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磁共振与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在身体成分测量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秋海 陈佩杰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9-532,523,共5页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技术 身体成分 测量 应用
下载PDF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引导后路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许国增 崔伟锋 +1 位作者 乔忆莲 李鹏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L5-Sl)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简称后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后路联合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的技术与疗效。[方法] 通过第5腰椎和第1骶椎间(L5-Sl)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分析,确定经小关节内缘、穿黄韧带、通过硬膜外达突出物的穿刺入路(简称后路)。在临床应用中结合硬膜外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CT)空气造影解决该入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问题。对60例经CT检查,诊断为L5-Sl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在CT引导下后路直接注射胶原酶到突出物内和表面。[结果]穿刺成功率100%,经术后3个月至3年的随访,57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95%,18例3个月后经CT复查有17例突出物变小或消失,溶解率94.4%。[结论]CT引导注射胶原酶是治疗L5-Sl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后路注射 胶原酶 穿刺方法
下载PDF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渊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 ,已成为其它无创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方法的参考标准 ,所测定的冠状... 冠状动脉钙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至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标志 ;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是目前定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最佳无创影像方法 ,已成为其它无创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方法的参考标准 ,所测定的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狭窄之间有着密切关系。临床上应用电子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检测冠状动脉钙化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初步筛选方法。现试就电子束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基础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诊断学 冠状动脉钙化的无创影像学检测方法 综述 动脉粥样硬化 电于束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扫描机
下载PDF
^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误诊分析
4
作者 张敏 张莉 陈树 《中国医药》 2010年第1期81-82,共2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FDGPET/CT)肿瘤显像与误诊原因。方法分析3例^18F-FDGPET/CT误诊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身^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肿瘤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等方面有明确的临床价值,但炎症、结核是最常见的非肿瘤性浓聚原因,常导致临床误诊。结论^18F-FDGPET/CT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但易出现假阳性,特别是炎症、结核较为常见。因此,临床工作中,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应谨慎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技术对比分析心房颤动及非心房颤动患者左心耳的形态学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赵宏伟 王照谦 +7 位作者 尹晓盟 杨东辉 杨志强 肖明 高连君 张树龙 杨延宗 夏云龙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40-44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对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及非房颤患者左心耳形态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入选的86例患者分为房颤组44例为拟行导管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照组42例为无房颤的患者。所有患者经 MSCT 肺静脉成像检查,进行三维容积重建。测量左心耳容积、左心耳口长短径直径、左心耳与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关系、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结果:房颤组患者左心房容积(119.8±33.4)ml、左心耳容积(10.1±4.8)ml、左心耳口面积(293.2±113.7)mm^2、左心耳口长短径(24.3±5.3)mm、(15.6±4.4)mm 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9.6±29.2)ml,(7.5±3.1)ml,(221.5±87.6)mm^2,(20.8±3.8)mm 及(13.0±3.3)mm,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房颤组患者左心耳口面积自54.0 mm^2~502.4 mm^2不等,对照组为111.0 mm^2~566.6 mm^2不等。而两组中左心耳嵴的长度及宽度、左心耳基部同冠状动脉左回旋支的距离没有显著差别。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除了左心房的增大,左心耳容积及左心耳口面积也显著地增大,提示左心耳形态学的改变同房颤的发生密切相关。房颤患者左心耳口面积相差很大,术前评价左心耳口对选择封堵器及其型号很有帮助。另一方面,左心耳非常接近冠状动脉回旋支,基于左心耳基部消融时,应谨慎选择消融策略以避免损伤回旋支。MSCT 可作为测量及评价左心房、左心耳相关指标,明确左心耳周围组织结构的有效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心房颤动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下载PDF
X线摄影数字化CR与DR 被引量:9
6
作者 赵磊 《医疗装备》 2006年第12期9-11,共3页
关键词 数字化成像 CR技术 x线摄影 DR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x线摄影 x线影像 影像数字化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无创检测在主动脉疾病中的应用
7
作者 郭栩雯 田立 +2 位作者 尹亚娟 郑明奇 刘刚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416-418,共3页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PET/CT)是一种经典代谢显影方式,在肿瘤患者的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在除恶性肿瘤外的各种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也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ET/CT图像在主动脉疾病中也有很多优势。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主动脉疾病
原文传递
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多种影像模式分析
8
作者 于艳霞 刘娇 韩星敏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0年第2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模式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显像经病理确诊或多种... 目的:探讨肾淋巴瘤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多模式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8F-FDG PET/CT显像经病理确诊或多种影像确诊的99例肾淋巴瘤患者,男69例,女30例,年龄(45±23)岁,年龄范围为3~86岁。检测实验室检查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尿酸),观察18F-FDG PET/CT表现,并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观察同时行增强CT或MRI的患者其强化方式及MRI信号特征。结果:10例患者肌酐升高(117~389μmol/L);17例患者尿素升高(8.40~50.35μmol/L);15例患者尿酸升高(441~1044μmol/L)。多结节型,共35例,SUV max为14.92±8.69。单结节型,共22例,SUV max为12.25±5.78。腹膜后浸润型,共12例,SUV max为16.53±8.01。肾周型,共5例,SUV max为11.16±3.54。肾窦型,共3例,SUV max为9.57±4.45。弥漫浸润型,共17例,SUV max为10.04±5.44。混合存在,共5例,SUV max为14.32±6.92。肾淋巴瘤不同分型之间的SUV 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60例患者同时行增强CT,5例行MRI,增强CT均表现为无或轻中度进行性延迟强化,密度均匀,6例伴轻微坏死或囊变,6例增强CT未能检出肾病灶,MRI平扫T1WI呈低、等或者略高信号,T2WI呈等或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显著高信号,病灶均检出。结论:肾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诊断灵敏度高,在其诊断、分期评价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脱氧葡萄糖
原文传递
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作用(附89例分析) 被引量:45
9
作者 米霞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6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 目的分析比较X线平片、螺旋CT、MRI检查技术的在脊椎骨折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89例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螺旋CT、MRI影像学资料,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89例椎体骨折病例的均有脊柱曲度改变,X线平片、螺旋CT及MRI均能全部显示;对椎体骨折线、椎弓骨折的显示,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3D重建、X线平片和MRI的显示率分别为71%、32%、63%,CT优于X线平片和MRI;MRI显示脊髓损伤、韧带损伤、椎体骨髓挫伤(83%)比螺旋CT(68%)具有优势。结论 X线平片是急性脊柱骨折的基础检查方法;螺旋CT的横轴位、多平面重建及3D联合运用能明确损伤部位、程度,立体直观,有利于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MRI对于脊髓损伤的改变和骨挫伤的显示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骨折 x线摄影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X线、CT、MR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志斌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730-731,共2页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科学依据和直观的图像资料,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 医学影像学在医学诊断领域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过目前在临床的应用上是非常广泛的,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科学依据和直观的图像资料,可以更好的配合临床为最终准确诊断病情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能很好的应用在治疗方面。现对X线成像、CT成像、核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临床应用特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x线成像(x-ray)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 磁共振成像(MRI)
下载PDF
肺炎性假瘤的X线、CT和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曾令志 庄伟雄 +1 位作者 文海忠 郝敬军 《中国当代医药》 2011年第26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肺炎性假瘤,回顾分析他们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结果:①肿块多位于肺的外围,贴近胸膜,伴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直径大小以3~5c...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影像学对肺炎性假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肺炎性假瘤,回顾分析他们的X线、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表现。结果:①肿块多位于肺的外围,贴近胸膜,伴邻近胸膜增厚粘连,直径大小以3~5cm最多。较具特征性是肿物呈"桃尖征";②瘤体多数呈椭圆形或可呈楔形或方形,一侧边缘平直;③病灶密度均匀或欠均匀,边缘清楚;④病灶边缘粗长毛刺,病灶内可有低密度坏死区及小点状钙化灶;⑤MRISET1WI及T2WI像肿块可表现为较肌肉高信号或稍高信号,部分信号不均。诊断炎性假瘤24例,肺癌14例,结核球10例,诊断率为50%。结论:通过将X线、CT及MRI这3种检查手段相互结合,并紧密结合临床资料有助于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性假瘤 肺疾病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关系的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研究
12
作者 王筱梅 王照谦 +3 位作者 贾崇富 孙喜霞 杨志强 杨延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1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静脉成像的患者,共收取左心房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SCT)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食管与左心房形态学的关系。方法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肺静脉成像的患者,共收取左心房图像质量最佳者100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38—75(55.5±10.0)岁],应用三维重建及多平面技术;测量食管与左心房的位置走形,食管与各肺静脉口的距离,观察食管与左心房间脂肪垫的连续性,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该处无脂肪垫)的位置,测量该接触位置的平均长度及宽度,测量左心房的直径。结果91%的食管位于左心房后壁中线偏左侧,其中的65%平行于左上及左下肺静脉口;26%呈从右上向左下方斜行。食管与各肺静脉口的距离0~50.8mm,其中48%的食管距左上肺静脉口的距离〈5mm。95%的食管与左心房间可见脂肪垫,其中96%呈间断性。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位以左下肺静脉处最多见(占75%)。食管与左心房后壁接触的平均长度6.5—66.0(40.2±9.6)mm;平均宽度3.5~23.0(15.1±1.6)mm。食管的平均宽度15.7—24.9(20.2±4.7)mm。左心房的直径:上下径(45±3)mm;前后径(54±4)mm。结论在房颤患者中,食管与左心房及肺静脉间的解剖关系变化很大。大多数患者食管距左肺静脉最近;食管与左心房紧密接触部的位置以左下肺静脉处最多见(占75%),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行MSCT可以很好地显示食管与左心房间的形态解剖,对于防止食管损伤很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 食管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心房颤动
原文传递
《解剖学报》可以直接使用的英文及英文缩略词
13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9-119,共1页
一、以下词汇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可直接用英文或英文缩略词ABC(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体系)Akt(蛋白激酶B)Annexin V(膜联蛋白V)BCA(二喹啉甲酸)BCIP(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SA(... 一、以下词汇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可直接用英文或英文缩略词ABC(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体系)Akt(蛋白激酶B)Annexin V(膜联蛋白V)BCA(二喹啉甲酸)BCIP(5-溴-4-氯-3-吲哚基磷酸盐)Bcl-2(B淋巴细胞瘤-2基因)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SA(牛血清清蛋白)Cas(CRISPR关联)Caspase(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CK-8(细胞计数试剂盒8)CRISPR(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T(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DAB(二氨基联苯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氨基联苯胺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解剖学报 细胞计数 过氧化物酶体 英文缩略词 膜联蛋白 牛血清清蛋白
下载PDF
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CT重建的形态分型
14
作者 郝帅 马迅 +2 位作者 张彦男 赵浩亮 柳青青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876-2880,共5页
背景:有研究建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必须进行CT多平面重建,以确定每个患者C2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并设计合适的螺钉轨迹和直径,评估置钉的可行性,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进... 背景:有研究建议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前必须进行CT多平面重建,以确定每个患者C2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并设计合适的螺钉轨迹和直径,评估置钉的可行性,以降低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目的:利用CT多平面重建技术对枢椎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进行形态学分型,用于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西门子syngo.via软件CT多平面重建功能,对200例患者(400枚枢椎椎弓根)的颈椎CT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依据椎弓根轴线方向调整CT多平面重建定位线,重建出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切面断层图像,根据其形态特点将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分为3型:1型,“钩”型,其中1a型外径宽度(a1)>0.4 cm,1b型外径宽度(a1)≤0.4 cm;2型,“类圆/椭圆”型;3型,“横椭圆”型,比较3种分型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的外径宽度(a1)、髓腔宽度(a2)、外径高度(d1)、髓腔高度(d2),评估3种分型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结果与结论:①400枚枢椎椎弓根中1型269枚,2型130枚,3型仅1枚。②1型,2型平均外径高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平均髓腔高度、平均外径宽度及平均髓腔宽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1型,2型平均外径宽度≤0.4 cm数量占比分别为42例(15.6%)、0例(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第3型仅1例,外径高度、髓腔高度、外径宽度、髓腔宽度分别为1.20 cm、0.84 cm、0.64 cm、0.31 cm。③结果提示,1a型、2型和3型患者可安全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无需进一步测量评估;1b型患者慎行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因此对于1型需要进一步测量椎弓根峡部复合体最狭部外径宽度,以评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椎 椎弓根螺钉 多平面重组 椎动脉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并发症
下载PDF
Highly metabolic thrombus of the portal vein:^(18)F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demonstration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7
15
作者 Long Sun Yong-Song Guan +4 位作者 Wei-Ming Pan Gui-Bing Chen Zuo-Ming Luo Ji-Hong Wei Hua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8期1212-1217,共6页
AIM: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 AIM:To assess the ability of 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 (18F-FDG PET/CT) to differentiate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ortal vein thrombosi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patients. METHODS:Five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HBV cirrhosis, biopsy-proven HCC, and thrombosis of the main portal vein and/or left/right portal vein on ultrasound (US), computer tomography (CT) 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were studied with 18F-FDG PET/CT.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a highly metabolic thrombus on 18F-FDG PET/CT was considered diagnostic for malignant or benign portal vein thrombosis, respectively.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monthly with US, CT or MRI. Shrinkage of the thrombus or recanalization of the vessels on US, CT or MRI during follow-up was considered to be definitive evidence of the benign nature of the thrombosis, whereas enlargement of the thrombus, disruption of the vessel wall, and parenchymal infiltration over follow-up were considered to be consistent with malignancy. 18F-FDG PET/CT, and US, CT or MRI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Follow-up (1 to 10 mo) showed signs of malignant thrombosis in 4 of the 5 patients. US, CT or MRI produced a true-positive result for malignancy in 4 of the patients, and a false-positive result in 1. 18F-FDG PET/CT showed a highly metabolic thrombus in 4 of the 5 patients. 18F-FDG PET/CT achieved a true-positive result in all 4 of these patients, and a true-negative result in the other patient. No false-positive result was observed using 18F-FDG PET/CT. CONCLUSION:18F-FDG PET/CT may be helpful in discriminating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portal vein thrombi. Patients may benefit from 18F-FDG PET/CT when portal vein thrombi can not be diagnosed exactly by US, CT or M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诊断 正电子发射x线层析照相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门静脉血栓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CT图像分析与预后的关系
16
作者 秦霜 吴恒 +1 位作者 王晖 徐青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5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图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7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入院当天与治疗7d后行CT检查,根据其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不... 目的分析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图像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76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在入院当天与治疗7d后行CT检查,根据其出院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进行预后评估,分为预后不良组与良好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预后不良31例(40.79%),预后良好45例(59.21%);预后不良组出血破入脑室占比明显高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脑血肿量、脑中线移位、血肿吸收率明显大于良好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破入脑室、脑血肿量以及脑中线移位属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P<0.05),血肿吸收率属于预后不良保护因素(P<0.05)。结论CT图像分析中出血破入脑室、脑血肿量以及脑中线移位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血肿吸收率为预后不良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基底节区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预后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软脑膜侧支循环及其与时间相互作用和CT早期缺血性变化的关系
17
作者 周世聪 傅林峰 邱勇钢 《现代实用医学》 2023年第3期354-357,共4页
血管内治疗可降低因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导致的急性脑梗死致残风险^([1]),从急性脑梗死发作至血运重建时间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但部分患者在急性脑梗死发作后24h内仍可能受益于血管内治疗^([2])。
关键词 脑梗塞 侧支循环 计算机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时间
下载PDF
MRI-DWI联合双源CT扫描及血清GP7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李强 陈建斌 王育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23期2554-2558,共5页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DSCT)扫描及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80例...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联合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DSCT)扫描及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检测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收治的80例小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均进行MRI-DWI与DSCT检查。比较两组DSCT指标[肝组织血流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灌注量(HAP)],MRI-DWI指标[b值分别为50、400、800 s/mm^(2)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结果,同时检测其血清GP73、AFP-L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DSCT、ADC值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价值,分析MRI-DWI联合DSCT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肝组织血流量、MTT、HAP分别为(201.23±81.65)mL/(min·100 g)、(10.03±3.06)s、(45.81±32.2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54.56±68.32)mL/(min·100 g)、(8.03±2.56)s、(28.95±15.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值为400、8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45±0.42)、(1.22±0.41)mm^(2)/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26±0.68)、(2.41±0.59)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GP73、AFP-L3水平分别为[(65.46±15.45)、(65.45±21.32)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2.56±15.89)、(16.29±10.56)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分析证实DSCT指标与ADC值及GP73、AFP-L3均能用于小肝癌的诊断中,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6,诊断价值较好(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MRI-DWI联合DSCT参数及GP73、AFP-L3诊断小肝癌的准确率93.85%、敏感度93.75%、特异度94.00%、阳性预测值96.15%、阴性预测值90.38%、Kappa值=0.871。结论MRI-DWI与DSCT及GP73、AFP-L3均可用于诊断小肝癌,但联合应用敏感度更高,可提高诊断结果的客观性、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双源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 小肝癌
下载PDF
不同CT扫描中心联合ATCM技术对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
19
作者 陈鹏程 张敏 胡帆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3-965,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中心联合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成人胸部模体予以CT螺旋扫描,采取ATCM技术,取乳腺向上5 cm(mam+5)与4 cm(mam+4)、乳腺(mam)、腋前线(pre-axilla)、腋中线(mid-... 目的观察不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中心联合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成人胸部模体予以CT螺旋扫描,采取ATCM技术,取乳腺向上5 cm(mam+5)与4 cm(mam+4)、乳腺(mam)、腋前线(pre-axilla)、腋中线(mid-axilla)、腋后线(post-axilla)6种扫描中心,各扫描中心需要定位像扫描3次,并进行一次螺旋扫描,详细记录肺算法与标准软组织算法所得对比噪声比(CNR);采取热释光剂量计(TLD)进行乳腺辐射剂量的测定,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_(vol))。结果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CTDI_(vol)累积值最小(3.531 mGy),为pre-axilla时CTDI_(vol)累积值最大(4.126 mGy);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小(4.793 mGy),为mam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大(6.471 mGy)。结论联合ATCM技术进行胸部CT螺旋扫描时,扫描中心的选取可直接影响乳腺辐射剂量,建议以post-axilla为扫描中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扫描中心 辐射剂量
下载PDF
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敬平 孙德俊 +2 位作者 李君 乌日娜 徐喜媛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08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比较在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超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 目的比较在CT与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特点并分析二者临床价值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6年10月肺内占位性病变患者93例,分为2组。超声能探及异常回声且病灶距胸壁<2cm为B超组,41例,其中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1~77岁;超声不能探及异常回声或病灶距胸壁>2cm为CT组,52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18例,年龄42~75岁。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分别为98%及100%,CT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5%及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确诊率高,并发症低,操作迅速。但B超不能穿过空气,对距胸壁>2cm的病灶不宜选用,宜选用CT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B超 经皮肺活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