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25篇文章
< 1 2 19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马先一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77-0080,共4页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 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联合使用在肺结核诊断中的效果及其影像学特点。方法 本研究纳入了2023年1月至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的180例疑似肺结核患者,对这些患者先后实施数字化X线摄影和CT扫描。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分析,比较单独和联合使用这两种方法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效率,包括检出率、准确性、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发现,在揭示肺结核的特定影像学特征方面,CT相较于DR更为有效,特别是在显示支气管病变、纵隔淋巴结肿大、树芽征和空洞征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DR和CT联合应用在诊断活动性肺结核方面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性均高于单独使用任一方法,联合检查的检出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CT与DR联合使用在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和灵敏度,虽然单独使用CT检查在细节揭示方面优于DR,但是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诊断效率,特别是在鉴别诊断中更为有效,推荐在肺结核疑似病例的诊断中采用CT与DR的联合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肺结核
下载PDF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性能检测中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初探
2
作者 秦永春 徐小三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23年第5期50-53,共4页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的性能,特别是不同组织间的CT值线性关系,提出一种新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方法:参照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利用某医院新购置的1台CT机对Catphan50... 目的:为了客观评价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的性能,特别是不同组织间的CT值线性关系,提出一种新的CT值线性自动分析方法。方法:参照WS 519—2019《X射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质量控制检测规范》,利用某医院新购置的1台CT机对Catphan500型检测模体中的CTP401模块进行扫描,分别以人工分析方法和借助MATLAB软件的自动分析方法对扫描重建后的DICOM图像进行分析,获得CT值线性结果。对比2种方法得到的CT值线性结果的偏差,并分析偏差来源。结果:自动分析方法和人工分析方法得到的CT值线性结果分别为8.03 HU和9.5 HU,两者之间的偏差由感兴趣区的位置和大小引入。结论:相比于人工分析,自动分析过程不需要任何人为干预自动给出CT值线性结果,避免了由于人为因素引入的误差,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公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 CT值线性 性能检测 人工分析 自动分析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与护理
3
作者 王越 曾巧玲 +2 位作者 刘羊 张毓莹 林芝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8期27-31,共5页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的应用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2019年7月—2022年7月本院核医学科给予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实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在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给予做好针对性护理工作。结果29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局部淋巴显像过程顺利,图像清晰,其中术后患肢淋巴管完全性梗阻9例(31.0%),淋巴管不完全性梗阻17例(58.7%),淋巴管通畅或无明显异常3例(10.3%)。检查过程患者表示注射点轻度疼痛,而且正常上肢疼痛感强于患肢,注射部位渗血4例(13.8%),经对症护理后恢复。结论做好SPECT/CT局部淋巴显像乳腺癌术后患者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护理工作,可确保患者顺利完成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摄影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局部淋巴显像 乳腺癌 护理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与数字化X线摄影在肺癌患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4
作者 曹争光 赵丽丽 吴乔洋 《黑龙江医学》 2023年第15期1848-185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2月就诊的142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及DR检查。以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对肺癌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舞钢市人民医院2020年4月—2022年2月就诊的142例疑似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及DR检查。以手术及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两种方案影像学特征检出情况,并分析两种方案的诊断效能情况。结果:与DR检查比较,CT检查对肺癌毛刺征、分叶征、空泡征、血管聚集、胸膜凹陷、厚壁空洞、支气管气象征象的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99、12.783、14.525、20.405、19.338、13.078、5.135,P<0.05)。与CT、DR检查单独诊断肺癌比较,二者联合诊断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52、10.804、14.552,P<0.05);与CT、DR检查单独诊断比较,联合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灵敏度及准确率较高,漏诊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1、8.827、11.241,P<0.05)。结论:CT、DR检查对于早期肺癌均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术前诊断及病情评估提供参考,以制定针对性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纵隔淋巴结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下载PDF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与数字化X线摄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常正伟 赵英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6期106-109,共4页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MSCT、DR及常规肺功能检查。分别观...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与数字化X线摄影(DR)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75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行MSCT、DR及常规肺功能检查。分别观察AECOPD患者的MSCT、DR表现;分析MSCT、DR检查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_(1))、用力肺活量(FVC)、FEV_(1)/FVC、残气量(RV)、肺总量(TLC)分别与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肺密度差(MLDexMLDin)存在相关性(P<0.05);RV、TLC分别与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存在相关性(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ECOPD患者的FEV_(1)、FVC、FEV_(1)/FVC、RV分别与左肋膈角存在相关性(P<0.05);RV、TLC分别与右肋膈角存在相关性(P<0.05);FVC与膈弓高度存在相关性(P<0.05);FEV_(1)、FEV_(1)/FVC分别与右下肺动脉横径存在相关性(P<0.05);FEV_(1)、FEV_(1)/FVC、RV、TLC分别与肺高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相较于DR,MSCT对于AECOPD的诊断价值更高,在早期诊断中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 数字化X线摄影
下载PDF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结核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胡玉敬 边艳珠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318-322,共5页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 结核病是全球公认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在结核病诊疗过程中仍面临常规影像学检查难以解决的问题。^(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CT(^(18)F-FDG PET/CT)是应用比较成熟的多模态显像,可同时显示解剖和代谢图像,有助于结核病的诊断,尤其在定位隐匿部位的结核病病灶方面优于常规影像学检查技术。另外,病灶的代谢情况能反映炎性细胞的活化程度,^(18)F-FDG PET/CT能客观判断结核分枝杆菌的稳定状态和病灶活动性。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18)F-FDG PET/CT可先于常规影像学检测获得优于细菌学评估的早期治疗疗效。^(18)F-FDG PET/CT实现了从代谢角度探讨结核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机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个体化,对整合结核病的医学诊疗模式和治疗策略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对^(18)F-FDG PET/CT显像在结核病诊治中主要应用进行综述,以便进一步探索和挖掘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诊断显像
下载PDF
3D机器人系统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在颈椎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邢俊 孙炎冰 +4 位作者 朱子奇 李刚 焦静 倪其鸣 于红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03-507,共5页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 目的:通过与常规X线摄影和CT进行比较,探讨Siemens双悬吊3D机器人系统(Multitom RAX)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BCT)在颈椎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骨科就诊且因疑似颈椎疾病而分别行正侧位X线摄影(A组)、颈椎CT(B组)或3D RAX CBCT(C组)检查的60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基于3组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颈椎解剖学参数,包括枕颈角(OC_(2)A)、第1胸椎倾斜角(T_(1)SA)、C_(2)与C_(7)矢状面轴向距离(cSVA)及颈椎前凸角(CL),并采用4级评分法评估图像质量。计算各组的辐射剂量,包括容积剂量指数(CTDI)、剂量长度乘积(DLP)和剂量面积乘积(DAP)。对3组的各项解剖学参数的测量结果、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C两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8.29°±6.73°、10.52°±12.53°、(26.77±10.33)mm及18.14°±7.23°、10.54°±11.08°、(27.07±9.26)mm,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OC_(2)A、CL及cSVA分别为14.78°±6.98°、3.32°±13.70°和(21.92±8.85)mm,与A、C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图像质量主观评分(A组:2.5±0.65、B组:3.72±0.45、C组:3.52±0.6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较B组降低了54.6%,较A组DAP增大了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颈椎检查时,采用3D机器人系统CBCT较常规X线能提供质量更高的图像且相比CT有更精准的站立位测量数据及更低的辐射剂量,能为临床提供更精准、更有价值的测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3D机器人系统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成像 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岑 李彩英 +3 位作者 寇晨光 刘晓伟 贾芳莹 卓利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1-266,共6页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 目的:采用256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心脏成像对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与毗邻结构的定量测量,为房颤患者左心耳封堵术及射频消融术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期间房颤患者(房颤组) 94例及冠状动脉检查正常并可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照组)80例,两组均行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对左心耳进行重建,统计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并测量左心耳到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嵴部的嵴长、嵴上缘、中部、下缘的宽度,以及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二尖瓣的距离,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房颤组体重较对照组增加(P<0.05);(2)房颤组左心耳嵴部分型中AⅠ型、AⅡ型及C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降低,B型所占比例较对照组增高;(3)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短距离、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减小,(P<0.05),左心耳开口到二尖瓣环的距离、嵴中部宽增大(P<0.05)。因两组体重有统计学差异,故对该部分数据分别进行体表标化,标化后房颤组较对照组左心耳开口至二尖瓣环的距离增大(P<0.05),左心耳至左上肺静脉、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左心耳开口至左上肺静脉开口的距离及左心耳嵴部长、嵴上缘宽均减小(P均<0.05)。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嵴部的分型同正常人有明显差异,房颤患者左心耳到左回旋支的最小距离较近,研究结果可客观了解房颤患者左心耳及其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进行左心耳相关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血管造影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9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自研全光纤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灵敏检测早期牙釉质龋 被引量:8
10
作者 姚晖 孟卓 +6 位作者 李燕妮 姚晓天 王冠华 靳书凤 梁燕 张林朴 刘铁根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9年第4期292-296,共5页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 目的探索新型生物组织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OCT)用于龋病早期诊断。方法选用化学酸蚀法在离体人恒牙釉质光滑面制备0、12、24、48、72、96、120h不同时间的早期脱矿人工龋模型,采用自行研发的口腔全光纤OCT(AF-OCT)进行离体人恒牙早期牙釉质人工龋的体外检测,并与同一牙齿样本的显微数码摄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检验AF-OCT体外检测早期龋变的效能。结果AF-OCT可早期准确检测到脱矿12h以内的牙釉质表面组织学水平的改变,开窗区釉质表面脱矿深度与脱矿时间成正比。与3种常用体内外检测手段相比,AF-OCT可早于显微数码摄影观察到牙釉质表面的形貌改变,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偏振光显微镜检测结果高度相关。结论自研AF-OCT可早期、精确、无创地检测出脱矿12h以内的早期牙釉质表面人工龋变,并可实现量化测定和分析,获得的龋变深度量化测量数据与偏振光显微镜下组织学测量结果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 牙釉质龋 人工建模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9
11
作者 韩江莉 梁瀛 +3 位作者 许佳文 张福春 高炜 郭丽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 目的:研究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冠脉)造影(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脉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入选133例临床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急性胸痛患者,分别接受64排CTCA和冠脉造影检查。以定量冠脉造影(QCA)为诊断标准,评价CTCA诊断冠心病和冠脉病变程度的准确性。结果:CTCA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3.4%,阳性预测值94.2%。Pearson相关分析示:CTCA和冠脉造影评价的冠脉直径狭窄程度显著相关(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示,钙化程度是CTCA诊断冠心病敏感性的独立影响因素(RR=2.37,95%CI:1.35—4.18,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钙化积分对预测冠脉三支血管存在≥50%或≥75%狭窄有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CTCA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对冠心病的筛查和冠脉病变程度的评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胸痛 冠状动脉造影 钙化积分
下载PDF
面神经管及邻近结构在横断薄层切片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图像的对照 被引量:3
12
作者 熊俊平 李冬华 +2 位作者 王小云 刘晓苏 段菊如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80-782,796,共4页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眦耳线(CML)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横断簿层切片。标本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面神经膝状神经节(GG)多位于外半规管层面;匙突多与锤砧关节位于同一层面;锥隆起多位于鼓岬层面。结论: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OG、面神经迷路段三者在外半规管层面内呈倒"V"字型排列;面神经垂直段位于面神经隐窝深面,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鼓岬层面内从内向外呈"ω"字型排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面神经管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 火棉胶 断层解剖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肺栓塞治疗随访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展鸿 戴汝平 +3 位作者 柳志红 曹程 何建国 程显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 目的:探讨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EBCT)在肺动脉栓塞(肺栓塞)溶栓抗凝治疗前后及中、远期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肺栓塞患者经溶栓和(或)抗凝治疗以及单纯抗凝治疗前后的疗效(其中2例改为手术治疗)。采用ImatronC-150XP型EBCT机,连续容积扫描方式,层厚1.5-3 mm。分析63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天、4-7天、8-30天和>30天远期肺栓塞EBCT增强容积扫描图像上血栓形态和大小及其前后的变化,治疗前后肺动脉直径的改变及右心功能的变化。结果:51例患者经溶栓+抗凝治疗后有效率81.2%,10例单纯抗凝治疗后有效率51.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1-3天内有13例复查;4-7天有24例复查;8-30天内复查11例;>30天复查15例。本组EBCT复查中,中央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43.57%,4-7天溶解率68.2%,8-30天溶解率85.06%,>30天溶解率100%;附壁型血栓栓子1-3天溶解率18.84%,4-7天溶解率12.99%,8-30溶解率84.41%,>30天溶解率28.93%;表现为闭塞型的血栓栓子中,1-3天22.45%的栓子溶解,4-7天30.52%栓子溶解,8-30天68.66%栓子溶解,>30天23.28%栓子溶解。中心肺动脉治疗后40.21%的栓子溶解,左肺动脉较右肺动脉溶解率高。右心功能治疗后较前明显改善,射血分数为0.32±0.11 VS 0.45±0.10(P<0.01);主肺动脉管径治疗后较前缩小,为(34.0±5.3)mm VS(32.2±5.8)mm,(P<0.01)。结论:EBCT增强扫描可以无创、客观、准确地评价肺栓塞患者临床治疗的近期及中远期疗效,以中央型栓子为主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附壁型或闭塞型栓子为主的患者,中远期疗效显著。右心功能检查可客观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宋利明 王红 +1 位作者 杨泽宽 程永铭 《红外技术》 CSCD 1993年第3期23-26,共4页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是一项把红外测试技术应用于加热设备内壁热场分布检测的高新技术。加热设备内部热场的变化,由于热传导必然反映到设备外部,用热像仪可测出表面温度分布热图,已知表面温度值求解系统的几何形状,是热传... 电子计算机辅助红外断层摄影技术,是一项把红外测试技术应用于加热设备内壁热场分布检测的高新技术。加热设备内部热场的变化,由于热传导必然反映到设备外部,用热像仪可测出表面温度分布热图,已知表面温度值求解系统的几何形状,是热传导问题的一种反运算。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应用电子计算机求解这类反问题的一种通用解法,最后简述了提高计算精度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 红外断层摄影 热传导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摄影在口腔摄影(曲面断层)中的应用及技术要点 被引量:4
15
作者 何宪国 吴慧钊 +1 位作者 韩春庆 张俊峰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864-865,共2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口腔摄影(曲面断层)方法,以取得高质量曲面断层影像。方法应用SOREDEX的Granex3+Ceph口腔全景X射线机与AGFA的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相匹配进行口腔摄影,对所得1024例照片进行分析、评定,所得结果与使用传统屏片系统...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口腔摄影(曲面断层)方法,以取得高质量曲面断层影像。方法应用SOREDEX的Granex3+Ceph口腔全景X射线机与AGFA的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相匹配进行口腔摄影,对所得1024例照片进行分析、评定,所得结果与使用传统屏片系统所得的968例照片相比较。结果甲片率上升,废片率下降,影像质量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结论用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进行口腔摄影(曲面断层)可使工作效率、影像质量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摄影 曲面断层摄影 口腔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桂文来 陈再君 +4 位作者 罗茂香 赵小艳 吴蔚吉 陈新力 陶涛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 目的 利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甲状腺重量 ,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简称甲亢 )患者的放射治疗提供精确的甲状腺重量。方法 对 39个甲状腺实验模型及 74例甲亢患者分别采用SPECT体积积分法及平面成像法估测甲状腺重量。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分别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比较 ;在甲亢患者组 ,将 2种方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进行比较。结果 在甲状腺实验模型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 >0 .0 5 ) ;而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与实验模型实际重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 <0 .0 0 1)。在甲亢患者组 ,SPECT体积积分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38.78± 8.6 5 ) g小于平面成像法估测的甲状腺重量 [(4 4 .90± 10 .5 7) g ,P <0 .0 0 1]。结论 SPECT体积积分法可准确估测甲状腺重量 ,这一方法能提高甲亢治愈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 器官重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 体积积分法 平面法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面神经颞骨内段在冠状薄层切片与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图像上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2
17
作者 段菊如 罗淑贞 +3 位作者 钟斌 李明智 魏江平 鲁纯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8-501,F0004,共5页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与呲耳线(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 目的:为面神经及耳科病变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成人头部标本,以与呲耳线(CML)相垂直的直线为基线,获得间隔为1.0mm,厚度为1.0mm的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术(HRCT)图像,扫描后的头部标本按原定位截取以耳颞区为中心的组织块并将其制成厚为1.0mm的连续冠状薄层切片。标本切片与HRCT图像对照,对颞骨内面神经、听小骨、骨半规管、前庭、耳蜗等结构进行观测。结果:颞骨冠状HRCT扫描,有30-32层,膝状神经节居第5~7层,面神经水平段起始部和面神经迷路段居第7~8层,面神经垂直段居第16~17层,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在第14-15层从外向内呈“M”字型排列。结论:耳颞区火棉胶冠状薄层断面标本能良好显示面神经及其周围结构的解剖位置和毗邻关系,可直接与高分辨率CT冠状扫描图像进行对照研究,其结果对耳科疾病的影像诊断及手术治疗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骨 面神经 断层解剖 冠状面 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摄影 火棉胶
下载PDF
断层扫描成像新技术——光学相干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平 钱俊雯 +1 位作者 刘志荣 陈瓞延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是人类疾病诊断学中的重要工具。人们所熟知的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已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诊断中,尤显重要。但是由于技术能力所限,XCT和MRI无法使... 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是人类疾病诊断学中的重要工具。人们所熟知的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XCT)和磁共振成像(MRI)等技术,已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医学诊断中,尤显重要。但是由于技术能力所限,XCT和MRI无法使人们观察到密集体腔内的组织变异,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扫描成像 计算机断层摄影 激光相干 XCT
下载PDF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萍 韩玲 +3 位作者 郑可 戴汝平 金梅 罗毅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1年第4期201-206,共6页
目的 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患儿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为小儿心脏病 ,其中 7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 63例 ,非先天性心脏病变 4例 ,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 目的 评价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EBCT)在小儿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78例患儿经胸常规超声心动图 (TTE)诊断为小儿心脏病 ,其中 74例为先天性心脏病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 63例 ,非先天性心脏病变 4例 ,同时做EBCT增强单层容积扫描 ,并由计算机工作站进行图像三维重建。其中 2 5例行常规心血管造影 ,4 3例经外科手术 ,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全组 2 0种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 176处畸形 ,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16种。心内畸形共65处 ,TTE漏诊 1处 (三尖瓣闭锁 ) ,TTE诊断准确率 98 5 %。而心外大血管畸形及心室 -大血管连接异常诊断中两者有明显差别 ,EBCT诊断准确率为 96 4 % ( 10 7/ 111) ,TTE诊断准确率 86 5 % ( 96/ 111)。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差异非常显著 ( χ2 =6.964,P <0 .0 1)。手术纠治心脏病变共 10 9处 ,EBCT确诊 10 5处 ,诊断准确率 96 3 % ( 10 5 / 10 9)。TTE确诊 97处 ,诊断准确率 89 0 % ( 97/ 10 9)。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 ( χ2 =4 .3 18,P <0 .0 5 )。TTE、EBCT对 4例非先天性心脏病均作出正确诊断。TTE与EBCT结合使诊断的总准确率提高到 99 4 % ( 175 / 176)。结论 E BCT对小儿心脏病变的检出优于TTE。EBCT血管造影与TTE及心血管造影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摄影 三维成像 小儿心脏病
下载PDF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肾上腺静脉成像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炜 薛华丹 +5 位作者 孙昊 王萱 陈钰 苏佰燕 张晓娜 金征宇 《协和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静脉成像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的图像质量,并对肾上腺静脉解剖及变异进行形态学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双侧肾上腺形态大致正常的患者腹部增强CT图像,用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显示双侧肾上腺静脉,评价图像质量,并分别描述肾上腺静脉解剖位置、变异及与左肾静脉和下腔静脉的关系。结果以MIP或MPR技术评价图像质量,左肾上腺静脉97例(97%)为1级,1例(1%)为2级,2例(2%)为3级;右肾上腺静脉52例(52%)为1级,19例(19%)为2级,29(29%)例为3级。左肾上腺静脉均为1支;91%与膈下静脉汇合后汇入左肾静脉;左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6±0·6)mm(2·4~4·5mm);左肾上腺静脉与左肾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121·9±16·0)°(150~58°)。2例发现右侧双支肾上腺静脉;67例(94%)右肾上腺静脉汇入下腔静脉,4例(6%)汇入右副肝静脉;右肾上腺静脉平均直径(3·2±0·5)mm(1·9~4·0mm);右肾上腺静脉与下腔静脉形成交角,平均为(75·3±16·6)°(90~35°)。结论多排螺旋CT双侧肾上腺静脉成像结合MIP和MPR技术可清晰显示大部分肾上腺静脉,尤其是左肾上腺静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肾上腺 静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