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骑行姿态对功率车大强度骑行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国强 唐琪 +2 位作者 倪大海 龚铭新 李广凯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目的:比较运动员以低把位(Dropped position,DP)和计时位(Time-trial position,TTP)两种骑行姿态,分别完成功率车一次力竭大强度骑行的运动表现差异,探讨骑行姿态改变对下肢肌肉踏蹬发力的影响。方法:在Wattbike功率自行车上安装标准弯... 目的:比较运动员以低把位(Dropped position,DP)和计时位(Time-trial position,TTP)两种骑行姿态,分别完成功率车一次力竭大强度骑行的运动表现差异,探讨骑行姿态改变对下肢肌肉踏蹬发力的影响。方法:在Wattbike功率自行车上安装标准弯把和计时把,建立运动员低把位和计时位两种不同的姿态模型。8名男子场地短距离优秀组(TS组)和12名男子公路青年组(R组)运动员分别以两种姿态完成模拟1 000 m骑行测试。对两组运动员不同姿态下的计时成绩、功率、频率、心率和BLa进行比较。结果:功率车模拟1 km TT中的Pmax和Pavr-start 20 s同时受到骑姿、专项和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其中,专项因素的贡献率占比最大,TS组DP姿态测试的Pmax和Pavr-start 20 s分别较TTP姿态显著提高了17.8%和14.5%(P<0.05);Cmax仅受到骑姿和专项因素的显著影响,TS组DP姿态下的Cmax较TTP姿态显著增加了6.6%(P<0.05);而测试中的Cavr、Pavr、Pavr-end 20 s和成绩仅受到专项分组因素的显著影响,两骑姿间未见显著差异;R组1 km TT结束后的△BLa显著大于TS组,且DP较TTP姿态高了12.8%(P<0.05)。结论:低把位骑行姿态较之计时位有利于运动员功率车大强度骑行开始阶段达到更高的功率和频率水平,而短距离专项运动员更善于发挥低把位骑行姿态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行姿态 把位 计时把位 功率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