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新媒体时代警察偏见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陈卓
-
机构
浙江警察学院社会科学部
-
出处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8-14,共7页
-
基金
2017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浙教办高科[2017]68号)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陈卓工作室”(浙教办宣[2018]94号)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
文摘
新媒体时代警察偏见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起点上看,警察偏见产生于"我们"(警察)与"你/他们"(群众)的区分:按照社会分类理论,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即时性和匿名性放大了人们的情绪,警察偏见很容易导致极端化(即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从过程上看,警察偏见通过图式对信息的加工得以完成:图式增添信息,新媒体加深了刻板印象作用下对信息的片面选择;图式帮助解释,"互联网的巴尔干化"导致感情因素在警察偏见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从结果上看,警察偏见最终导致警察对群众的符号型污名:新媒体时代的警察偏见具有鲜明的道德色彩;网络世界的符号型污名往往与语言暴力交织在一起,使得警察偏见充斥着各种侮辱谩骂;符号型污名可以上升到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它集中表现为从阴谋论出发,寻找敌对势力和反动分子。
-
关键词
警察偏见
新媒体
特点
社会分类
刻板印象
符号型污名
-
Keywords
Police prejudice
New media
Characteristic
Social classification
Stereotyped impression
Symbol stigma
-
分类号
D631.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
-
题名新媒体时代警察偏见的成因分析
- 2
-
-
作者
陈卓
-
机构
浙江警察学院
-
出处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87-94,共8页
-
基金
2017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研究成果
2017年浙江警察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校局合作课题"新时期提升警察幸福感的实证研究"(编号:2017XJY018)研究成果
-
文摘
新媒体时代警察偏见的成因主要有三种。心理动力学理论认为警察偏见源于权威人格和替代性攻击。首先,借助于新媒体表达警察偏见有利于维护警察的权威人格;其次,互联网的匿名性特征有利于分析产生警察偏见的替代性攻击。从社会同一性理论分析,警察偏见是警察自我确认的一种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媒介多元体"容易强化警察偏见,这些偏见有利于维护警察的自我形象。现实冲突理论认为警察偏见源于社会不平等导致的群体冲突。一方面,就警察自身而言,"互联网的巴尔干化"强化了警察的群体地位感和警察偏见;另一方面,就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关系而言,网络平台上关于警察职责的争论客观上加剧了警察偏见。
-
关键词
警察偏见
新媒体
心理动力
社会同一性
现实冲突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新媒体时代消除警察偏见的对策研究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陈卓
-
机构
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45-153,共9页
-
基金
2017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资助项目
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陈卓工作室”资助项目的研究成果
-
文摘
在新媒体时代消除警察偏见,可以采取三种对策:一是借助群际接触理论,阻遏外群体同质性错觉的产生。一方面,通过开放警营等与群众直接接触的方式,增进警察与群众之间的情感沟通;另一方面,新媒体平台创造了“超现实”的“拟像”,可以通过延伸接触尽可能地消除警察偏见。二是重新划分“我们”(警察)与“他们”(群众)的界限。通过去归类,以个性化对抗刻板印象;通过突显归类,坚持公正适度原则以构建和谐警民关系;通过再归类,探索社区警务虚拟化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三是重视制度环境,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完善警察合法性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站稳群众立场;明确职责使命,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适应新的权力格局,提升执法办案能力。
-
关键词
警察偏见
新媒体
群际接触
再分类
合法性机制
-
分类号
D63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