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群体的生态还原——以谭献在皖经历为例
1
作者 胡诗黎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6-56,共11页
同治光绪之际,谭献通过捐纳成为候补官员,在安徽度过了十三年时光。在这十三年中,他参与差委和署事,却从未获得实缺。爬梳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谭献与友人的往来书信等文献,可以发现作为一个普通的晚清地方候补文官,谭献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 同治光绪之际,谭献通过捐纳成为候补官员,在安徽度过了十三年时光。在这十三年中,他参与差委和署事,却从未获得实缺。爬梳研究者较少关注的谭献与友人的往来书信等文献,可以发现作为一个普通的晚清地方候补文官,谭献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差委和署事琐碎而临时,这使他长期处于惶惶不安的奔劳状态中;地方上的钱粮亏空不仅要自掏腰包垫补,还带来了考核处分的巨大压力;委署和补缺的机会稀少,尤其要补到实缺须经过多年的漫长等待。与此同时,谭献也被人称作“循吏”,他赈灾安民、发展文教事业,努力为地方做出实绩。深入探寻谭献的仕宦生涯与复杂心理,首先有助于重新认识一个鲜活、立体的谭献;其次可以从谭献的候补经历中窥探到晚清地方候补文官的真实生态,而对数量巨大的地方候补文官群体的研究,则是晚清士人生活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地方候补文官 捐纳 署事 补缺
下载PDF
章太炎与章学诚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荣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4,56,共8页
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论与章学诚之间不存在一脉相承关系。他撰于1 90 8年的《原经》篇明驳章学诚,暗斥谭献,其中对《文史通义》的一系列论辩,显然是两种“六经皆史”论的交锋。它反映出经、史概念内涵的变动不居性,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 章太炎的“六经皆史”论与章学诚之间不存在一脉相承关系。他撰于1 90 8年的《原经》篇明驳章学诚,暗斥谭献,其中对《文史通义》的一系列论辩,显然是两种“六经皆史”论的交锋。它反映出经、史概念内涵的变动不居性,不同时期不同处境的学者对“六经皆史”说的理解并不一致,因此要注意在特定的历史脉络中分析各家相同命题下的不同含义和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章学诚 谭献 六经皆史 官师治教合一
下载PDF
谭献的词学思想 被引量:4
3
作者 迟宝东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46,共7页
谭献的词学思想明显体现出从嘉道时期向同光时期过渡的特点。他对张惠言和周济既有继承之处,又有改造变通之处。“柔厚之旨”,是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词之内蕴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前人词学创作主张基础上,他提出了“潜气内转”与“一... 谭献的词学思想明显体现出从嘉道时期向同光时期过渡的特点。他对张惠言和周济既有继承之处,又有改造变通之处。“柔厚之旨”,是其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对词之内蕴所追求的理想目标:在前人词学创作主张基础上,他提出了“潜气内转”与“一波二折”之说:“幽涩”之美与“虚浑”之境是谭献对词美感特质所作的新的归纳和总结:谭献虽然丰富、发展了常州词派的读者接受理论,但由于其浓重的政教说词观念,其词学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又限制了读者自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对此要客观地加以评价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谭献 词学思想 美感特质
下载PDF
20世纪清词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水云 周云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52-60,共9页
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近代著名词人谭献于1901年去世.3年后(1904),"清末四大词人"的领袖王鹏运亦继之告别人世.1908年王国维<人间词话>64则在<国粹学报>连续刊出,它引进西方文学批评话语研究词学问题,标志着... 在20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近代著名词人谭献于1901年去世.3年后(1904),"清末四大词人"的领袖王鹏运亦继之告别人世.1908年王国维<人间词话>64则在<国粹学报>连续刊出,它引进西方文学批评话语研究词学问题,标志着中国词学批评新变的开始.20世纪的清词研究也伴随着清王朝在1911年的灭亡而揭开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词 词人 词话 词学批评 谭献 西方文学批评 序幕 告别 学报 学问
下载PDF
谭献与章学诚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0,101,共7页
晚清学者谭献在学术上既宗仰常州庄氏的今文经学,而又拳拳尊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他主持刊刻的浙江书局补刻本《文史通义》,对章学诚思想在晚清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谭献的学术思想中,"天下无私书,天下无私师"无... 晚清学者谭献在学术上既宗仰常州庄氏的今文经学,而又拳拳尊奉章学诚的《文史通义》,他主持刊刻的浙江书局补刻本《文史通义》,对章学诚思想在晚清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在谭献的学术思想中,"天下无私书,天下无私师"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学术主张。通过考察谭献的该学术主张和章学诚的"六经皆史"说、"官师合一"说的关系,可以从一个角度察看章学诚在晚清思想史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章学诚 六经皆史 官师合一
下载PDF
论谭献词学“正变”观及其对常州词派的推进 被引量:4
6
作者 傅宇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214-220,共7页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 谭献词学的"正变"观念是对周济"正变"观的一种反拨。不同于之前学者讨论词学正变多从词体发生的角度立论,谭献更注重词的功能。他认为词是古代乐教的重要载体,故而,言志之词是为词的"正声",永言之词是为词的"变声"。具体而言,表现手法疏越、显豁之词为"正声"之词,表现手法含蓄、婉丽之词为"变声"之词。谭献不仅以其"正变"观建构唐宋词史的体系,而且用以建构清词史的体系,这体现在他的《复堂词录》和《箧中词》两部词选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正变观 常州词派 《复堂词录》 《箧中词》
下载PDF
梨园花谱《群芳小集》、《群英续集》作者考略——兼谈《谭献集》外佚作补辑 被引量:3
7
作者 谷曙光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5-190,共6页
梨园花谱《群芳小集》、《群英续集》的作者向有疑问,有谭献、王诒寿两种说法。本文根据多种文献史料论证了清末文学大家谭献乃二书作者,并披露了《群芳小集》另一更为全备的版本,还介绍了数首《谭献集》之外的佚诗佚词。
关键词 《群芳小集》 《群英续集》 谭献
下载PDF
从选本看谭献对常州词派词统之接受推衍 被引量:4
8
作者 赵晓辉 《湖北社会科学》 2007年第4期134-137,共4页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 谭献在晚清同光年间学界、词坛影响至巨,为常州词派继往开来之一大家。从词选本批评和编辑词选实践来看,谭献对常州词派系列选本大加揄扬而批评浙派《词综》补辑选本,委婉肯定《草堂诗余》;编辑《箧中词》和《复堂词录》选录由唐至清之词,皆可见到谭献阐扬推衍常州派词学之主观意图,但其同时又不固守宗派门户之见,颇能折中二派之长而避其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箧中词 复堂词录 常州词派
下载PDF
谭献《复堂日记》的词学文献价值 被引量:4
9
作者 方智范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81-88,共8页
对晚清著名词学家谭献词学活动和词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文献材料一般取自《复堂词话》,而词话主要辑自八卷本《复堂日记》。此八卷本日记,是作者删汰后的选辑,很不完整,徐彦宽将被作者删汰部分整理成《日记补录》,后又编八卷本刊后续写的... 对晚清著名词学家谭献词学活动和词学理论的研究,主要文献材料一般取自《复堂词话》,而词话主要辑自八卷本《复堂日记》。此八卷本日记,是作者删汰后的选辑,很不完整,徐彦宽将被作者删汰部分整理成《日记补录》,后又编八卷本刊后续写的日记为《续录》,内容始趋完整,惜未引起词学研究者重视。本文据全本《复堂日记》,发掘《复堂词话》之外的词学材料,揭示了谭献与庄棫及《白雨斋词话》作者陈廷焯的关系,并初步梳述了谭献的重要词学活动及词话未收的词学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谭献 《复堂词话》 《复堂日记》 词学文献 词学评论
下载PDF
“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订补 被引量:2
10
作者 江庆柏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4-285,共2页
杨柏岭先生'近代上海词人及词籍考略'一文(载<文献>2004年第4期,以下省称杨文),对近代沪上部分词人的生卒年作了考释,此有助于词学研究和文献整理.惟若干词人生卒年份尚可进一步推敲.今撰订补,以求教于作者.
关键词 词籍考 订补 词学研究 近代上海 生卒 部分词 香草词 生年 词集 谭献
下载PDF
劫后花开寂寞红——论道咸时期的“词史”写作 被引量:3
11
作者 莫崇毅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1-38,共8页
清道光、咸丰年间,社会动乱频仍,纪录、反映历史、人心的词作随之大量涌现。在这个"词史"写作的高潮中,词人们探寻着恰当的方式,以表达其所见闻、感慨与反思。直陈其事的述说与一唱三叹之低吟占据着主流,而比物连类的寄托与... 清道光、咸丰年间,社会动乱频仍,纪录、反映历史、人心的词作随之大量涌现。在这个"词史"写作的高潮中,词人们探寻着恰当的方式,以表达其所见闻、感慨与反思。直陈其事的述说与一唱三叹之低吟占据着主流,而比物连类的寄托与同题共作之群言也已发端。以谭献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理论家,首先对这一批"词史"写作成果展开整理与批评,推扬了其中部分"比兴寄托"的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史”写作 “赋”体 寄托 同题共作 谭献
下载PDF
论丁绍仪对谭献词学阐释论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剑亮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5期144-149,共6页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 清代词学家谭献在《复堂词录叙》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即“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这一观点强调了读者的地位,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超越作者所赋予的意义。由于这一观点与西方的读者接受理论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因此被中外学者广泛引用,并在词学界和文学理论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事实上,谭献的这一观点是从清代另一位词学家丁绍仪的词学理论中发展而来的。丁绍仪的观点是:“作者不宜如此,读者不可不如此体会。”理由有二:其一,丁绍仪提出这一观点的著作是《听秋声馆词话》,该书刊行的时间为1869年,要比谭献《复堂词录》的成书时间(1882)早13年;其二,谭献的《复堂日记》多次记录了他阅读并借鉴《听秋声馆词话》的事实。以往的研究忽略了这一情况,从而妨碍了对词学理论史的正确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绍仪 谭献 词论 接受理论
下载PDF
学问闲情两相兼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金松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6-58,共3页
暑假期间,南昌酷热难耐。系里组织本系老师前往庐山消暑度假,由于积习难改,我携了两本书上庐山,一本是尚未读完的中华书局版的《三国志》最后一册,一本是购有一年多而未曾通读的、河北教育出版社刊行的《复堂日记》。
关键词 《复堂日记》 清代 经学研究 谭献 学术批评 文学批评
下载PDF
推阐张、周说 妙不落言诠——谭献词学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谭新红 余明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78-81,共4页
谭献是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大家。他主要继承张惠言、周济的词学观念,并折衷调和浙西词派的 词学思想,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词学主张。
关键词 谭献 张惠言 周济 常州词派 浙西词派
下载PDF
忧生念乱的虚浑——谭献“折中柔厚”词说评价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柏岭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9-24,共6页
谭献是同光期间词坛的一代宗师:他论词本着迁善改过原则,希望独树一帜,但终究未完全脱离常州词派的底色。他以忧生念乱的时代感充实折中柔厚旨趣。词人多层次的生命感悟,成为他对折中柔厚的一种新体验。他从反、正两面分别认同了张... 谭献是同光期间词坛的一代宗师:他论词本着迁善改过原则,希望独树一帜,但终究未完全脱离常州词派的底色。他以忧生念乱的时代感充实折中柔厚旨趣。词人多层次的生命感悟,成为他对折中柔厚的一种新体验。他从反、正两面分别认同了张惠言比兴观和周济寄托观的读者创造性思想,提升为“读者何必不然”的问题,发展了折中柔厚词论。围绕“柔厚”论词,他提炼出了一系列艺术特征和规律,如丰柔婀娜、萧条幽森的风格美,以“深涩”为特点的潜气内转,及返虚入浑的惝况迷离之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献 折中柔厚 忧生念乱 虚浑
下载PDF
论以意逆志对常州词派词学阐释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祝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15-19,共5页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 孟子"以意逆志"说对中国古典诗学阐释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辐射到词学阐释学领域,清代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就是导源于这一阐释传统的。通过考察常州词派的词学阐释理论,发现自其创始人张惠言至谭献等人之间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们逐步完成了将"以意逆志"之"志"由"作者之意"向"读者之意"的转换,最后将阐释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读者,给读者理解文本以充分的自由,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理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意逆志 常州词派 张惠言 周济 谭献 词学阐释学
下载PDF
论陈廷焯的“本原”与“沉郁温厚”——兼与况周颐重大说、谭献柔厚说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维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1期16-20,共5页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强调本原,根柢于《风》、《骚》,温厚为体,沉郁为用。沉指体格,源于诗坛格调说,显得过于沉重。郁指郁结,讲究兴寄,有些过头,而盘曲表现情感,是对慢词写作的总结。温厚来源于谭献的柔厚,同样重视情感的深厚,但儒家...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强调本原,根柢于《风》、《骚》,温厚为体,沉郁为用。沉指体格,源于诗坛格调说,显得过于沉重。郁指郁结,讲究兴寄,有些过头,而盘曲表现情感,是对慢词写作的总结。温厚来源于谭献的柔厚,同样重视情感的深厚,但儒家诗教色彩比柔厚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 本原 沉郁 温厚 况周颐 谭献
下载PDF
谭献在合肥的交游创作与思想演变 被引量:1
18
作者 潇潇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8-23,共6页
谭献在合肥宦居期间结识了一批各具性格、学识的知识分子,见闻日博,思路渐通,不仅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素材与灵感,而且对其经世观念与朴学立场的逐渐融汇,"尊情"诗学与词史观念的进一步贯通具有推动作用。
关键词 谭献 合肥 交游 创作 思想
下载PDF
作者之心与读者之意——关于常州派词学解释学的研究札记 被引量:1
19
作者 沙先一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31-35,共5页
常州派词学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与接受批评思想,不仅补充和丰富了古代文学接受批评的相关理论,而且对晚清近代词坛创作以及词学由近代而现代的转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应当借助于现代解释学的相关理论,从批评的意图与过度诠释、作者与读者... 常州派词学中包含丰富的解释学与接受批评思想,不仅补充和丰富了古代文学接受批评的相关理论,而且对晚清近代词坛创作以及词学由近代而现代的转型有着一定的影响。应当借助于现代解释学的相关理论,从批评的意图与过度诠释、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比兴寄托的标准与判断等三个方面,检讨常州词学的解释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词派 谭献 作者之心 读者之意 过度诠释
下载PDF
“乱世之音”“哀以思”——清末寒碧词社考论
20
作者 吴怀东 王亚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12,共11页
寒碧词社是清末民初较为重要的词社之一,与当时金石、刘炳照、谭献等重要词人和鸥隐词社、白雪词社、鸥梦词社等重要词社都有密切的关系,名盛一时。寒碧词社的创作既古朴苍凉,亦凄清委婉,对于不同风格的驾驭,也是寒碧词社成员创作能力... 寒碧词社是清末民初较为重要的词社之一,与当时金石、刘炳照、谭献等重要词人和鸥隐词社、白雪词社、鸥梦词社等重要词社都有密切的关系,名盛一时。寒碧词社的创作既古朴苍凉,亦凄清委婉,对于不同风格的驾驭,也是寒碧词社成员创作能力的证明。寒碧词社兼具常州词派比兴寄托与浙西词派"清"之风格两派特色,思想上多表达身世之感与末世哀伤的家国之叹,这种感情取向正是清末民初易代之际普遍社会心理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碧词社 谭献 结社 常州词派 浙西词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