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赋有警示文化意义的“红色”在中国舞蹈中的意义表达
- 1
-
-
作者
马婧
-
机构
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
出处
《戏剧之家》
2020年第36期137-138,共2页
-
文摘
红色这一颜色在我国传统文化当中拥有独特的含义,并在历史发展当中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标识。"红色"所蕴含的符号意义和文化意义十分丰富,本文主要从警示文化意义这一角度来对"红色"在舞蹈创作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舞蹈作品《红灯停,绿灯行》为例子来具体解析红色在其中的应用形式,探究在独特的文化背景之下运用"红色"来构建象征意义的具体方式,希望能为我国的舞蹈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促使颜色符号在舞蹈创作当中的应用变得更加成熟和广泛。
-
关键词
警示文化
红色
中国舞蹈
意义表达
-
分类号
J704
[艺术—舞蹈]
-
-
题名“以殷为鉴”,打造河南警示文化教育、旅游目的地
- 2
-
-
作者
梁纪毅
-
机构
中共鹤壁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
-
出处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9-81,共3页
-
文摘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召开为河南省文旅产业的加快发展进一步提供了契机。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8月指出要“以殷为鉴、远离危险”,这充分昭示着河南省殷商文化遗存在警示教育方面的巨大价值。充分发掘古朝歌独一无二的警示文化教育资源,可以形成河南省文旅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并逐步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警示文化教育、旅游目的地。
-
关键词
警示文化
教育
旅游
-
分类号
D261.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大学生道德人格文化教化的三维向度探析
被引量:5
- 3
-
-
作者
杨文华
-
机构
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
基金
201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005020)
-
文摘
文化孕育着道德人格。道德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无法看到但却可以感受到的文化品位。长期以来,大学道德教育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忽略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因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而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关键在于文化教化,它是理论传输的强化环节,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体验教育。这种体验教育不应是单向的,而应是多维的,它应在文化实践中多方式、多渠道地展开,因为红色文化教育孕育道德情感,警示文化教育培育道德理性,劳动文化教育锻造道德意志,可以使大学生在三维向度的教育与感化中,提升道德情操,激发道德情怀,从而成长为具有高尚道德人格的人。
-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人格
道德教化
红色文化
警示文化
劳动文化
-
Keywords
moral personality
moralization
red culture
warning culture
labor culture
-
分类号
G64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长岭炼化 五大体系丰富安全文化内涵
- 4
-
-
作者
李祥寿
帅泽轩
-
机构
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
-
出处
《企业管理》
2020年第5期84-85,共2页
-
文摘
中国石化长岭炼化公司(简称长岭炼化)通过构建"预防文化、责任文化、行为文化、警示文化、风险文化"五大安全文化体系,丰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一、"预防文化"引领人石化企业生产过程具有高温.
-
关键词
长岭炼化
安全文化五大体系
预防文化
责任文化
行为文化
警示文化
风险文化
-
分类号
F426.7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270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长春伪满旧址申报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思考
被引量:2
- 5
-
-
作者
王文锋
阎丽萍
-
机构
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博物馆
-
出处
《东北史地》
2011年第5期86-88,1-2,共5页
-
文摘
联合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中,特别设立了"警示性文化遗产"。长春,作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建立殖民地傀儡政权的"首都",伪满时期留存的主要旧址还较为完整。它们记载着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血泪与苦难,长春的伪满旧址承载着民族沉重的历史,所以长春伪满旧址更应在申报"警示性文化遗产"的进程中保护好,管理好。
-
关键词
长春
伪满旧址
警示性世界文化遗产
-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K878.2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近代东北建筑期刊与日本侵华史研究
- 6
-
-
作者
刘威
-
机构
安徽大学历史系
-
出处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66-68,共3页
-
基金
2016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东北地区革命文化传播史研究(1905-1949)"(16CXW004)
辽宁省2017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近代东北建筑期刊研究"(L17DXW001)
2018年度辽宁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社科类)"建筑期刊与近代东北社会"(LDQN2018004)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警示性文化遗产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创伤。这些战争历史遗存或为战争产物,或为文化入侵的产物。至今,仍有大批战争遗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日本侵入东北后,为了掩盖侵略真相,美化侵略,歌颂战争,在东北修建了大批近代建筑。这些建筑服务于军事入侵之下的文化入侵。建筑业的发展带动了大批建筑期刊问世,这些期刊记录了日本为炫耀侵略而修建的建筑。而这些建筑期刊本身也成为揭露日本侵华和文化入侵最直接的证据。
-
关键词
建筑期刊
日本侵华
警示性文化遗产
-
分类号
G239.29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