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志硕 李锋 +1 位作者 梁长华 梁盼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50-153,158,共5页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H)在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7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体质量指数(BMI)为20~27 kg·m^(-2)的60例疑似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采用256排宽体探测器CT行CCTA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观察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80 kV、自动管电流500~1 30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3.5~4.0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35~40 mL,采用DLIR-H法重建。对照组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100 kV、自动管电流500~1 040 mA,对比剂注射流速5.0~5.5 mL·s^(-1),对比剂碘海醇(350 g·L^(-1))剂量50~55 mL,采用多模型迭代重建50%算法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指标包括主动脉根部(AO)、左前降支(LAD)、左旋支(LCX)、右冠状动脉(RCA)近段血管的CT值及冠状动脉CT图像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定性指标包括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扫描结束后,统计患者CT剂量指数(CTDI)、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观察组患者AO、LAD和RCA的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LCX的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SN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的CNR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冠状动脉CT图像条纹伪影、血管边缘锐利度及总体图像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ED、DLP、CT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BMI为20~27 kg·m^(-2)的患者,低管电压和低流速低剂量对比剂联合DLIR-H可生成高质量的C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高权重深度学习图像重建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颈动脉斑块分割初步研究
2
作者 吴秋雯 周书怡 +4 位作者 耿辰 李郁欣 曹鑫 耿道颖 杨丽琴 《上海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0-283,共4页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 目的采用深度学习方法自动分割头颈部CTA图像中的颈动脉斑块。方法通过结合阈值分割和区域生长算法的半自动血管分割,从CTA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及其周围感兴趣区域,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3D)-Unet网络模型进行颈动脉斑块的识别和分割,将41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训练,9例患者的CTA图像用于测试,计算斑块识别率评估实验结果。结果半自动血管分割方法从原始图像中分割出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颅外段,分割结果与高年资影像科医师识别结果一致。通过3D-Unet网络模型进一步对斑块进行检测和分割,取得较好的结果,经统计,斑块检出率达到82.76%(24/29),亦能识别体积相对较小的钙化斑块。结论血管分割和3D-Unet网络模型对颈动脉斑块的分割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的CTA颈动脉斑块分析和研究提供了一种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斑块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分割 三维-Unet
下载PDF
广泛性焦虑障碍对冠心病的影响: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吴梦姗 张璋 +3 位作者 杨帆 门玥琪 李睿君 李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4,共7页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对冠心病的影响,并探索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行CCTA检查的1117例... 目的基于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CTA)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对冠心病的影响,并探索冠心病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的性别差异。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并行CCTA检查的1117例患者进行杜克冠心病指数评分,同时对患者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7项(GAD-7)量表测评,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GAD、性别与高危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最终入组1099例患者,其中男460例(41.9%),女639例(58.1%)。GAD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71,95%CI 1.013~1.134,P=0.017)。女性患者的GAD患病率高于男性[20.3%(130/639)vs 7.0%(32/460),P<0.01],但在女性中GAD并非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OR=1.037,95%CI 0.954~1.129,P=0.392)。年龄、GAD、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是男性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而在女性中仅年龄、高血压是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GAD在女性中更为常见,但不是女性发生高危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对有冠心病疑似症状的女性患者,其症状可能是GAD躯体症状而非冠心病症状,因此临床上更应关注其心理因素;对于存在GAD的男性患者,临床上更应注意其高危冠心病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 冠状动脉疾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性别因素
下载PDF
一站式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在头颈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郑冲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1-893,共3页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或致死的首位危险因素[1]。大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CT血管成像(CTA)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传统CTA进行心脑血管联合评估时,需要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与头...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成人致残或致死的首位危险因素[1]。大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脑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CT血管成像(CTA)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传统CTA进行心脑血管联合评估时,需要分别进行冠状动脉CTA与头颈动脉CTA扫描,因此,要充分权衡CTA的优势与辐射剂量暴露。随着CT技术的发展,仅需注射1次造影剂的"一站式"心脑联合CTA扫描成为可能。本研究重点就CTA评价头颈动脉及冠状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冠状动脉疾病 卒中 颈动脉狭窄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鉴别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与次全闭塞患者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任俊立 任丽臣 +1 位作者 姚广 张永高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对老年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和次全闭塞患者进行无创区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CCTA和有创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CTO或次全闭塞患者134例,分为CTO组62例和次全闭塞组72例。测量患者闭塞长度、闭塞头端形态(钝形/锥形)、侧支血管作为解剖学相关参数。管腔内密度衰减梯度通过后处理软件获得。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运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第10、第50、第90个百分位数)建模相关因素和CTO的关联,使用ROC曲线分析。结果糖尿病(OR=0.423,95%CI:0.186~0.963)、闭塞长度(OR=1.088,95%CI:1.031~1.148)、钝形头端(OR=2.453,95%CI:1.042~5.773)是鉴别老年CTO和次全闭塞患者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P<0.01)。闭塞长度鉴别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曲线下面积为0.718(95%CI:0.634~0.792,P=0.001)。结论CCTA可用于老年CTO与次全闭塞患者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闭塞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LOGISTIC模型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冠状动脉次全闭塞
下载PDF
微血管成像及CT血管造影联合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徐卫华 计玉芳 +1 位作者 陆赵阳 徐敏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 目的探究微血管成像(SMI)分级及CT血管造影(CTA)联合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急性脑梗死(AC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患者ACI发生情况分为ACI组95例和非ACI组85例。比较2组SMI分级、CTA、血清sdLDL-C水平,ROC曲线分析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诊断价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因素。结果ACI组血脂异常、舒张压、收缩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非ACI组(P<0.01)。ACI组血清sdLDL-C水平高于非ACI组[(1.62±0.25)mmol/L vs(1.35±0.19)mmol/L,P<0.01],ACI组和非ACI组SMI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MI分级和CTA及血清sdLDL-C三者联合诊断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曲线下面积为0.934(95%CI:0.897~0.97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MI分级、CTA、sdLDL-C是高血压患者发生ACI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SMI分级及CTA联合血清sdLDL-C对老年高血压伴ACI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微血流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王永峥 王远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6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中68例颅内动脉瘤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取时间为2021年8月到2023年8月,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将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符合率,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部位动脉瘤显示情况,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不同大小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结果 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3%,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4%,经对比,2种方法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后交通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轻动脉等部位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结果证实68例患者共有80个动脉瘤,其中>3 mm的有42个,≤3 mm的有38个,2种检查方法诊断>3 mm动脉瘤的检出情况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3 mm的动脉瘤,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检出率比头颈部CT血管造影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颈部CT血管造影对>3 mm动脉瘤的检出率比≤3 mm的检查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3 mm、≤3 mm的检出率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中,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各有优劣势,其中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可对患者早期确诊,但该方法无法对微小、特殊位置的动脉瘤准确诊断,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可提高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不同的造影剂入路方式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8
作者 陈方园 王磊 裴敏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通过经下肢静脉入路与常规上肢静脉入路团注造影剂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所得2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及质量评价。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并于我科行头颈部CTA联合检查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静脉入路... 目的 通过经下肢静脉入路与常规上肢静脉入路团注造影剂行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对所得2组图像进行对比观察及质量评价。方法 收集我院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并于我科行头颈部CTA联合检查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试验组(下肢静脉入路)和对照组(上肢静脉入路),每组30例。通过对从下肢静脉入路与从上肢静脉入路团注造影剂进行CTA检查所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结果 试验组CT值低于对照组,平均CT值:试验组(310±10)Hu,对照组是(330±10)Hu。试验组30例患者图像头臂干、双侧颈总动脉起始部及双侧锁骨下动脉都较对照组显示良好(仅有2例目标血管内CT值偏低);对照组30例可见造影剂在邻近静脉残留,造成不同程度的伪影,干扰成像动脉的图像质量。结论 经下肢静脉入路的造影方案,获得了良好的符合影像诊断要求的CTA图像,所得图像目标血管管壁清晰,对比良好,无邻近伴行静脉内造影剂污染,影像信息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造影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头颈部血管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获得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7
9
作者 单冬凯 杨俊杰 +4 位作者 窦冠华 荆晶 杜洛山 何柏 陈韵岱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化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模拟的无创血流储备分数(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2年8月-2015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同期行冠脉CTA和FFRCT检查的39例患者,基于冠脉CTA图像通过流体力学原理模拟计算FFRCT值,以有创的FFR值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计算FFRCT对功能性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性、特异度、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在患者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82.05%,敏感度为83.33%,特异度为80.95%,阳性预测值为78.95%,阴性预测值为85.00%;在血管水平FFRCT的诊断准确性为76.79%,敏感度为69.57%,特异度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72.73%,阴性预测值为79.41%。在患者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在血管水平FFRC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在血管水平,FFRCT值与FFR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4,95%CI:0.458~0.775)。结论以FFR值作为参考标准,应用国产化无创FFRCT技术诊断功能性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血流储备分数 冠状动脉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和MR血管造影在颅内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陈爽 龚美琳 +1 位作者 冯晓源 沈天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评价CT、MR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5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10~66岁),幕上1例,幕下4例。分别在动脉期(CTA)和静脉期(CTV)扫描采样,运用SSD和MIP进行重建,全部... 目的:评价CT、MR血管造影在诊断颅内静脉畸形中的价值与限度。材料和方法:5例经DSA证实的颅内静脉畸形病例,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37岁(10~66岁),幕上1例,幕下4例。分别在动脉期(CTA)和静脉期(CTV)扫描采样,运用SSD和MIP进行重建,全部病例行MRA、MRV检查,4例做了增强前后MRV检查。结果:CTA显示所有病灶,但没有显示颅内静脉畸形的“海蛇头”,即引流静脉影像特征,而CTV不仅显示病灶,而且还显示了引流静脉“海蛇头”影像特征;MRV显示5例病灶和其特征性的“海蛇头”影像特征,MRA没有一例显示病灶的“海蛇头”表现,4例增强前后MRV没有明显差异。结论:MRV和静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V)是诊断和随访颅内静脉畸形的有效方法,优于动脉期的CT血管造影(CTA),MRA可作筛选之用,排除其他血管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应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颅内静脉畸形
下载PDF
超高速螺旋CT血管造影在出血型烟雾病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毅 邵明冉 +4 位作者 周飞 杭春华 冯铭 魏俊吉 杨咏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48-653,共6页
目的 探讨超高速螺旋CTA评价急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187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急诊病例,于脑出血急性期(<72 h)经超高速螺旋CTA检查和图像后处理确诊,分... 目的 探讨超高速螺旋CTA评价急诊出血型烟雾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CT平扫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187例患者均为2014年6月至2019年1月急诊病例,于脑出血急性期(<72 h)经超高速螺旋CTA检查和图像后处理确诊,分别行内科保守治疗、血肿清除术或脑室外引流术,改良Rankin量表(mRS)和Glasgow预后分级(GOS)评价患者发病后1、3和6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结果 106例(56.68%)符合烟雾病影像学特征,表现为颈内动脉狭窄、闭塞,Willis环增粗,部分血管扩张明显,基底节区侧支血管明显增多,额颞叶交界区底部血管呈增多趋势,脑底部实质内细小、密集的烟雾状血管生成。与DSA相比,CTA诊断准确率为95.27%(155/161)、假阳性率为4.76%(3/63)、假阴性率为3.06%(3/98)。其中,84例CTA显示“粟粒征”阳性、103例“粟粒征”阴性,“粟粒征”阳性组患者发病后1、3和6个月mRS评分高于(P=0.000)、GOS评分低于(P=0.000)“粟粒征”阴性组;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mRS评分逐渐降低(均P=0.000)、GOS评分逐渐升高(均P=0.000)。结论超高速螺旋CTA作为疑似出血型烟雾病的急诊辅助诊断方法,具有安全、便捷、诊断准确率高等优势,对判断预后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冉兵 常永莉 +3 位作者 齐婧 钟伟 郑刚 孟临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58-26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左心耳血栓形成情况检查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以及二者联...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CT血管造影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进行左心耳血栓形成情况检查的10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以及二者联合分别与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诊断左心耳血栓阳性和阴性结果,分析3种方法预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血栓形成的价值。结果:TEE诊断左心耳血栓阳性患者33例(33.00%)、阴性患者67例(67.00%)。两类患者的基线特征对比发现,年龄65岁、有阵发性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比例以及BMI、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清尿酸、NT-proBNP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EE诊断结果相比,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0%和47.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联合的阳性检出率为3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诊断TEE检查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左心房前后径、左心房横径、左心房上下径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血管造影诊断TEE检查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左心耳开口长径及短径、左心耳开口面积、左心耳容积最大值及最小值、左心耳射血分数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以及二者联合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95和0.816。结论:比较3种方法与TEE的诊断结果,对比TEE检查阳性与阴性患者超声心动图和CT血管造影参数,可以看出二者联合的诊断效果更好、更准确,诊断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形成 超声心动描记术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头颈部夹层动脉瘤致急性脑卒中的CT血管造影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丽萍 唐秉航 +2 位作者 何亚奇 李良才 吴任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7-320,共4页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 目的总结引起急性脑卒中的头颈部夹层动脉瘤(CDA)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特征。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证实为CDA患者的MSCTA表现,观察夹层“双腔征”、内膜线、瘤样扩张、锥状狭窄/闭塞、“珠线征”的出现率。结果28例CDA患者中,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15例,其中6例伴脑室出血;表现为急性脑梗死13例。本组CDA患者共发现夹层29处,累及前循环11处、后循环18处,其中1例同时发生在双侧颈内动脉颈段;34.5%(10/29)出现“双腔征”,24.1%(7/29)出现内膜线,58.6%(17/29)出现瘤样扩张,37.9%(11/29)出现锥状狭窄/闭塞,13.8%(4/29)出现“珠线征”。以DSA为“金标准”,MSCTA的诊断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99.8%、诊断符合率为99.5%。急性出血患者中,13例出现瘤样扩张;急性脑梗死患者中,9例出现病变处血管狭窄、闭塞。结论MSCTA对CDA具有较好的诊断能力。头颈部夹层的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急性出血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瘤样扩张;急性梗死患者责任血管多表现为狭窄、闭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颅内动脉瘤 颈内动脉夹层 卒中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血管造影
下载PDF
CT血管造影在诊治骨科软组织肿瘤的作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东 王毅 +4 位作者 李宏宇 丘德赞 莫冰峰 袁彦 梁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0-712,共3页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成像在骨科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行CTA检查,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容积再现等方法三维重建图像。[结果]三维重建清晰地显示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成像在骨科软组织肿瘤术前诊治的应用价值。[方法]14例软组织肿瘤患者手术前行CTA检查,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容积再现等方法三维重建图像。[结果]三维重建清晰地显示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特别清晰地显示出肿瘤供血血管、肿瘤与周围重要血管的关系等情况。这些情况均被手术所证实。14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平均随访10·2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对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有独特的价值,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减少并发症和保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软组织肿瘤 三维重建 诊断
下载PDF
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在肢体软组织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天宇 刘欣伟 +1 位作者 周大鹏 项良碧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1179-1180,11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肢体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21例患者肢体软组织肿瘤及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并做出术前评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3D-CTA图像均可较清楚并立体地显示肿瘤与血管... 目的探讨64排3D-CTA在肢体软组织肿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以容积重建法(VR)及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对21例患者肢体软组织肿瘤及周围结构做三维重建处理,并做出术前评估。结果本组所有病例3D-CTA图像均可较清楚并立体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骨及周围结构关系,其中进行手术的18例3D-CTA图像与手术所见相吻合。结论3D-CTA具有操作简便、信息量大、痛苦小等特点,对肢体软组织肿瘤的术前评估、手术入路的设计有重要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三维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软组织肿瘤 术前评估
下载PDF
深度学习重建算法在低剂量腹盆腔动脉CT血管造影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帅 唐笑先 +2 位作者 吴略 王晓成 胡彦君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2年第6期562-566,共5页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低剂量腹盆腔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病理证实60例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动脉期图像经DLIR-H、DLIRM、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 80%和ASIR-V 50%重建分别获... 目的探讨深度学习图像重建(DLIR)算法对低剂量腹盆腔动脉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病理证实60例行腹部动态增强扫描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动脉期图像经DLIR-H、DLIRM、自适应迭代重建(ASIR)-V 80%和ASIR-V 50%重建分别获得DLIR-H、DLIR-M、ASIR-V80和ASIR-V504组图像。比较主观指标及客观指标[主动脉CT值(CTao)、肠系膜上动脉CT值(CTsma)、右髂总动脉CT值(CTri)、前腹壁脂肪标准差(SD脂肪),信噪比(SNRao)和对比噪声比(CNRao)]的差异。结果2位医生主观评价指标的一致性好(Kappa值0.633~0.800),DLIR-H组主观指标的评分高于DLIR-M、ASIR-V80、ASIR-V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主动脉CT值(CTao)、肠系膜上动脉CT值(CTsma)、右髂总动脉CT值(CTri)均大于400 Hu。DLIR-H组SD脂肪[(9.1±2.2)Hu]低于DLIR-M、ASIR-V80、ASIR-V50组[(12.3±2.4)Hu、(12.5±2.5)Hu、(16.8±3.1)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NRao、CNRao[(54±16)、(49±19)]均高于DLIR-M、ASIRV80、ASIR-V50组[(40±14和40±14和29±8)、(35±12和35±12和2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SIR-V80组相比,DLIR-M组的SD脂肪、SNRao、CNRa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主观评分更高。结论与ASIR-V算法相比,DLIR算法尤其是DLIR-H算法能获得较好的低剂量腹盆腔动脉CTA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倍他乐克按心率个体化给药及不同给药方式对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术成像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丁力军 王国兴 +5 位作者 高博 韩立杰 董雪霞 张继峰 万佳明 潘越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3年第4期313-315,共3页
目的探寻心率控制个体化倍他乐克的给药量及给药方式,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方法依据患者的基础心率及血压、心理状态、心率变异性及既往有无用药情况,个体化酌情增减用药量,随机分舌下含服给药及嚼碎吞服给药2组,总量... 目的探寻心率控制个体化倍他乐克的给药量及给药方式,提高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方法依据患者的基础心率及血压、心理状态、心率变异性及既往有无用药情况,个体化酌情增减用药量,随机分舌下含服给药及嚼碎吞服给药2组,总量控制≤200 mg/24 h。结果个体化给药心率控制患者,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秀率比经验性用药均显著提高,分别高出12.4%及24.2%,且舌下含服给药比嚼碎吞服给药在检查成功率及图像优秀率均有提高,分别高出3.9%及14.5%。结论倍他乐克个体化给药,使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图像优秀率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倍他乐克 个体化心率给药
下载PDF
前置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头颈CT血管造影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晁旺 赵晓静 +3 位作者 李京凯 黄靖 张苗 卢洁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80-1283,共4页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前置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低剂量头颈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我院通过Revolution CT接受头颈CTA检查的患者210例随机分为7组,前置Asir-V分别为20%组(A组)、30%组(B组)... 目的探讨Revolution CT前置迭代重建算法(Asir-V)对低剂量头颈CT血管造影(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9月在我院通过Revolution CT接受头颈CTA检查的患者210例随机分为7组,前置Asir-V分别为20%组(A组)、30%组(B组)、40%组(C组)、50%组(D组)、60%组(E组)、70%组(F组)、80%组(G组),每组30例,管电压为80 kVp;另选取接受头颈CTA检查30例患者为对照组,管电压为100 kVp,前置Asir-V为50%。计算信号噪声比值(SNR)和对比噪声比值(CNR)及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80 kVp管电压下,E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SD最低。各组头颈目标血管CNR及SN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其他7组不同头颈目标血管CNR明显升高,ED明显降低(P<0.01)。与A组比较,E组、F组、G组ED下降明显,分别为(1.43±0.11)mSv,(1.27±0.10)mSv,(1.12±0.15)mSv。结论低剂量头颈CTA联合前置Asir-V技术,在Asir-V为60%权重时,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和图像噪声,保证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血管障碍 辐射剂量 噪声
下载PDF
冠脉斑块CT血管造影的定性特征对预测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7
19
作者 孙明菲 刘婷 +2 位作者 袁雪 金士琪 戴旭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90-194,共5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性检测斑块特征对预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例患者,在7天内分别做了CCTA及SPECT-MPI检查,所有研究对象CCTA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定性检测斑块特征对预测负荷心肌灌注显像(SPECT-MPI)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0例患者,在7天内分别做了CCTA及SPECT-MPI检查,所有研究对象CCTA检查结果均为阳性。收集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性别、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轻度狭窄<50%、中度狭窄50%~<70%、重度狭窄≥70%)及高危斑块特征(低密度斑块、正性重构、点状钙化、餐巾环征)进行了定性评估;采用17节段心肌分类法对SPECT-MPI图像作定性分析。根据SPECT-MPI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肌缺血阳性及心肌缺血阴性两组,使用独立样本卡方检验进行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ROC曲线比较显著狭窄(≥70%)、高危斑块及二者联合对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结果:在患者临床特征中,女性、高血脂在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组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SPECT-MPI检查结果为参照,统计分析冠状动脉定性特征结果显示,中度及重度狭窄(≥50%)、正性重构、餐巾环征及具有任意3个及以上高危斑块特征在心肌缺血与非心肌缺血组间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著狭窄(≥70%)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5.4%、50.9%、59.5%,高危斑块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8.7%、34.8%、50.3%,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8%、75.0%、74.6%;以SPECT-MPI检查结果为参照,二者联合预测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8(95%CI:0.649~0.807)。结论:显著狭窄(≥70%)联合高危斑块预测心肌缺血准确率更高,二者联合对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评估不同重构模式的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特征 被引量:5
20
作者 贾芮 郑诗豪 +2 位作者 卜乔 李坤 潘振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64-96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比较不同重构模式的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成分构成的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因症状性颈动脉就诊,并经CTA检查筛出颈动脉存在惟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技术比较不同重构模式的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形态学及成分构成的相关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0月在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因症状性颈动脉就诊,并经CTA检查筛出颈动脉存在惟一责任斑块的患者129例,根据不同的重构模式分为正性重构组61例和负性重构组68例,比较2组斑块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2组斑块长度和斑块溃疡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负性重构组比较,正性重构组斑块负荷(0.62±0.26 vs 0.47±0.06,P=0.000)、斑块偏心指数(0.77±0.02 vs 0.68±0.03,P=0.016)和斑块脂质成分体积[434.50(226.80,704.90)mm^(3) vs 226.25(157.50,391.48)mm^(3),P=0.000]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A技术可快速准确评价斑块的形态和成分构成,对危险斑块的筛出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疾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