它能导致新结构、新标记的出现,介词“被”的语法化历程就是典型的例证。
关键词 去语义 去范畴 类推 重新分析 “被”
下载PDF
短时副词“一时间”的句法语义及词汇化
6
作者 李思旭 刘利雪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短时副词“一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等语义特征,“一时间”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属于可移位副词,并形成了“一时间里”“不一时间”等特殊搭配。词汇化方面,“一时间”由双音节副词“一时”+“间”构成,语义的融合和泛化、句... 短时副词“一时间”具有瞬时、突发、动态变化等语义特征,“一时间”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属于可移位副词,并形成了“一时间里”“不一时间”等特殊搭配。词汇化方面,“一时间”由双音节副词“一时”+“间”构成,语义的融合和泛化、句法环境的改变以及认知组块是“一时间”词汇化的动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副词 “一时间” 词汇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广西中南部语法化区域的两个共享特征
7
作者 覃凤余 蓝庆元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3-268,共16页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 广西中南部汉、壮语共享两个特征,即量词重叠(CL+CL)表任指、“对”有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模式语都是壮语,汉语复制了其语法功能。前一共享特征在如下结构的演变中获得,即:V_(1)+CL+哪,CL+那+V_(2)>V_(1)+CL,CL+V_(2)>V_(1)+CL+CL+V_(2),触发演变的语境是五言壮语歌谣。后一共享特征的来源是:壮族人意识到壮语的“V+te:■^(1)”与汉语官话的“V+对”是相对应的,推测出壮语的te:■^(1)就是官话的“对”,他们将壮语“te:■^(1)+N”结构类推为壮式官话的“对+N”。随着壮式官话“对+N”在宜州官话中的扩展,导致“对”获得存在动词、处所/时间介词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中南部 区域 共享特征
下载PDF
潮州方言语气词“还”的语法化
8
作者 洪妍 林华勇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41,共13页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 潮州方言的“还”除了做副词(还_(1)),还可做句末语气助词(还_(2)),构成“XP_(1)+还_(2)”句式。“还_(2)”具备以下功能:(a)反驳语气词(还_(2a));(b)肯定语气词(还_(2b))。“还”的语气词用法由表反预期义的语气副词,经过成分省略、重新分析而成。句法结构的变化,促使“还”的语义辖域重心前移,语义内容随之改变,由此进一步引发“还_(2a)>还_(2b)”的语气功能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州方言 “还” 副词 语气词
下载PDF
中古汉语副词“转”语法化连续性环境研究
9
作者 张赪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8,共16页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 文章以东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佛经为主要语料,从语法化环境具有连续性的理论出发,讨论了中古汉语时期“转”的各种副词用法演变的语法化环境。这一时期“转”有程度副词、情状副词和语气副词三种用法,它们都是由“变化”义的动词“转”语法化而来,新的语法功能经桥梁环境、在转换环境中最终形成,而“转换环境”是可以采用一定的形式标准将其识别出来的。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基本见于佛经的“转复”“转便”“转更”的副词用法,指出它们源于不熟悉汉语的译经僧人(二语习得者)的学习偏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副词 佛经
下载PDF
汉语动结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特征研究
10
作者 王辰玲 李龙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2-128,共7页
动结动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汉语复合动词,往往无法从形态上体现语法功能,其语法化现象难以考证。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能有效规避语法功能在形态上的体现,从主体化和图式化两个维度确定语法化现象。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为动结动词... 动结动词作为一种典型的汉语复合动词,往往无法从形态上体现语法功能,其语法化现象难以考证。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能有效规避语法功能在形态上的体现,从主体化和图式化两个维度确定语法化现象。本文从认知语法的语法化视角为动结动词的语法化现象提供理据。研究发现,汉语动结动词在事件融合下认知主体从最大域进入即时域,对V2事件的或然性做出选择,实现主体化特征。此外,V1的语义由最初动词的原型图式虚化为动词基本图式、由原先表征过程转向突显过程在时间维度的变化,形成了从行为域向时间域上的抽象化转变,具有图式化特征。因此,汉语动结动词不仅是一种词汇化现象,更是一种语法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结动词 主体 图式
下载PDF
“日常”的名词化和区别词的逆语法化
11
作者 高艳 马元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78-84,共7页
语料考察表明,“日常”一词除了作定语外,自1993年以来,还出现了作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作动词宾语的用法,在外部动因和内在条件的促发下实现了名词化。这是区别词演变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逆语法化现象。区别词通过中心语删略和定谓易位... 语料考察表明,“日常”一词除了作定语外,自1993年以来,还出现了作定中短语的中心语、作动词宾语的用法,在外部动因和内在条件的促发下实现了名词化。这是区别词演变的一个缩影,也是一种逆语法化现象。区别词通过中心语删略和定谓易位两个机制可分别逆语法化为名词、形容词和动词,具有词类演变的定向性、定中短语环境的特定性、复合词的优选性以及非个例性等特点。就汉语区别词而言,逆语法化不是普遍性的,也不是全程逆返,而是一部分词的短程回溯。逆语法化无法与语法化构成真正的镜像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 区别词 逆语 中心语删略 定谓易位
下载PDF
“只管”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12
作者 李晓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3-103,共11页
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只管”成词演变的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只管”是状中结构经过词汇化与语法化形成的,其演变路径可概括为:状中短语→情状副词→语气副词,表现出组合搭配的多样性、表祈使的语义凸显及语用上的多功能... 运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只管”成词演变的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只管”是状中结构经过词汇化与语法化形成的,其演变路径可概括为:状中短语→情状副词→语气副词,表现出组合搭配的多样性、表祈使的语义凸显及语用上的多功能性等鲜明特点。此外,还探究了“只管”的新发展,以及其衍生出引导已然事实、使用于前端句、起到篇章关联作用等新用法。同时借助描写与解释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句法位置、词义变化、主观化等因素在“只管”词汇化与语法化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只管 词汇 历时演变
下载PDF
论鄂州赣语情状副词“侭子[ʨin^(42) tsɿ^(0)]”的形成--兼论近代汉语“紧/侭+x”式副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13
作者 皮曦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21,共7页
鄂州赣语中的“侭子”具有情状副词的用法,表示某动作的反复或某状态的持续,兼表说话人对此不满的主观态度。文章在对鄂州赣语情状副词“侭子”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行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进一步考证出“紧/... 鄂州赣语中的“侭子”具有情状副词的用法,表示某动作的反复或某状态的持续,兼表说话人对此不满的主观态度。文章在对鄂州赣语情状副词“侭子”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进行描写的基础上,结合近代汉语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进一步考证出“紧/侭+x”式副词有表“赶紧”义的短时副词、“本来”义的语气副词和“老是”义情状副词三种用法,前两种用法来自动词短语“紧着”,第三种来自动词短语“侭着”,其形成分别经历两条不同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州赣语 情状副词 侭着 紧着 词汇
下载PDF
“云XX”结构中类词缀“云”的语法化探析
14
作者 王若水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4期650-654,共5页
从最初的“云计算”到普及的“云生活”,“云XX”构式中的类词缀“云”增加了[ 互联网] [ 虚拟性] [ 共享性]等语义特征,其语法化受到语言接触、语义泛化、认知隐喻和类推机制的影响。探究类词缀“云”形成的认知机制,对新兴网络词的发... 从最初的“云计算”到普及的“云生活”,“云XX”构式中的类词缀“云”增加了[ 互联网] [ 虚拟性] [ 共享性]等语义特征,其语法化受到语言接触、语义泛化、认知隐喻和类推机制的影响。探究类词缀“云”形成的认知机制,对新兴网络词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行 云XX 类词缀
下载PDF
当代网络语“麻了”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
15
作者 潘淑婷 《现代语言学》 2024年第5期266-274,共9页
“麻了”是当代汉语常用词,常见于网络交际中,并在语义表现、语用功能和句法位置上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麻了”从充当句子的核心谓语,演变为结果补语与程度补语,最后虚化为表态度的话语标记,经历了语法化过程。本文通过语料库检索,总结... “麻了”是当代汉语常用词,常见于网络交际中,并在语义表现、语用功能和句法位置上经历了一系列变化。“麻了”从充当句子的核心谓语,演变为结果补语与程度补语,最后虚化为表态度的话语标记,经历了语法化过程。本文通过语料库检索,总结得出“麻了”的四种用法:“麻了1”表具体无知觉义,“麻了2”表抽象无知觉、习以为常义,“麻了3”表极限程度义和“麻了4”作话语标记;并基于此论述了“麻了”的语法化成因,即认知隐喻与语义泛化、句法促动、使用频率、经济原则、双音化现象和求新心理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语 “麻了” 语义演变
下载PDF
“所”字语法意义补证及语法化
16
作者 刘玉敏 《今古文创》 2024年第6期124-126,共3页
结构助词“所”作实词的本义是表处所义的名词,“所”在后来的语言使用中发生词义的隐喻引申,意义更加抽象,当“所”的意义虚化为称代助词时,常称代其后谓语省略的宾语,但在“所+谓词”结构中,当“所+谓词”结构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中... 结构助词“所”作实词的本义是表处所义的名词,“所”在后来的语言使用中发生词义的隐喻引申,意义更加抽象,当“所”的意义虚化为称代助词时,常称代其后谓语省略的宾语,但在“所+谓词”结构中,当“所+谓词”结构作定语修饰其后的名词中心语时“,所”指示说明谓词本身。通过对“所”历时演变的分析“,所”的语法化过程受到句法结构、认知隐喻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词“所” 指示意义
下载PDF
湘桂边苗族汉话持续标记的来源及其类型学价值——兼论结果体、完结体的语法化双路径
17
作者 沈敏 唐贤清 《语言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0-651,共12页
湘桂边苗族汉话6个持续标记均在共时层面保留着结果体和完成体用法,成为一组集中展示“不完全”语法化双路径的标记系列,为结果成分同时向完成体和持续体发展保存了演变链,也进一步映证了语法化双路径具有较普遍的类型学意义。“起”的... 湘桂边苗族汉话6个持续标记均在共时层面保留着结果体和完成体用法,成为一组集中展示“不完全”语法化双路径的标记系列,为结果成分同时向完成体和持续体发展保存了演变链,也进一步映证了语法化双路径具有较普遍的类型学意义。“起”的演化模式展示了完结体形成语法化双路径的可能性,对完结体的经典演化路径具有一定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汉话 持续标记 来源 双路径
下载PDF
豫南方言的意愿处置句式“V(R)它”——兼论汉语方言同类句式的来源及“它”的语法化
18
作者 高顺全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9-80,共12页
豫南方言中有一种意愿处置句式“V(R)它”,包括甲、乙、丙三类下位句式,分别为“N_(施)+给/帮+N_(受)+Vt(R)它”“N_(受)+Vt(R)它”和“Pron.+Vi(R)它”。跟其他方言的同类句式相比,其特点是:1)结果成分强烈倾向于不用;2)“它”由代词... 豫南方言中有一种意愿处置句式“V(R)它”,包括甲、乙、丙三类下位句式,分别为“N_(施)+给/帮+N_(受)+Vt(R)它”“N_(受)+Vt(R)它”和“Pron.+Vi(R)它”。跟其他方言的同类句式相比,其特点是:1)结果成分强烈倾向于不用;2)“它”由代词语法化为结果标记词。甲类源自近代汉语的“N_(施)+把/将+N_(受)+Vt+R+他”句式,乙类源自“(受事)话题+Vt+R+他”句式,丙类则是乙类句式进一步扩展的结果。文章通过方言对比发现“V了它”的语法化结果有两种:“V喽”和“V它”。豫南方言属于后者,“V它”由“动词+代词宾语”重新分析为“动词+结果补语”,机制是“它”的回指功能完全弱化以及R的语义抽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方言 处置句式 V(R)它 来源
下载PDF
满语指示词指代语义类型及语法化演变路径
19
作者 贾越 《满语研究》 2023年第2期14-19,共6页
分析满语指示词ere(近指)/tere(远指)的指代语义类型,可归纳出其语法化演变路径为空间和时间指代、语篇回指指代、充当情感标记词的3个变化路径。其分别遵循以言者为参照点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原则、语篇距离为参照点的上下文距离原则、言... 分析满语指示词ere(近指)/tere(远指)的指代语义类型,可归纳出其语法化演变路径为空间和时间指代、语篇回指指代、充当情感标记词的3个变化路径。其分别遵循以言者为参照点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原则、语篇距离为参照点的上下文距离原则、言者心理空间为参照点的情感心理距离原则。tere发展出不确定语义和人称语义,遵循距离近的确定性高、距离远的确定性低和话题参与者远近的距离原则。ere/tere指代语义演变由原型静态空间位置和动态时间位置共同投射到语篇上下文距离和谈话时点距离及心理领域的心理情感距离两种投射路径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示词 指代语义 投射路径
下载PDF
“爆了”的语义演变与语法化
20
作者 张宏国 王庆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了”语法化机制和... 文章从历时角度,探讨了“爆了”的语义演变及其语法化过程。研究发现,“爆了”的语义从具体“破裂义”泛化为抽象“破裂义”,最终演化为极限程度义;句法功能从谓语、结果补语、程度补语逐步演变。文章进一步挖掘出“爆了”语法化机制和成因,主要有语义泛化和认知隐喻、重新分析、主观化、句法位置,及双音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了 语义演变 认知隐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