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谈利用计算机辅助断层解剖学教学的优点 被引量:2
1
作者 谭双香 胡瑞成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3,共2页
随着X线计算机断层技术(CT)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部分医学院校在原开设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如何做好断层解剖学教学工作已成为解剖学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断层解剖学 解剖学教学 医学教育 系统解剖学 局部解剖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累下肢骨骼肌代谢与功能的18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沈海敏 刘奕 +2 位作者 何薇 张旻佳 蔡晓唏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76-778,共3页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 目的通过18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PET/CT)分析并比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下肢骨骼肌组织中葡萄糖代谢的改变情况。方法对22例单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双侧小腿肌肉进行18F-FDG PET/CT检测,将单侧受累下肢肌群设为病例组,将对侧健康肢体设为对照组。测定双下肢小腿受累肌群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并进行比对,分析检测结果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评分及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P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L4~L5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前侧肌群和L5~S1椎间盘突出累及小腿后侧肌群的△SUVmax分别为0.05±0.03和0.06±0.0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29±0.13和0.23±0.18(P值均<0.01)。病例组△SUVmax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呈正相关(R2=0.974,P<0.01),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2=-0.779,P<0.01),与VAPS呈正相关(R2=0.608,P<0.05)。6例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6个月患侧受累肌群△SUVmax均显著高于术前(P值均<0.01)。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骶神经慢性卡压可致下肢受累,骨骼肌发生葡萄糖代谢改变,可通过18F-FDG PET/CT测定评估。18F-FDG PET/CT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肌肉功能改变的评估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 肌肉 18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成像
下载PDF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在牙周病学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宗霞 李纾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430-432,共3页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micro-CT)是一种高分辨率的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其快速准确的影像特点使其在牙周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及相关基础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并有望提高牙周疾病的诊疗水平及预后判断。本文就micro-CT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牙周疾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技术 三维重建 牙周疾病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诊断
4
作者 潘碧涛 胡美玉 +2 位作者 潘希敏 赖英荣 江波 《医学诊断》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 背景:探讨颈动脉体瘤多排探测器CTA (MDCTA)表现特征与诊断意义。方法:观察26个颈动脉体瘤MDCTA的平扫、增强动脉期及静脉期三期扫描图,基于动脉期强化表现将瘤体分为显著强化的I区和轻微强化的II区。分别比较动、静脉期I区、II区间的强化程度,分别比较I区、II区动、静脉期间强化程度,比较动脉期I区和颈动脉间密度增加值及实际密度值,根据瘤体内部I区、II区的构成及分布进行CBT分型,比较CBT瘤体轴位最大径与纵向最大径,CT-病理对照比较I区、II区镜下表现。结果:MDCTA动、静脉期,I区的强化率均高于II区,差异有显著性(t = 7.95, P 0.5)。MDCTA动脉期I区的密度增加值及密度值均低于颈动脉,差异有显著性(t = 11.06, P < 0.001;t = 11.13, P < 0.001)。CBT分型:A型11个,B型10个,C型5个。26个瘤体纵向最大径(53.2 ± 16.8 cm)均大于轴位最大径(38.7 ± 10.3 cm),差异有显著性(t = 8.43, P < 0.001)。组织学上,I区瘤细胞和血管丰富、纤维成分少;II区胶原纤维丰富、瘤细胞少。结论:MDCTA反映了颈动脉体瘤内部组织结构的异质性,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血管造影 诊断 颈总动脉分叉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5
作者 宁四清 李兆元 刘曾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7期61-65,共5页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给予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血清糖链抗原15-... 目的观察和分析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PECT)全身骨显像联合肿瘤标志物检测对乳腺癌骨转移诊断、病情评价及放疗疗效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术后给予患者SPECT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血清糖链抗原15-3(CA15-3)、癌胚抗原(CEA)及碱性磷酸酶(ALP)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发生骨转移的患者给予放疗治疗,并于治疗后复查SPECT全身骨显像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3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诊断乳腺癌骨转移中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χ^2=8.067、12.079、10.376,P〈0.05),全身骨显像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χ^2=28.058、34.842、32.041、6.512,P〈0.05),3种肿瘤标志物与全身骨显像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或联合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及单独检测全身骨显像(χ^2=74.169、83.557、79.732、38.922、16.316,P〈0.05)。随着乳腺癌骨转移分级的升高,其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P〈0.05),并与患者的骨转移分级具有相关性(r_s=0.859、0.602、0.661,P〈0.05);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25.615、15.633、42.816,P〈0.05),且均显著低于治疗无效组(t=9.972、12.454、8.297,P〈0.05)。结论联合应用全身骨显像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可提高对于乳腺癌骨转移的诊断灵敏度,肿瘤标志物水平可作为评价骨转移程度和放疗疗效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 全身骨显像 糖链抗原15-3 癌胚抗原 碱性磷酸酶 放疗 诊断
下载PDF
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缺陷高分辨率检测 被引量:8
6
作者 卢洪义 杨兴根 孙有田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0-95,共6页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 ,对工业CT成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采用S L滤波函数进行滤波修正 ,建立图像重建算法 ,对同种材料物体通过锐化边缘提高缺陷的空间分辨率 ;对密度差别较大的不同材料 ,采用不同的滤波函数分别处... 针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特点 ,对工业CT成像结果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有效的改进。采用S L滤波函数进行滤波修正 ,建立图像重建算法 ,对同种材料物体通过锐化边缘提高缺陷的空间分辨率 ;对密度差别较大的不同材料 ,采用不同的滤波函数分别处理 ,得到清晰的图像后再叠加成完整的图像。方法简单可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火箭发动机 材料缺陷 X射线检验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 图像处理
下载PDF
咽通道管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咽腔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梅桢峰 叶非常 +5 位作者 胡燕明 汪银凤 王明善 金自仓 刘认华 徐瑞芸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用咽通道管治疗前后咽腔的变化 ,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CT结合Muller试验检查咽通道管治疗OSAS (2 2例 )前后咽腔大小改变 ,并监测其疗效。 结果 :①平静呼吸时 ,腭咽、舌咽最小截面... 目的 :了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用咽通道管治疗前后咽腔的变化 ,探讨其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CT结合Muller试验检查咽通道管治疗OSAS (2 2例 )前后咽腔大小改变 ,并监测其疗效。 结果 :①平静呼吸时 ,腭咽、舌咽最小截面积分别为 (10 2 .4 9± 2 2 .78)mm2 、(198.2 4± 5 4 .35 )mm2 ;②Muller试验时 ,腭咽、舌咽最小截面积分别为 (10 .37± 11.6 8)mm2 、(96 .36± 2 7.78)mm2 ,咽腔阻塞阳性率分别为 95 .4 6 % (2 1/ 2 2 )、4 0 .91% (9/ 2 2 ) ;咽通道管治疗后咽峡最小截面积分别为 (10 4 .2 1± 4 .16 )mm2 、(138.5 3± 30 .2 7)mm2 ,咽腔阻塞阳性率为 0 ;③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分别为 6 8.15± 17.6 1、2 8.34± 10 .6 8,最低血氧饱和度 (LSAT)为 (6 0 .2 4± 11.83) %、(80 .13± 12 .2 6 ) % ,睡眠时血氧饱和度超过 90 %时间百分率 (MT90 )为 (6 5 .2 7± 17.34) %、(92 .16± 6 .2 4 ) %。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咽通道管 咽腔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 Muller试验 治疗
下载PDF
CTA判断主动脉瘤管腔内修复术术后内漏 被引量:4
8
作者 郭红梅 姚亮 +3 位作者 高俊杰 何成平 王振祥 杨立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分析应用CTA技术观察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Tndovascular Aa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内漏。方法针对主动脉瘤EVAR术后行CTA复查、临床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PACS观察支架置入后有无内漏、发现内漏后判断其来源并... 目的分析应用CTA技术观察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Tndovascular Aartic Aneurysm Repair,EVAR)术后内漏。方法针对主动脉瘤EVAR术后行CTA复查、临床资料完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借助PACS观察支架置入后有无内漏、发现内漏后判断其来源并做出内漏分型,判断EVAR前后动脉瘤变化情况和与支架节段相关血管并发症。结果 52例主动脉瘤EVAR术后复查病人,平均年龄(68.92±22.73)岁,可见15例(28.85%)16处内漏,其中Ⅰb型1例(1.9%)、Ⅱ型7例(13.46%)、Ⅲ型7例(13.46%)8处;8例原动脉瘤显示增大,密切随访中;1例内漏同时发生原动脉瘤破裂、病危出院;1例胸主动脉EVAR术后2月,发生腹主动脉瘤破裂死亡;3例发生支架局部感染需相应治疗,其中1例需切除支架并截肢。结论现代EVAR术后应用CTA复查,应重视Ⅱ、Ⅲ型内漏的发生;支架发生感染、原动脉瘤破裂可导致严重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血管造影 主动脉瘤 管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内漏
下载PDF
重型颅脑损伤的无创性监测 被引量:1
9
作者 韩国强 刘健 +2 位作者 孙业忠 杨华 李玉明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3-45,48,共4页
目的 :探讨脑干反射 (BSR)、眼底 (OF)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化在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 ,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 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同时进行BSR、OF、BAEP、CT扫描观察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 目的 :探讨脑干反射 (BSR)、眼底 (OF)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化在观察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情 ,判断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 92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同时进行BSR、OF、BAEP、CT扫描观察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化等监测 ,并对所有监测指标进行综合计分 ,分析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 (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GOS)之间的关系。结果 :BSR、OF、BAEP、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化与患者的病情轻重基本平行 ,同时与预后密切相关。对以上监测指标进行综合计分 ,分值的高低与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更为密切。分值小于 5分者 ,预后良好 ;分值大于 8分者 ,预后多数不佳。结论 :采用BSR、OF、BAEP、中脑及其周围池的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监测 ,在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方面具有相当价值。对所有监测指标综合计分后 ,通过对分值高低的评价 ,使重型颅脑损伤的伤情更趋于明晰 ,便于分析 ,这些均有助于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眼底检查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计算机辅助断层摄影术 脑干反射
下载PDF
SPECT/CT装机后早期质控的必要性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姜继伟 章斌 桑士标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72-173,共2页
目的:探讨SPECT/CT一体机装机后早期进行质控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在装机2个月后进行SPECT/CT机的固有平面均匀性校正、旋转中心校正和融合校正,测定、校正各项指标。结果各项质控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但装机后3个月固有平面均匀性有所... 目的:探讨SPECT/CT一体机装机后早期进行质控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在装机2个月后进行SPECT/CT机的固有平面均匀性校正、旋转中心校正和融合校正,测定、校正各项指标。结果各项质控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但装机后3个月固有平面均匀性有所降低,质控后得到改善。旋转中心和融合校正检测结果较稳定。结论 SPECT/CT一体机装机后定期做质控检测是保证图像质量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辅助断层(SPECT) CT 质量控制 均匀性 融合校正
下载PDF
超急性期脑梗塞CT表现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莫昌期 李绍林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07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经临床确诊为脑梗塞的病例,首次均在发病6h内行CT平扫,采用TCT-300SCT扫描机。以听眦线为基线行轴位横断面平扫,层距/层厚10mm的连续扫描。结果14例CT异常表现有局限性脑沟... 目的探讨超急性期脑梗塞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3例经临床确诊为脑梗塞的病例,首次均在发病6h内行CT平扫,采用TCT-300SCT扫描机。以听眦线为基线行轴位横断面平扫,层距/层厚10mm的连续扫描。结果14例CT异常表现有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4例;双侧脑池不对称8例;脑室受压变形2例。脑质密度轻微减低5例,基底节结构模糊6例。7例CT表现基本正常。首次CT诊断为超急性期脑梗塞者仅有7例,占30.43%。结论CT表现局灶性脑肿胀和基底节区结构模糊对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有重要价值,但易被忽略,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CT表现,尽可能做出准确诊断,为临床早期溶栓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超急性期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CT) X线 诊断
下载PDF
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CT─病理对照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彭志毅 邓先定 许顺良 《浙江预防医学》 2000年第5期9-10,共2页
目的:通过孤立性肺结节(SPN)与周围血管的CT─病理对照观察,试图对SPN的鉴别提供帮助。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良性 SPN 32例,恶性 48例; SPN血管集束征的总出现率为 85%,其中恶性肺结节血管累及率%%,良性... 目的:通过孤立性肺结节(SPN)与周围血管的CT─病理对照观察,试图对SPN的鉴别提供帮助。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良性 SPN 32例,恶性 48例; SPN血管集束征的总出现率为 85%,其中恶性肺结节血管累及率%%,良性72%。肺结节与血管的关系可归纳成五种基本类型,各种类型在良恶性结节中的出现概率有明显差别。对引向结节的血管直径测量,结果引向每个癌结节的血管总直径平均为5mm,明显大于良性结节(2mm),其中引向肺癌结节的单根血管直径大多超过3mm。结论:薄层CT能很好显示肺结节与血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血管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
下载PDF
用 CT 个体化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型号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修培宏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25-926,共2页
目的:探讨用 CT 片测量支气管起始部内径选择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型号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 组):根据身高经验选择,观察组(B 组)根据 ... 目的:探讨用 CT 片测量支气管起始部内径选择 Robertshaw 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型号 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 组):根据身高经验选择,观察组(B 组)根据 CT 片上支气 管分叉处直径选择与支气管直径寸相同或稍小的双腔导管,用光纤支气管镜观察导管位置。结果:A 组导管临床定位满意率只有 90%,镜下检查导管位置正确率仅有86%;B 组临床满意率100%,镜下位置满意率98%,差异极显著(P<0. 01) 。结论:测量支气管分 叉处直径,选择适宜型号的双腔导管,能达到双肺安全有效的隔离,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插管 双腔导管 计算机辅助断层
下载PDF
研究:使用更少量造影剂能够生成合理质量的CT图像
14
作者 陈广飞 应俊 周丹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12期15-15,共1页
发表于3~4月份的《计算机辅助断层》期刊(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的一项研究总结,使用更低量(15mL)的静脉内造影剂能够生成众多指标达到诊断质量的图像,虽然该方案减弱了血管和软组织的增强效果。
关键词 静脉内造影剂 诊断质量 CT图像 计算机辅助断层 多指标 软组织
下载PDF
三维酰胺质子转移成像鉴别前列腺癌伴骨转移与不伴骨转移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鹏运 汤芸行 +4 位作者 姜昊洋 陈丽华 张钦和 林良杰 刘爱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0-103,110,共5页
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 amide proton transfer,3D-APT)成像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伴骨转移与不伴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2例PCa病例,根据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 目的探讨三维酰胺质子转移(3D amide proton transfer,3D-APT)成像鉴别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伴骨转移与不伴骨转移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2例PCa病例,根据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ECT)结果分为两组:PCa伴骨转移组(21例)和PCa不伴骨转移组(41例)。所有患者在3.0 T MR扫描仪上进行图像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及3D-APT。由两名观察者采用双盲法进行数据测量,根据T2WI和DWI图像确定病灶,在3D-APT和DWI融合图像上病灶显示最大层面手动勾画圆形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APT值测量。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检验两名观察者之间APT值的测量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病例APT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来评估APT值对PCa是否伴骨转移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两名观察者APT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ICC>0.75)。PCa伴骨转移组的APT值(2.76%±0.44%)高于PCa不伴骨转移组(2.26%±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值诊断PCa伴有骨转移的AUC为0.766。当APT值>2.50%时,其诊断PCa伴有骨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70.73%。结论本研究首次采用3D-APT成像技术来鉴别PCa伴骨转移与不伴骨转移,伴有骨转移的PCa患者病变组织的APT值要显著高于无骨转移的PCa患者,且APT值诊断PCa伴有骨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因此,APT成像可作为一种潜在的、无创可靠的影像方法来预测PCa的侵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骨转移 酰胺质子转移加成像 磁共振成像 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 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CARE技术在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韩雪 王朝晖 +2 位作者 郑新 张凤全 刘军莲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0期1716-1720,共5页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 目的探讨CARE技术即自动综合选择管电压(CARE kV)和四维实时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冠脉CTA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采用西门子64排128层Definition AS螺旋CT机行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A组41例,由CARE kV选择输出管电压;B组37例,管电压人为设定120kVp。两组均采用CARE Dose 4D技术,其他扫描参数两组相同。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质量评分、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A和B两组CTDIvol分别为(17.15±10.87)mGy和(29.97±7.80)mGy;DLP分别为(261.43±176.49)mGy×cm和(469.61±119.66)mGy×cm;ED分别为(3.62±2.98)mSv和(6.58±2.03)mSv,两组间CTDIvol、DLP和E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ED降低44.98%。A和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58±0.27)和(3.63±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根部管腔的SNR分别为(18.14±4.27)和(17.96±3.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RCA和LM近端管腔的CNR分别为(23.07±8.89)和(27.26±9.57),B组分别为(17.23±7.35)和(21.27±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NR大于B组。结论应用于冠状动脉造影的CARE技术,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降低受检者44.98%的有效辐射剂量,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X射线断层扫描 CARE技术 冠状动脉造影 辐射剂量
下载PDF
磁敏感加权成像用于诊断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福庆 龚洪翰 +3 位作者 吴麟 陈琪 纪玉强 肖香佐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40-44,57,共6页
目的分析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atyp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的影像表现,探讨SWI技术在aS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例接受CT和MRI(含SWI)检查并最终确诊为aSA... 目的分析非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atypic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在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weighted imaging,SWI)上的影像表现,探讨SWI技术在aSA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2例接受CT和MRI(含SWI)检查并最终确诊为aSAH的患者。由两名工作10年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影像学医师分析患者CT和MRI(含SWI)数据,以判断蛛网膜下腔是否存在aSAH,并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 SWI总共确定aSAH出血区域共47个,其中16个(34.04%)位于凸面或半球间,19个(40.43%)位于脑池,6个(12.77%)是小脑幕的蛛网膜下腔出血,6个(12.77%)位于脑室内。在脑沟或者脑池内,aSAH在SWI上表现为低信号(出血)周围环绕脑脊液信号,在较浅脑沟内可形成"三角"征;与静脉的平滑边界相比,蛛网膜下腔出血边界较粗糙,信号略显不均。aSAH在脑室内可呈现"液-液平面"。结论在SWI图上,aSAH可通过其信号和独特的形态得以确认,SWI能够提供较CT和常规MRI更多的信息显示出血少量的aSA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非典型 X-线计算机断层辅助成像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CT窗口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詹方明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3年第4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CT窗口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证实的5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6 h)病例,50例无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在双盲情况下2名主任级医师用两种窗设置:常规窗(100Hu窗宽、35 Hu窗位)、调整窗(10~80Hu窗... 目的:探讨CT窗口技术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证实的50例超急性期脑梗塞(<6 h)病例,50例无脑梗死患者的CT图像,在双盲情况下2名主任级医师用两种窗设置:常规窗(100Hu窗宽、35 Hu窗位)、调整窗(10~80Hu窗宽、20~50Hu窗位)进行诊断。结果:调整窗结果与常规窗相比,诊断敏感性和准确率从43%和54%增至74%和76%。结论:在CT平扫诊断超急性期脑梗塞中调整窗设置能提高病变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超急性期 窗技术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 诊断
下载PDF
超急性脑梗死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维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7年第11期103-103,共1页
目的:探讨超急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首次均在发病6小时内行CT平扫。以听眦线为基线行轴位横断面平扫,层距/层厚10mm的连续扫描。结果:28例CT异常表现有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9例... 目的:探讨超急性脑梗死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6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脑梗死的病例,首次均在发病6小时内行CT平扫。以听眦线为基线行轴位横断面平扫,层距/层厚10mm的连续扫描。结果:28例CT异常表现有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9例,双侧脑池不对称15例;脑室受压变形5例。脑质密度轻微减低9例,基底节结构模糊12例。14例CT表现基本正常。首次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者仅15例,占32.61%。结论:CT表现局灶性脑肿胀和基底节区结构模糊对诊断超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价值,但易被忽略,应结合临床资料仔细分析CT表现,尽可能做出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超急性 计算机辅助断层扫描(CT) 影像学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学层析物体被动态遮挡的边缘检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新飞 王晓巍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针对导弹的红外凝视目标跟踪中存在被跟踪物体被动态遮挡的检测问题,采用光学层析的思想,借助傅里叶切片定理,对采集的目标数据进行线性积分后再进行傅里叶变换。光学层析成像中图像重建的实质是通过不同角度的投影信息确定成像平面上... 针对导弹的红外凝视目标跟踪中存在被跟踪物体被动态遮挡的检测问题,采用光学层析的思想,借助傅里叶切片定理,对采集的目标数据进行线性积分后再进行傅里叶变换。光学层析成像中图像重建的实质是通过不同角度的投影信息确定成像平面上每个像素的实际光强分布。由于物体被动态遮挡,总有一个角度的投影可以将其他角度投影被遮挡部分填充,最后做二维傅里叶逆变换,即可得到重建后边缘完整的图像,该图像可以识别到完整的轮廓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析成像 计算机辅助断层成像 红外层析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