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6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评价大脑内静脉的分型
1
作者 张子轩 刘煜 +2 位作者 王峰 朱友余 邓雪飞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CTV)对大脑内静脉进行分型。方法对36例(72侧)脑深静脉未有明显异常患者的CTV图像进行分析,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大脑内静脉3大属支(透明隔静脉、丘... 目的利用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venography,CTV)对大脑内静脉进行分型。方法对36例(72侧)脑深静脉未有明显异常患者的CTV图像进行分析,利用最大密度投影和多平面重建技术,观察大脑内静脉3大属支(透明隔静脉、丘纹静脉和外直静脉)的组成情况,进行相应的分型并分析性别和侧别差异。结果根据透明隔静脉汇入方式将大脑内静脉分为三型:注入静脉角附近(Ⅰ型,81.94%)、注入静脉角后方(Ⅱ型,12.50%)、透明隔静脉缺乏(Ⅲ型,5.56%);根据丘纹静脉的变异情况将大脑内静脉分为三型:正常丘纹静脉(1型,77.78%),丘脑上外直静脉(2型,15.28%),丘脑后外直静脉(3型,6.94%)。其中右侧Ⅲ型大脑内静脉的出现率显著高于左侧,余无性别和侧别差异。结论大脑内静脉属支的不同汇合模式变异大,术前CTV能够准确评价其分型,从而有利于神经外科经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手术入路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内静脉 分型 术前评价 计算机体层摄影静脉造影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膀胱镜诊断膀胱癌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岩 王学梅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3,共1页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体层成像(CT)、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IVP)、膀胱镜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膀胱癌患者检查的首选,与其他影像学检查互补,则更能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计算机体层成像 静脉注射泌尿道摄影 膀胱镜 膀胱癌
下载PDF
70例改进性静脉肾盂造影的计算机X线摄影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成瑶 赵根所 王强荣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7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计算机X线摄影 加压时间 对比度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刘薇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6年第1期40-40,共1页
目的 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优缺点。方法 CRIVPS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2~70岁(平均51岁),普通IVP检查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所有病人均按常规检查方... 目的 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优缺点。方法 CRIVPS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32~70岁(平均51岁),普通IVP检查病例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40-80岁(平均60岁),所有病人均按常规检查方法进行。结果 使用CR系统后,CRIVP甲级片率明显提高。结论 CRIVP比普通IVP更有优势,对比度更好,能显示更细微的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静脉肾盂造影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与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胡非克 任先军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8期136-139,共4页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 目的: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中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应用的价值及其差异。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0-01/2004-12期间关于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或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VA,photography,vertebralartery,Angiography,DSA,CTA,MRA″。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4-12期间关于3种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检索词:“椎动脉,摄影,造影,DSA,CTA,MRA”。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择符合要求的有关文献,并查找全文。排除重复性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有关影像学检测方法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的文献47篇,排除重复性研究17篇,纳入30篇。其中有关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1篇,有关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6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在椎动脉及相关疾病的应用13篇。资料综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目前是椎动脉测量和相关疾病诊断的“金标准”,近年来以较安全的CO2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中代替碘油充当造影剂。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是随着CT技术的发展新兴的一种检查手段,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同属有创检查。在椎动脉检测中能很好的显示局部受压的部位原因及程度,但不能反映血流速度,血流量和血流方向,甚至可能夸大血管狭窄程度。磁共振血管造影术属于无创检查。对正常椎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的诊断优势及适用性、准确性普遍公认。但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诊断还有着较大的争论和分歧。结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计算机控制体层摄影造影术、磁共振血管造影术3种检测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无创性敏感性俱佳的磁共振血管造影术检查将在临床椎动脉常规检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体层摄影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血管造影 对比研究 综述文献
下载PDF
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志硕 李锋 +1 位作者 梁长华 梁盼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下载PDF
计算机放射摄影与普通静脉肾盂造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优势对比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林 孙涛 +2 位作者 包权 杨伟振 邢健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57-58,共2页
分析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与普通X线摄影(radiography)的优势对比。方法:对2006-05~2006-08间我院45例普通IVP和48例CR IVP所摄取的患者图像进行对比。普通IVP组采用北京东方500mA X... 分析计算机放射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在静脉肾盂造影(IVP)中与普通X线摄影(radiography)的优势对比。方法:对2006-05~2006-08间我院45例普通IVP和48例CR IVP所摄取的患者图像进行对比。普通IVP组采用北京东方500mA X光机,CR IVP组应用GE medical systems centricity-CR系统,分别输出图像。结果:应用CR系统后,CR IVP图像比普通IVP图像得到较大改善:并且对泌尿系统的结石与微小钙化的显示能力明显提高。讨论:CR IVP比普通IVP能提高图像质量,能较好的显示泌尿系统的细微结构和病变,提高了诊断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放射摄影(CR) 普通X线摄影(radiography) 静脉肾盂造影(IVP)
下载PDF
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王筱梅 杨延宗 +1 位作者 王照谦 林治湖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国人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因各种原因行MS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符合健康成人标准,进行三维容积图像重建。测量冠状静脉窦的长度、窦口的直径及其主要属支的数目、直径、属支与冠状静脉窦之间的夹角和冠状静脉窦的变异情况。结果:200例观察者均可见其主要分支。心中静脉99%(198例)汇入冠状静脉窦;大的左心室后静脉发现率为70%;左心房斜静脉和心小静脉出现率为54%(108例)、23%(46例);冠状静脉窦长度21~60(平均为35.61±8.16) mm;窦口直径:6.5~17.5(平均为10.01±3.61)mm;心脏静脉异常占22例(11%),包括:膨大、肌桥、迂曲、成角及汇入左侧心腔等。结论:MSCT是诊断冠状静脉窦及其分支变异的新方法。对于指导冠状静脉窦电极的置入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下载PDF
心房颤动者冠状静脉窦形态学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王筱梅 王照谦 +3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杨志强 杨延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8-440,共3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形态学的变化。方法:因房颤行MSCT肺静脉成像和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共收取冠状静脉窦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分为房颤组[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50.5±13.0)岁]及对照组[50例:女23例,平均年龄(53.6±13.0)岁]。测量冠状静脉窦口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2 cm处冠状静脉窦的直径(上下径和前后径)及各处面积;左心房的直径。结果:房颤组与对照组比较:冠状静脉窦口直径[上下径:(19±7)mm vs(16±8)mm,P=0.05;前后径:(13±2)mmvs(11±3)mm,P=0.01]、距冠状静脉窦口1 cm处冠状静脉窦直径[上下径:(15±1)mm vs(13±2)mm,P<0.01;前后径:(11±5)mm vs(11±1)mm,P=0.03]和左心房直径[上下径(45±4)mm vs(31±7)mm,P=0.04;前后径:(53±4)mm vs(44±5)mm,P<0.01]房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房颤者冠状静脉窦及左心房发生形态解剖重构;其形状与正常人群无差异,其中管状冠状静脉窦占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静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心房颤动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
10
作者 陈庆勇 《现代医药卫生》 2009年第17期2677-2678,共2页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计算机X线摄影(CR)便为其中之一,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常规X线摄影检查,也应用于特殊造影检查,例如静脉肾盂造影(IVP)。CR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可在较大的动态范...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长足的进步。计算机X线摄影(CR)便为其中之一,它不仅广泛应用于常规X线摄影检查,也应用于特殊造影检查,例如静脉肾盂造影(IVP)。CR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可在较大的动态范围选择X线曝光剂量.后处理功能多等诸多优点,弥补了传统X线摄影某些方面的不足。本文就CR系统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静脉肾盂造影 现代医学影像技术 X线曝光剂量 传统X线摄影 CR系统 计算机技术 后处理功能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颈动脉斑块分割初步研究
11
作者 吴秋雯 周书怡 +4 位作者 耿辰 李郁欣 曹鑫 耿道颖 杨丽琴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块的识别和分割,将41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训练,9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测试,计算斑块识别率评估实验结果。结果半自动血管分割方法从原始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分割结果与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识别结果一致。通过3D-Unet网络模型进一步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分割,取得较好的结果,经统计,斑块检出率达到82.76%(24/29),亦能识别体积相对较小的钙化斑块。结论血管分割和3D-Unet网络模型对颈动脉斑块的分割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的CTA颈动脉斑块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分割 三维-Unet
下载PDF
应用多层次计算机体层摄影进行无创冠脉造影
12
作者 Martin H. K Hoffmann Heshui Shi Bernd L. Schmitz 苗峥(译) 《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 2006年第3期180-180,共1页
背景:多层次计算机体层摄影(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冠脉造影目前已获发展。 目的:与标准的检查阻塞性冠状动脉病的侵入性冠状血管造影比较,评估MSCT的准确性及其效果。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脉造影 多层次 无创 冠状血管造影 非侵入性 冠状动脉病 MSCT 阻塞性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IVP的计算机数字摄影与超声对比分析体会
13
作者 陈胜良 陈军 +5 位作者 刘禄军 吕昌禄 周远华 张建军 王大江 黄寿芬 《医学信息》 2008年第6期955-956,共2页
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称IVP)是泌尿系X线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超声检查也是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为了对泌尿系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直观的诊断依据,现将IVP的CR... 静脉肾盂造影(以下称IVP)是泌尿系X线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超声检查也是对泌尿系疾病诊断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为了对泌尿系疾病进行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直观的诊断依据,现将IVP的CR检查诊断及超声检查诊断体会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肾盂造影 超声对比 IVP 数字摄影 计算机 泌尿系疾病 疾病诊断 检查诊断
下载PDF
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14
作者 李海文 肖传实 +2 位作者 杨志明 王新文 郭伟民 《临床医药实践》 2005年第4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以下简称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和临床价值。方法:2 0 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的患者(2 9例行冠状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回顾性心电门控,0 .5 S螺旋扫描) ,分析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分析管壁钙化和软性斑块,评价16层螺旋CT预测冠心病危险性的价值。结果:在2 1例患者的15 2个节段(血管直径≥2 m 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36节段(占83.9% )。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16层螺旋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0 % (2 7/ 31)和96 .2 % (10 1/ 10 5 )。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14个节段包括在内,则16层螺旋CT中度或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80 .0 % (2 7/ 35 )。此外,16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钙化和软性斑块显示良好,对支架显示良好。结论:在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的诊断上,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有效的无创性诊断方法,可良好的显示冠状动脉软斑块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 心血管造影
下载PDF
采用16排多层计算机体层摄影冠状动脉造影术可提高诊断的精确性
15
作者 Mollet N.R. Cademartiri F. +1 位作者 Krestin G.P. 郝广华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心脏病学分册)》 2005年第6期56-57,共2页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coronary angiography(CA)to detect significant stenoses(< 50%lumen diameter reduction)-with that of invasive CA. The latest 16-row MS... We sought to compar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coronary angiography(CA)to detect significant stenoses(< 50%lumen diameter reduction)-with that of invasive CA. The latest 16-row MSCT scanner has a faster rotation time(375 ms)and permits scanning with a higher X-ray tube current(500 to 600 mA)during MSCT CA when compared with previous scanners. We studied 51 patients(37 men, mean age 58.9±10.0 years)with stable angina or atypical chest pain. Patients with pre-scan heart rates < 70 beats/min received oral beta-blockade. The heart was scanned after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100 ml contrast(iodine content, 400 mg/ml). Mean scan time was 18.9±1.0 s. The MSCT scans were analyzed by two observers unaware of the results of invasive angiography, and all available coronary branches< 2 mm were included. Invasive CA demonstrated normal arteries in 16%(8 of 51), non-significant disease in 21%(11 of 51), single-vessel disease in 37%(19 of 51), and multivessel disease in 26%(13 of 51)of patients. There were 64 significant lesions. Sensitivity, specificity, and positive and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s for detection of significant lesions on a segment-based analysis were 95%(61 of 64, 95%confidence interval [CI] 86 to 99), 98%(537 of 546, 95%CI 96 to 99), 87%(61 of 70, 95%CI 76 to 98), and 99%(537 of 540, 95%CI 98 to 99), re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ith angiographically normal coronary arteries or significant lesions were correctly identified. Three of 11 patients with < 50%lesions were incorrectly classified as having single-vessel disease. The 16-row MSCT CA reliably detects significant coronary stenoses in patients with atypical chest pain or stable angina pector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造影 心脏扫描 非典型胸痛 严重病变 单支血管病变 稳定型心绞痛 管电流 管腔直径 阴性预测值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6
作者 欧定锦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7期830-832,共3页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CTA检查...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黎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和CTA检查。评估CTA的诊断效能,冠状动脉CTA病变部位分布和病变严重程度的检出率。结果DSA检查示阳性94例,阴性10例;CTA检查示阳性92例,阴性12例,以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CTA检查的灵敏度为96.81%(91/94),特异度为90.00%(9/10),准确率为96.15%。以CAG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CAG检出阳性冠状动脉201例,CTA检出阳性冠状动脉196例,总检出率为97.51%;CTA检查示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动脉的检出准确率为别为98.19%、97.50%、97.73%、96.77%;对于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动脉病变部位,CTA和CAG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Fisher精确检验,P均>0.05)。CTA检查示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检出准确率为别为95.92%、96.55%、98.25%、100.00%。对于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和闭塞,CTA和CAG检查方法的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CTA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可准确定位冠状动脉病变的分布,精准评估冠脉的狭窄程度,CTA和CAG检查方法具有相似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管造影 螺旋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对血流储备的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范迪 崔光彬 +4 位作者 李强 朱佳 王玮 夏国志 项羽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40-843,共4页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A)评价血流储备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至2015-10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3例,男29例(67.4%),平均年龄(60.2±10.1)岁。入... 目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A)评价血流储备的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10至2015-10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43例,男29例(67.4%),平均年龄(60.2±10.1)岁。入选患者均在冠脉造影术前1周内行CTA检查,两项检查的间隔时间均为(5.4±1.6)d。选择冠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为靶血管,经导管压力导丝测定血流储备分数(FFR),记录相关影像数据,计算CTA测定的血流储备分数(FFRCT)。结果:入选43例患者中共计48段冠脉为靶血管,以FFR为金标准,FFRCT诊断准确性83.3%,敏感性75.0%,特异性89.3%,阳性预测值83.3%,阴性预测值83.3%;与FFR呈显著相关(r=0.704,P〈0.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95%一致界限为(-0.12~0.16),95.8%(46/48)点落在一致性界限内,4.2%(2/48)点在95%一致性界限外,两者具有良好一致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0.871(95%可信区间:0.770~0.973)。结论:CTA能够准确评价血流储备,有望成为指导冠脉临界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血流储备分数 心肌 心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脑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
18
作者 陈星荣 沈天真 +2 位作者 陈公白 唐镇生 史玉泉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1980年第2期109-113,161-162,共7页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颅脑X线诊断的面貌。它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测算检测器所得透过人体组织衰减后的X线量,因此比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敏感得多。它能够区别一般X线诊断方法不能区别的组织和结构,因此,不需用任何造影...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CT)的出现,大大地改变了颅脑X线诊断的面貌。它是通过电子计算机测算检测器所得透过人体组织衰减后的X线量,因此比传统的X线诊断方法敏感得多。它能够区别一般X线诊断方法不能区别的组织和结构,因此,不需用任何造影剂,它可以显示脑室、脑池和脑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 初步体会 密度 血管性 缺血性卒中 电子计算机体层摄影 出血性卒中 病变 颅脑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用于肝脏增强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检查的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绍林 张雪林 +2 位作者 邱士军 胡敏燕 许军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2-734,共3页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 目的 :比较国产与进口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CT)增强扫描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临床等效试验设计 ,试验药和对照药分别为国产和进口碘帕醇注射液 ,入组病例 4 6例分为 2组 ,试验组 2 3例 ,对照组 2 3例 ,药物剂量按 1.5mL·kg- 1,注射速度2 .5mL·s- 1,分别取肝脏 2点测其增强前后CT值作为增强效果判定指标。结果 :试验组增强后CT值升高 (43±s 9)HU ;对照组为 (41± 10 )HU ,2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国产碘帕醇注射液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与进口产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帕醇 造影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临床试验
下载PDF
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功能成像评价冠心病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青峰 马小静 +6 位作者 陈艳 陈鑫 李炜 双东思 许娟 李林 陈险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36-839,共4页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 目的:运用冠状动脉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血管功能成像初步评价冠心病。方法:我院自2014-09至2015-10期间在临床疑似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中入选经双源CT血管造影(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DSCTA)判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管腔狭窄为临界值的患者共57例,CT检查后1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证实其狭窄程度,并行导管法测量血流储备分数(FFR),以FFR 0.80为临界值将57例患者分为FFR<0.80组27例和FFR≥0.80组30例,测量左心室前壁、侧壁心肌及左心室腔CT值及舒张期、收缩期节段室壁厚度,比较各组前壁与侧壁相对CT值差异,以及前壁与侧壁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及室壁增厚率。结果:(1)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00)、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FFR≥0.80组前壁与侧壁心肌比较:相对CT值(P=0.000)、舒张末期心肌厚度(P=0.018)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肌增厚率(P=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FFR<0.80组与FFR≥0.80组比较:前壁相对CT值(P<0.05)及心肌增厚率(P<0.001)均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心肌舒张末期心肌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964)。结论:CT测定的数据具有临床治疗病例选择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心血管造影 血流储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