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观察
1
作者 李峻岭 王侠 +2 位作者 常沙 刘伦 夏卫东 《安徽医学》 2024年第3期300-303,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 目的探讨正常泪囊在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的形态及变化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提供的50例(100眼)来检人员头颅CT扫描图像资料,分别在软组织窗和肺窗观察其计算机断层扫描图像中泪囊的影像,根据泪囊类型和形态分为4组:泪囊空气充盈组(31眼)、泪囊空气半充盈组(20眼)、泪囊半封闭组(16眼)、泪囊全封闭组(33眼),比较各组泪囊形态的变化。结果泪囊空气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泪囊空气半充盈组软组织窗冠状位泪囊为空气密度影,轴位上部泪囊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弧形;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为裂隙形。泪囊半封闭组软组织窗冠状位上部泪囊为空气密度影,下部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上部泪囊腔形状为椭圆形,下部泪囊腔消失。泪囊全封闭组软组织窗为软组织密度影,肺窗轴位泪囊腔消失。下部泪囊腔横截面由椭圆形变为裂隙形或消失可能原因是下部泪囊外侧壁向鼻侧移位;泪囊软组织密度影范围扩大,而空气密度影范围减少或消失可能原因是眶内软组织向鼻侧移位,正常泪囊CT图像中软组织密度影的来源是眶内软组织。结论正常泪囊的形态可能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在不停变化的过程中;眶内软组织压力可向鼻侧推动,进而改变下部泪囊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断层扫描 泪囊 泪道 泪液引流
下载PDF
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
作者 李燕奎 陈明东 +2 位作者 黄天勤 朱雪平 蒋盛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 目的探究低浓度碘对比剂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冠状动脉检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8月至2021年5月前瞻性入选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80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检查的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0例。高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70 mgI/mL,低浓度组采用优维显浓度为300 mgI/mL,均进行低管电压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质量、辐射剂量、碘摄入量及注入率、注射对比剂外渗率、不适感及检查前后肾功能指标、对比剂肾病发生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为“金标准”评价低浓度碘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低浓度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分值与高浓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9±0.37)分vs.(4.32±0.36)分,P>0.05],且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较高(P<0.05)。两组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及图像优良指数(figure of merit,F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tric CT dose index,CTDIvol)、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及造影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总碘用量及碘注入率均少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均有所上调,且低浓度组较高浓度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浓度组患者注射对比剂热感、疼痛感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均低于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检查为“金标准”,Kappa检验结果显示,低浓度碘对比剂与DSA诊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较高(P<0.05),且低浓度对比剂对中度及以上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为95.06%。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应用在肥胖患者低管电压条件下行CCTA检查,在保证图像质量及诊断动脉血管狭窄准确率前提下,可明显减少碘摄入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碘对比剂 低浓度 肥胖 低管电压 计算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动脉血管狭窄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
3
作者 李祥周 李彦鹏 +2 位作者 练延帮 韩星敏 程兵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 I粒子植入术胰腺癌患者6例,患者术后48 h内行SPECT...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19年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125 I粒子植入术胰腺癌患者6例,患者术后48 h内行SPECT-CT上腹部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患者术前、术后均行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计划及验证。结果6例胰腺癌患者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显示,胰腺癌肿块内125 I粒子分布均匀,其粒子及周边区域放射性分布均匀,肿块周边正常组织内放射性明显减低,肿块内未见明显放射性分布稀疏区、缺损区,放射性分布与术前TPS计划及术后TPS验证基本一致。其中1例患者腹腔肠道内游离粒子1颗。结论SPECT-CT局部断层融合显像对胰腺癌125 I粒子植入术后肿块内粒子及放射性分布提供良好的影像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25 I粒子 单光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 计算断层扫描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斑块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特点分析
4
作者 张光磊 王刚 牛文晶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401-403,424,共4页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ASO)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动脉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静...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tic obliteran,ASO)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全球性健康问题,也是周围血管科常见的一种严重动脉性疾病,是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在肢体局部的表现,其主要临床症状是下肢发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可进展为肢体缺血性溃疡及坏疽等[1-4]。在各种危险因素作用下,下肢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过受损内膜进入血管壁的内膜,发生氧化或其他化学反应,对动脉内膜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持续高血糖状态导致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加,引起微循环缺氧及血流灌注不足,最终出现血管硬化及斑块形成[5]。下肢动脉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可在血管内使用造影剂区分血管和周围组织,X线球管围绕人体做连续旋转扫描,获得连续层面信息,结合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各部位血管细节。本研究旨在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斑块的CTA特点,分析其对ASO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斑块 闭塞 计算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联合磁共振成像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金爱芳 陈炜华 骆柘璜 《当代医学》 2024年第5期142-146,共5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联合MRI对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江西省人民医院/南昌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淋巴结是否转移分为观察组(淋巴结转移)及对照组(非淋巴结转移),每组40 例。两组术前均接受PET-CT及MRI检查,比较两组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结果,分析PET-CT、MRI、PET-CT联合MRI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及诊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观察组PET-CT的SUVmax、SUVmin及平均值均高于对照组,MRI的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均低于对照组,PET-CT联合MRI检查的长径、短径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MRI、PET-CT 联合MRI 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82.50%、77.50%及97.50%。PETCT、MRI、PET-CT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联合MRI检查的灵敏度、准确度均高于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ET-CT联合MRI检查在直肠癌淋巴结转移中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 MRI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
6
作者 王勇 武汉忠 +2 位作者 常燕翔 朱华 夏茜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4年第6期95-9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 目的分析应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为该疾病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台市人民医院在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收治的68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头颈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分析所有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经人工智能辅助头颈部CTA检查的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包括阳性例数检出情况、病灶大小(病灶>5mm、3~5mm、<3mm)检出情况。结果68例研究对象经金标准检查,其中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CTA检查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8)。5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经金标准检查出61个病灶;经CTA检查颅内动脉瘤病灶大小(病灶>5 mm、3~5 mm)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分别为0.651、0.666,P<0.05);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0.00%、92.45%、89.71%,且对>5mm、3~5mm的病灶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均较<3mm病灶更高(均P<0.05)。结论在颅内动脉瘤中,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病灶>5mm、3~5mm患者的诊断效能较高,因此,临床可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时运用人工智能辅助头颈CTA的检查结果及其影像学特征,以期提高筛查颅内动脉瘤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人工智能 电子计算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诊断 准确性
下载PDF
对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分割与评估-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晓斌 陈谦 +6 位作者 柴浩 叶鹏 谢光辉 徐辉 马琛明 张海波 陈国中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评价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与3mensio及Volume Viewer工作站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结果,从而探究该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在完成临床评估中主动脉根自动分割与评估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 目的:通过评价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与3mensio及Volume Viewer工作站的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析结果,从而探究该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在完成临床评估中主动脉根自动分割与评估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方法:本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纳入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接受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的113例患者的主动脉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图像,分别使用使用3mensio、Volume Viewer工作站以及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进行TAVR术前的评估分析。对三组评估结果和质量进行专家的主观评价以及客观的测量结果分析。结果:在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专家主观评价结果中,与3mensio工作站相比,91.2%的患者(n=103)达到Ⅲ级,6.2%的患者(n=7)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与Volume Viewer工作站相比,92.0%的患者(n=104)达到Ⅲ级,5.4%的患者(n=6)达到II级,2.6%的患者(n=3)达到I级。在客观的测量结果统计学分析中,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的测量结果与3mensio工作站(P均>0.05)或VolumeViewer工作站(P均>0.05)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上结果表明,CVpilot人工智能系统工作站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可以准确完成主动脉根部的分割和关键解剖结构的测量,从而可以有效提升TAVR术前评估的临床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 计算断层扫描 深度学习 CVpilot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转运体
下载PDF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引导下肺结节诊断、定位及治疗技术专家共识
9
作者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 孙加源 +3 位作者 陈恩国 徐冬阳 谢芳芳 张冀松 《癌症》 CAS 2024年第3期89-105,共17页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系统可以在术中便捷地实时生成目标区域的3D影像、透视图像,部分甚至可以提供增强透视与穿刺引导。近年来,CBCT系统在肺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该技术在肺... 锥形束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系统可以在术中便捷地实时生成目标区域的3D影像、透视图像,部分甚至可以提供增强透视与穿刺引导。近年来,CBCT系统在肺介入诊疗领域中的应用得到了较快发展,该技术在肺结节诊断、定位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优势已得到众多临床证据的支持。为了优化和标准化CBCT系统技术操作规范,指导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呼吸介入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制订本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锥形束电子计算断层扫描 诊断 定位 治疗
下载PDF
上颌中切牙牙弓形态、牙槽骨厚度及矢状面位置的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10
作者 范玉亭 扈宗鑫 +1 位作者 甘抗 朱娟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 目的:利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图像评估上颌前牙牙弓形态、中切牙牙根矢状位置(sagittal root position, SRP)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并根据年龄、性别对其分组,临床医生在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患者的CBCT影像进行分析,根据牙弓形态、年龄、性别对其分组,对患者的320张上颌中切牙矢状位CBCT图像进行了检查,以测量唇侧骨板和腭侧骨板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牙槽骨厚度因牙弓形态和SRP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方圆形牙弓型和Ⅰ类SRP在腭侧的骨厚度最高。尖圆形弓型和Ⅱ类SRP在唇侧骨厚度最高。牙弓形态与SRP之间无显著相关性。年龄、性别、牙弓形态、SRP与牙槽骨的根尖水平厚度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患者的年龄、性别、牙弓形态和SRP与上颌中切牙的牙槽骨厚度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因此,临床医生在计划即刻种植体植入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中切牙 锥体束计算断层扫描 牙弓形态 牙槽骨厚度 种植牙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11
作者 马清济 陈亮 潘美宇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斑块特征的诊断效能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收治的疑似冠心病的20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发生ACS,纳入ACS组。根据ACS组患者性别、年龄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比例1∶1)同期选择58例发生稳定型心绞痛(SAP)的患者纳入SAP组。所有患者均行C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斑块长度、钙化斑块(CP)体积、非钙化斑块(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和总斑块负荷等斑块特征参数。此外,根据预后将58例ACS组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组(n=15)和非MACEs组(n=43),比较不同预后患者CCTA斑块特征参数。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脂水平与斑块特征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斑块特征参数对ACS及MACEs的预测价值。结果AC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s组患者斑块长度、NCP体积和NCP负荷均显著高于非MAC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斑块长度、CP体积、NCP体积、总斑块体积、CP负荷、NCP负荷及总斑块负荷呈正相关(r=0.463,0.246,0.414,0.292,0.251,0.392,0.215;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AC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95%CI 0.761~0.925)、0.814(95%CI 0.703~0.926)和0.721(95%CI 0.573~0.869);发生AC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9.19 mm、152.99 mm 3和42.56%;灵敏度分别为91.67%、91.67%和66.67%;特异度分别为75.00%、63.54%和77.08%。斑块长度、NCP体积、NCP负荷对MACEs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694(95%CI 0.515~0.876)、0.711(95%CI 0.502~0.920)和0.735(95%CI 0.551~0.919);发生MACE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02 mm、169.62 mm 3和45.37%;灵敏度分别为77.78%、66.67%和88.89%;特异度分别为59.18%、85.71%和61.22%(P<0.05)。结论基于CCTA的斑块特征参数不仅对老年ACS有较好的鉴别作用,还可有效预测ACS患者1年内MACE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冠状动脉计算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斑块特征
下载PDF
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
12
作者 吕权坤 陈龙 +1 位作者 安梦林 梁子敬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期87-90,共4页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 目的分析ABCD2评分法联合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成像(CTP)参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后进展为急性脑梗死(ACI)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医院收治的160例TI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7 d内是否进展为ACI分为两组,30例进展为ACI的患者为试验组,130例未进展为ACI的患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ABCD2评分、CTP检查,比较两组ABCD2评分、CTP参数[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平均通过时间(MTT)、开始注射对比剂至脑组织内达到的最大峰值时间(TTP)],比较ABCD2评分低危组(9例)、中危组(16例)、高危组(5例)CTP参数,Pearson分析ABCD2评分与CTP参数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BCD2评分、CTP参数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效能。结果试验组ABCD2评分、TTP、MTT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CBV、CBF均低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TTP、MTT均高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高危组CBV、CBF均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ABCD2评分与TTP、MTT均呈正相关性(P<0.05),ABCD2评分与CBV、CBF均呈负相关(P<0.05)。ABCD2评分、TTP、MTT、CBV、CBF联合预测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AUC 0.967,95%CI:0.856~0.996,联合检测灵敏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CD2评分法联合CTP参数可提高对TIA发作后进展为ACI的预测灵敏度,弥补了单一预测的不足,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2评分 计算断层扫描灌注成像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下载PDF
新生儿慢性肉芽肿病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特征分析
13
作者 疏恒 王丽丽 +5 位作者 叶同生 林先红 毕少华 赵育弘 汪平生 戴立英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0-735,共6页
目的总结新生儿期起病的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为新生儿CGD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对安徽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CGD的新生儿胸部CT临床资... 目的总结新生儿期起病的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特征,为新生儿CGD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对安徽省儿童医院2015年1月—2022年12月确诊为CGD的新生儿胸部CT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9例CGD新生儿,首发症状有呼吸道症状者8例。胸部CT结果中,实变9例;结节9例,为双肺多发、散在大小不等结节;团块4例;空洞3例;脓肿6例;支气管狭窄2例;胸腔积液、间质改变、纵隔淋巴结肿大各1例;CT增强扫描示结节、团块呈现不均匀或环形强化;未见肺气肿、肺钙化、晕轮征、新月征、支气管扩张、瘢痕病变,未见肋骨、椎体骨等骨质破坏。9例患儿中,真菌感染8例,其中曲霉菌感染6例,包括曲霉菌混合其他病原体感染3例,团块多见于曲霉菌混合感染(3/4)。结论新生儿CGD胸部CT主要表现为实变、结节和/或团块,曲霉菌为感染常见病原,上述特点可以成为新生儿CGD的早期诊断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 计算断层扫描 曲霉菌 新生儿
下载PDF
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对纯磨玻璃结节浸润性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魏子洋 周清清 +1 位作者 邢滔 杨涟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 目的探讨薄层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纹理技术联合微RNA-25(miR-25)对纯磨玻璃结节(pGGN)浸润性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pGGN病人115例,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浸润前组、浸润性组,比较两组薄层CT征象与参数、纹理特征参数、miR-25,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浸润性组圆度[(62.51±8.29)%]低于浸润前组[(78.64±10.03)%],平均CT值(-462.33±41.80)高于浸润前组(-462.33±41.80)(P<0.05);浸润性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91.56±25.37)mm^(2)、(10.37±2.40)mm、(246.15±72.35)mg、(620.49±155.84)mm^(2)、(0.09±0.03),浸润前组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分别为(62.42±18.49)mm^(2)、(8.43±1.25)mm、(130.58±41.86)mg、(338.52±102.39)mm^(2)、(0.15±0.05),两组以上参数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性组miR-25(1.69±0.34)高于浸润前组(1.18±0.27)(P<0.05);圆度、平均CT值、表面积、最大有效长径、质量、体积、逆差距均与pGGN浸润性独立相关(P<0.05);评估pGGN浸润性的AUC:圆度为0.81,平均CT值为0.80,表面积为0.71,最大有效长径为0.75,质量为0.81,体积为0.80,逆差距为0.72,各参数联合为0.89。结论薄层CT+纹理技术联合miR-25均与pGGN浸润性相关,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对pGGN浸润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或可成为评估pGGN浸润性的一种无创、可靠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病 磨玻璃影 薄层电子计算断层扫描 纹理技术 纯磨玻璃结节 浸润性
下载PDF
超声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15
作者 肖巍巍 李静雯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154-21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超声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可实现多角度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图像特征和分子特征,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化了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发射型计算断层扫描 甲状腺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价值分析
16
作者 谢益强 江河利 +1 位作者 潘康乐 焦潭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8期996-998,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 目的探讨头颈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4月安徽省宁国市人民医院接受头颈部CTA及Graeb评分的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62例)与预后不良组(4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的预后评估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患者Hunt-Hess分级Ⅳ~Ⅴ级、发病至治疗时间>3d占比、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发病至治疗时间、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是影响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AR值、SR值、入射夹角、Graeb评分四者并联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的灵敏度达到93.67%,较四者单独检测明显提高,并且特异度仍保持在较高水平(70.22%),符合临床低漏诊率的需求,具有临床应用价值(P<0.05)。结论头颈部CTA联合Graeb评分可有效预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预后情况,四项指标并联使用可显著提升预测的灵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计算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Graeb评分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下载PDF
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分析
17
作者 雷小梅 陈祥格 余建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11期9-13,共5页
目的比较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及不同病灶大小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55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脑梗死... 目的比较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及不同病灶大小的检出率及诊断效能。方法选择155例疑似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磁共振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以脑梗死临床指南确诊为“金标准”,共有111例患者确诊为多发性脑梗死,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病灶部位、不同病灶直径患者的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病灶检出数、检出病灶直径;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磁共振检查对发病时间<6 h、6~23 h、24~71 h患者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分别为52.63%、92.59%、95.35%、88.29%,均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15.79%、37.04%、58.14%、53.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基底节、额叶、丘脑、顶叶、脑干病灶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1.17%、57.66%、43.24%、37.84%、9.91%,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49.55%、32.43%、24.32%、20.72%、2.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对病灶直径<2 mm、病灶直径≥2 mm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3.33%、93.83%,均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30.00%、61.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的病灶检出数为(2.90±0.42)个/人,明显多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1.89±0.30)个/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共检出病灶322个,检出病灶直径为(7.84±1.42)mm;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共检出病灶210个,检出病灶直径为(10.66±2.06)mm,磁共振检查的检出病灶直径明显小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磁共振检查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灵敏度为88.29%、特异度为93.18%、准确度为89.68%,明显高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的53.15%、75.00%、59.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均为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重要检查方法,但磁共振检查对多发性脑梗死微小病灶、病灶定位(基底节区、额叶、丘脑、顶叶、脑干)的诊断价值更好,临床诊断效能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脑梗死 磁共振 计算断层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髁突及颌骨对称性的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研究
18
作者 于巾涵 原工杰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6期35-40,48,共7页
目的 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引起的长期咬合不对称对髁突和下颌骨的影响,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和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反组,15例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为正常组。用InvivoDental 5.1软件测... 目的 研究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引起的长期咬合不对称对髁突和下颌骨的影响,探讨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髁突和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择20例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患者为反组,15例个别正常[牙合]患者为正常组。用InvivoDental 5.1软件测量髁突前后径、髁突内外径、髁突内外径-矢状面角度、髁突与正中矢面距、关节各间隙、关节窝宽度、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后壁倾斜角度、底角、下颌角、下颌升支长度、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结果 正常组左右比较,关节形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牙合]组左右比较,反[牙合]侧关节后间隙与底角更大,反[牙合]侧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总长度更小。正常组与反[牙合]侧比较,反[牙合]侧髁突内外径-矢状面角、关节上间隙更小;关节窝宽度、底角、下颌角均更大。正常组与非反[牙合]侧比较,非反[牙合]侧髁突与正中矢面距、关节上间隙更小;关节窝宽度、下颌角、下颌体长度、下颌总长度更大。结论 成人个别正常者双侧关节形态、位置及下颌骨形态基本对称。成人单侧后牙反[牙合]者双侧关节位置不对称,反[牙合]侧髁突位置更靠前和双侧关节窝增宽出现适应性改建,下颌骨形态不对称向反[牙合]侧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 颞下颌关节 下颌骨 对称性 锥形束计算断层扫描
下载PDF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杜丹 胡茂能 +3 位作者 祁磊 王国亮 周丽芬 姚亮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复查时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表现对患者术后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颅... 目的探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复查时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联合Innova-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影像学表现对患者术后评估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3D-DSA和Innova-CT扫描,由两名神经介入医师对重建后的图像从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支架打开情况及重建图像的质量方面进行评估。结果104例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患者均通过3D-DSA联合Innova-CT检查获得了精确、全面的术后评估。两名神经介入医师对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颅内动脉瘤支架打开情况的评估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nnova-CT图像支架金属丝显影清晰,弹簧圈金属伪影不明显,图像质量显著提高。3D-DSA和Innova-CT的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名神经介入医师评估术后颅内动脉瘤栓塞程度、支架打开情况、铂金标记点、镍钛金属丝、弹簧圈金属伪影的Kappa值均≥0.75,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结论Innova-CT在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中,特别是在支架打开情况的显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作为3D-DSA的补充检查方式,使检查更加完善,对颅内支架辅助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后复查情况的评估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臂计算断层扫描 3D-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与超声内镜对胃上皮下肿瘤诊断能力的比较研究
20
作者 吴益群 高腾蛟 刘超娜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24年第6期522-524,529,共4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EUS)对胃上皮下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普通白光内镜诊断胃上皮下肿瘤的患者,进行EUS和CT扫描,比较CT与EUS对胃上皮下肿瘤的诊断能力。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计算CT可见...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超声内镜(EUS)对胃上皮下肿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普通白光内镜诊断胃上皮下肿瘤的患者,进行EUS和CT扫描,比较CT与EUS对胃上皮下肿瘤的诊断能力。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计算CT可见肿瘤的最佳截点直径。真性胃上皮下肿瘤的患者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通过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比,评价CT对真性胃上皮下肿瘤性质的诊断价值。结果在97例胃上皮下肿瘤同时行CT和EUS检查的患者中,EUS共检出73例真性胃上皮下肿瘤,24例外压隆起。73例真性胃上皮下肿瘤患者中,CT检出肿瘤32例,CT未检出41例,CT诊断的灵敏度为43.83%,特异度为100%。对CT可检出的肿瘤直径进行ROC曲线分析,认为直径大于9.85 mm的肿瘤CT更容易识别。CT和EUS对真性胃上皮下肿瘤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46.88%及64.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可推荐作为直径大于9.85 mm的胃上皮下肿瘤的辅助诊断、随访的方法之一。对于大于9.85 mm的胃上皮下肿瘤,CT增强扫描与EUS定性诊断的价值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上皮下肿瘤 计算断层扫描 超声内镜 外压隆起 诊断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