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1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报道用词隐性倾向性与国家形象建构——以日本媒体涉华报道为例
1
作者 庄倩 陈新仁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6,共7页
新闻报道话语的主观性问题引发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多聚焦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批评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对日本主流报纸涉华报道中的一些中性词汇进行了解析,发现这些词汇的意义经过读者语义扩充、... 新闻报道话语的主观性问题引发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多聚焦明显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批评语用学与词汇语用学的研究视角对日本主流报纸涉华报道中的一些中性词汇进行了解析,发现这些词汇的意义经过读者语义扩充、语义收窄等语用过程后会发生倾向性变异,进而隐性地传达出日本媒体对中国的负面评价,建构负面的中国形象。本文进一步拓展了语用充实研究,也有助于把握日本涉华报道的词汇特征并揭示其背后隐含的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华报道 词汇倾向性 语用充实 批评语用学 国家形象
下载PDF
谢默斯·希尼诗歌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研究
2
作者 夏宗凤 刘风光 侯艳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被誉为继叶芝之后爱尔兰最伟大的诗人。本研究在厘清不礼貌策略、诗学效果和动机语用三者内在联系基础上,构建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的诗学效果动机分析模式,从词汇、句子和语篇三个层面对希尼诗歌加以探讨。研究发现:诗歌语篇中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动机以信息传递动机为主,辅以互动动机。不礼貌策略产生的诗学效果将诗人对个人、民族、历史和文化等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互动动机体现在诗人对爱尔兰民族国家及群体公共形象的构建和维护上。本研究可为认知语用文体研究和希尼诗歌研究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礼貌策略 诗学效果 动机语用 希尼诗歌
下载PDF
现代汉语隐性否定研究综述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明辉 闫语萌 《昭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隐性否定以“无显性否定形式”和“具有否定意义”为条件,学界大体从概念界定、表达形式、语用功能以及新理论视角等方面对隐性否定加以研究。对目前的隐性否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求明确学界在隐性否定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不足,从... 隐性否定以“无显性否定形式”和“具有否定意义”为条件,学界大体从概念界定、表达形式、语用功能以及新理论视角等方面对隐性否定加以研究。对目前的隐性否定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求明确学界在隐性否定研究领域的现状和不足,从而确定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否定 概念界定 表达形式 语用功能 类型学 构式语法
下载PDF
现代语用学研究及其代际关系综论
4
作者 荣立武 《学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30,共7页
为了反对“意义即使用”,格赖斯在“语言”“思维”“实在”的耦合关系中描述了真值概念和意义概念的原型,刻画了意义的中心性范畴。不过,随着语用学的认知转向,格赖斯对话语意义分析的整体设想遭遇了语言的不充分确定性和“读心”两大... 为了反对“意义即使用”,格赖斯在“语言”“思维”“实在”的耦合关系中描述了真值概念和意义概念的原型,刻画了意义的中心性范畴。不过,随着语用学的认知转向,格赖斯对话语意义分析的整体设想遭遇了语言的不充分确定性和“读心”两大挑战。为解决这些问题,以关联理论为代表的第二代语用学抛弃了格赖斯的“所言”概念,寻求“语言”与“思维”的直接对应关系。聚焦于不同类型的语用学理论以及它们对逻辑联结词丰富意涵的解释,澄清不同界代理论语用学的理论关注,并通过实验语用学的研究成果对其各自的理论预设进行检视,最终得出结论:没有充分证据表明语用学的代际转换已经完成,因此格赖斯语用学与认知语用学是互补的而不是相互竞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的中心性 哲学语用学 认知语用学 实验语用学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简史》直接引语英译形式的语用分析
5
作者 李晶 周丹丹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6-57,112,共13页
《中国共产党简史》及其英译本为中外读者解读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权威读本。直接引语是该著作主要话语表达方式之一,对中共党史对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直接引语形式与其英译形式并非完全... 《中国共产党简史》及其英译本为中外读者解读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权威读本。直接引语是该著作主要话语表达方式之一,对中共党史对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基于自建汉英平行语料库,发现《中国共产党简史》中直接引语形式与其英译形式并非完全对应,译文形式更为灵活。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明,这些英译形式反映出译者立足“讲好中国故事”的交际意图,积极与语言语境、交际语境和译文读者互动而进行语用顺应,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故事的对外翻译,也为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提供了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简史》 直接引语 英译形式 语用顺应
下载PDF
“双碳”战略下的德国气候话语语用研究
6
作者 张智 温鸾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179,共7页
研究立足于“双碳”战略大背景,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借助语料库工具,建立联邦政府应对气候问题演讲语料库;综合运用定量定性研究方法,从词汇、句式、语篇层面解读德国气候话语的语用策略。研究发现,德国政府关于气候... 研究立足于“双碳”战略大背景,基于语用学视角下的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借助语料库工具,建立联邦政府应对气候问题演讲语料库;综合运用定量定性研究方法,从词汇、句式、语篇层面解读德国气候话语的语用策略。研究发现,德国政府关于气候问题的演讲话语实现了其气候话语理念在环境领域的传播,并阐释了其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态度,同时扩大和巩固了气候话语权,提升了国际领导力和软实力。在推广模式上,德国政府通过预设触发语实施形象塑造战略与情感传递战略,增强了气候话语影响力。最后提出了其对我国气候话语体系建设的几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话语 预设 言语行为 语用策略
下载PDF
话题标记“说起”的语用功能
7
作者 李秉震 钱青青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话题标记“说起”总是近距离地重新引入一个前文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并使之成为话题。近距离引入话题的动因在于,在说话人看来话题具有较高的言谈价值,通常是说话人钟情的对象。“说起”话题句具有鲜明的报道性,结构上,新闻语体中的“说... 话题标记“说起”总是近距离地重新引入一个前文已经提及的人或事物并使之成为话题。近距离引入话题的动因在于,在说话人看来话题具有较高的言谈价值,通常是说话人钟情的对象。“说起”话题句具有鲜明的报道性,结构上,新闻语体中的“说起”话题句可分为六类,包含言说动词的三类结构用例最多。“说起”话题句多与言说行为相关,说明它还兼具提示信息来源的功能,“说起”话题句与“关于”话题句在语体、正式程度上的差异即源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起” 语用功能 语体 信息来源
下载PDF
构式“X得可以”的负面评价义及其形成的机制和动因
8
作者 史金生 侯润婕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5-133,共9页
“X得可以”是一个主要表示评价的构式。可进入构式的“X”多为形容词,以贬义词为主。该构式表达的意义为:说话人依据一定的了解,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事、物在当下时刻进行的评价。整个构式倾向于一种高程度的负面评价。构式“X得可... “X得可以”是一个主要表示评价的构式。可进入构式的“X”多为形容词,以贬义词为主。该构式表达的意义为:说话人依据一定的了解,基于自己的认识,对人、事、物在当下时刻进行的评价。整个构式倾向于一种高程度的负面评价。构式“X得可以”的形成,首先是助动词“可以”经由语用推理,通过概念转喻,意义发生改变,获得了具有评价义的形容词性用法,随后再由“X动得可以”经过类推,形成了“X形得可以”,进行扩展时,在“不过量准则”和“礼貌原则”的作用下,“X形得可以”获得了高程度负面评价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式“X得可以” 语用推理 不过量准则 礼貌原则
下载PDF
汉语说明语篇中的事物回指研究
9
作者 刘云 郭海瑞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本文以汉语说明语篇中与说明对象相关的回指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各种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说明语篇中的篇章分布情况,归纳说明语篇中有关说明对象的回指类型。分析汉语说明语篇中的回指在编码时遵循... 本文以汉语说明语篇中与说明对象相关的回指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各种不同类型回指形式在说明语篇中的篇章分布情况,归纳说明语篇中有关说明对象的回指类型。分析汉语说明语篇中的回指在编码时遵循的倾向性规律和一般性原则,并进一步探讨回指作为一种特殊语篇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特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明语篇 回指类型 分布模式 语用机制
下载PDF
社会语用学视域下话语研究的时代性与社会性
10
作者 冉永平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9,共13页
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探究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性特征,揭示语用学等研究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转向,从而体现人文社会学科应有的责任担当。首先,本研究讨论时代语境下话语研究的新驱动及其对社会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社会发... 本研究从社会语用学视角探究话语研究的社会问题及其社会性特征,揭示语用学等研究中所出现的社会问题转向,从而体现人文社会学科应有的责任担当。首先,本研究讨论时代语境下话语研究的新驱动及其对社会问题研究的必要性,然后结合社会发展所触发的新话语和特殊话语,如人机交互话语、特殊群体话语等,讨论话语研究的社会现实性和社会语用建构性,最后聚焦新时代语境下的网络话语,讨论了网络话语研究的诸多语用议题及其社会语用价值。本研究不仅可为话语研究提供议题范围、理论视角等的重要启示,还有助于拓展当代语用学研究的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研究 社会语用学 社会转向 时代性 社会性
下载PDF
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
11
作者 宋文辉 《汉语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7,共14页
研究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不能仅关注有标志被动句。有标志被动句并不比意念被动句更接近语法被动:语法被动是及物性调整机制,被动形态作用于及物动词,使其去及物化,而“被”属词汇手段表被动,不调整及物性,只引出施事,凸显... 研究现代汉语被动句的语言类型学特征,不能仅关注有标志被动句。有标志被动句并不比意念被动句更接近语法被动:语法被动是及物性调整机制,被动形态作用于及物动词,使其去及物化,而“被”属词汇手段表被动,不调整及物性,只引出施事,凸显主观性,使用受语用制约;典型被动句的首要功能特征是施事省略,而有标志被动句一般出现施事,意念被动句无施事。长短被字句经演化结构趋同,跟意念被动句一样都是话题说明结构,语言知识组织更经济。在语言类型学背景上定位现代汉语被动句,应该将其归入语用属性凸显的语用被动,跟印欧语靠解码被动形态识解语义及物事件的语法被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句 形态句法标准 典型特征等级 语法被动 语用被动
下载PDF
从句后置型假设句的语法特征与语用动因
12
作者 张雪平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00-105,共6页
现代汉语从句后置型假设句是一种主要用于言域的语用性特殊假设句式。因使用非常规语序而语义关系不明,便强制要求使用假设标记,同时排斥推论标记,形成“……,如果……的话”这样的典型结构形式。其语体分布和假设标记显示了其书面化倾... 现代汉语从句后置型假设句是一种主要用于言域的语用性特殊假设句式。因使用非常规语序而语义关系不明,便强制要求使用假设标记,同时排斥推论标记,形成“……,如果……的话”这样的典型结构形式。其语体分布和假设标记显示了其书面化倾向,具有追补说明作用的从句可为主句所言提供适宜性条件。这种特殊语序假设句能在汉语中使用开来,外受西文翻译的影响,内则因凸显强调主句内容及与前后文保持语义连贯的语用需要。语用表达需求是假设句语序变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从句后置型假设句 语用性 语法特征 语用动因
下载PDF
文化语用预设新探
13
作者 何刚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0-20,110,共12页
文章探讨的是作为话语文化语用信息载体之一的文化预设,基于一般预设的语用特性考察文化语用预设,力图发现它和一般预设不同的文化语境需要和功能设定,并把说话者的文化主体信息结合到特征和功能分类之中,这样更能反映出文化语用预设对... 文章探讨的是作为话语文化语用信息载体之一的文化预设,基于一般预设的语用特性考察文化语用预设,力图发现它和一般预设不同的文化语境需要和功能设定,并把说话者的文化主体信息结合到特征和功能分类之中,这样更能反映出文化语用预设对言语行为,尤其是文化意向凸显的言语文化行为的理据性和合适性等方面的支持作用。尽管文化语用预设的信息并不是言语行为信息的核心组成,但它对言语行为的文化功能升格却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因此,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语用预设 文化语境 文化语用行为 文化主体性
下载PDF
过渡理论视域下俄语动词“идти”的语法化过程及其语用效果分析
14
作者 许凤才 刘雪倩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28-136,共9页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 语法化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本文以俄语动词“идти”为例,基于《大俄汉词典》对“идти”的释义,结合Бабайцева的过渡理论深入分析该动词的语义演变及语法化过程,关注其语法化路径及其语用效果,揭示俄语动词在语义演变、语法化形成路径、语法化构式及语用效果等方面的普遍规律,为俄语词汇语法化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研究范式,同时为俄语教学、翻译及词典编纂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идти” 过渡理论 语义演变 语法化构式 语用效果
下载PDF
自然话语中致歉语“不好意思”的韵律—语用界面研究
15
作者 赵永刚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31,共12页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 致歉语是一种常见的礼貌语用表达,现有研究主要探讨其词句结构和文化语境,较少关注其韵律特征。本文以汉语自然话语中口语致歉语“不好意思”为例,采取语料库研究法,探究该致歉语的韵律特征与语用功能的关系。研究发现,具有不同语用功能的“不好意思”在停顿、时长、音高和音强等方面有着不同的韵律表现,其语用功能和韵律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具体表现为:实现概念功能的“不好意思1”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无停顿,其平均时长最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小。实现礼貌性言语行为功能的“不好意思2”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有时有停顿,有时无停顿,其平均时长居中,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最大。实现元话语功能的“不好意思3”与其前后话语成分之间通常存在停顿,其平均时长最长,平均音高值和平均音强值都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话语 致歉语 “不好意思” 语用功能 韵律特征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的认知心理学基础
16
作者 辛斌 王永亮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8,共13页
进化心理学试图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角度阐释其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以往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认知语言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导致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本文引入语用学与关联理论,并结合... 进化心理学试图从人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角度阐释其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以往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往往忽略了认知语言学和进化心理学的视角,导致在分析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本文引入语用学与关联理论,并结合认知框架,试图分析这些理论在解释和解读阶段对批评话语分析的重要贡献。本文认为,认知语言学方法能够减少批评话语分析中的主观臆断性,提供更具阐释力的分析模型,从而提升话语分析的科学性和可靠性。我们认为,未来的批评话语分析应更多地关注受话者认知表征的建构,以验证进化心理学提出的心理模块或机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进化心理学 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 认知框架
下载PDF
叙实语用标记“其实”在称赞回应中的互动功能
17
作者 沈敏 李意玉 《武陵学刊》 2024年第4期94-102,共9页
在日常的称赞语境中,被称赞人经常使用叙实语用标记“‘其实’+引接内容”来回应称赞。在自然会话中,“其实”往往出现在称赞回应序列的话轮之首和话轮之中,承载接受和拒绝两种社会行为,具有转接话轮、延续话轮的话轮构建功能,转移话题... 在日常的称赞语境中,被称赞人经常使用叙实语用标记“‘其实’+引接内容”来回应称赞。在自然会话中,“其实”往往出现在称赞回应序列的话轮之首和话轮之中,承载接受和拒绝两种社会行为,具有转接话轮、延续话轮的话轮构建功能,转移话题、延续话题的话题组织功能,修复信息、追加信息的焦点凸显功能和标记立场、削弱程度的情感表达功能。叙实语用标记“其实”互动功能的形成,主要受其位置分布的影响、“客观性”与“主观化”的双重影响和交际策略选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实 称赞回应 互动功能 语用标记
下载PDF
蓄意隐喻理论视角下疫情歌曲的创作路径研究
18
作者 邹幸居 《西部学刊》 2024年第6期38-41,46,共5页
蓄意隐喻是疫情歌曲中的常见现象,通过明喻、暗喻、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以及其他语言和修辞手段呈现,往往依赖转喻构成认知的基础,集语言、思维和交际功能于一身,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发挥了引导、规劝、疗愈的积极作用。在创作疫情歌... 蓄意隐喻是疫情歌曲中的常见现象,通过明喻、暗喻、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以及其他语言和修辞手段呈现,往往依赖转喻构成认知的基础,集语言、思维和交际功能于一身,在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发挥了引导、规劝、疗愈的积极作用。在创作疫情歌曲时,创作者可以围绕创作意图,选取特定转喻符号构建蓄意隐喻和其他认知结构,在完成歌曲构思后,选择恰当的话语形式呈现蓄意隐喻和其他认知结构,这样的创作路径更能引起听众的共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库 蓄意隐喻 语用功能 创作路径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野下的中华古体诗词创作研究
19
作者 孙书文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9期36-45,I0002,共11页
语言是文化传承核心性的载体。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语用能力降低问题,不仅阻碍有效信息的交流,长此以往也将会影响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进中华古体诗词创作,在摹习经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将新词融入传统文学形式,... 语言是文化传承核心性的载体。当下社会中存在的语用能力降低问题,不仅阻碍有效信息的交流,长此以往也将会影响民族文化传承,不利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推进中华古体诗词创作,在摹习经典诗词作品的过程中,将新词融入传统文学形式,能够为解决“词穷”问题提供有益借鉴。在“两个结合”的视野下研究中华古体诗词的当代价值、创作机理、发展动力,会获得许多新的发现。优秀的诗词作品是声音、形象、意蕴的完美结合,体现出汉字特有的声、韵、调,是汉语的“母语境界”的集中彰显。中国传统文论“修辞立其诚”的命题,厘清了达此境界的路径,但未能解决其动力性的问题,而马克思的“实践”理论提供了答案。当代古体诗词创作中将新语入诗词,是把当下时代的“热词”放入格律熔炉中加以“淬火”。这一重要的语词“实践”,推动了当代汉语的发展,在网络用语带来强力冲击、数字虚拟写作方兴未艾等的背景下显得格外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中华古体诗词 语用能力提升
下载PDF
学前儿童否定结构语用发展研究
20
作者 刘丽芬 于磊 余灼雅 《外国语文研究(辑刊)》 2024年第1期166-178,共13页
基于默认语义学理论,采用自然观察法,考察不同年龄段汉语学前儿童否定结构的语用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使用复杂的否定形式,较多将否定词“不”放在句首,常见否定词“不”放在句中,将否定词“不”放在句尾的情况... 基于默认语义学理论,采用自然观察法,考察不同年龄段汉语学前儿童否定结构的语用发展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使用复杂的否定形式,较多将否定词“不”放在句首,常见否定词“不”放在句中,将否定词“不”放在句尾的情况罕见。否定词“不”的移动过程与儿童的心智认知水平、语境要素语言化能力发展水平和语境依赖度有关,体现了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儿童否定结构的使用建立在预设基础上,其语义表征受不同因素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语用发展过程。本研究旨在探索儿童否定结构语用发展规律,为儿童否定结构学习与语用能力的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儿童 否定结构 语用发展 默认语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