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36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赵莹莹 王二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6期23-26,共4页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评估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CT)薄层扫描及动态增强检查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焦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疑似周围型小肺癌患者204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病理结果分成肺癌组(135例)与肺炎组(69例),统计对比两组CT影像特征,分析CT薄层扫描以及动态增强的诊断价值。结果肺癌组不规则形病灶、边界模糊、毛刺状边界、空泡、强化、血管侵犯占比均高于肺炎组(P<0.05);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单一CT薄层平扫、动态增强(P<0.05);CT薄层扫描平扫、动态增强联合诊断分期结果和病理结果kappa值为0.916,高于单一检查方式(P<0.05)。结论CT薄层扫描联合动态增强检查应用于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并能为临床分期鉴别提供可参考依据,便于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成像 薄层扫描 动态增强 周围型小肺癌
下载PDF
MRI弥散加权成像与CT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燕 刘祥龙 房凌宇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2期311-314,共4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 目的分析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与CT增强扫描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CT增强扫描和DWI-MRI检查,以病理组织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WI-MRI、CT增强扫描诊断结果、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准确度)、诊断预测值(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统计DWI-MRI确诊的符合病理结果的恶性、良性患者相关参数[流入速率(WIR)、流出速率(WOR)、最大相对增强率(MRE)、达峰时间(TTP)、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103例疑似宫颈癌患者,经病理组织活检诊断出恶性87例,良性16例;DWI-MRI诊断恶性84例,良性13例;CT增强诊断恶性71例,良性10例。DWI-MRI检查灵敏度、准确度较CT增强扫描高,漏诊率较CT增强扫描低(P<0.05);DWI-MRI阴性预测值(81.25%)较CT增强扫描高(P<0.05);恶性宫颈癌患者WIR、WOR、MRE、ADC参数较良性患者高,TTP参数较良性患者低(P<0.05)。结论与CT增强扫描相比,DWI-MRI诊断宫颈癌灵敏度和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且恶性和良性患者DWI-MRI参数存在较大差异,具有良好预测值,可为临床科学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ct增强扫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效能
3
作者 于团结 徐文中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肝细... 目的:探讨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以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的98例肝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开展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检查方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强度、诊断效能.结果:98例肝癌病变患者,手术病理诊断恶性为50例,良性为48例,MRI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一致性强度(Kappa=0.8364)及其诊断肝细胞癌的敏感性(96.00%)、特异性(87.50%)和准确性(91.84%)均明显高于动态增强CT扫描诊断(Kappa=0.4471、80.00%、64.58%、72.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细胞癌诊断中应用动态增强CT扫描与MRI检查,后者诊断效果明显高于前者,不仅具有更高诊断准确性,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ct扫描 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 敏感性 准确性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颖 《大医生》 202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联合核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烟台市福山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3例胰腺癌与45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胰腺癌组(43例)和慢性胰腺炎组(45例)。88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MSCT和MRI增强扫描检查,比较两组患者影像学表现,分析MSCT、MRI增强扫描单独及联合检查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价值。结果 慢性胰腺炎组胰腺体积增大、向周围组织及大血管侵犯、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及胰胆管不规则扩张患者占比均低于胰腺癌组,病变累及周围囊肿、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及病变钙化患者占比均高于胰腺癌组(均P<0.05)。MSCT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1.11%和72.09%;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75.56%和76.74%,MSCT与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胰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联合MRI增强扫描检查诊断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的准确率分别为95.56%和93.02%,高于MSCT和MRI增强扫描单独扫描检查(P<0.05)。结论 MSCT和MRI增强扫描对慢性胰腺炎和胰腺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两者联合检查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核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胰腺癌 慢性胰腺炎
下载PDF
超声与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诊疗中的应用进展
5
作者 肖巍巍 李静雯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17期2154-2159,共6页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 近年来,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应用,甲状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超声是甲状腺癌筛查的首选方式,但诊断灵敏度有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分期、治疗疗效和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超声和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可实现多角度评估甲状腺结节的图像特征和分子特征,极大提高了甲状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优化了甲状腺癌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超声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甲状腺核素显像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下载PDF
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李丹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 目的探讨动态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03—2023-10于濮阳市中医医院拟行手术治疗的88例肺癌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患者入院后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于检查后7d内行手术治疗。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评价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88例肺癌患者中Ⅰ期34例(38.64%),Ⅱ期44例(50.00%),Ⅲa期10例(11.36%)。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诊断的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645、0.748,一致性一般。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结果与“金标准”结果的一致性为0.882,一致性好。动态CT增强扫描、CT灌注成像扫描,以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9.55%(70/88)、85.23%(75/88)、93.18%(82/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动态CT增强扫描30 s时CT强化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CT灌注成像血容量(BV)、血流量(BF)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通过时间(MTT)值比较,Ⅰ期<Ⅱ期<Ⅲa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期间60 s时、120 s时CT强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联合灌注成像扫描对肺癌术前分期的诊断效能较高,可为术前临床肺癌分期诊断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分期 动态ct增强扫描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正常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灌注特征分析
7
作者 张艳丽 代平 +1 位作者 李明霞 梁卡丽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3期290-292,29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正常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灌注参数及特征,为胰腺疾病的影像灌注诊断提供对比依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接受双源CT上腹部轴位CT灌注扫描且胰腺无病变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正常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灌注参数及特征,为胰腺疾病的影像灌注诊断提供对比依据。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8年1月—2021年9月接受双源CT上腹部轴位CT灌注扫描且胰腺无病变的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VPCT Body软件分别测量胰腺头、体、尾部的CT灌注参数,如血流量(BF)、血容量(BV)等,并对不同部位灌注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胰腺头部、体部、尾部实质BF值及BV值均呈现较高灌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男性胰腺头部的BF值、BV值低于正常女性,胰腺体部的BF值、BV值低于正常女性,胰腺尾部的BF值、BV值低于正常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62、2.990、2.421;t=3.560、3.967,3.489,P<0.05)。结论:胰腺头、体、尾部之间灌注参数BF值、BV值具有一致性,不同性别之间血流灌注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胰腺 ct灌注成像
下载PDF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分析
8
作者 李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3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胆道狭窄性质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十堰市郧阳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胆道狭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学检查作为诊断“金标准”,根据胆道狭窄性质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良性组(60例)和恶性组(40例)。两组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结合病理学检查结果发现,应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对两组患者病灶定位的准确率均为100%。两组患者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长度、壁厚及上方扩张段末端管径分别为(9.56±1.06)mm、(1.99±0.16)mm、(8.67±0.43)mm,均短于恶性组患者的(14.68±2.06)mm、(3.02±0.46)mm、(11.36±0.56)mm(P<0.05);良性组患者狭窄胆管管径为(2.86±0.65)mm,长于恶性组患者的(1.60±0.78)mm(P<0.05)。两组患者行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良性组患者延迟期、门静脉期、动脉期狭窄段管壁强化程度分别为(23.87±2.16)Hu、(27.57±1.48)Hu、(15.68±1.06)Hu,低于恶性组患者的(42.56±2.45)Hu,(44.98±2.51)Hu,(29.98±2.06)Hu(P<0.05)。结论:对胆道狭窄患者进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CT动态增强扫描检查各具优势,均有助于鉴别诊断胆道狭窄的性质,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临床可将两者结合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ct动态增强扫描 胆道狭窄性质
下载PDF
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及干预对策
9
作者 高晓琳 《中外医药研究》 2024年第7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接受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患者36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分析影响碘对... 目的:分析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检查中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的影响因素调查,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接受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的患者3600例为研究对象,调查碘对比剂外渗发生率,分析影响碘对比剂外渗的相关因素。结果:3600例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患者中发生碘对比剂外渗24例,占比0.6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病、注射速率、碘对比剂浓度、渗透压、注射护士工作时间是影响碘对比剂外渗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T增强及血管成像扫描中发生碘对比剂外渗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注射速率、碘对比剂浓度,加强医护人员操作技能专业培训,以减少碘对比剂外渗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扫描 ct血管成像 碘对比剂 外渗 影响因素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对肺栓塞诊断的应用价值
10
作者 方学全 吴书信 +4 位作者 黄尚飞 方凯 黎宏颖 农嵘嵘 王建舒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2期100-102,共3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市八医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不进行多期增强... 目的:分析肺栓塞诊断中采用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及市八医院接收的50例疑似肺栓塞患者,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5例患者不进行多期增强血管成像检查,仅采用普通胸部CT平扫;观察组25例患者进行胸部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其不同方法的诊断结果及肺动脉的受累情况。结果:以CT肺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照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3例,CT平扫检出阳性16例,阴性9例;观察组中金标准确诊患者24例,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检出阳性23例,阴性2例。观察组CT平扫及多期增强联合血管成像诊断灵敏度95.83%、准确率96.00%均高于对照组的69.57%、72.00%(P<0.05);16排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检测受累分支诊断准确率为86.78%(105/121),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显示肺动脉被填塞,没有对比剂填充。不完整的低密度栓塞症,呈结节样、条状线状的灌注缺陷,并伴有中央填充缺失;周围造影剂环绕,显示出明显的“轨道征样”变化。当支气管血管直径>1.5mm时,可将其视为是一种慢性肺栓塞症。结论:16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联合血管成像的全面开展,能针对状态良好的肺动脉予以清晰捕捉,对肺栓塞诊断准确率较高,并及时指出受累的肺动脉,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血管成像 肺栓塞
下载PDF
肝硬化诊断中CT增强扫描与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曾微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25-0028,共4页
分析肝硬化诊断中,CT增强扫描与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2024年6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均行CT增强扫描、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b值为500、200s/mm2时,表现... 分析肝硬化诊断中,CT增强扫描与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2年1月-2024年6月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5例肝硬化患者纳入研究,均行CT增强扫描、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全面分析诊断价值。结果 b值为500、200s/mm2时,表现弥散系数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提升而下降,P<0.05,b值为800s/mm2,不同肝硬化程度表现弥散系数无差异,P>0.05;双动脉期总检出率较单动脉期高,P<0.05。结论 CT增强扫描与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肝硬化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为个体化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ct增强扫描 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探究多层螺旋CT结合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在胰腺癌及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中的效果
12
作者 张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41-0044,共4页
探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工作中CT+MRI检查方式的实践价值。方法 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接收的80例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胰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检查方式... 探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鉴别诊断工作中CT+MRI检查方式的实践价值。方法 取2023年6月-2024年6月接收的80例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患者,均给予CT、MRI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胰腺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 胰腺癌组胰腺体积增大、侵袭周围大血管与组织、胰胆管不规则性扩张、周围淋巴肿大率(71.05%、63.16%、63.15%、47.37%)均较之慢性胰腺炎组(28.57%、35.71%、30.95%、0.00%)高,病变侵袭周围囊肿、病灶钙化、延迟期强化率(5.26%、34.21%、31.58%)均比慢性胰腺炎组(28.57%、76.19%、59.52%)低(P<0.05)。胰腺癌组不同时期的CT值均明显较之慢性胰腺炎组低(P<0.05)。CT+MRI鉴别诊断胰腺癌和慢性胰腺炎的准确率(95.00%)比单纯CT、MRI检查(76.25%、81.25%)高(P<0.05)。结论 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方面,CT及MRI检查均能提供良好指导作用,而两种检查方式联用则能提升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效能 慢性胰腺炎 诊断准确率 胰腺癌 ct 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价值比较
13
作者 赵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68-0171,共4页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 对比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分别在预测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的情况。方法 将2022年6月至2023年8月我院接收的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共103例视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多层螺旋CT检查,手术过程中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手术检查富血供作为金标准,分析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 通过手术检查,发现103例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中存在乏血供患者共计68例,富血供患者35例。研究表明,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富血供的灵敏度(91.18%)高于多层螺旋CT检查(77.94%),但特异度(68.75%)低于多层螺旋CT检查(90.63%)。结论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富血供肝内胆管细胞癌中互有优势,均能作为评估其血供情况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 诊断效能
下载PDF
联合应用CT及MRI增强扫描对鉴别诊断慢性胰腺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学银 龚方 周亮 《基层医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21-123,156,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吉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由手术病理...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鉴别诊断中联合应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增强扫描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在吉水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且由手术病理活检结果确诊的3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33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CT与MRI增强扫描,记录2种疾病患者的胰腺病变性质占有情况、不同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胰腺癌病灶直径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noise ratio,CNR)情况。结果胰腺癌患者的胰腺体积增大、胰腺周围组织与大血管侵犯、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动脉期强化不明显与胰胆管不规则扩张症状占比较慢性胰腺炎患者高(P<0.05),而慢性胰腺炎患者病变及病变周围囊肿、病变钙化、胰胆管平滑状扩张占比较胰腺炎患者高(P<0.05)。在胰腺癌、慢性胰腺炎患者诊断中,与单一CT检查、MRI检查对比,CT联合MRI检查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更高(P<0.05);胰体癌患者的病灶直径、不同时期(动脉期、静脉期、延迟期)CNR信号明显大于胰头癌患者(P>0.05)。结论CT联合MRI增强扫描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病情诊断中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增强扫描
下载PDF
不同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15
作者 丁毅 宋彬 +1 位作者 朱时珍 徐晶晶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86-390,共5页
目的:比较2种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心率≤60次/分病人58例,随机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 目的:比较2种扫描延迟技术在大螺距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运用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疑似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心率≤60次/分病人58例,随机分为团注跟踪组31例和测试团注组27例。分别在主动脉根部、左主干、左前降支近段、左回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肺动脉、左心房和左心室选取感兴趣区,测量CT值和噪声,计算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评估2组图像质量,比较2组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差异。结果:2组各目标血管强化CT值、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肺动脉CT值、左房室比、左室肺动脉比和主肺动脉比均明显低于测试团注组(P<0.01)。2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注跟踪组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注射流率和对比剂量均低于测试团注组(P<0.05~P<0.01)。结论:大螺距CCTA采用团注跟踪技术,可提高血管强化CT值并能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测试团注 团注跟踪
下载PDF
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
16
作者 许小兰 窦斌 +3 位作者 杨斐 魏文鑫 朱晓宁 刘征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 目的:探讨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肝动脉-门静脉瘘(HAPVF)的评估价值及风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HAPVF和非HAPVF患者各60例,分别为HAPVF组和非HAPVF组,行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CT征象差异。以DSA为金标准,对比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和双动脉期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对HAPVF分型的诊断准确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APVF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HAPVF的价值。结果:双动脉期诊断HAPVF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分型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单独2期(均P<0.05)。2组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表明,单因素预测HAPVF效果最好的是包膜类型,其次是门静脉癌栓,再次是肝癌大小。综合多因素联合预测分析显示,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预测效果最好。结论:双源CT双动脉期增强扫描模式对HAPVF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且在HAPVF分型中具有较好的诊断效果。HAPVF的临床及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点,其中肝癌大小、包膜类型、门静脉癌栓均是HAPVF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预测效果最好,能为临床及时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双动脉期增强扫描 肝动脉-门静脉瘘 评估价值 风险因素
下载PDF
心脏双源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计算细胞外容积用于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对比研究
17
作者 刘烁 李晓娟 +1 位作者 张梦琪 王姗姗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6期45-49,共5页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 目的:探究心脏双源CT(DSCT)与心脏磁共振成像(MRI)计算细胞外容积(ECV),评价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肌纤维化(MF)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CHF患者,分别行DSCT和MRI扫描,计算ECV,比较两种方法对MF的诊断效能。结果:DSCT-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6±0.27,ECV为(33.04±10.68)%;而MRI-ECV的分配系数(λ)为0.51±0.32,ECV为(29.49±11.14)%。DSCT-ECV与MRI-ECV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CT-ECV与MRI-ECV诊断CHF患者MF均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DSCT-ECV:100%、92.86%和98.51%,MRI-ECV:98.11%、100%和98.51%),两种方式的诊断可靠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CV是心力衰竭的可量化技术,且预测心肌弥漫性纤维化能力强,DSCT-ECV和MRI-ECV评价CHF患者的MF准确性高,可用于相关疾病分级、进展监测和治疗指导,而DSCT-ECV较MRI-ECV应用更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成像(ct) 磁共振成像(MRI) 细胞外容积(ECV) 心力衰竭 心肌纤维化(MF)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8
作者 张幸 朱丽秋 +1 位作者 陈钧强 钟惠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诊断率 尘肺病 扫描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 弥漫性肺部疾病 ct图像 胸部X线片 胸部疾病 80年代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苏乃川 李春洁 +1 位作者 史宗道 杨娴睿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39,44,共5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在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OVID)和EMBASE(检索时间为2010年12月13日),并采用手工检索19种中文口腔医学期刊的方法收集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性试验。由2名研究者分别进行文献纳入及文献质量评价,应用MetaDisc 1.4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分区为单位)的合并敏感度、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84、0.93;诊断比值比为47.89;工作曲线下面积为0.973 8。结论 PET/CT对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诊断口腔颌面部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选择,但在选择时应该充分考虑其诊断费用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 肿瘤转移 敏感度与特异度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吴飞云 张思全 周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8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