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5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5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体制模式的定位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真真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5-45,共11页
195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体制模式的定位李真真一、195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研究意义1956年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方面,与在经济、政治上力图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情况... 1956: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科技体制模式的定位李真真一、1956年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独特地位及其研究意义1956年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特殊意义在于:一方面,与在经济、政治上力图摆脱苏联模式束缚,探索自己发展道路的情况相反,1956年是新政权试图通过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科技体制模式 科学技术 定位
下载PDF
粮食统购统销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终确立 被引量:6
2
作者 张树新 费迅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3年第1期22-26,共5页
新中国成立后 ,为贯彻计划经济的发展思路 ,党和国家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工作。这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如何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二是如何将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两者相较 ,尤其以... 新中国成立后 ,为贯彻计划经济的发展思路 ,党和国家开始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构建工作。这项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如何将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 ,二是如何将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两者相较 ,尤其以小农经济纳入计划经济的轨道更为困难 ,195 3年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解决了这一问题 ,使小农经济纳入了计划经济的轨道 ,使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得以确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 构建工作 小农经济 国民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下载PDF
论计划经济体制的兴起与衰落 被引量:1
3
作者 夏兴园 田东山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0-23,共4页
本文通过对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各国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其兴起与衰落的探索过程,并从理论上揭示了计划经济体制衰落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理论 体制衰落
下载PDF
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反思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先春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3期5-9,共5页
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提出调整"死制度"、建立"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主张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 作为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之一,朱德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三大弊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他提出调整"死制度"、建立"活制度"的一系列构想:主张在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在工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将部分工业的管理权下放,在放权的同时还要让利;在商业管理体制上,主张发展商品生产,搞活市场。反思"一大二公"的单一所有制形式,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思想:为个体经济正名,认为"不承认个体经济不行","个人所有制的存在是合理合法的";明确提出了''保留私有制"、"对公有制是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反思违背价值规律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实行经济核算:社会主义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不能搞平均主义;要实行经济核算,按价值规律办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德 计划经济体制 反思
下载PDF
产品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 全民所有制:三位一体联盟批判   被引量:3
5
作者 宫希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3-30,共8页
本文认为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是构成传统经济体制的三个基础性范畴。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和支撑,形成了一个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紧密联盟。这个联盟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 本文认为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是构成传统经济体制的三个基础性范畴。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和支撑,形成了一个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紧密联盟。这个联盟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逐渐走向反面,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绳索,因此,最终导致了三位一体联盟的解体。现在,产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两个范畴已被实践所扬弃,剩下的全民所有制范畴虽尚存一席之地,但由于失去了前两者的逻辑支撑,其作为理论范畴的最后终结已为期不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民所有 计划经济体制 产品经济 社会主义思想 所有制范畴 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联盟 社会主义国家 理论体系
下载PDF
资源型地区资源禀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关关系——黑龙江与江苏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海峰 《生产力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1-23,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南部沿海省份经济迅速发展,而东北老工业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缓慢,各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经济特征明显阻碍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对黑龙江省与江苏省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丰富的先天资源禀赋促... 改革开放以来,南部沿海省份经济迅速发展,而东北老工业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缓慢,各种带有计划经济体制束缚的经济特征明显阻碍东北地区的市场化改革,通过对黑龙江省与江苏省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历史原因东北地区丰富的先天资源禀赋促进了其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与深化,而计划经济体制又通过国有企业促进了资源型地区的资源开发,二者之间互为因果互相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禀赋 计划经济体制 国有经济
下载PDF
计划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被引量:7
7
作者 厉以宁 《中国发展观察》 2008年第8期30-32,共3页
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算起,到200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这30年,中国的变化是惊人的、举世瞩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亲身的经历。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改革开放
下载PDF
19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中国化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安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9-385,共7页
改革开放历史起源之一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最初实践经验的思考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就提出、探讨了将苏联计划经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 改革开放历史起源之一是对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最初实践经验的思考和结合中国实际进行改革的初步尝试。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就提出、探讨了将苏联计划经济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这样一个历史课题。在实践中,中共提出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性与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三个主体与三个补充相结合等一系列思想,取得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思想和经验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起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计划经济体制 中国化 经验
下载PDF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利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帅 《中国市场》 2010年第40期144-144,共1页
本文通过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种种对比,深入地剖析了相对于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的利弊,从而得出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要制定一套既有近期目标又有远期目标的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关键词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利弊分析
下载PDF
对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哲学辩护的批判性反思——兼论中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与人民群众主体性的发挥 被引量:1
10
作者 詹宏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168-173,共6页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看来,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为其辩护的苏联教科书哲学的根本缺陷是贬抑和窒息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严重枯竭和动力严重衰减。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步... 在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主体论看来,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及为其辩护的苏联教科书哲学的根本缺陷是贬抑和窒息人民群众的主体性,从而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严重枯竭和动力严重衰减。中国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克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缺陷,逐步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而提出了"市场在配置资源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深化改革方向,其要义在于更加充分地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苏联计划经济体制 前苏联教科书哲学 人民主体论 市场经济体制
下载PDF
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少晖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31-36,共6页
建国初期,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制约,新中国确定了以重工业优先增长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运用政权力量作特定的制度安排,从而衍生出传统经济体制的内在结构,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纵向筹资... 建国初期,受到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制约,新中国确定了以重工业优先增长为主要特征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为了保证这一战略的顺利实施,必须运用政权力量作特定的制度安排,从而衍生出传统经济体制的内在结构,即以政府为主导的行政型纵向筹资机制、高度集中的资源计划配置机制、缺乏自主权的微观经营机制。这种以高度集中为基本特征的经济体制,曾在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中起过重要的推进作用,因而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合理性。但当其历史使命终结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赶超型工业化战略 重工业优先 计划经济体制
下载PDF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建章 《经济科学》 1983年第3期1-4,共4页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与胜利...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挫折与胜利,归根到底都是取决于我们能否把马克思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正确地结合起来。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也充分证明,脱离我国的具体国情,只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个别词句、概念出发,或者照抄外国的模式,结果证明都是不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革命 有中国特色 价值规律 计划经济体制 具体实践 指令性计划 马克思主义 计划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经济 国民经济
下载PDF
高教改革:攻克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勇 张海鸥 《教育导刊(上半月)》 1999年第1期7-8,共2页
在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二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在思想、文化和经济领域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但我们在看到思想观念、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进展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中国社会的改革需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 在纪念改革开放二十周年的时候,我们无不为二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在思想、文化和经济领域改革所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但我们在看到思想观念、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巨大进展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中国社会的改革需要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协调进行。令人感到忧心的是,教育改革特别是曾经作为中国现代思想发源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社会其它方面的改革相比较仍极其滞后。有人已经发出了攻克高等教育这一计划经济体制最后堡垒的呼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教改革 计划经济体制 等学校 经济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改革 高校管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非教学人员 管理体制 教学质量
下载PDF
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明霞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27-28,共2页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运动方式。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经济体制的选择,经济体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 经济发展战略是一国在较长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及为达到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经济体制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运动方式。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战略决定经济体制的选择,经济体制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战略。新中国成立后,迫于国内"一穷二白"的经济形势,为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党制定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此相适应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保障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研究这段历史,对我们今天理解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下载PDF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15
作者 李达昌 王映松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1-16,共6页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 论我国财政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李达昌王映松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的主要特征(一)预算管理体制的高度集中性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主要特性表现为高度的集中统一。——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权限都集中在中央。从建国初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财政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管理体制
下载PDF
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效济体制的转变
16
作者 周兴维 吴江 吴琼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4期30-33,共4页
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效济体制的转变周兴维,吴江,吴琼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突出地强调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 论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效济体制的转变周兴维,吴江,吴琼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是突出地强调了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其中第一个转变就是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九五”计划 经济体制改革 社会发展 国民经济 中共中央 十四届
下载PDF
历史性的大转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17
作者 熊映梧 陈躬林 《大庆社会科学》 1993年第1期1-4,共4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将发生历史性的大转折:彻底抛弃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将对90年代世界形势产生深远...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标志着中国将发生历史性的大转折:彻底抛弃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这是中共十四大作出的最重大的决策,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将对90年代世界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西方叫做两种资源配置方式,我们称作两种经济体制,显然。它们并不带有制度特征。有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附带说明一点,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是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不可缺少的两种调节供求关系的手段、方法。它们跟两种经济管理体制是不同的范畴,处在不同的层次上,不可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大转折 现代商品经济 经济改革 经济管理体制 计划调节 制度特征 供求关系 市场调节
下载PDF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政治主体对科学技术定位问题分析
18
作者 徐治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1-55,共5页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政治主体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存在着定位不当的问题 ,主要是 :价值定位中科技主体性价值实现程度不高 ;权力定位中政治主体作用失当 ;特别是在契约定位中 ,委托者与代理者的角色不明确 ,边界组织缺乏活力 ,更没有维护契...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中政治主体与科学技术的关系存在着定位不当的问题 ,主要是 :价值定位中科技主体性价值实现程度不高 ;权力定位中政治主体作用失当 ;特别是在契约定位中 ,委托者与代理者的角色不明确 ,边界组织缺乏活力 ,更没有维护契约关系有力的市场规范及法制保证。只有消除至今尚存的这些隐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主体 科学技术 中国 价值定位
下载PDF
毛泽东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9
作者 许经勇 《东南学术》 CSSCI 1993年第4期10-17,共8页
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长达1/4个世纪,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毛泽东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如何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 毛泽东领导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长达1/4个世纪,在这段时间内,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因而,人们便自然而然地把毛泽东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直接联系在一起。如何评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种观点认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纯属主观认识上的失误,或主观意志的产物。我不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是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选择的超前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相依存的,从而具有历史的客观性与合理性。正因为这个缘故,其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既有负的效应,也有正的效应。不应当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集中 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发展战略 农业产值 前工业化 工业化过程 原始积累 优先发展重工业 国民经济 农村人民公社
下载PDF
五种经济体制论——经济体制只有市场经济体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两种还是有多种?
20
作者 刘嗣明 胡伟博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22年第3期108-120,共13页
经济体制不仅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两种,还有博彩经济体制、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和武力经济体制。在社会运行有序时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博彩经济体制和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当社会处于无序时,武力经济体制则会升... 经济体制不仅有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两种,还有博彩经济体制、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和武力经济体制。在社会运行有序时更多地采用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博彩经济体制和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当社会处于无序时,武力经济体制则会升格为主要的经济体制。两种社会运行状态下经济体制在实际应用中又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即当社会总体处于无序状态时,武力经济体制就会升格,同时另外四种社会有序状态下的经济体制还会在部分有序的社会状态中发挥部分作用;当社会总体处于有序状态时,四种社会有序状态下的经济体制就会登场、启动,武力经济体制淡出、隐退,但又会时不时竹笋般冒出来部分作用。社会资源的配置,总是处于五种经济体制的混合作用之下,只是各经济体制所起作用的社会状态、程度或大小不同而已。博彩经济体制、论资排辈经济体制和武力经济体制为何没有同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般成为人类社会基本的经济体制,主要是由于比较经济体制研究领域的空白、这三种经济体制自身的缺陷以及其激励机制所蕴含的理念与人类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存在冲突、传统认识的欠缺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博彩经济体制 论资排辈经济体制 武力经济体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