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2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群 陈龙邦 +6 位作者 王靖华 朱虹 耿怀成 褚晓源 管晓翔 宋海珠 金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394-397,共4页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 目的:观察氟去氧葡萄糖(FDG)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显像和传统分期检查方法对恶性淋巴瘤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影响,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42例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患者传统分期检查和PET/CT对分期和治疗后再分期的符合率,以及对淋巴结区和结外病灶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ET/CT检查与传统分期手段对分期判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5.2%(40/42)和78.6%(33/42)。对淋巴结内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88.2%(60/68),PET/CT为97.1%(66/68),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淋巴结外病灶传统分期检查的检出率为58.3%(14/24),PET/CT为91.7%(22/24),两者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PET/CT检查使TNM分期改变者9例,达21.4%,其中分期升高7例,下降2例,8例(19.0%)的治疗计划发生改变。结论:FDG PET/CT可提高恶性淋巴瘤的分期和再分期的准确率,并可提高淋巴结内外病变的检出率,这有利于更准确地制订治疗方案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肿瘤分期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2
作者 常林凤 卢光明 +5 位作者 朱虹 王中秋 吴江 胡裕效 秦利萍 王玲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2期1081-1084,共4页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43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均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观察瘤体PET图像上标准摄取值以及延迟显像后标准摄取值变化,分析肺部病变CT形态、密度、边界、毛刺等征象,分别统计PET、CT和PET/CT对原发性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结果:40例患者PET图像表现为标准摄取值(SUV)>2.5,3例SUV<2.5,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3.0%和7.0%;24例延迟显像上升>10%,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68.5%和31.5%;36例CT图像表现为边缘不规则,分叶、毛刺,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3.7%和16.3%;PET/CT显示37例为肺癌,6例可疑肺癌,诊断的准确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86.0%和0。结论:行PET/CT早期显像对原发性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存在假阴性,而延迟显像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氟去氧葡萄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查的护理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玲 董雯 +2 位作者 李凌雯 黄红丽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55-1055,1056,共2页
关键词 氟去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 护理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技术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2 位作者 吴飞云 张思全 周科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7-48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三维血管成像(CTA3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胸主动脉CTA3D血管成像。造影剂量按1.5~2.0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按2种方法进行:①Bolus tracking法,即造影剂跟踪扫描;②test Bolus法,即造影剂峰值测试进行时间延迟。数据重建为三维工作站用实时三维重建(Real time 3D,RT3D)及Fly3D(VR),有的亦用多平面重建法(MPR)、曲面重建法(CPR)及仿真内镜法(VE)。结果:58例中,11例正常,10例主动脉硬化,可见主动脉壁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斑。6例胸主动脉瘤和28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经MPR及RT3D等成像,均可清晰显示动脉瘤体及夹层的真假腔和破裂口。3例主动脉缩窄可显示缩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结论:多排螺旋CTA3D胸主动脉成像是一种安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 血管造影 三维成像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任利兵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3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情况将其分为肺叶切除组(42l例)和全肺切除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肺功能分析...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3例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手术情况将其分为肺叶切除组(42l例)和全肺切除组(21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采用肺功能分析仪行常规肺功能检查,获得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于手术前后10 d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测、SPECT心肌灌注显像和SPECT肺部灌注显像检查;比较手术前后患者3种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和FEV1等指标。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50例(占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34例(占53.97%),手术前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的降低,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248,t=4.178;P<0.05);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肺灌注显像FEV1预测值与肺功能分析仪实测值无差异,两者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6843,P<0.05)。结论:SPECT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肺功能的预测较为准确、客观,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 肺癌 围手术期 心肺功能 超声心动图
下载PDF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表现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胡裕效 张宗军 +1 位作者 朱虹 常林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559-560,共2页
关键词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计算机体层扫描 标准摄取值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矽肺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帆 韩萍 《中国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矽肺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诊断 CT表现 临床分级 肺功能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脏功能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赵峥 杨晓光 +3 位作者 苏春勇 马小刚 聂晓进 任利兵 《疑难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4-47,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肺叶切除组42例,全肺切除组21例,于术前及术后10 d行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比较手术前后不同检查方法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等指标差异。结果手术前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50例(79.37%),手术后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34例(53.9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43,P=0.002);手术后的心肌灌注显像评分低于手术前(Z=10.286,P=0.036);手术后,肺叶切除组和全肺切除组LVEDV、LVESV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VEF较手术前有明显降低(t=3.248,P=0.002;t=4.178,P=0.000),且全肺切除组低于肺叶切除组(t=2.247,P=0.028);SPECT心肌灌注显像与超声心动图检测的IVEDV、LVESV、LVE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对围手术期肺癌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估较为准确、客观,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 肺癌 围手术期 心脏功能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对冠状动脉钙化检测的国外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鲁锦国 吕滨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904-908,共5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的标志,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扫描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问题展开...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的标志,反映了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钙化斑块的存在和分布。在过去10余年里.大量电子束计算机体层扫描研究围绕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检测方法和可重复性以及冠状动脉钙化演变等热点问题展开。随着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它在冠状动脉钙化检测方面的价值也在成为热点,现就对多排螺旋计算机体层扫描在这些方面应用的国外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艾芬 陈阵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 目的 通过Meta分析比较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PET-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对国人鼻咽癌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数据库从1989年1月~2013年5月收录的PET-CT与MRI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临床诊断试验,并对纳入文献采用Meta-Disc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5篇,共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PET-CT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94%(91%~96%),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247,SE(AUC)为0.2399;而MRI诊断鼻咽癌转移95%CI的SEN、SPE分别为35%(33%~37%)、84%(80%~87%),S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4,SE(AUC)为0.1154.以上结果表明与MRI相比,PET-CT在国人鼻咽癌转移诊断中具有较低的误诊率,但诊断价值稍低.结论 根据现有的诊断试验,PET-CT和MRI均是诊断国人鼻咽癌转移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误诊率方面,PET-CT优于MRI;但诊断价值稍低.因此,两者紧密结合才能使鼻咽癌转移的检出率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正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核磁共振成像 转移
下载PDF
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全身骨显像152例患者放射性显像剂肾脏内滞留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代克波 钱凯 +3 位作者 刘松 蔡小佳 廖一丹 王攀 《实用医技杂志》 2016年第12期1304-1305,共2页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国内核医学常规的检查技术[1],被公认为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成为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2]. 在临床工作中,在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时经常会遇到相当一部分患者显像剂...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是目前国内核医学常规的检查技术[1],被公认为是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检查手段,成为早期诊断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首选方法[2]. 在临床工作中,在行全身骨显像检查时经常会遇到相当一部分患者显像剂滞留肾脏的现象. 为了探讨全身骨显像中出现肾脏放射性显像剂滞留是否存在临床价值,笔者对152例肾脏放射性滞留患者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全身骨显像 临床工作 计算机体层扫描 放射性 显像剂 滞留 肾脏 价值分析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模拟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波 许敏 +1 位作者 张福正 章国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8,共2页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放射治疗进入了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dimensionl conformalradiation therapy,3-D CRT)的新时代.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模拟定位 放射治疗 肿瘤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的临床应用
13
作者 倪新瑜 王赞舜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3期63-63,共1页
磁共振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MR-CT)是7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电子和超导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最新医用诊断仪。MR-CT始于英国,美、日两国后来居上。目前我国京、沪、穗等大城市使用和正在安装的十几台各种类型的MR-CT机均系引进。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MR 磁共振 CT机 医用诊断 引进 超导技术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应用于颌面部间隙感染
14
作者 王建秋 李昌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1994年第4期142-143,共2页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 本文将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技术应用于颌面部深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其影象可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侵袭的范围和周围组织的变化情况,从而能为颌面部复杂性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作者在文中还对平扫与增强影象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口腔颌面部 间隙感染
下载PDF
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检测肾病患者骨质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斌 叶朝阳 +4 位作者 王晨光 张玉强 张黎明 袁志忠 梅长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33-437,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 (BMD)和BMD与PTH、ALP、SCr、BUN、CCr、β2 M、TP、Alb、Ca2 +、P3-、Hb、HCT等的相关性。  方法 :正常对照组 (A组 ) 3 0例 ,肾脏疾病肾功能正常组 (B组 ) 3 0例 ,肾功能...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肾脏病患者的骨代谢及骨密度 (BMD)和BMD与PTH、ALP、SCr、BUN、CCr、β2 M、TP、Alb、Ca2 +、P3-、Hb、HCT等的相关性。  方法 :正常对照组 (A组 ) 3 0例 ,肾脏疾病肾功能正常组 (B组 ) 3 0例 ,肾功能异常非透析组 (C组 ) 3 0例 ,透析组 (D组 ) 3 0例。采用定量CT(QCT)法测腰椎 (L1 L4)的BMD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血全段甲状旁腺素 (i PTH)和 β2 M ,并测SCr、BUN、TP、Alb、Ca2 +、P3-、ALP、Hb、HCT。  结果 :①A组4 1~ 5 0岁、5 1~ 60岁年龄段的i PTH较 <4 0岁年龄段明显升高 (P <0 0 5 ) ;ALP在三个年龄段随年龄逐渐升高 ,但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BMD在三个年龄段逐渐降低 (P <0 0 5 )。② <4 0岁、4 1~ 5 0岁、5 1~ 60岁三个年龄段i PTH :B、C、D组较A组均有非常显著升高 (P <0 0 1) ;ALP :B、C、D组较A组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且C、D组分别较B组均有显著升高 (P <0 0 5 ) ;BMD :B组较A组下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C、D两组分别较A、B两组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5 ) ;③B组其BMD与CCr、Alb正相关 (P <0 0 5 ) ,与SCr、BUN、β2 M负相关 (P <0 0 5 ) ,与PTH、ALP、TP、Ca2 +、P3-、Hb、HCT不相关 (P >0 0 5 )。C组其BMD与C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计算机体层扫描 骨密度 肾脏病
下载PDF
计算机体层扫描引导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网霞 俞同福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腹腔神经丛阻滞术 恶性肿瘤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庆兵 丁 宏 储成凤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29-30,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目的 探讨X线平片、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结合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诊断颈椎病5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X线 平片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体层扫描实验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钊 雷涛 +4 位作者 夏娟娟 张林媛 闫一力 祁富贵 路国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2年第4期167-170,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体层扫描(CT)虚拟仿真实验,解决实验教学问题。方法:基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通过CT虚拟仿真实验将CT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与系统”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参与操作CT检... 目的:研究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计算机体层扫描(CT)虚拟仿真实验,解决实验教学问题。方法:基于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通过CT虚拟仿真实验将CT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医学成像与系统”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并参与操作CT检查、硬件结构、工作原理和成像算法等全过程。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CT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效果。结果:CT虚拟仿真实验相比于传统的见习实验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考试平均成绩普遍提高了0.7~3.3分;学生对虚拟仿真实验在提高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医学与工程知识融合以及对教学效果满意度人数均>92%。结论:CT虚拟仿真实验按照“虚实结合、以虚补实”的原则,能够解决传统医学影像课程实验教学中的瓶颈问题,适应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 计算机体层扫描(CT) 医学影像 实验
下载PDF
X线平片与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19
作者 王庆兵 丁宏 储成凤 《现代医学》 2002年第4期235-236,共2页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 目的 探讨X线平片、CT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及CT扫描同时确诊为颈椎病 5 1例。结果 传统X线平片能观察到颈椎病的大部分征象 ,在颈椎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CT能提供脊髓、神经根的形态学资料 ,更能明确椎管狭窄的真正原因。结论 X线平片在颈椎病的普查及初步诊断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但对于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制定 ,CT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颈椎病 X线 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
下载PDF
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结合CT骨显像在脊柱单发病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
作者 康国庆 侯磊 吴晓辉 《实用医技杂志》 2015年第10期1059-1060,共2页
全身骨显像是临床用于筛查和监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用检查方法,具有检查方便、扫描范围广等优点,对于早期骨骼病变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特异性较差的缺点,对脊柱单发病灶的定性诊断仍存在很大困难。近年来单光子计... 全身骨显像是临床用于筛查和监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常用检查方法,具有检查方便、扫描范围广等优点,对于早期骨骼病变的诊断效果较为理想,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特异性较差的缺点,对脊柱单发病灶的定性诊断仍存在很大困难。近年来单光子计算机体层扫描(SPECT)/CT骨显像的推广和应用,有效克服了全身骨显像假阳性率高的弊端,该方法将解剖显像和功能显像有机结合在一起,可确切定位阳性病灶,提供骨转移鉴别诊断能力,尤其是脊柱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得到进一步改进[1]。本研究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52例脊柱单发病灶患者的SPECT/CT图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扫描 临床应用价值 全身骨显像 SPECT 单发病灶 脊柱病变 单光子 恶性肿瘤骨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