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先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7-0080,共4页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析,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效率,包括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发现,在揭示肺结核的特定影像学特征方面,CT相较于DR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显示支气管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树芽征和空洞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DR和CT联合应用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使用任一方法,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CT与DR联合使用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虽然单独使用CT检查在细节揭示方面优于DR,但是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率,特别是在鉴别诊断中更为有效,推荐在肺结核疑似病例的诊断中采用CT与DR的联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肺结核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质控检测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光享 梁绵英 +1 位作者 杨浩贤 黄伟旭 《华南预防医学》 2008年第4期67-69,共3页
目的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使用者提供质量保证,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对广东省CT状态质控参数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共检测364台CT机,3年状态检测中仅有1台CT机不及格,合格率为99.7%。所检测... 目的为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使用者提供质量保证,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对广东省CT状态质控参数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共检测364台CT机,3年状态检测中仅有1台CT机不及格,合格率为99.7%。所检测的CT机剂量指数合格率均在92.4%以上,CT值参数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4.9%、93.5%、89.4%,均匀性参数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4.9%、96.1%、97.0%,噪声参数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8.7%、100.0%、99.2%,层厚参数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6.1%;空间分辨力参数指标合格率均为100%,密度分辨力参数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9.2%以上,定位光精度参数指标合格率分别为92.4%、94.1%、87.1%,诊断床定位精度参数指标定位与归位合格率最低的2006年为98.6%与99.3%。结论广东省的CT处于良好状态,但应加强管理,使质控检测制度化,同时应提高质控参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 设备安全性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葛建兵 王天乐 +3 位作者 崔磊 杨巨顺 尹剑兵 严松强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 目的:探讨双源CT Flash扫描在肺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与应用普通扫描方法的肺动脉CTA图像各40例进行对照,探讨应用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对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种检查方法的各级肺动脉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肺段静脉、右肺段静脉、左房、升主动脉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源CT Flash扫描模式在肺动脉CTA检查中能有效地缩短扫描时间、降低对比剂用量并获得高质量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肺动脉 双源ct Flash扫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解读 被引量:6
4
作者 岳保荣 刘澜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2年第3期32-33,共2页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98-1998是1998年发布、1999年开始实施的。这些年来,CT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得该标准从技术的角度已经不再满足质量控制的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修...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装置影像质量保证检测规范》GB/T17598-1998是1998年发布、1999年开始实施的。这些年来,CT技术发展迅速,尤其是螺旋CT的临床应用,使得该标准从技术的角度已经不再满足质量控制的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修订。为此,卫生部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委员会于2005年把这个标准列入了2006年度修订计划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摄影 影像质量保证 X射线 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检测 装置 解读 ct技术
下载PDF
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孙超 郁兆勇 +5 位作者 赵艳梅 孙迎迎 仝永红 戚谦 孔波 徐文慧 《世界复合医学》 2022年第9期83-85,89,共4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 目的探讨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3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ed angiogram,DSA)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睢宁县人民医院神经介入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手术过程中给予DSA辅助检查、治疗,观察组采用3D-CTA辅助检查、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均达到图像精确融合,高于对照组24例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0,P<0.05);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治疗,对照组5例患者由于无法配合操作放弃治疗。观察组造影剂剂量(68.94±4.61)mL、接受射线照射剂量(910.98±32.69)mGy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59、94.605,P<0.05)。观察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和肢体功能障碍患者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CTA用于神经介入手术中能在将射线的辐射量降低的同时减少造影剂的使用量,降低手术风险,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三维计算机断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影像融合技术 神经介入手术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性能检测中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初探
6
作者 秦永春 徐小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的性能,特别是不同组织间的CT值线性关系,提出一种新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方法:参照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利用某医院新购置的1台CT机对Catphan50...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的性能,特别是不同组织间的CT值线性关系,提出一种新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方法:参照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利用某医院新购置的1台CT机对Catphan500型检测模体中的CTP401模块进行扫描,分别以人工分析方法和借助MATLAB软件的自动分析方法对扫描重建后的DICOM图像进行分析,获得CT值线性结果。对比2种方法得到的CT值线性结果的偏差,并分析偏差来源。结果:自动分析方法和人工分析方法得到的CT值线性结果分别为8.03 HU和9.5 HU,两者之间的偏差由感兴趣区的位置和大小引入。结论:相比于人工分析,自动分析过程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自动给出CT值线性结果,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引入的误差,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ct值线性 性能检测 人工分析 自动分析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电磁兼容测试工作模式的选取
7
作者 刘鹏 杨艳 陈锐 《品牌与标准化》 2024年第1期177-179,共3页
本文探讨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在电磁兼容测试过程中工作模式的选取,依照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的工作原理、检验标准和审评指导原则,结合电磁兼容测试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关键词 医疗器械 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设备(ct) 工作模式 电磁兼容 发射(EMI) 抗扰度(EMS)
下载PDF
医用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计量检定项目的意义
8
作者 徐子琴 《中国计量》 2005年第7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医用X射线 计算机系统 摄影装置 ct 检定项目 断层 计量 图像信息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大型医疗设备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机)的计量检定 被引量:3
9
作者 宋剑新 《中国计量》 2009年第3期30-30,共1页
医学计量技术和CT设备的快速发展对CT计量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仪器广泛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计量技术和CT计量设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计量法》规定.医用CT机的辐射源属强检设备.也... 医学计量技术和CT设备的快速发展对CT计量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高科技仪器广泛用于医疗领域.使医学计量技术和CT计量设备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根据《计量法》规定.医用CT机的辐射源属强检设备.也就是说,按照JJG961—2001《医用诊断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X射线辐射源》检定规程的要求.必须每年接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一次检定.确保机器X线辐射源输出的X射线量准确无误。经过计量检定合格的CT机应发给检定/校准证书.对于不合格的CT机应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ct 大型医疗设备 计量检定 计算机断层 摄影装置 X射线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 现代科学技术
下载PDF
数字X线摄影(DR)和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春香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2年第8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对比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疾病诊断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X线摄影(DR)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17例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117例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给予DR和CT诊断,并将诊断... 目的:对比在脊柱爆裂性骨折疾病诊断中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X线摄影(DR)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17例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117例纳入研究的患者均给予DR和CT诊断,并将诊断结果分别归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两种诊断方式对疾病检出率、诊断费用以及诊断耗时情况。结果:诊断检出率、检查耗时与检查费用对比,均为观察组更高(P<0.05);以联合诊断结果为参考,在对不同部位的病变检出率方面,为观察组更高(P<0.05)。结论:在诊断脊柱爆裂性骨折中CT诊断准确率要显著高于DR诊断,但CT检查费用以及检查耗时也要明显高于DR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线摄影(DR)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脊柱爆裂性骨折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计算机行肝脏CT断层三维重建及测量在肝癌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茂春 彭吉润 +2 位作者 冷希圣 朱继业 杜如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 目的 探讨利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术前对 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 5例肝癌患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 ,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 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 ( 983 .3 3± 2 0 6.11)cm3 ,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 ( 90 4.93± 2 0 9.5 6)cm3 ,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 (r =0 .969) ,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 8.66%。本方法三维重建肝形状与切除同例肝标本实际形状基本相似。可任意角度旋转来观察三维重建肝。可以在重建肝脏同时重建肿物。当肿物被周围组织遮挡显示不清时 ,可用半透明显示法对肝脏进行半透明处理。同时 ,可测定肿物的体积及预计肝切除后的预留肝量。结论 运用该方法在个人电脑上实现肝脏连续CT断层图像三维重建和体积测量准确性较高。对术前明确肝肿瘤范围 ,正确选择手术术式 ,预测手术进程以及对肝病患者的随访和疗效判定 ,活体肝移植供受体匹配选择都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三维重建 肝体积 计算机辅助诊断 ct断层扫描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一秋 石洪成 +4 位作者 顾宇参 陈曙光 朱玮珉 修雁 李蓓蕾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2-696,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螺旋CT骨显像对脊柱单发病灶是否为肿瘤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7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身骨显像资料,筛选出脊柱单发浓聚后行病灶部位的SPECT/CT显像的资料。由2名核医学医师结合全身骨显像分别对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进行分析,对脊柱病灶诊断分为肿瘤骨转移、良性病变以及不能确定诊断。分别计算SPECT图像和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和不能明确诊断的百分率及其95%CI,并采用2χ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对57处病灶的分析结果显示,SPECT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26处,占45.6%(26/57),95%CI为32.7%~58.5%;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31处,占54.4%(31/57),95%CI为41.4%~67.3%。SPECT/CT融合图像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2处,占91.2%(52/57),95%CI为83.9%~98.6%;不能明确诊断的病灶共5处,占8.8%(5/57),95%CI为1.4%~16.1%;SPECT/CT融合图像的明确诊断率显著高于SPECT图像(2χ=27.20,P〈0.05)。结论对脊柱单发病灶,SPECT/CT融合图像较单纯的SPECT图像能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可以明显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肿瘤转移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ct 诊断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岑 李彩英 +3 位作者 寇晨光 刘晓伟 贾芳莹 卓利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并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80例,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左心耳进行重建,统计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并测量左心耳到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嵴部的嵴长、嵴上缘、中部、下缘的宽度,以及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二尖瓣的距离,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房颤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2)房颤组左心耳嵴部分型中AⅠ型、AⅡ型及C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B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增高;(3)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短距离、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减小,(P<0.05),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的距离、嵴中部宽增大(P<0.05)。因两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故对该部分数据分别进行体表标化,标化后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开口至二尖瓣环的距离增大(P<0.05),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距离及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均减小(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客观了解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左心耳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自研全光纤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灵敏检测早期牙釉质龋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晖 孟卓 +6 位作者 李燕妮 姚晓天 王冠华 靳书凤 梁燕 张林朴 刘铁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OCT)进行离体人恒牙早期牙釉质人工龋的体外检测,并与同一牙齿样本的显微数码摄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检验AF-OCT体外检测早期龋变的效能。结果AF-OCT可早期准确检测到脱矿12h以内的牙釉质表面组织学水平的改变,开窗区釉质表面脱矿深度与脱矿时间成正比。与3种常用体内外检测手段相比,AF-OCT可早于显微数码摄影观察到牙釉质表面的形貌改变,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检测结果高度相关。结论自研AF-OCT可早期、精确、无创地检测出脱矿12h以内的早期牙釉质表面人工龋变,并可实现量化测定和分析,获得的龋变深度量化测量数据与偏振光显微镜下组织学测量结果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 牙釉质龋 人工建模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16
作者 韩江莉 梁瀛 +3 位作者 许佳文 张福春 高炜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 钙化积分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C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幸 朱丽秋 +1 位作者 陈钧强 钟惠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4-256,共3页
关键词 诊断率 尘肺病 扫描成像技术 计算机断层 弥漫性肺部疾病 ct图像 胸部X线片 胸部疾病 80年代
下载PDF
面神经管及邻近结构在横断薄层切片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图像的对照 被引量:3
18
作者 熊俊平 李冬华 +2 位作者 王小云 刘晓苏 段菊如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2,796,共4页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断簿层切片。标本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面神经膝状神经节(GG)多位于外半规管层面;匙突多与锤砧关节位于同一层面;锥隆起多位于鼓岬层面。结论: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OG、面神经迷路段三者在外半规管层面内呈倒"V"字型排列;面神经垂直段位于面神经隐窝深面,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鼓岬层面内从内向外呈"ω"字型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面神经管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 火棉胶 断层解剖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宋利明 王红 +1 位作者 杨泽宽 程永铭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23-26,共4页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是一项把红外测试技术应用于加热设备内壁热场分布检测的高新技术。加热设备内部热场的变化,由于热传导必然反映到设备外部,用热像仪可测出表面温度分布热图,已知表面温度值求解系统的几何形状,是热传...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是一项把红外测试技术应用于加热设备内壁热场分布检测的高新技术。加热设备内部热场的变化,由于热传导必然反映到设备外部,用热像仪可测出表面温度分布热图,已知表面温度值求解系统的几何形状,是热传导问题的一种反运算。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应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这类反问题的一种通用解法,最后简述了提高计算精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红外断层摄影 热传导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展鸿 戴汝平 +3 位作者 柳志红 曹程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